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色熹微 旧梦轻晃 于街角处 钟声幽渺 行人步态悠然 恰似岁月缓缓流淌 瓦檐淌水 滴答成律 时光中 存古老的余音 炊烟袅袅 绕梁几回 唤醒了沉眠的故乡 清水涓涓 穿过石桥 携去了 诸多青春的烦忧 青石板间 马蹄轻点 回声里是岁月的吟唱 书信一封 鸿雁传情 字里行间 尽是诚挚的渴盼 车马缓 路途遥 却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 星光熠熠 夜空深沉 静
很久不敢提笔 怕笔尖流淌出一滴滴眼泪 六月的风 吹过赛里木湖的心脏 裹挟着来自远方的呼吸 云朵的影子与微风缠绵 一层拥着一层 在湖水中嬉闹 我凝视着乌云笼罩的天空 把一个名字编织在暗色里 乌云无精打采的叹息声 流淌在清冷的声线中 白天鹅翩翩起舞 俘获了湖中的礁石 多想在岸边的岩石上 建造一座四面环水的城堡 基石是你的心跳 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 浇灌着 濒临死亡的
枕一墙花香入眠 岭南花开四季 我是只来自湖北的九头鸟 我注定是奔着花香而来的 我把我的巢穴安在叠翠山庄 这里有一眼泉叫聪明泉 也有三角梅在一墙花开 每天晚上 我枕着一墙花香入眠 听三角梅在深深的夜色里 有一搭没一搭地开放 像打开的心事又关闭 少了一个你 我们在溪水旁挖了一个很深的坑 把山野中找来的那些枯枝朽木 烧得旺旺的 我们在篝火旁学先民的初萌 这时候什么也不缺
清晨 在龙湖岸边 读一篇名叫《会走的湖》的小说 突然觉得 有人擦肩而过 似曾相识 听见内心深处 有笃笃的敲门声 是期待已久的人吗 侧身 换个角度 阳光下的湖 水光潋滟 一只鸟儿飞过 带走了一片云彩 不承想 是不是早有预谋 在湖岸边等待 鸟鸣声贴近水面 一闪而过 阳光倾泻下来 嫩芽初绽 十里春光 一簇簇的绿欣喜异常 满湖的葳蕤蓬勃向上 此刻 我看见
美丽乡村 群山浩荡 峰峦被云雾缭绕 乡村路蜿蜒 青砖碧瓦点缀其间 回家的脚步勾起童年的记忆 百姓心中的美丽乡村 拔地而起 再望一眼吧 阳光雨露滋养着禾苗 初夏的泥土 清香弥漫似歌 氤氲飘荡如画 洒溪古村 一群山 一湾水 峰峦叠嶂 烟云连绵 下了高速 进入小马路 我们才能细读一个古村落 听溪水无声 鸭和鹅 在村部播音的旋律中嬉戏 洒溪村的改革 从古路
流经的岁月 经过我的脉络 流进我的心窝 流过童年懵懂 流过青春幻想的旋涡 如今岁月的河 流进了人到中年的我 走过风雨 历尽坎坷 回望如今的自我 从烟雨蒙蒙 到积流成河 青春那美好的愿望 而今要正视岁月蹉跎 人生于世 风雨掠过 时光荏苒东流去 迈过生命的年轮 谱写岁月的诗歌 人到中年 人到中年 如正午阳光滑向西边 不再有一跃而起的激情 物欲横流也不再贪恋
音乐大师莫扎特啊 可否借你的灵性为这些大海 写下一首赞歌— 要传承它的谦卑 秉承它的良善 将它的丰盈和饱满 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春天里 隐藏它无所不在的悲壮 苍凉 空阔与寂寥 在海边 我听见凡·高或者是莫奈 他们将在无垠的海边 画上一只只转世而来的白鸥 如果风 诠释不了曾经 别呀 请听风赐予我的一切 我来自黑暗的午夜 请赐我对你生生不息的爱情 或者玫瑰 轮
清明 不属于哪一个人 形形色色的墓碑各有归属 碑文更有鲜明的象征 我走访过许多陵园 阅读过不少精湛的碑文 说来抱歉 根植于内心 唯有那块缺失文字的墓碑 三言说不清人生阅历 两语道不尽岁月的留痕 一代女皇不同凡响 功过是非任由后人述评 看 那块白板一样的墓碑 谁说上面没有文字 所有来访者皆在碑前驻足 驻足浏览女皇 治理盛唐天下的视频 竹林湖垂钓 竹林湖水库
总是这样 我们的旅程 起于黑夜 与黑夜之后的事 而不是起于灯 从潭州到涪城 古人云 “行行重行行” 我和你岂非千里不归之人 你有你乡愁做的斗笠 眼泪织的蓑衣 在摇晃的 铁做的骏马上 爬上最高层的床 枕上枕头就是跋山涉水 两鬓苍苍 我记得曾问你 这样相聚究竟算不算缘分 你说是 但风筝的线依旧是那风筝的线 铁轨依旧是铁轨 还有 你是我的母亲 可我在列车上为
青龙路往东 一溜下坡 大街上冷冷清清 今天除夕 朝霞笼罩着黑黝黝的青云山 那一抹红淡然从容 过了铁路桥 我拐向殡仪馆 今天零下39摄氏度 今天朋友出丧 下坡路走到头 他放弃了 他的坚持 终于有理由无动于衷 如果知道闯不过60岁的关口 他是否后悔戒了酒 过了桥就是另一个世界 他的朝阳懒得再升起来 上苍给予的死亡 收走的 痛苦的痕迹交给命运 时间已经不能打败他
风吹皱了着了夏裙的马鞍山 在稻田里荡起的一层层波澜 黄的 绿的 青的 漫山横盘 推搡着 偎依着 滑向山间 一排排绿树把手儿牵 慌忙阻拦 一群群白鹭来回穿梭 呼朋引伴 织出了精美的彩缎 裁出了华丽的披肩 这山就像一幅鲜艳靓丽的重彩画卷 这山就像一个腰缠万贯的暴富新贵 引得四处游荡的白云 驻足偷看 不料 四周的山峰亮出了苍青的利剑 直刺蓝天 “甘洛秘境,彝族
古镇泛溪 爱不够十里长堤 一眼万年的醉猿洲 层层叠叠酒国记忆 下草湾连着淮河岸 酒源头 就在那双溪地 姑娘踩曲蓝花影 醇香沁心脾 珍宝玉液传天下 名宿爱将马蹄疾 勤劳智慧的双沟儿女 天锅石磨独轮车 烧制千古传奇 裁一片大湖 封藏九天星辰 守一眼甘泉 续写纯正悠长的唐风宋韵 曲哥琼妹的青花语 浪漫了时光 温柔了四季 荧光栈道巡天河 数字化宠儿谁能敌 吁叹
素手握画笔 画不出你的模样 朱唇吟诗词 吟不出你的神采 祖父说 你来之前 男人的追求是孔孔新窑洞 祖母说 你来之前 女人的青春是一片青黑色 父亲说 你来之前 自行车是最好的车 母亲说 你来之前 月亮是最亮的灯 两岁的女儿说 来来来 买辆大大的嘟嘟车 举杯欢笑的光亮里 我忽地看到了你 你如梦中的天使般 偷偷地躲在暗处笑 原来啊 每一种迟钝的追求 早已
抚 斑斑陈迹 泥土纠缠着汗水 绕不出撮撮禾苗 引来阳光和雨露 让花朵绽放 把果实塞在季节的怀抱中 听 喳喳细语 经纱纠缠着织机 绕不出纤纤细指 引来白昼和黑夜 把素罗托付 把色彩 拥抱无缝的天衣 年复一年 牵牛纠缠着织女 绕不出千千银河 引来喜鹊和鹊桥 把爱情安放 把思念 编织成七夕的彩霞 如同嫘祖和黄帝 把金色彩衣浇灌 在矢志不渝的岁月 把云朵绣
这个春天 风朝我扑面而来 柔柔的暖阳 落在金黄色的油菜花上 蝴蝶与蜜蜂振着薄羽悬停于花丛 一浪一浪推着杨柳哼着小调 漫山遍野的花苞像蓄满了种子的粮仓 天使般茁壮 大地的胸膛 在十里花溪看春天的样子 从田垄上 犁出一格小小的心思 挑一担绿的 红的 黄的 橙的花蕊 一垄一垄 压弯天空 我来到一个叫边城茶峒的人间 我来到一个叫边城茶峒的人间 一脚踏三省 走走看看
你从时光的缝隙探出头来 用素洁淡雅的芬芳 将红尘中的污浊 绽放成 枝头的一抹白 你追逐着梦想 让往事开花 岁月如梭 掩不住你的芳华 透过俗世的栅栏 我依稀看见 你的笑容 摇曳在我的梦端 花香带着记忆 延伸到我的前世 萦绕在生命里 痴缠着我的流年 你是纯洁的天使 在我的困境里蹁跹 用一缕清香 带我飞越劫难 曼陀罗情缘 沿着记忆的缝隙 寻觅孽海情缘 你用
留 白 是诗行间沉默的呼吸 是相见与怀念间 不言而喻的默契 我们不言不语 让心去感受 去看那晨曦和暮色 不 我更爱那转瞬的光影 是画布上未着色的笔墨 是生命中未完待续的故事 我们不问不寻 去听那潮起和潮落 不 我更喜那隐约的水声 水声越低沉 思绪越悠远 致黄公望 你所能做到的 在山水间采石 捕鱼 坐井观天 与星辰攀谈 心随自然 终其一生 你以笔墨为
我的父亲节 我从祭祀的老阿姨手中 接过一包纸钱 她说 只要在装满香纸的袋子写上 父亲的名字与地址 再订上封条 不管到哪儿祭拜 父亲都能准时收到我的心意 于是 我跟着老阿姨 到对面河畔的一棵树下 从土地公公那里借一截儿土地 将一对宝烛与三支香点燃 熊熊的火焰 发出啵啵的声音 看着香纸燃起的火苗 我小心翼翼地呼唤着父亲 微风吹过 那转着圈儿的灰烬 像是父亲 在
