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驳论文的常规结构 分析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的驳论过程(首先提出“名实问题”揭露事情的本质,接着指出司马光认为王安石变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怨谤这五项罪名是不成立的,然后王安石对此谬误一一进行驳斥,最后表明会坚定变法这一决心),可得出驳论文的常规结构:树靶子—表态度—剖本质、指谬误或析弊端—立己论。 二、驳论文如何具有条理性 (一)有条理地反驳的必要性 回顾新高
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但是现在会作诗填词的学生越来越少,甚至有很多学生不能准确地理解诗歌的含义,即使是高三的毕业生,有些依然“读不懂诗歌”,每次考试,诗歌部分的平均得分也很低。这不禁让笔者思考:诗歌真的这么难吗?我们是否应该改变自己的诗歌教学策略? 新课标要求改革育人模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做中学、用
【摘要】阅读在语文学习中可谓是重中之重,其占据了一张语文试卷上绝大部分的内容。学生如果能做到有效提高阅读水平,就相当于提高了自己整体的语文水平,这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讲是十分珍贵的。因此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阅读需要时间的积累,大量的阅读可以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而学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大量的阅读,也成了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关键
【摘要】水是我们整个地球生命的起源,滋养孕育着地球上的万物。水也是一种极其珍贵的自然资源,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所有生命的生存和基本的发展、维系,都离不开水这一珍贵的资源。水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肇始于人类与水的第一次交融,其构成了悠久的水文化历史并影响着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 【关键词】水文化;中国文化;水资源 水是生命维系的基本资源,人类的起源与发端主要集中在水源充沛的大河流域。如中国
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应在语文阅读课程中,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为基础,贯彻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背景下所提出的全新教学手段,并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采取全新的教学方法与措施,围绕着小学语文教材进行阅读教学的应用实践与探索,从而提高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修养,改进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技巧,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能在阅读当中审视自身的阅读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
新课改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时,也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创新和优化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以加强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下面结合本人的阅读教学实践活动,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进行探析。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概述 新课标下,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最近,我有幸参加了市班主任学习,通过学习我对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班主任这个岗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聆听两位老师的经验,不仅是对我的业务理论,还是对实际的教学操作,都有很大的帮助。优秀班主任们所阐述的教育观点,风格平实,语言或幽默风趣,或朴素真挚,列举了大量生动感人的事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一些新的班主任工作理念,为新时期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指明了方向,以下就是我在学习中的几点主要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在实际教学中,“听、说、读、写”的“写”是弱势,往往被淡化。如何让“写”在低年级课堂中焕发光彩,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花样抄写,积累字词是保证 低年级是识字、写字的主要阶段,就现状来看,低年级学生抄写字词的方式是单一的。这样日复一日、课复一课地抄写,导致
创新是新时期在各领域中被广泛提及的话题,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辅助学生想象创造,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往往对于未知的世界充满兴趣和好奇心,并对生活感到新奇,学生能够积极地观察学习和生活中所看到的事物。良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探索知
班主任的思想是一种软实力。要想提高这种软实力,有赖于自身的修炼。一个有思想的班主任,不会照本宣科,不会按部就班,不会人云亦云,不会仅仅成为“传声筒”,不会仅仅教给学生“一碗水”。一个人的成长固然有赖于好的环境,但更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习惯作为。新学期开始了,班主任最重要的工作是学会管理班级。下面就具体谈一下自己作为一名班主任的一些感受和反思。 一、用“细心”做好每一件事情 班主任是一
俗话说“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这句话点明了“德”的重要性。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开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以及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这一主题的日益推广,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新的定位。新定位立足于德育教育的背景之下,新时代的学生应该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仅应该将课本内容的讲授当作重点,而且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可以让学生以饱满的热
