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暑气渐消。立秋时节,树叶开始泛黄,果实日渐丰满,“秋老虎”余威尚存,白天仍有炎阳似火之势。民间有秋后“贴秋膘”的习俗,人们通过摄入丰富的食物来弥补夏日的消耗,为即将到来的冬日储备能量。处暑时节,秋意渐浓。此时民间热闹极了,人们忙着筹备秋日的丰收,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饮食上,宜食用养阴润肺之品,如百合、梨、鸭肉等食物,避免过食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新闻 暑期出行做好健康攻略,养护脾胃安心神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就二十四节气召开“时令节气与健康”主题新闻发布会。近期,阳光猛烈、气温较高,多数地区雨水显著增加,“湿热交蒸”。自然环境的湿热也常导致人体湿热重,易引起脾胃虚弱。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较为频繁。 会上强调,此阶段防暑降温是首要任务,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预防中暑。 专家提出,暑期是旅游的高峰季
亲爱的读者朋友: 您是否也有这样的习惯:打开手机,点击一个APP,浏览完带小红点的推荐消息后,看一看平台的热搜,切换到另一个APP,再重复以上操作。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手机已经成为大家不离身的“伙伴”。我们从手机中获得片刻的娱乐与休息,但也因此被“捆绑”,无法“下线”;手机通过将繁杂的消息提炼得短小精悍,迅速地“抓住”人们的眼球,也一次次地考验我们是否智慧、聪明。我们在享受知识的盛宴时,也容易
缘因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一到夏季,多个城市会进入雨季,且降水量较高。持续降雨使得花草树木被反复冲洗,变得水意盈盈、格外青翠。恰到好处的湿气,能滋润这片土地,加上三伏天的炎热,形成雨热同期,使得作物在此时“拼命”汲取养分,迎来生长旺盛期。而人体也在此时进入了新陈代谢旺盛的阶段。 自此,从大自然间逐渐蔓延开来的湿意,成为独属于八月长夏的季节“名片”。即便有些地区已然放晴,但仍然潮湿闷热。这股
夏三月,天地气交,万物华实。人们对夏天往往是又爱又恨的,爱其蛙叫蝉鸣的热闹,日光悠长的闲适,还有脆甜的瓜果与沁凉的冰饮,恨那明晃毒辣的日头,黏腻不绝的汗液,以及扰人的蚊声与遍身的红痒。 如今,空调的普及使人们免受暑热之苦,但暑湿之力仍不容小觑。炎热与多雨的气候交替,令人如入蒸笼,极易为暑湿所伤。古代没有放射线检查、核磁共振检查、超声检查等手段,想了解湿邪致病时体内发生了什么,只能通过外在表现
“太湿了”,想必是不少朋友此刻的切身感受。尤其对于南方地区来说,夏季环境湿度远高于北方地区,湿气弥漫的持续时间也更长。以记者所在的杭州为例,得益于其东南沿海“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夏季雨量丰沛,空气湿度经常达到90%以上。 进入夏季梅雨季节后,生活在杭州的朋友总会来几句灵魂拷问:“这雨什么时候停啊?我的衣服什么时候才能干?”周遭湿漉漉,浑身黏糊糊,湿热的环境总是闷得人透不过气。 此时,一部分人
很多人在夏季会觉得脑袋昏昏沉沉、不清爽,甚是困乏、想睡觉,脑袋像裹了块湿布一样。人们将这些症状归结为“夏打盹”。其实,这些多是人体感受湿邪的表现。 中医认为,湿为自然界“六气”之一,是一种正常的自然气候。当气候发生异常变化,如外界湿气太过,或者人体抵抗力下降,湿气就会侵犯人体,成为致病因素,便成为湿邪。湿邪有内生和外感之分,与其他邪气结合,又会产生风湿、湿热、寒湿等证型。因此,在祛湿时,也要结合
四季各有其时令、气候,如春多风,夏多暑热,秋多燥,冬多寒。湿邪四季皆有,外湿尤盛于长夏——八月夏秋交接之际为长夏。长夏多湿,湿乃重浊之邪,对人体的伤害较为广泛。如《难经》《金匮要略》中就记载了“伤湿”“中湿”“风湿”“湿温”等有关湿邪之名。 食疗在一定程度上,能达到养生保健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具有安全无毒、不良反应少、经济实惠、简便易行等诸多优点。中医认为,食物与药物一样有五味,即酸、苦、甘、辛、