追光的舞者 湖水的心脏 以自己的方式律动着 从深幽的湖底到湖水的表层 南飞的白鹭 打捞着粼粼沉浮 道路两边 没有触点的栾树 你用红色染着你的树冠 我顶着我金色的皇冠 悠然 摇曳 一滴清露 在秋的栅栏里 裹挟着不知名的籽实 一盏一盏绿色的小灯笼 在量子星语下滴溅着渐瘦的岁月 从光到影 从影到舞 追光的舞者 历经疼痛 将一树红唇 点燃了原野的光源裂变 走失
“祖坟冒青烟” 对农村娃来说 那是八辈子修来的福分 在那个腰直不起来的年代 命运的天平向他倾斜 他的出彩使族人颜面大增 喜气弥漫了乡邻八村 事业 一如他的生肖 龙腾耀眼 努力成就了 他华农大副校长 教授 博导 于一身的荣誉 他跋涉在奇峰险峻的珠穆朗玛 在微观与宏观的世界里游走 中国个人所得税流失及其成因 研究 更像一颗黑色的珍珠 那年高考季 一本暖心的馈赠
我属于始源 更归于终焉 将所有的泼洒化为虚无 来自天堂抛弃的余韵 从混沌中走来 我是一种信仰 是万物最初与最后的归宿 我是我自己唯一的信徒 或许 在所有的自欺欺人中 世界选择了色彩 他们为我的纯洁颂歌 却不知 那样的我 不过是倾覆于任何除了我以外 颜色之上的白 我的非我 成了他们同理的面目全非 所以为什么 把我送上无上 却又在无上中绞杀自己 我是最白的白
我赞颂夏花 她启示我 唯有热爱生活 方能在平凡中绽放伟大 我学习她的忠诚与坚韧 向阳而生 出淤泥而不染 我效仿她的高洁与优雅 不断向上 我追随她的顽强与不懈 无论是在贫瘠的角落 还是在繁华的金字塔 她都从容面对 绽放得如此潇洒 开花结果 花落成诗 她的美与芬芳 飘散至世界的每个角落 我渴望成为那样一朵花 无畏风雨的洗礼 哪怕凋零归尘 也要将最美的梦想留下
父母赐给了我们生命 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生存 老师赠予了我们知识 让我们懂得如何生存更有意义 他们诲人不倦 从一字一句教起 是我们成长的阶梯 默默地力挺我们拾级而上 无论我们的地位多么尊贵 哪怕成了顶尖的科学家 都离不开他们殚精竭虑的付出 但在我们的业绩档案里 很难寻觅到他们光辉的名字 老师更是社会进步的阶梯 让我们给予他们最崇高的敬礼 小蝌蚪 我记得很小时来到小河边
端阳佳节 粽米飘香 汨罗江畔 《离骚》在低吟浅唱 雄黄酒暖 祛病魔 慰藉心灵深处 江涛汹涌 映忠魂 共聚此情长 彩绳系腕 孩童欢声如歌飞扬 纯真笑容 童趣盎然 端午乐无疆 龙舟竞渡 生活航船乘风破浪 希望随波 安康祝愿 人间传唱 屈原精魂 千秋犹存 家国情深 端午情长 笑语盈盈 生活热情如火 每一刻都珍贵 永记心上 团聚时刻 粽叶飘香 端
花开了 装进了我的眼帘 花谢了 留不住 安然地静卧在我的心怀 梦里擦肩而过 回忆淋湿了她的模样 寒冬的梅 一朵花不被风吹落 早春二月 她只有藏在我的诗行 她听不见布谷鸟的呼唤 更听不见蝉儿的喧闹与唠叨 春的暖阳点燃了桃林的红 春风逝去 桃花会凄美地落幕 夏荷的美 楚楚可人 秋日的菊艳 桂花的芳香 短暂地铺陈 一世的芬芳 花谢时将会化作残梦与忧伤 花留不
父亲 与共和国同龄 十年求学 六十年务农 那年的高中学历 曾是 高举领奖的姿势 帅气贯穿长虹 命途坎坷的父亲 却不能走进大学 所有参加工作的机遇 都乘风而去 命运 让他每年都只能翻耕土地 父亲 决定把希望埋在地里 收成 一茬茬漫过 企望与期望擦出火花 温暖一个个薪柴欠缺的雪夜 春暖花开的季节 父亲 在亲手种下的一万亩紫云英中 与蜜蜂把蜜言欢 死 结
像一片快要坠落的枯叶 静默栖息于枝梢 与风共舞 摇曳 枝与叶 相依于孤寂时光 在寂静中对话 互相交换着无言的坚强 大自然的笔触 精妙无比 每一抹生命都跳动着 独特的韵律 最朴素的存在 也藏着造物的惊喜 那是生命的诗 轻声细语 待你侧耳倾听 我以灵魂深处的柔软 去触碰 这天地间 每一份细微的美好与奇迹 在自然的怀抱 找寻答案 那些形态各异的秘密 静静地
苍穹是天 心里的一片天 一片云 那出水芙蓉高挑的身影 山水间 溪水流声 仿佛听到夜色里 那个夜场 她的弹唱 昏暗的酒夜 淡淡地见到甜美的微笑 声音细腻顺耳 陶醉在梦里 忽然下起了雨 梦醒 望着远去的背影 纳闷儿 当年的油纸伞 在哪里 那池中的莲花 莲叶就是那把油纸伞 恨不得马上送去 携手情缘 红尘烟雨蒙蒙 细雨中寻找一把心里的雨伞 心里的天 心里
我渴望 用虔诚去抚摸那一抹荒芜 用信念播种绿色希望 用青春描绘绿洲蓝图 用生命谱写壮丽华章 我 寻觅春之气息 和着春的节拍出发 踏着青春韵律起舞 紧跟时代脚步前行 期待一片郁郁葱葱的风景 成长于夏日阳光里 一园喜气洋洋的收获 弥漫于秋日香气里 更希冀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呈现于七彩人生里 思 念 仰望浩渺星空 静静思索 细细体味 思念的潮水如波涛般泛滥 涌动你
站在芽庄的海湾 脚下是细柔绵软的沙滩 一层层从南海涌来的海浪 打湿了我的裤管 也打湿了我的心房 海风吹拂着我的长发 也吹动了我的思绪 在每一朵浪花里 有黄河的水滴 有长江的水滴 有我渭河的水滴 来自秦岭和昆仑山脉 来自黑土地 祖国的血脉 海风肆虐地掠过海面 那风云 在南海的深处 我听到了战士沉重的呼吸 这是我广袤土地延伸的海域 最后那片海蓝 我不知道 这片
璇 花 青冬 璇花开了 枝条 被玉娥点亮 新娘的眼眸 一片洁白无瑕 朔风刺骨 瓦片下一条条水晶柱 在璇花的转动下 是谁 敲开广寒宫 让飞花下凡尘 一页一页心魂墨洒 朵朵花即将拉开春的序幕 一些灼热的词汇 跳上枝头 一些忧伤的诗句 在蔓延 一位衣袂飘飘的须眉老者从世外走来 穿越在古典的山间小径 你从书中向我走来 文字磁场 当肉眼划过文字 你根本无法领悟
岷江 是我灵魂里的血脉 一边在蓝天白云下舒展自由 一边挥洒着清风明月的诗卷 江水 一波又一波回放着 我记忆里圣洁的钟声 沿两岸 一路青绿 一路安澜…… 无数鱼儿的清欢 滋养了我慈悲的天性 江岸之畔 听李密一表陈情 解说千古一孝的初心 清凌凌的江水 把我的灵魂 洗濯得比历史还要通透 岷江为我描绘 “窗含西岭千秋雪” 给我讲述 “门泊东吴万里船” 让我 时
孰念之,未有等焉。 念往矣,何以慕焉。 时以释兮,唯神缺矣。 既成扶苏,植人已去。 茂又奈何?念亦奈何? 踽踽独行之,竟反觉安之。 念无可为娱兮,托杜康以兴焉。 往昔切勿念之,更觉前路浩荡。 叹世俗可怜兮,鄙何亦不见怜。
山东方言中的“棒子”,就是玉米的意思。前些年,还没有大联合,收棒子都是人工用手掰。一个棒子又一个棒子地从秆上往下掰。把掰下的棒子随手往地上一扔,隔一段距离扔一堆。掰完了,然后用袋子往外背,有车的把车开到地里,装车上往家运。 一下来新棒子,晒干了磨渣子做黏粥,很好喝,人们都愿意喝新棒子渣子黏粥。邱梅英是下岗工人,没地,她没棒子磨渣子,就每年揽(方言,寻找)棒子,揽回棒子晒干了,磨成渣子,也能喝上黏
从小,我的梦想就是当老师。最终,我真的如愿以偿了!谁料上岗第一天,我就碰上了一件尴尬的事。 早读刚开始,有个叫玲子的女孩就哭哭啼啼地告诉我,她的校服不见了。一件校服值不了多少钱,但对于贫困山村的孩子来说,可不是件小事情。 “啥时候丢的?有印记吗?”我问。玲子说:“昨天丢的,右肩上有墨迹。”“有谁捡到玲子的校服了?”我在班上展开调查,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应答。坐在玲子身后的金婵一直低着
20世纪80年代。内陆小城。 铁皮巷的黎明刚被自行车的铃声掀开一角,巷内的餐点铺便支起铁皮帐篷,准备迎接第一拨儿前来吃早餐的客人。 临近七点,自路口而来的自行车流已经密集地驶入巷道。顾客们三三两两地停留在不同的店铺前,或一手掏出几枚钢镚儿,递给热情的老板娘,一手接过几个热气腾腾的包子;或一手摸出一张百元大钞,扔到油腻的案板上,一手提起金灿灿的油条和芝麻团子。 从路口放眼望去,沿街排列着各式餐