【摘要】写作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高中语文学习成绩,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写作能力的提升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素材,并且合理地应用于写作中,也就是说学生需要掌握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的意识。近年来,教育界已经认识到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并且积极进行改革,力求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桎梏,促使学生有效激发自身的学习意识,通过自主学习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许多语文教师的教学难点,也是很多学生语文成绩和文学素养提升的一大难题。小学生年龄尚小,处在成长和学习的基础时刻。在这个时期,他们学说话,学写字,学很多内容都游刃有余,但是在小学写作方面往往像一张白纸,面对作文题目或者主题时往往会一筹莫展,无话可说。 这种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多方面,例如一些学生将作文当作一项艰难的任务,觉得写作与自己的距离十分遥远。部分学生觉得作文的篇幅要求
大家都能熟吟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这首诗仅仅用了30个字,就把深挚的母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仔细斟酌,诗中最能体现慈母之爱的是“密密缝”这一人物动作细节描写,我们仿佛看到:在昏黄的油灯下,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正在神情专注地穿针引线,针脚是那么的细密、结实,她把对儿子的担忧、祝福都融入一针一线之中。深沉的母爱通过“密密缝”这个动作细节,具体、生动地传达了出来。可见,人物动作细节描写在文章中有
周六上午,我去听一个班主任的工作经验介绍,那是一个中年女教师在发言。她说在日常的教学中,自己给学生发各种各样的卡片,不辞劳苦,每一节课都发:比如“读优”“写优”“算优”“文优”等;同时,她每天对学生进行量化评价,根据纪律、卫生、作业等项目,按5、3、1分的成绩分别赋予表现不同的学生,日日公示;而且,老师每周综合公示一次,给评价量化分数高的学生发喜报等。 坐在讲台下的我,却感到异常疲惫。如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然而,赏识远比爱更有深远的意义。因此有经验的教师都把赏识视为教育成功的金钥匙。 一、赏识的力量是超越一切的 赏识是孩子成长的阳光、空气和水。孩子在学语、学步、学识数、学写字、学画画,甚至学做事情的过程中,其父母、家人或教师只要给予一定的赏识或向他们说几句赞扬的话,或向他们微笑点头,或为他们鼓掌叫好,他们便会更加努力,更加兴致勃勃,甚至乐此不疲。《中国少年报》曾发表
邹忌是战国时齐国的重要臣子,他历事齐桓公、齐威王、齐宣王三朝,官至国相。有关邹忌的故事最著名的当属“邹忌讽齐王纳谏”,此事见载于《战国策·齐策一》,为中学语文教学的经典篇目。中学教材中着重引导学生学习邹忌讽谏的论说技巧,并由此了解他以小见大、忧国忧民的理性思考和忠贞品格。然而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忽略一个问题,即邹忌的真实形象如何?课文体现的邹忌形象是全面的吗? 课文中展示的邹忌形象完全是正面
【摘要】劳动是创造财富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关键所在,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内容。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应遵循教育规律,把握育人导向,强化综合实施。小学劳动教育的落实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协力合作。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劳动教育目的;实施途径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
曹雪芹写人,擅长刻画人物形象的独特性。如果就《红楼梦》中的底层女性群体而论,晴雯是《红楼梦》中最具备女性意识的一个,她是封建社会女性追求实现价值自我的一个范本。 在传统文化的历史视域中,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生命价值的实现要依赖男性,所谓“母凭子贵”“妻凭夫荣”。在中国古代历史的文学书写中,一再被讴歌的女性多是男性视角规范下的形象。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来看曹雪芹笔下的晴雯,她的生命是独立、活
教育从来不是速成的,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放慢心灵的脚步,静待花开,这时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班上有个小孩儿,开学第一天就引起我的高度关注。这小孩儿有趣得很,活脱脱是小英雄雨来从书上走了下来,红扑扑的小圆脸上架着一副圆圆的眼镜,头发柔顺地贴在脑袋上,上衣紧扎在裤子里,裤腰提得老高,总是喜欢昂着头看着你,让你看了想去捏捏他的脸。 可我实在没有料到,
一日,阳光正好,清风习习。但小老鼠阿吱和阿喳的家里却早已弹尽粮绝。于是,饥肠辘辘的他们终于决定外出觅食。 他们行不多时,忽见对面的峭壁上有一棵枝繁叶茂的苹果树。但见那树上“夭夭灼灼,颗颗珠珠;夭夭灼灼花迎树,颗颗珠珠果压枝。”红通通的苹果让二鼠垂涎欲滴。可惜一涧中分二崖开,一己之力过不来。阿喳见状连声哀叹,但阿吱道:“我有锦囊妙计……”于是,二鼠齐心协力,抬来一块长长的木板。阿吱把木板的
“双减”就是要减轻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学习,真正实现“学足学好,提质增效”。在此形势与要求下,针对语文课程、学生任务、课堂教学以及课后作业的设计,本文结合九年级(下)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做了一些探索。 一、以具体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建立具体情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更容易处于热情积极的状态。教学中可以依据九年级(下)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新课改实施以来,“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常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如何将其融入古诗词课堂教学,以提升教学效果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拟就这个课题进行探讨。 一、课堂提问对古诗词教学的作用 提问作为一种基本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是激发疑惑、引发思考的基本手段,能够促使师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共同对知识加以探求。例如在
近年来,群文阅读走进了语文教学领域,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热烈推崇。下面就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及实施方法展开探讨。 一、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体现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 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会根据需要选择具有关联性、相似性的文章进行阅读,也会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同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这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自主完成任务,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真正体现了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