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喜欢海以及与海有关的一切。一定要说出具体喜欢什么,又语塞。喜欢一个人或一种物,假如真的喜欢,大概不需要额外的条件。因为喜欢,心灵得以滋养,快乐淌出来,缓慢流向四肢和笑脸,生活便多了让人爱的滋味——每当坐在海边,将目力所及放至遥远,天际线勾勒出海的轮廓,此时的大海,是圆的,从沉下去的地方,海鸟群起飞,它们要飞去快乐的所在,或者,由于它们的飞临,忧郁的海岸线便舞蹈起来了。我望见这些的时候,浮躁
来 信 我收到您的信时,正是杏花开得最好的时候。信封上那个熟悉的字迹让我在邮局驻足许久,仿佛看见您坐在书桌前,握着钢笔一笔一画地写下地址。 “春天来了,山里的杏花开了一片又一片……”您这样写道。我知道,这是您每年都会寄来的第一封信,仿佛要把山里的春天装进信封,寄给在城市里的我。 记得小时候,您常常牵着我的手去后山看杏花。那时的我总是不耐烦,觉得山路太远太累。您就会说:“慢慢走,花开得正好,着
隐藏的谜底,袒露的真相,众说纷纭的解读……一件件藏品,陈列在明澈的橱窗,仿佛还没有从沉睡中醒来,沉浸于上古朴拙的梦幻之中。一束束灯光抚慰着,是否类同于长照酒樽的明月,依然守护着史前的星空?充满时间印刻的器物,抟制出初民的希翼,诉诸于繁复的网纹。 就这样跟随着如潮的人流,贸然“闯”进了博物馆,徘徊在幽深的时光隧道。橱窗冰凉,保持着史前的那份凛然的神秘。我们驻足、观望、沉思,希图寻找破译光阴奥秘的蛛
在明媚的阳光下,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间昏暗的厨房。它像一幅褪色的老照片,静静地镶嵌在我记忆的深处,带着岁月的痕迹和时光的温度,成为我童年最温暖的底色。 我们村子的房屋布局大多相似,厨房通常是独立的一间小屋,像农家豢养的牲畜一样,温顺地依附在正屋的后面。它不高大,也不华丽,甚至有些简陋,却是家中最热闹的地方。炊烟袅袅升起时,厨房里便弥漫着饭菜的香气,也弥漫着一家人的欢声笑语。 小时候家境贫寒,
蝉唤烈日,汗水犹如雨滴落在裂土上,一下子便被吸了个干净。炎炎暑意,恼得人心躁不已,食欲也消减了大半去。这时,来上一碗夏日捞面,唤醒那如同落叶飘落的食欲,是再合适不过的选择。 捞面条,是我家乡的一种特色美食,更是夏日里千家万户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餐食。为了这一顿捞面条,我们的战线足足拉了半天之长。天刚蒙蒙亮,我和父亲便动身了,去寻那给捞面条增鲜的味道——苋菜。煮好的面条里,来上一把苋菜,就是夏日限定
我常跟人讲,夏天,是西瓜的味道。 当西瓜的汁水爆开在空气中,纯净的果香随着深深的吸气进入肺腑,便生出一种凉爽的感觉,仿佛周身一阵二十摄氏度的微风拂过,带走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唤起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向往。 儿时,馋那一口鲜甜的瓜,总盼望夏的来临。每次路过门口的时候,数着墙上的挂历一张张撕下,风吹翻时间的页脚,一转眼就过了立夏。 阳光照拂着草木,枝叶间染了些半见,院子里又黄了枇杷。老人们开始拿着扇
又是一年深秋。算起来,我离开故乡至今,已一年有余了。 为了求学,我于上一个秋天远赴他乡,此后,只有在假期里,才能回来小住一段时间。第一次真正离故乡远去后,我才明白,它在我心里的分量到底有多么的重,也终于浅浅地体悟到,何为“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关于故乡,有说不尽的赞美,和道不完的眷恋。而那些深刻的情感,如利剑穿越时空,直射在我心田。 念中学的时候,学过一篇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文末
最近,和学生一起学习《过秦论》,又重读了一遍贾谊。 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少年成才。据《史记》记载:“年十八,以能诵诗书闻于郡中。”十八岁就凭博学能文闻名于河南郡。后被由河南郡守升迁到中央政府当廷尉的吴公推荐给汉文帝。汉文帝遂征召他为博士,从此,贾谊步入国家权力核心。彼时,贾谊年仅二十出头,在当时七十余位博士中,是最年轻的。 博士是一种备皇帝咨询的官员。每当