涛放暑假和哥哥一起去地里瓜窝棚看西瓜。看着横七竖八躺在地里的西瓜,涛眼前又浮现出六岁那年让他终生难忘的事。 那是妈妈突发心肌梗死,刚刚离世的第四天,涛哭着闹着要妈妈,涛爸便领着他到屯子里去玩儿。涛看见二队门口围着不少人,就凑过去看热闹,是二队给每户分一个西瓜。涛看见瓜就向涛爸要,可他家不是二队的,没有分瓜的份儿。涛爸怎么劝,涛就是不听,还躺地上打滚儿,哭着要瓜。这时,正赶上二赖媳妇背着孩子来领瓜
我追了同事绿叶一年,绿叶一直没有松口,像风扇般摇了一年的头。 前些天,我被公布任职单位的一把手后,绿叶当天晚上就去了我的老家。绿叶这座坚固的堡垒,已让我在雪中、雨中、泥泞中强攻了一年,每次我发动冲锋,都会被她微笑着拒绝,说我俩不合适。没想到,我刚升职,绿叶就交了白旗,怪不得有人搞曲线救国,原来有些事情是不能正面进攻的。 绿叶隔几天就去我老家一次,每次不是捎着禽鱼就是青菜,母亲一个劲儿直夸绿叶贤
善待他人也会得到他人的善待,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种下一粒友善的种子,让友善拥抱着每一个人。 一天上学的路上,我因备考期中考试连天熬夜而心情焦虑,看什么都不顺眼。明明是阳光明媚,我却嫌它太刺眼,把帽子拉低,自顾自地往前冲。一只流浪狗挡了我的路,我做了一个吓人的鬼脸,把手里的热狗对着狗作势一扔,惹得流浪狗追着我汪汪不停。好容易摆脱了讨嫌的狗,我随手将吃剩的一团包装纸丢在路旁。我本以为没人看见,可抬起头
在海南岛的罗田青年叶蔚、瞿堃为实现养宠物狗的愿望,花钱购买了一条金毛寻回犬,这是一条血统纯正的雄性金毛宝宝,聪明、漂亮。两人像照顾婴儿一样照顾它,还为它取了好听的洋名“罗密欧”,昵称“罗密”。 为了给“罗密”找个伴儿,他们便从成都宠物店买了条母性金毛,取名“朱丽叶”,昵称“朱朱”。两条小金毛成了两人日常生活的重要主要组成部分。空闲时,两人便带着“罗密”和“朱朱”在户外散步。最有趣的是,在海边冲浪
幼儿园的大门里面,排着长长的队伍;幼儿园的大门外面,也排着长长的队伍。人生处处在排队,人生一直在排队。排队上学,排队就业,排队就餐,排队上厕所,排队买票,排队看病,排队评职称,排队提拔重用,排队退休……现在,我又在幼儿园门口排队。 幼儿园的大门外面,大多是退休的老爷爷、老奶奶,那面下班了,这面又上班了。人生没有退休,永远都在上班的路上。接送孙子的老爷爷、老奶奶们,很多人曾经是某领导,他们好像也都
今天是父亲节,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我们赞颂父爱的伟大与深沉,在心头默默体味着那份厚重的情感—父爱如山。是的,父爱如高山一样巍峨。然而,对我来说,父爱却像是一首悲壮的诗篇,悠悠的旋律弹拨着我的心弦,使我心痛不已。在时光的长河中,有些瞬间被镌刻成永恒,如同一幅幅细腻而深刻的画卷,永远烙印于心灵深处。对我而言,在这个特别的父亲节,父爱以一种别样的方式将我的心紧紧牵动—它既是我灵魂的慰藉,又是痛苦的源泉。
1962年春天,我七岁那年,不知为什么,身体一直很棒的我,突然病了。而且,三天高烧不退。我的姥姥急出了眼泪,母亲心疼得忙左跑右,只有父亲镇定自若,到门诊部叫了救护车,把我送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301医院。医生给我仔细进行了诊断检查,说我的病情严重,需立刻转院,随即将我转到302医院。身为军人的父亲把我的小手贴在他布满胡茬的脸上,鼓励我:“兵儿,你是男子汉,要坚强。”我点点头,却看见父亲的眼里闪着什么
午后的阳光穿过树梢,携三两片银杏叶一同洒向地面。阳光落在他的指尖,银杏叶却被他拾起。与此同时,公园广播里悠扬的歌声也穿过层层绚烂多彩的秋叶来到这棵银杏树下,原来是林俊杰的《关键词》—“我不太确定,爱最好的方式,是动词或名词……” 他,银杏树下的少年,身上有着那种二十岁左右的男孩所特有的稚气稍脱、仍显青涩的气质。他将刚刚拾来的银杏叶放入一堆早已拣好的叶子之中,便在一旁盘腿坐下。只见一片银杏叶在他的
五月,蔷薇花开了,浓郁的香味随着我的思绪飘向远方…… 那一年的五月,母亲病得很重,她又一次被接到了县城的医院。那是她第几次住院,我已记不清了。八十多岁的母亲被病魔折磨得骨瘦如柴。看着辛苦一生的母亲在人生最后的时光里还要和病魔作战,家人们的心就如刀绞一般疼痛! 我家兄弟姐妹六个,又像以往母亲住院一样制定了轮流值班守护表,确保二十四小时都有人陪护。每当晚上各人都下班后,不值班的兄弟姐妹都会不约而同
1986年的那个夏天,镇里要招一个文员,一百多人报名,高中刚毕业的我,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脱颖而出。刚迈出校门,就走进单位,不仅不再花钱,马上就能挣钱。对我这个负重而行的家庭来说,远不止幸运那么简单。 当我把第一个月的工资交到父亲的手上时,父亲突然眼里噙满了泪水,嘴里不停地念叨:“孩子中用了,祖上积德了!” 秋收刚结束,父亲却因为积劳成疾住进了镇里的卫生院。按理说,我请假陪床不算什么大事。可在当时
“文老师,待会儿可以让我说件事吗?”文艺委员李梓涵对我说。“当然可以。”我微笑着回答。 过了一会儿,去上厕所的孩子们都陆陆续续地回到教室。布置了周末作业,强调完假期安全,我准备宣布放学。这次去宜昌研学,很多同学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的身边,而且一去就是五天。孩子们归心似箭,家长们也都早早地在校门口等着呢。正当我准备下达放学口令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来李梓涵同学刚刚对我说的话。“李梓涵,你有什么事,你来说。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对于春天,人们总是心生向往。新绿满怀,温柔了人们的视线,也俘获了我的心,平时喜欢宅家的我,带着雀跃的冲动,走出家门,欣喜地投入春的怀抱。 此时,最喜欢听春的声音,闭上眼睛,就让自己忘情于这春天的声音里吧—泥土里万物生长的声音、门前花开的声音…… 徜徉在四月的春天里,晴空湛蓝,暖风轻拂,莺莺絮语,花草清香,说不出的清爽与惬意。 温柔的
凭着对童年的味道和家的味道的回味,我对包裹着“妈妈的味道”的稻草灰水粽情有独钟。独在异乡几十年,我吃过各式各样的粽子,但都不及稻草灰水粽好吃。父母相继去世后,我就再难吃到家乡用稻草灰水包的灰水粽了。 端午节快要到了,我打电话给四姐,想让她给我包几个稻草灰水粽。听说她与四姐夫没出去打工,但打了几次电话都没有人接。于是我又打电话给在长沙给女儿带孩子的二姐,告诉她我的想法。二姐扑哧笑了一下说:“她下地
每当看到中小学生背着五颜六色的书包上学时,我不由得想起自己那难忘的草绿色书包。 1964年9月,我读小学一年级。入学时家贫如洗,母亲就用毛巾给我缝制了一个小袋子当作书包。入学之后,我才发现自己书包的异样,同学们那既好看又实用的书包让我心爱不已,但我家里没钱,买不起。后来,母亲卖了几次鸡蛋,终于攒够了钱,买了二尺草绿色帆布和一根绿色带子,给我加工了一个草绿色书包。 1966年9月,读小学三年级时
今年,为了弥补前几年过年时的缺席,我早早地就往家里赶。虽然还没有到小年,火车票就已经很不好买了。 我很幸运,拿到了那张承载着回家情感的车票。坐在这趟熟悉的绿皮火车上,它似乎一直在我记忆中奔驰。小时候,我常常乘坐这列火车去看爷爷。虽然我不知道爷爷家的具体位置,但上了火车,看着窗外的风景,总能找到他的家。上学后,我的空余时间变少了,每次离开爷爷家时,我总会说:“我有机会就会再来看您。”然而,随着时间
我出生在湖汊纵横、水塘星罗棋布的洞庭湖畔,所以从小就喜欢捕鱼捞虾。凡是能起到捕鱼捞虾作用的工具,我们“渔娃”都使用过,如鸡罩(关鸡的一种工具)、篾笼、渔罾、鱼竿、渔网、梭钩等。可以说,捕鱼捞虾是一种乐趣,也是为全家人改善生活的最好方法。 生活在无忧无虑的家庭里,有父母的呵护,我从小就懂得为父母分担点什么,如砍柴、放牛、带弟妹。但我最爱好的还是捕鱼捞虾,每次捕鱼捞虾不是一身水,便是一身泥。所以,村