每年八月,我国多地持续高温,同时伴随着连天阴雨和台风。这一时期,是一年中最为潮湿、闷热的阶段。在中医理论中,八月为长夏,为脾所主;湿,也是长夏的主气。 身体是反应灵敏的“湿度计” 夏秋之交,阳热正炽,雨水又多,水汽上蒸。此时,人体容易出汗,毛孔更频繁地开泄,使得湿邪更容易侵袭机体而发病。湿邪会给人体带来头身困重、四肢沉重、头面出油、胸闷腹满、口黏、食欲减退、小便不利、大便黏腻和舌苔厚腻等一系列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从这一天开始,天气逐渐由闷热转为凉爽。但由于立秋常处于三伏天的末尾,此时盛夏的余热未消,秋阳肆虐,很多地区常出现“热流”反扑的情况。这类突如其来的高温天气又有“秋老虎”之称。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的日子终于结束。 入秋养生重调和 《黄帝内经》有言:“秋三月,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乳腺疾病日益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一大“隐形杀手”。因此,女性需要积极进行乳腺保健,预防乳腺相关疾病的发生,关注自己的乳腺健康。 乳腺疾病种类繁多,包括乳腺增生、乳腺炎、乳腺纤维瘤和乳腺癌等。这些疾病的发病原因复杂,多由遗传、激素水平紊乱、生活习惯等因素引起。乳腺疾病的早期症状可能并不明显,常见的有乳房肿块、乳头溢液、乳房皮肤凹陷等,了解疾病早期症状并进行定期体检,是预防乳腺疾
8月上旬,正处于长夏时期,中医理论认为,长夏养脾,秋季养肺,中医导引学则倡导通过对自身经络的主动调摄来改善、提高相应脏腑机能,以达到顺天应时、健康养生的效果。 脾司运化之职,平日里,我们无论是吃五谷杂粮还是山珍海味,抑或是生病服药,都需要依赖脾的运化吸收,因此,中医理论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喜燥恶湿,喜暖恶寒,长夏时节雨水较多,天气潮湿闷热,人们常与空调、冷饮相伴,久之则易伤脾胃。加上现代人生
在日常生活中,沟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确保工作的顺利展开,增进伴侣间的情感联系,以及促进朋友间的愉快交往。沟通中产生的各种情绪,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可能带来负面影响。良好的情绪能激发人的积极性,而负面情绪可能导致人们在处理事务时付出更多精力且倍感困扰。 共情能力在沟通中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具备共情能力的人也更容易建立稳固的人际关系。那什么是共情能力呢?共情能力弱的人需该如何锻炼这种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蛋白、高脂肪饮食的常态化,脂肪肝的发病率日趋上升。很多脂肪肝患者没有出现不适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也有一些患者出现了症状,却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 题。 如果发现自己两胁胀痛、口干口苦、大便稀溏、矢气过多、睡眠不佳,且伴随体重增加,甚至肥胖,此时就需要怀疑是否罹患了脂肪肝。如果除了上述症状,还伴有肝功能、血脂、血糖、尿酸等指标异常,那很有可能已发展到脂肪性肝炎阶段,
目前,高油高脂食物的摄入、运动量的减少等因素大大增加了我国高脂血症的发病率。目前高脂血症已成为冠心病等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因此,公众对高脂血症的关注度正在逐步增加。 高脂血症更“青睐”这些人 高脂血症的出现与营养因素密切相关,脂肪和能量摄入过多,容易导致高脂血症。活动量低、营养过剩、体重过重等是大多数高脂血症患者的共同特点,而高能量、高脂肪饮食以及缺乏运动,则是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 目前
“春夏养阳”“冬病夏治”等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深入人心,民间常有在夏季用温热法养生的习俗。此时,或通过三伏贴,或通过艾灸,或通过服用有温补作用的中草药,均能达到夏季养阳的目的。中草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医学从古至今用以治病和保健的主要手段。然而,如附子、草乌、川乌等温补类中药炮制、煎煮或服用不当,易引发乌头碱中毒的危急重症;另外,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患者常使用含有川乌类或草乌类中成药,若因