热烈到发抖的遗憾铺满在人生的缺口上,我忽然间发现,有些景一生只能见过短短一面,但我还是想去追第二眼,尽管追到我一次次在错失里近乎呕血地苦灼,追到心中泛起生命咸涩的味道。我尚且年轻,本不会在意这份无关痛痒的日落,每一天都拥有一个新的,有什么好珍惜的呢。但我照不下来,无法拿着我的相机拍到它,如果每天都错过拍到落日,我必然也会看重生活中的其他遗憾。 近乎永恒的太阳,青春易逝的我。 自从在家乡拍到过那
特别的一幕 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与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 ——题记 那是一段心灰意冷的日子。 然而,偶然的一次经历改变了一切。 那是一个凄凉的晚秋,缥缈的雨色为大地笼上一层薄纱,萧瑟的秋风无情地拍打着凌乱的树叶,被打散的枯叶止不住地哭泣,不舍地离开树的怀抱。淅淅沥沥的小雨打上脸庞,雨露朦胧了我的双眼。 我迷茫彷徨地踩在暗黄的大地上,像是
月,静谧美好,曾勾起人们的无尽情思。璀璨星空下,仰首凝望,或许能惊喜地发现昨夜的盈凸婵娟已成一轮圆月。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一轮月,映在水波荡漾的池心;一个人,走在漆黑一片的池边。望月,总能使人生出对阴晴圆缺与悲欢离合的无尽感慨。 “今宵人月圆”,又逢满月。与家人一起漫步池边,“白玉盘”确是圆满。映在水中,别样端庄。想着圆月,不禁念起“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之句。倘若
仅是须臾变故,来路已成归途。 当人类推开AI时代的大门,广袤的世界以更加触手可得的方式进入我们的瞳孔。 在敦煌幽暗的洞窟深处,AI穿越时光,它用像素编织的流沙拂去壁画上的尘埃,让经典在数据洪流中苏醒。在药师掌心的琉璃盏中,AI让患病者重燃希望。我们恍然惊觉这机械绘制的慈悲,竟比人类多出三分精确的悲悯。 在数字时代,AI以超乎人类想象的创造力,成为21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当脑机接口试验成
草木光阴 雪线退至天池边缘,苔原带响起了某种隐秘的召唤。我常疑心顶冰花是偷了月光来开花的,那些淡青色花瓣薄得能透过整个长白山的倒影,它们用冰棱般的茎刺穿未融的积雪,像从冻土里举出的小小火把。 苔原带的风仍裹挟着冰粒子,高山杜鹃却已擎起绛紫色的酒盏。这些倔强的灌木将根系扎进玄武岩裂缝,虬结的枝干上苔衣斑驳,花开时整面山坡都在沸腾,花瓣边缘微卷,像是被远古的熔岩灼伤过,又像是要把呼啸的山风酿成酒。
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文化、饮食、生活习惯的差异如一层薄膜,使我心里总是产生一种难以融入的感觉。但若是遭遇熟悉的事物,便会如沙漠中干渴的人掬起一泓清泉,甘之如饴。 香港是典型的海岛气候,我曾不止一次向身边人诉说此地气候与我故乡昭通气候的相似——都是烈日与大风同时抵达皮肤。直面阳光暴晒时汗流浃背,若是站在仅一步之遥的阴影中,风悄然吹过,又会倍感凉爽。 我租住的房子在黄埔地铁站附近,离著名的维多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一座充满历史底蕴与革命精神的北方小城。作家路遥与这座城市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延安在路遥整个的人生轨迹与文学创作中留下了不可磨灭、无法替代的印记。 延安对作家路遥而言,既是地理意义上的故乡,也是精神世界的原乡。这片土地上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传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的创作。他曾说,写《平凡的世界》,是要为生养他的土地和人民留下一部记录。路遥与延安的关系,不仅是
香椿树是秦岭山中一种常见的落叶乔木。每年春风暖人、树芽萌发的时候,四一街上的女人们都会打好裹腿背上干粮进山,她们欢笑着穿过满地灌木和刺丛,在水边去寻头顶紫红椿芽的香椿树。秦岭山里潮湿敞亮的河边地带太适宜香椿树生长,当四方镇、清湾乡的人趁着时节浩荡进山采香椿的时候,只有四一街的女人们知道最好最茂密的香椿树、最嫩最厚实的椿芽藏在大河的哪个弯口,这是日积月累下她们跟自然达成的默契。晚归的妇女们把椿芽翻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