去年清明节后,我在去青岛出差期间,接到了陈老师去世的消息,我不敢相信,甚至怀疑自己听错了。因为前年中秋节后,几位要好的同学给他过了“米寿”(八十八岁)生日,向他敬酒祝寿时,老寿星还喝了好几杯酒。他满面红光,精神矍铄,说话还像当年讲课时声似洪钟。大家还窃窃私语:“按陈老师这精神状态,活一百岁应该不成问题。” 世事难料,好端端的一个人怎么说走就走了呢?自接到他去世的消息后,我的心情怎么也平静不下来,
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是一幅流光溢彩的画卷,是一首动听的歌曲,是一段值得回味的记忆。它充满欢笑、梦想和无尽的好奇。在我的童年里,有一片绿色的田野,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和美好的憧憬。 我的童年生活是在一个美丽的乡村度过的,那里的景色如诗如画。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泉水边,绿草如茵,泉水清澈见底,鱼虾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童年,我学会了很多生活技能,帮助家里种菜、
十一年前的那个夜晚,外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岁月悄然流逝,我对外婆的思念却越发浓烈。我时常默默翻开那些尘封的记忆,让外婆的温暖再次浸润我的心灵。 外婆出生于1919年,那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希望的时代。自打我记事儿起,外婆永远是一袭“偏大襟”的中式素色上衣,配蓝色或黑色长裤,夏季则是短袖与长度到踝关节的夏裤。外婆的穿着风格简约而优雅。春、秋、冬三季的衣服面料多为棉布,鲜有毛呢衣料;夏季的面料多为府绸或
辗转于故乡和他乡,流连于城市和农村,我始终以教书育人为初心。从澎湃的青年到不惑的中年,我逐渐体会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价值和快乐。在我的从教生涯中,最让我难忘的是返乡支教的五年时光。 2008年秋,我大学毕业,幸运地以本科学历进入一所民办大学任教,从此开启了人生的第一段教师生涯。 我很喜欢这份工作,因为“象牙塔”中总是充满着浓厚的知识气息和神圣的学术氛围。大学之内,青春、活力与自由是永恒的主题。
我喜欢古村落,发自内心地喜欢,因为古村落集古韵古风和现代文明于一身,既让人发寻古之幽思,又让人体味时尚之俊美,走进古村落,人便徘徊在古代与现实之间。 最近,我偶然读到一本文集,是辽宁省朝阳市的乡土作家李学英的《朝阳古村落》。洋洋洒洒的,大概三十篇文章,朝阳的古村落基本上尽现眼前,在作家细腻鲜活的文字里,古老但并不落后,陈旧但透着生机,在古老中充斥着丰富的文化,是那种把历史与现代完美融合了的新型古
远远地,便听到稚嫩却宛若游龙的泗州戏曲,待走进场地,我被惊艳到了:只见十多个穿古装的女孩正在排练泗州戏,有的在唱,有的在演,灵动飘逸,宛若蝴蝶轻轻地飞舞,让我有种穿越的感觉。 鲜艳夺目,别致优雅的古装服穿在孩子们身上,俨然就是皇家大院的公主,神采飞扬,俊美秀色,婀娜雅致,清雅脱俗,让人啧啧赞叹,醉眼亮眸,叹为观止。两个穿着黄色衣服的女孩拉着腔调或短或长,或圆或润,或柔或刚,如晨露晶莹透亮,如新笋
思想家歌德曾说过:“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这样的事情实实在在发生在我身上。 1975年3月,阳光明媚。踏进父母为我准备的婚房中,躺在床上休息时,我不由自主地望着对面墙上贴的毛主席的画像发呆,暗自沉思:毛主席为什么那么足智多谋,让这么多有本事的人都支持他、帮助他,勠力同心,使中国革命得以成功,使穷人翻身做了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从未出现过的事情。 带着这个疑问,我
年轻时,我曾利用出差的机会去过几次苏州。在我心里,所有关于江南的美好记忆,都留在了苏州,苏州是江南的魂,也是江南最柔软的地方。到苏州必登虎丘,逛拙政园,去观前街品尝糕点,过把七里山塘的游船瘾。偶尔也听回茶馆里的评弹,玩得兴奋而开心。心底里最感慨的当是不知哪位高人说出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赞语。杭州的美,美得有大家闺秀的风范和端庄典雅的仪态。苏州则不同,苏州的美有着小家碧玉的温婉,有着清新自然的
盛夏的夜晚,燥热消退。小区里玩耍的孩子仍然不愿回家,楼上窗户后不时传来父母召唤的呼喊。陆续有孩子被喊回去,也有家长下楼连呵带斥提溜回去的。 在那盏昏黄的路灯下,我家隔壁楼上的小男孩,六七岁模样,仍然蹲在一个沙堆旁忘我地玩着。隐约记得,他一直是一个人在玩,还不时地抬头向路口的方向张望。他的妈妈已经隔着窗户喊了好几次,他似乎并没有听见,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小男孩的妈妈显然生气了,最后一次喊他没有得到
老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似乎七十岁以后的老年人,就只能晒晒太阳,跳跳广场舞,侍弄房前屋后的小菜园子了。我却不以为然。在我身边有这样几位老人,他们的生活状态令我击节叫好。 我母亲属兔,今年七十有四,跟我们一起在城里生活,安享晚年。母亲小的时候,一天书房门没进过,不识字,这是她心头一辈子的痛。可不识一字的母亲总是口出睿智之语。妹妹在外企工作,工作压力大,家里有老人和两个读书娃,每天忙得脚不沾地。母
如果把童年当成一杯茶,弥漫在唇齿间的是粗茶淡饭却甘之如饴的香甜;假如童年是首歌,那婉转的牧笛短歌胜过天籁;假若把童年看成一本书,那些闪光的句子,足以温暖一生。 母亲、姐姐和弟弟总是不能理解我对儿时记忆的疏淡,她们讲起别人家发生的故事,我像完全缺席一样,不记得。童年于我模糊到像被岁月风吹雨打后看不清影像的黑白画,那份混沌常常让我心生无尽的懊恼。尤其是小学同学群里,某某提到和我一起怎样玩耍的情形,我
小时候,我只怕一人,那就是我的父亲。每当我考试没考好,总少不了罚站、跪地、挨批、挨揍……父亲虽然小学文化,但懂得的道理是一个比一个“高大上”:“毛主席说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列宁同志说过,学习、学习,再学习!你看咱村里你那啥啥哥,人家放假就不出来,总在家学习、学习,再学习。”我不敢犟嘴,怕挨嘴巴,但心里不服气。 考中师那年,复试完后,父亲问:“考得咋样?”我故意说:“完蛋了,估计考不上了。”父
自从精神上皈依了教育,我似乎只属于校园。我的气质也只有在这片土地上才能得以升华。这是一块青春不老之地,是一叶诺亚方舟,是一个童话世界,是一片世外桃源。 请不必担心我会在重复中厌倦,校园里的每一天都是新的:风吹的方向是新的,云朵的形状是新的,鸟鸣中的情绪是新的,阳光里的温度是新的……有人在禅院,有人在道场,而我就在这青春的校园,在宁静与喧嚣的交错中,在两点一线的轮回中修行着自己的智慧,圆满着自己的
现今的年轻人个性张扬,喜欢打扮得五彩缤纷,但只要不伤风化、没妨碍别人,就没有人干涉制止,说三道四。 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正年轻,刚打开眼界,看到世界一角。穿衣打扮与大众审美稍微不一样,就会招致长辈和亲友的咆哮、责难。 那时,有治安纠察队沿街巡逻,训诫穿着奇装异服者,维护社会秩序。我们中学门口在放学时会有纠察队的面包车守候,有穿喇叭裤、瘦腿裤的学生出来,就会被抓住,用剪刀豁开裤腿;有女生涂脂