在一个寻常工作日的清晨,本该到7点才被手机闹钟叫醒的小张,突然被一阵尖锐的疼痛——牙痛惊醒。“我又上火了?”小张边揉按着腮部,边上网搜索“如何治牙痛”。有人说可以使用老偏方——咬住大蒜;有人则表示需要用生理盐水或淡盐水漱口。越来越频繁的抽痛、刺痛打断了小张的“网络求医”,他决定请假前去医院挂个口腔科的号看一看。等待叫号的时间格外漫长,小张不由自主开始思考:现代生活如此便利,人们患上牙痛都要暂且忍上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科学的饮食摄入来调补身体,也可以达到较好的补益效果。食补可让人们消除服药的恐惧,且方便坚持下来。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驻扎”在厨房里的健康“黑卫士”吧。 1黑豆 黑豆为豆科植物大豆的干燥成熟种子,归脾、肾经,具有益精明目、养血祛风、利水解毒的功效。黑豆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同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黑豆色素、黑豆多糖和异黄
南瓜,又称番瓜、倭瓜,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如今在全球广泛种植栽培。在我国,南瓜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主要作为观赏植物引进,后因其食用价值逐渐被发现,才广泛种植。 现代研究发现,南瓜中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包括多种维生素、类胡萝卜素、果胶,以及多种矿物质,如钾、铁、钙等。其中,类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转化成维生素A,对促进上皮组织的生长分化、维持正常视觉功能、促进骨骼的发育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南瓜
牛黄清心丸是一种十分有名的中成药,其配伍精妙,既能调和气血,又能清心解毒,对治疗中风、半身不遂、头晕目眩等病症效果显著。目前,市面上的牛黄清心丸种类繁多,较为知名的有同仁牛黄清心丸、牛黄清心丸(局方)、万氏牛黄清心丸等。同是牛黄清心丸,这三种药物究竟有何区别呢? 组方不同 牛黄清心丸(局方)“脱胎”于东汉名医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薯蓣圆方”,其以山药为主药,配以当归、甘草、人参等,主要用于气
《管子·牧民》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如何享受高质量的生活”成为新的热门话题。人们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了我们的传统瑰宝——中医,于是“冬病夏治”这一中医特色疗法进入大众视野。 源自《内经》,“长夏胜冬” 《素问·四气调神论篇》提出,“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这篇指导人们根据季节变化调整生活状
每到夏天,前来中医院贴三伏贴的患者络绎不绝,都想要“沾”一下夏季阳气的“光”,把身体问题一扫而光。 “冬病”之人适配 三伏贴是“冬病夏治”疗法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如针对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在阳光充沛的夏季,通过辨证施治,适当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可以补充身体阳气,增强抗病能力,以预防这些疾病的复发或缓解其症状。 每年“冬病夏治”时节
面瘫与偏用一侧肌肉有关吗? 有些朋友观察到,周围性面瘫多单侧发病,便担心自己总用一侧肌肉咀嚼食物会增加患病的概率。从临床观察来看,该病与患者本身因面部表情肌使用习惯形成的双侧肌肉差别迥异,也与患者左右两侧的视力差异及咀嚼习惯无明显关系。中医认为,这是因为“风邪无常处”。少数人会在病愈数年后再度发作,可出现于原发病侧或另一侧面部。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多发的周围神经疾病,患者往往一夜之间发现自己一侧
我们的颈部有一个形似“蝴蝶”的器官——甲状腺,因为其容易发生肿大、结节等病理变化,所以是体检的“常客”。 小小的甲状腺,承担着身体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作为一个内分泌腺,它的主要功能是生产甲状腺激素,包括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四碘甲状腺原氨酸和钙化甲状腺激素3种。这些激素对维持我们的身体代谢、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甲状腺的生理功能正常与否,也直接关系到人体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以及人的情绪。因
