*该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国家一般课题“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文化记忆的教育传承研究”(BHA220126)的研究成果 摘 要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并不是对知识的否定,而是知识的深化。素养的生成以“强有力”的知识为基础,以动态开放的知识运用为过程。素养对知识的超越表现为素养是知识文化性的表达、知识实践属性的体现以及知识德性智慧的彰显。由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过程是
*该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2022年度青年课题“数字化时代的主体性危机与教育应对研究”(CAA2203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T:通讯作者 摘 要 网络教学空间正加速成为重要且常态化的教学空间。置身其中,数字技术的赋权增能使得学生重塑其感知到的“弱者”身份进而再生产师生强弱关系更可欲能为。以“网课爆破”为例,贴近“弱者”立场,勾勒其抗争样态:“网课爆破”是以颠覆性、仪式性和圈层
摘 要 互动仪式链理论关于微观场域互动行为的研究对分析在线课堂师生冲突的产生与调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在线课堂成为教育教学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其在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及学生深度学习的同时,导致了诸多现实问题的产生,其中在线课堂师生冲突问题尤为显著。依据互动仪式链理论,在线课堂师生冲突的成因可归结为:师生虚拟交互,真实情境模糊;师生主体异质,互动实效下降;共同
* 该文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时代高校美育的中国理论建构”(BLA230245)的研究成果 摘 要 现代性危机蕴含着工具理性与个人主义偏狭的双重特性,其解决呼唤着促进人和谐发展的美育。而在美育的实施场域中,工具理性的僭越使手段与目的倒置,影响着人们对其价值的认识;自我中心的效益追逐下,操纵的控制与对差异价值的忽视也使美育的实施与评价囿于窄化的时空与标准中,抑制着其调和现代性危机的
* 该文为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重点课题“‘双减’政策背景下家校社合作育人体系建构及运用研究”(2023JKZD29) 的部分研究成果 摘 要 家校合作能否持续并发挥协同育人功能取决于教育主体间的合作意愿、共同目标、信息沟通等要素在合作系统中的动态平衡。学校应从构建保障教师和家长主体性发挥的家校协调系统、“参与式决策”支撑的家校合作目标达成机制、“意义共享”的家校合作信息沟
*该文为教育部一般项目“教育供给与人口生育良性互动机制研究”(21YJC8400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 ChatGPT类产品给教育领域带来巨大冲击,引发了人们对教育活动变革的诸多思考。从技术革命和教育变革两条进路出发,基于“技术—教育”互构论的研究视角,梳理我国“技术—教育”互构的阶段性特征。系统论述人工智能新技术应用浪潮下,技术与教育互构融合的可能场景,以及技术变革给教育数
摘 要 自我实践提高、同伴学习交流、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维度。教师共同体是指向教师专业发展三个维度的学科教师群,其以完成既定任期目标任务为主要手段持续挖掘整合学科教师群的“智慧和力量”。结合实践思考和相关理论,阐述教师共同体的七项主要特征:五“有”、两“突出”;提出教师共同体实现策略,规范组织设置标准和实践操作流程,着力构建质量管理工作闭环;明晰教师培训是教师共同体的质量引
摘 要 教师轮岗制度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同时,作为公共政策,教师轮岗制度的制定、实施自然关涉诸多利益主体。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教师轮岗制度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及其诉求进行分析,发现在多重利益困局中,各利益主体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地方政府搞自由裁量权驱使下的“土政策”、学校选择补弱提质驱动下的合理规避、教师在多重顾虑下消极参与、家长在期待与焦虑中“放风式”观望
* 该文为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创新转化与传承路径研究”(2020SJZDA142)、2022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南京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探索”(KYCX22_0859)的研究成果 摘 要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全国各地中小学广泛开展课后服务,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当下,如何促使中小学课后服务从“常态化”走向“高质量
*该文为福建教育学院2023年培训模式改革示范项目“指向深度研训的项目式培训模式建构”(2023SFMS006)的研究成果 摘 要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增设“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的内容。根据其中关于教师培训的建议和要求,结合OBE教育理念,通过设定合理的预期成果,逆向设计培训课程,在新课标指导下精选培训内容,构建与成果高度协同、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采用任务驱动引导
摘 要 作为补给乡村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培养小学全科教师既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的现实需要,亦是加快乡村教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当前,关于小学全科教师的理论研究与实践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由于对全科教师的价值认识存在争议,出现了小学全科教师自身缺乏身份认同感、社会需求与供给存在矛盾等问题,影响了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质量。为此,正确看待全科教师的价值,坚定教师个人信