儿时,我家附近有条铁路,我总是被那轨道上的神秘魅力所吸引。遥望远方,两条铁轨仿佛在视线尽头交融成一点。我便顺着轨道走去,无尽地行走……仿佛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推动我。每次行走至疲惫不堪,才转身沿着铁轨归来,心中却又激励自己下一次定要迈向更远的彼岸,直至抵达那个令我心驰神往的地点。 后来,我终于领悟到那仅是视觉的捉弄,两条铁轨实则并行,我永远无法抵达那个焦点,因为它从未存在。 然而,我仍旧沉迷于这
输赢,通常指我们在具有竞争性质、优绩主义主导的评价体系中取得的结果。它可以作为一把标尺,评估、衡量、考验、证明自身的能力与价值,甚至能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规划,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 输赢可分为客观和主观两大类,分别是“规则输赢”和“意义输赢”。“规则输赢”,就是以固定的外在规则对一个事情的结果进行评判而得出的描述,评判主体为客观规则,只有我们超过别人、淘汰别人,获得外界的认可,才是赢家。例如,在电影
每年的这个时节,也就是端午节的前后,市场上总会有一些山野菜上市,其中有一种叫柳蒿的野菜,我总是要买几回,用开水焯熟,蘸着自家下的盘酱,吃上一口,别提多有亲切之感了!我并非只是因为喜欢它那清香而略苦之味,而更是让我回忆起那辛酸的往事,它曾经救过我们全家的命啊…… 那是1952年的这个季节,已经是七十多年前的事了。父亲原本是拉林满族镇上有名的面点师,在镇上开了一家点心铺,虽说不是什么大买卖,但维持全
马坪,是湖南隆回县大东山脚下一个秀美的村庄。马坪中学就在这里,是我大学毕业工作的第一站。我在这里度过了青春岁月里最难忘的两年时光。 人的选择大多先入为主,常常因主观思维而作出非理性判断。对职业、对人、对事,莫不如此。只有实际经历,才能让人反思和改变。正如古人所说的“事非经过不知难”“纸上得来终觉浅”“道听途说,不足信也”“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20世纪90年代初,教师还不“吃香”,乡村学校更
我自幼在山涧里长大,熟稔了峰回路转的韵味。那些傲然矗立的塔楼,或隐于幽深的沟壑,或屹于峻峭的台地,错落有致地散落山间。此乃我记忆中的山村图景。 我的故园便建于此等高台之上。那里的风光如诗似画,化作我心中永恒的记忆。漫步山间,常常领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意。城市的朋友们来访,每每惊叹于那曲折蜿蜒的山路,陶醉于“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哲理。那些儿时常见的景象,如今已深入人心。 寓居高
猫咪驾到 彼时,我正躺在床上玩手机,舍友小娜悄悄地靠近我:“老妹啊,你瞧这是啥?”她一边故作正经地说着,一边猛地把床帘一掀,一团黑乎乎的东西出现在我眼前。我定睛一看,是一只猫,赶忙从床上爬了起来:“你从哪里弄的这个小玩意儿?赶紧把它放走,要不然会被宿管阿姨发现的。”小娜不以为然:“它好像受伤了,胡子也被烧焦了,是只没人管的流浪猫。”小娜拿出棉签和碘酒,仔细地检查了小猫头上的伤口,皮肉都绽开了,伤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是一首汉代的乐府民歌,也是一首情歌,还是一对热恋中的情人对爱情的誓言。我今天把这首情诗教给了我的学生们,我想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改变对爱情的态度,因为爱情并不是像他们现在随随便便地谈情说爱、动手动脚,也许是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对这种忠贞爱情的认识和向往。 中午,我看到电影频道在播《梅兰芳》,之前只想看看黎明的
一 在岁月的长河中,你像一只被波浪推着爬行的蚂蚁,扛着名为“谋生”的重担,一步步在一望无涯的沙滩上探寻出路。说是“谋生”,倒不如说是“逃命”。逃离了什么?哦,不过是逃离了内心深处那个让你惶悚恐惧的小声音,它总在耳边低语:“再往前走,就是临界了。”其实,你或许都能感觉到那神秘通道的一丝缝隙,只需再坚持几步,便能窥见真理的一角。但现在,你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有力的创造之物消逝,而自己则像无数人一样
“门没有挂锁,看来爸妈应该没走远。”朋友推开家门说道。 我跟朋友出差,路过朋友父母的家,就一起来了。 杏子熟了,朋友便上了树。我内急,上厕所去了。刚出厕所,我便发现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者紧紧地抱住朋友的后腰,随即想到,这应该是朋友的父亲了,真是父子情深啊!刚想到这里,就听见老者大喊:“老婆子,我抓住小偷了。他把你留给咱儿子吃的杏子偷走了。”“爸,是我,不是小偷,是您唯一的儿子回来看您了。”“骗子,
以前写作喜欢用手机或者一支笔和一张稿纸,对着电脑屏幕总觉得过多的空白会让人内心变得空虚而无话说起;现在刚好相反,喜欢用电脑写作,总感觉小小的手机屏幕装不下满腔的心事。 今夜无眠。 帘外雨潺潺,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心绪飞回了老家。不知道此时父亲是否已入眠,还是仍在昏黄的灯光下陪着他心爱的小孙女玩耍。白天他总是忙着去田里干活儿,去工地上做工,瘦小的身躯已经没了年轻时的精神干练,有时候满脸写满疲惫不
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轻轻洒在李浩的脸上。他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从床上坐起身来。窗外的世界已经开始苏醒,街道上的车流逐渐密集起来,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李浩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在这座繁华的都市里已经度过了几年的时光。他每天早出晚归,穿梭在都市拥挤的地铁和繁忙的写字楼之间。职场上的竞争、人际的纠葛以及生活的压力,让他时常感到疲惫不堪。然而,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一直
盛鸭食的盒子空了,残留着昨日的雨水,浮起一圈土黄色的颗粒;洗澡的水空了,未曾留下淡黄色的绒毛;铁笼子也空了,在阴凉处放着,来不及生锈。嘎嘎嘎的叫声还在耳边,它们被春风吹着,吹着,转了个弯儿。 借的笼子,就这样结束了一声起、一声落的片刻活力,回到无声且落寞的角落里。小鸭子从盒子里探出脑袋,可惜抵不过夏日炎炎的光照。我只得暂时放弃给儿子添置活物的想法了。 忘记,是生活的常态。花鸟市场满是生机,老板
老师,不但是一种职业,而且是一种荣誉。尽管在互联网时代,老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不再拥有知识的垄断权,但是,我们仍然离不开学校的教育,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老师的伟大在于无私,在于奉献,在于以心换心,用知识与人格的双重魅力影响学生,感动学生,教育学生。所以,古今中外,历朝历代,老师备受尊崇,备受国家重视。“国之将兴,尊师重傅。”尊师重教,礼敬善待老师,是