现代医学认为,肝脏是人体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器官,能够起到合成蛋白质、分解毒素、消化吸收等作用。中医学认为,肝是有着疏泄、藏血等功能的脏腑。若未做好肝脏养生,致其受损,除了引发肝相关的疾病,还有可能导致其他脏腑受损,使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减少油脂摄入 饮食和肝脏养生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摄入充足、丰富的营养物质,既能够保障肝脏的营养需求,也能维持肝脏的正常代谢功能。 平时可以适当摄入一些含有
临床上常遇到这类患者,整日头昏脑涨、易疲劳;胃口不佳,伴随胃胀、消化不良等;手足湿凉,睡眠质量差。这些症状的出现大都与他们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如熬夜、晚起、不吃早餐、常点外卖、嗜食辛辣油腻食物、爱吃夜宵等。这些不规律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一步一步损伤了他们的脾胃,“蚕食”着他们的健康。 脾胃——人体能量的“补给站” 饮食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饮食的营养要被人吸收,则离不开脾胃功能的正
在云南六大茶山的灵气与普洱府悠久历史的淬炼下,茶叶完成了从枝头到杯中的旅程,并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普洱茶。这个名字背后,是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与独特后发酵工艺的完美结合。普洱茶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能接触到的饮品,更是一味可养生保健的良药。 普洱茶的养生功效 普洱茶有清热解毒、生津益气、消暑、解酒、润肠通便、消食去腻、理气消胀、祛痰利水等功效,脾胃虚弱者,或常有消化不良、腹胀、食欲不振症状的人群
一提到墨,很多人会先想到它的文化属性,毕竟墨是文房四宝之一。不过,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墨还可用来入药,在中医药文化中,它又被称为“药墨”。 药墨,又名乌金、陈玄、玄香、乌玉块、付墨等,因其产地的不同,分为徽墨、香墨、金墨、陈墨等。药墨在我国久负盛名,与云南白药、漳州片仔癀并称为“三大奇药”。药王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古书籍中均有提及药墨,可见药墨具有文化和药用的双重属性
明末清初有一名为傅山的著名医家,其著作《傅青主女科》至今是中医学子必读的经典之一。不过,傅山前半生并不以医术闻名,他是一位既攻儒家经史,也治诸子百家之学的大学者,被梁启超誉为“清初六大师”之一。 明清交替时,傅山正值不惑之年。此后,他把精神寄托在道、佛二家,一边奉养母亲,一边以卖字画、业医卖药维持生计。傅山有着广博的学识、丰富的人生经历和近40年的医学实践,他用卦象来解读生命、指导诊疗及养生保健
吉首市位于湘西,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首府。这里风光旖旎,神秘而美丽,山水之间,充满浓厚的少数民族风情。有一位土家族医生,始终驻守在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医术和仁心,守护着乡亲们的健康。她就是向英。 无论是“成家”,还是“立业”,在人生道路上,向英始终与丈夫携手同行——他们一同从事医疗工作,肩负着守护一方百姓健康的重任。工作之余,向英常常与丈夫一起探讨医学问题,交流治疗心得。对于他们都
“传承是中医药的命脉所在。”吉林省长春市的李景贤医生很好地践行了这句话。 祖传家学的魅力 自幼,李景贤便在祖父和父亲的悉心指导下,开始接触和学习中医知识。在祖父所藏的医书中,她感受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在父亲的实践教学中,她领略到了中医的魅力。这份对于中医的热爱和执着,在她心中生根发芽,成为她一生追求的事业。 20世纪80年代末,李景贤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怀揣着对中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