*该文为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基于视频课例的教师教学技能提升模式研究”(2023YB0395)、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信息技术推动校本教研现代化变革与创新研究”(2024-ZZJH-195)、河南大学研究生培养创新与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项目“实践性教学理论创生研究”(SYLYC2022036)的研究成果 摘 要 教学技能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技能具有个体性、默
*该文为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重点研究项目“教研专业服务课程实施研究”(JCSZDXM2022007)的研究成果 摘 要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于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部署逐步深入,但各地各校在关于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政策理解、区域实施、指导内容和指导水平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梳理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示范校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实践得出以下典型经验:学生发展指导工作要以落实立德树人
*该文为四川省第二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课程“小学数学教材与课例研究”,川教函〔2020〕374 号;乐山师范学院“融合发展”教学改革项目“多维融合,协同发展——小学教育专业人才改革与实践”,(RHJG-2022-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际,学校课堂教学方式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协作式问题解决教学范式,将“问题解决教学”“协作学习”
* 该文为2023年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基于大概念构建学习进阶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CXZZ202302)的研究成果 摘 要 基于核心素养设计教学是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要途径,而大单元教学是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方式。通过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逆向教学的价值探索、原则建立和体系建构,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结合大单元教学和逆向设计挖掘出促进核心素养的生成、强化知
摘 要 数学建模是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而问题情境是数学建模内容的主要载体。以人教A版、沪教版高中教科书为研究对象,从“内容分布”“类型及数量”“真实性水平”“表征特征”“建模层次”5个维度比较两版教科书数学建模问题情境,研究发现如下几项特点:两版教科书中数学建模问题情境的内容分布相对集中;各类问题情境下多少不等,较少渗透“数学文化情境”;沪教版注重真实性水平中的“纯现实情境”,
*该文为2019年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强化过程指导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索与实践”(2019JGYB2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程思政融入湖南省中学化学教学育人路径研究”(XJK23CJC007)的终结性研究成果 T:通讯作者 摘 要 HPS教育以丰富学生科学认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与我国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高度契合。从HPS教育理
*该文为2022 年“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人文社会科学类立项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重要论述研究”(2022QGRW03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T:通讯作者 摘 要 信息科技课程的设置,顺应了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迎合了发展数据经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然需求,回应了全面提升学生数字素养、智能素养及为学生未来生活
摘 要 作业不仅是一种学习活动,也是课堂教学的再延伸。“双减”政策背景下,作业“减负、提质、增效”成为了大家关切的话题,提高作业设计水平、保证作业设计质量,是落实政策要求、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作业设计片面、学生负担感过重、作业质量较低等问题使得作业设计的生态位困境凸显,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结合实际问题,提供教育给养、社交给养、环境给养,可以打造提质增效的生态化作业设
*该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大数据循证的教师改变提质增效研究”(DCA210314)的研究成果 摘 要 评价是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当前在线教学依然沿用传统线下教学的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在线教学质量,亟须构建合理的在线教学评价体系。运用扎根理论进行编码分析发现,当前在线教学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为主要目的,注重课中评价,评价方式以鼓励表扬和定性
*该文为2023年湖州师范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初中数学跨学科项目式教学案例研究”(2023KYCX01)的研究成果 T:通讯作者 摘 要 数学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及评价的依据。基于课程标准分析中考试卷能帮助教师更深刻地理解和更好地执行课程标准,促进“教—学—评”一致。为此,基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试卷的整体结构、蕴含的核心素养和难易程度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