爱人姐妹五个,三妹名字取得挺好听的,叫燕,可能是我岳父希望她以后能够展翅高飞吧!我家是兄弟俩,所以非常羡慕那些有姐姐疼妹妹爱的小伙伴,因而我和爱人的姐妹们处得很好。 三妹个子不是很高,眼睛大大的,长长的睫毛盖不住她的灵气。三妹一年到头也不见几件新衣服,平时进来出去穿着很朴素,走路风风火火,一看就是个麻利人。我第一次走进岳父家门,就见到三妹头上罩着毛巾,坐在一个铁架子旁边打苇帘,只见她麻利地把一根
“仁饪”,是由饱满青黄嫩麦仁炒熟后,再经石磨细磨成3至5厘米长,线条状的食物。每一颗麦粒都凝聚着农民们的辛勤汗水和深深期望。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些食品并非随意被端上餐桌,往往是青黄不接时为了生存,人们不得不将还未成熟的麦子匆匆入口,才制成了这道充满生活印记的“仁饪”。 如今,当我再次听到母亲要为我亲手制作“仁饪”时,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复杂情感。这道食品背后,不仅隐藏着我家庭的复杂背景,更
浒墅关的文昌阁不知已去过多少次了,但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是第一次去的情景。新建的三进大理石石牌坊,如同巨人一般矗立于运河西畔,隐约可见那中间的额坊上题有“文昌风帆”四个大字,但因为正在施工,最终我们只能是乘兴而来,扫兴而归。回望那夕阳之下黄墙黛瓦的文昌阁,我不禁心生向往,但更多的是擦肩而过的遗憾。 第二次去文昌阁时,那里已经修葺一新,首先呈现在眼前的是石牌坊两侧的对联“文星高照风冷水岸听钟鼓,昌
从狭义的文化含义上来看,“楚文化”指楚国从建立到灭亡期间楚人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侧重于历史方面。楚国虽早已灭亡,但楚文化在千百年的发展中也逐渐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当中,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在现代社会,楚文化也有一定的现代意义。“老庄之学为楚学”这一学术见解,几乎已是中国文史哲学术界的一大定论,哲学思想的表现形式是以文化形式呈现的,同时也影响着文化的某些特征,所以从老庄哲学的角度来
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大背景下,将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外文是展现中国文化、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目标读者知识文化存在差异,译者如何对地方性知识进行加工、重构,进而实现文化的再传播就显得尤为关键。基于此,在文本翻译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总结经验,从而实现译本的不断完善。本文意图从知识翻译学的角度对葛浩文《古船》第一章的英译进行分析,提炼其中的翻译策略,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中华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交流。
金庸共计有十五部小说作品,其中大部分均有影视改编。杨兴安在《金庸小说与文学》中认为金庸小说间接把香港电影推入国际市场,且其小说流行直接使香港武侠片三十年来历久不衰。笔者认为上述观点存在因果颠倒的问题,金庸小说在海峡两岸和香港、澳门,乃至世界广泛流传,实则得益于其小说的影视化。担任过长城电影公司导演和编剧的金庸在其小说创作中受到西洋戏剧及其理论的影响,因此,其作品无论较之北派、广派乃至其他新派武侠都
历代女性作家之创作实属不易,沈善宝《名媛诗话》有言:“窃思闺秀之学与文士不同,而闺秀之传又较文士不易。盖文士自幼即肄习经史,旁及诗赋,有父兄教诲,师友讨论。闺秀则既无文士师承,又不能专习诗文,故非聪慧绝伦者,万不能诗。生于名门巨族,遇父兄师友知诗者,传扬尚易。倘生于蓬荜,嫁于村俗,则湮没无闻者,不知凡几。”自古以来,“女子无才便是德”“内言不出于阃”等观点很大程度上使得女性不得不遵从封建礼教的束缚
《傲慢与偏见》作为简·奥斯丁的代表作,以其独特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塑造和深刻的主题思想,成为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在《傲慢与偏见》中,达西与伊丽莎白的角色构建了一面反映社会阶层、个性成长与爱情真谛的双重镜像。达西,一个出身显赫却给人以傲慢初印象的绅士;伊丽莎白,一位才智过人却易受偏见左右的女性,他们的相遇仿佛命运的安排,旨在揭示外表之下的真实灵魂与情感的深层变化。该书不仅是一部描绘爱情如何跨越误解
《沧浪诗话》是严羽于南宋理宗绍定至淳祐时期写成的一部中国古代诗论与诗艺的重要著述,对后世诗篇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了很多诗歌理论观点,如“诗法说”“诗品说”“妙悟说”“兴趣说”等,相应的学说观点的研究讨论也有很多,而关于该著述开篇即提出的“夫学诗者以识为主”的“识”具体讨论却甚少。 一、何谓“识” “识”很早就曾在我国古籍中出现过。《论语·阳货》有载:“小子何莫学夫诗!诗
唐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高峰,异域文化与本土文化交融,造就了经济的繁盛、国力的雄厚、文化的多元,尤以盛唐时期最为突出。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诗人,王维便是一个突出代表。王维不仅在诗歌方面取得了令人称羡的成就,还开创了文人水墨山水画,并在《山水论》中提出自己对于山水画的见解。苏轼曾评王维之诗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其道出了王维诗与画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是19世纪俄国文坛的巨匠之一。当陀思妥耶夫斯基被介绍到中国时,学者们普遍接受的是他笔下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物,有的作家受到其影响也创造了类似的人物。20世纪50年代,陀思妥耶夫斯基遭遇了冷落与批判,他笔下的人物也遭到了误读。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物研究迅猛发展,更多类型的人物被纳入研究视野。进入21世纪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人物研究在稳步前进
2022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方向,其中提到“加快发展数字出版、数字影视、数字演播、数字艺术、数字印刷、数字创意、数字动漫、数字娱乐、高新视频等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促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为地方特色动画作品的有序发展提供政策支持。随着IP影视异军突起,国产动画作
