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24)09-0004-06 作者简介:范永斌,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学府,是我们党创办最早的地方党校之一。她在革命烽火之际诞生,在国家崛起之时发展,在民族复兴之中壮大,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心同向,与陕西改革发展同频共振。90年
摘 要:科技自立自强是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技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科技思想、重视发挥科技自立自强在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作用、研判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形成了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体现了习近平对科技发展规律和演化趋势的深刻把握。这一重要论述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正确方向、面向经济主战场的中心主线、面
摘 要: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领导人民进行文化建设的理论总结。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征之一是人民性,其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立场、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本思想的基因与血脉、总结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实践人民性经验中不断发展生成的。习近平文化思想依靠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新征程上,秉承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
摘 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使命和显著优势,“讲新话”是党的理论创新的应有之义和实践要求。推进党的理论创新讲新话取得实效,必须深刻把握因何讲新话、讲什么新话和怎样讲新话三重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质、党的理论发展经验总结、我国社会发展具体实际和意识形态工作开展,决定了党的理论创新必须讲新话。党的理论创新要讲不丢魂脉和根脉的新话,讲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新话,讲回答时代新课题的新话,讲凝聚人民智慧的新
摘 要: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是推进党内治理现代化、确保党长期执政、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从党员权利视角看,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中存在着党员权利规范总量短缺、部门分类不合理,对党员权利赋权不够充分、党员权利体系不够丰富,党员权利行使的程序制度不健全、可操作性不强,责任制度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应调整现行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分类,将党员权利保障法规单独设为一个部门;在《党章》中增设党员荣誉权
摘 要:坚定历史自信是把握历史主动,在实践中以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作为党对执政规律的深刻总结和政治话语的重大创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话语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科学指导、党对百余年奋斗成就和世界贡献的把握凝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而生成的,具有丰富的内涵意蕴。其中,科学的历史认知是重要基石,大历史观是方法论支撑,政治认同是价值旨归,对未来
摘 要:几乎所有公共机构现今仍未摆脱现代官僚制,但现代官僚制在应对重大灾害上具有功能缺陷:灾害的突发性要求公共机构进行前瞻性准备,但官僚制例行公事、终身任职、去人格化等特征抑制官员的风险意识和主动精神;灾害的危急性要求公共机构快速反应,但官僚制照章办事、权力本位、层级节制等特征使其难以快速行动;灾害的受关注性要求公共机构运作透明规范,但官僚制的封闭性、非民主性等特征不利于公共机构规范透明运作。尽管
摘 要:文化虚无主义是一种以否定传统民族文化、否定现当代中国文化进而否定中国精神、兜售西方价值观念的错误思潮,是资本逻辑掩盖下的唯心主义思潮,意识形态性是其重要特性。数字时代,文化虚无主义呈现出包括新主体特征、新生存空间、新传播模式和新话语风格在内的新表征形态,借由这些伪装形式不断挤占主流意识形态在数字空间的位置。因此,要揭露文化虚无主义的虚假本质以辟谣祛邪,构建“制度+技术”协同机制以筑牢防线,
摘 要:数字劳动作为由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共同创造的崭新劳动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时代化的新命题。时间作为劳动的重要媒介因素在资本的利益逻辑操纵下逐渐失控并异化,媒介时间遮蔽了资本剥削,数字劳动在数字资本主义时代呈现出新的剥削样态。通过对数字时代时间与劳动的新异化问题进行辩证审视发现,数字主体在媒介时间的控制下面临着算法异化、竞速规训以及自我剥削的数字困境,其本质是媒介时间私人化、私人时间
摘 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有助于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与社会各自的资源禀赋优势,协同共治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推动了基层社会公共事务呈现出从“社会管控”到“社会管理”再到“社会治理”的演变。当前,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在党建引领整合机制、“治理”理念逐步深化、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治理方式改革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以党建引领整合多方资源、以价
摘 要:“脆皮”现象是社会深刻变革时期出现的青年亚文化现象,通过娱乐戏谑的语言风格反映青年亚健康的现实境况与生存样貌。“脆皮”现象折射出青年群体情感上自嘲与自救并存、形象上理想与现实冲突、心理上求同与求异共生的多维矛盾样态。社会内卷化竞争、学校单向度育人、网络圈层式交往等社会现实问题是青年“脆皮”现象的生成之因。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加强对青年健康问题的重视与引导,从健全社会支持机制
摘 要:青年“寺庙游”不只是远离喧嚣、享受静谧的旅游消费活动,还是兼具社会与文化意涵的行为现象。空间区隔、仪式展演、精神消费、心理疗愈是青年“寺庙游”的现实表征。青年“寺庙游”兴起背后有深刻的社会动因和多样的时代缘由,具体为加速社会失调催生青年群体的减速实践、青年寻求精神慰藉和汲取力量的仪式抵抗、媒介再现的空间感呼唤具身体验的现实感、寺庙经济的商业化运作刺激青年消费需求。为此,应从完善社会保障纾解
摘 要:数字时代,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不但影响并制约政府的决策和行政,甚至嵌入国家治理体系,成为影响和制约国家治理的决定性因素。近年来,县域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以项目管理为杠杆撬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了对人、财、物的有效整合。然而,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县域政府的项目管理开始面临项目依赖从而导致经济发展推动器失衡、国家与社会出现二元分离诱发社会力量制约政府决策以及县域政府权力流失基层可持续治理能力受到影
摘 要:自主性问题一直是现代化的核心议题,也是理解中国现代化整体进程的一个重要维度。1933年,《申报月刊》推出“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发起了中国社会关于中国现代化自主性问题的首次讨论。时人结合中国具体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围绕中国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在“中国现代化问题”论争中,无论是知识界分析认识中国现代化问题的逻辑范式,抑或是其关于中国出路的观点和方案,皆
摘 要:“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经典论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德意志意识形态》从人的存在、本质和发展角度揭示了“现实的个人”的基本内涵: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的存在之基,人的本质是劳动实践及其衍生的社会关系,人的全面发展只能通过革命实践实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把握人所处的活生生的现实,彰显并实现人的本质,通过无产阶级实践促成人的普遍解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领域的新现象,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需要探讨的前沿课题。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社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发展到高新技术阶段的特殊形态,是人们因高新技术的使用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交往中形成的全新社会空间。技术社会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学科、工作和环境领域产生极大影响,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步入新格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需要秉持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数智技术深度耦合所产生的结构革新与范式转变结果,呈现出“学科自觉—技术赋能—形态跃迁”的内在逻辑。数智技术赋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展现出精准思政、场景思政与融合思政的新形态,从需求供给、实践体验与时空延伸层面为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但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也面临“数据崇拜”“虚实异域”“界限模糊”等困境,致使其发展存在不确定性。为此,应当通过“人本之道”驾驭
摘 要:智慧思政是融合数字信息技术与思政教育的传统优势而在数字时代产生的一种网络思政教育新形态。然而,数字信息技术赋能智慧思政,提供技术支撑的同时,其也可能引发一定的伦理风险。智慧思政的伦理风险主要表现为主体维度的师生主体地位消解、客体维度的学生自我认同混乱、介体维度的数字技术应用不当、环体维度的主流意识地位弱化等。究其根本,智慧思政的伦理风险是内生性原因、关系性原因和应用性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