《春秋》载史,自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始,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止,计二百四十二年。其载日食三十八处,据近来学者考证,不当食而载者两处。比之《左传》,有经有传者十处,有传无经者一处。《左传》载日食,已涉及阴阳、五行,虽无明文记载春秋时阴阳五行观,但已显露出阴阳相克、五行相胜思想,且“阴阳”“五行”已显露合流之迹。本文通过分析《左传》中日食相关记载,简要提炼此时已显现的阴阳五行观。 一、
在中国古代,受封建思想影响,女性读书学习的机会甚少,大部分文人墨客都是男性,出名的女性文人少之又少。在近现代,中国人的思想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女性文人的数量急剧增多。立足于20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张爱玲的作品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深厚的底蕴,并将现代意识巧妙融入其中,完美融合了“新与旧”“雅与俗”。在叙事手法上,张爱玲的作品也充分凸显了交融的特色,并贯穿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全过程。她的作品文字
苏轼作为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性格中的豁达、乐观、坚韧、豪放等特质在他的诗词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他的诗词作品题材广泛,情感丰富,艺术手法新颖,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诗词风格。苏轼豪放洒脱、意境深远的诗词风格,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苏轼的性格特点,来探讨他的诗词风格的独特之处。具体来说,本文从苏轼的生平背景、性格特点入手,结合他的诗词作品,深入分析他的诗词的题材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彻底摆脱了以往小说人物脸谱化的性格特征,显得更加鲜活生动。林黛玉作为主要人物之一,其性格最具复杂性、独特性,充满了矛盾统一性。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讨林黛玉性格的矛盾统一性及形成原因。 一、多愁善感与活泼机趣 提到林黛玉,很多读者对她的第一印象都是多愁善感,她的内心世界与其外在形象呈现出和谐的统一性,忧愁与伤感常年占据着她的内心。黛玉的愁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世间万物的
《克拉拉与太阳》是石黑一雄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中的主人公经历了从封闭空间(商店)到过渡空间(家宅),再到开放空间(堆场)的渐进式开放形态变化过程。这一过程与克拉拉从“商品—人格之‘人’—完整之人”的逐步递进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在此过程中,人的机器化和机器的人格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为科技时代的人们敲响了自省的警钟。 石黑一雄自幼随父移居英国,后为了学业与生活辗转于英国各地,每一个地点对他来说都象征
萧红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内容,展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气象。其小说中的男性形象丰富多彩,既有深受宗法迫害、时代不幸的无奈和痛苦,也有具备反抗精神的勇敢和坚韧。这些男性形象不仅呈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物命运,也让我们对社会性别问题和人类命运变迁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萧红小说中男性形象的基本类型 (一)懦弱无能的男性形象 萧红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懦弱无能的男性角色,《呼兰河传》中的有二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的医学之宗,这部著作并非由同一个人、同一时间、在同一地点或同一学派所作,而是历经春秋秦汉时期,由多位学者集结优秀医学著作的整理与编辑而成的作品。它总结了先秦时期的医学经验和学术理论,包括先秦和汉代天文学、历法、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全方位地阐述了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构建了独特的中医理论体系,成为中医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纂修的大型丛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在编修《四库全书》的过程中,乾隆曾下诏要求“先将各书叙列目录,注系某朝某人所著,书中要旨何在,简明开载,具折奏闻”,随后制定著录存目之规制,进行编目工作。提要能够宏观地把握学术史的师承和走向,介绍图书的内容,是一种重要的学术研究体式。《山海经》篇幅不长,全书三万多字,却包含了地理、植物、医药、矿产、神话、人物、方国、祭祀、风俗等方面
“谶”作为一种古代文化现象,通过符号、预言等形式假托神意预示人间吉凶祸福。《史记》明确提出了“谶”的概念,本文将《史记》中的“谶”分为天象、歌谣、梦象三种具体表现形式,指出“谶”所具有的政治功用,乃是受到儒家天命观的影响。《说文·言部》曰:“谶,验也。从言谶声。楚荫切。”《广雅·释诂四》曰:“谶,纤也,其义纤微而有效验也。”从古书中的这些解释可知,“谶”本义有效验、应验的意思,语义晦涩难求,是指能
毛姆在1919年发表的《月亮与六便士》是其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之一。彼时,各种哲学思潮在西方社会环境中风起云涌,传统的价值观不断解体,孤独感和异化扰乱了人们内心的平静。小说问世以后,众多的研究者们从人物非理性特征、人物精神分析、高更原型、寻找真我的主题等多个视角对该小说进行了分析阐释,极大地丰富了读者对这部小说的进一步感悟。19世纪初期的社会环境和思想观念都经历着冲突变化,现代主义文学家们对传统生
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女性文学也在此期间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其中,女冠诗人以其独特的身份和视角,创作了一系列充满深意的爱情诗,成为唐代文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文以李冶为代表,对其爱情诗进行深入探讨:首先,从推崇道教的社会风尚和开放兼容的文化氛围两方面分析探讨唐代女冠诗人现象的成因;其次,简单总结梳理唐代女冠诗人的特征;接着,着重分析李冶的经典爱情诗,从其艺术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探讨诗歌
“意象”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在中国古典绘画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得意忘象”“同自然之妙有”“意境”“度物象而取其真”“身即山川而取之”“成竹在胸”等美学命题和美学范畴都与其息息相关。特别是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绘画的兴起,则更加强调了绘画作品“立象以尽意”这一功用。李公麟作为北宋初期较有影响力的文人士大夫画家,其绘画作品尤为追求意象的表达。本文围绕李公麟的《五马图》,从作品中物象的造型、用笔、用墨及章
“来”的本义是麦子,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周所受瑞麦来麰。一来二缝,象芒朿之形。天所来也,故为行来之来。”“来”最早获得动词意义“行来之来”,指空间上的位置变化。空间上的由此及彼义引申出时间概念上的“到来”“前来”,后来的使用中出现了动词连用的句式结构,“来”字在竞争过程中由并列地位渐渐变为附着成分,语义开始变得虚泛,成为助动词、趋向动词、叹词等,比如《庄子·大宗师》中的“嗟来桑户乎”,“
1996年,由齐鲁书社出版的《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下简称《续修提要》)以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收藏的《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二百一十九函提要稿本为底本进行影印。全文共37册,另附索引1册。《续修提要》是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后的一部重要的大型书目提要工具书,分经、史、子、集、丛书、方志六部。其中,方志单独分为一部,不再列入史部地理类,可见其重要性。本文经过调查统计,发现《续修提要》中共著录山东地
在影视行业发展速度逐步加快的背景下,文学作品影视化转型进程也在逐步加快,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等,在不同媒介平台、媒介渠道中传播。因为影视作品传播方式与渠道比较特殊,涉及的主体相对较多,包括演员、导演、编辑与社会公众,在文学作品影视化过程中不仅会加入演员、导演、编辑的理解认识,而且还要综合考量社会公众的思想意识,这也使得文学作品影视化转型过程中,人物形象会发生一定的改变。《红高粱》
聂小倩是蒲松龄建构的聊斋世界中最被世人所熟知的女鬼形象。尤其是经典影视作品的改编成功,使得《聂小倩》相关故事广为流传。一直以来,在经典影视作品的影响下,人们对聂小倩的认识趋于固化,其形象拘囿于美丽善良的痴情女鬼,其题旨也以被世人普遍接受的爱情故事为主。然而,作为《聊斋志异》中的名篇,笔者在通读《聂小倩》文本后,依托于文学语境对其题旨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认识。吴昊女士提出:“文学语境就是这样一种‘χ语境
《四库全书总目》作为一部清代大型官修图书目录,将一直被排斥于官书之外的词学收录其中,标志着词曲地位的提升。词起于唐,兴盛于两宋,元明两代走向衰微,至清朝又重新焕发生机。清初词坛呈现出流派纷争的繁盛局面。在清初众多流派中,浙西词派影响最大,绵亘康、雍、乾三朝。《四库全书总目》对于各词人词集的评价就体现了馆臣对于浙西词派的继承与发展。 一、《四库全书总目》对浙西词派的继承 浙西词派兴起于康熙初年,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冰心可以说是一位非常独特的作家。无论如何时移世易,她始终发自肺腑地向人们倾诉她的“爱的哲学”。在《病榻呓语》中,我们会突然感觉到冰心似乎动摇了对其“爱的哲学”的坚持,她似乎对生活本身产生了抱怨。然而,当我们阅读至文末,就会恍然大悟。冰心在“动摇”了一阵后,更坚持她的“爱的哲学”了。如此看来,冰心似乎变得“拐弯抹角”,开始向她的“小读者”们“出尔反尔”。然而,正是这样的“出尔反尔”
文学领域的现代主义不强调准确的时间概念,而把讨论点放在其精神实质上,具有强烈的现代性特征,“现代性可以是一种思想、一种思潮、一种文化、一种态度,但是它首先是一种社会生活和组织形式”(朱立元《西方美学范畴史第3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现代主义作家常常以愤怒的态度去对待丑与恶,他们作品中的人物变得颓废,表现出荒谬、丑陋等意识,他们相信美好,但又不主动去接触、认识这个世界。加上工业化和现代化给人精神上
近年来,“生生”思想成为中国哲学界的热点问题,学者的讨论则主要集中于其起源与内涵,以及对当代社会文明建设的意义等方面。概括地说,“生生”源于《周易》中的“生生之谓易”,意指宇宙间万物生生不息的过程及其精神,它不仅是对自然生态的抽象总结,更代表着中国传统思想对生命本质的哲学思考。具体而言,“生生”作为动态的思想脉络,贯穿于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儒家思想中的“仁”,还是道家思想中的“道”,都可在“生
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在叙事技法方面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她凭借娴熟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以及敏锐准确的观察能力,全面观照旧式文明形态基于现代化历史发展进程中呈现的沉沦变化和倾颓变化,突出彰显传统文明形态与现代文明形态之间发生的变革演化进程与蜕化进程,将我国独有的现代化实践经验,融合嵌入包含充足日常化内容元素的诗化叙事过程中。张爱玲创作的小说,具备稳定深厚的空间思想意识,凭借包含古典艺术风韵的意象元素建构
《桃花扇》是由清代文学家孔尚任创作的一部传奇剧本,从剧本创作之初便广为流传,在多次传抄刊刻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版本。从某一视角深入剖析,对这些版本的梳理,实际上是对《桃花扇》在特定历史时期大众接受情况的溯源与探究。本文将分为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对《桃花扇》版本源流进行梳理探究。 一、国内版本源流研究综述 《桃花扇》自清代完稿后就有多种刻本问世和流传,20世纪末开始陆续有学者对其版本的流传演变情况进
在作家田耳的文学作品中,女性角色往往被描绘成身处社会底层、不懈奋斗的形象。这些女性,无论是为了改善物质条件还是寻求精神解脱,都在生活的旋涡中挣扎。她们的挣扎不仅体现在对物质欲望的追求上,更深层次地体现在对情感和生存的深刻困惑中,带有不可避免的悲剧色彩。田耳通过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深刻的人物塑造,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社会底层女性生活图景。这些图景不仅揭示了社会现实的复杂性,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性深层次的关
《祥瑞》
《平川幽径》
《盲人饮水壶具》
《小龙女》
《暖厨》
《安适栖迹》
《冬章》
《礼遇宋词》
《泡泡乐园》
《鸢》
《柱咖啡机》
《星星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