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主张,就语文学习而言,生活和教育的关系尤为密切。语文课堂情境的合理创设,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引发生活联想,并且让学生自行调整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当学生有所感悟或者学有所成,又可以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因此,对于语文课堂而言,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非常必要。 对于散文类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室的多媒体工具创设课堂情境。比如在教授《故都的秋》这堂课时,可以创设情
每逢秋季,我都会感觉到强大的力量,那是丰收的满足感和喜悦感。这段时间的听课学习也给予我强大的力量,使我能够在教学中慢慢进步,不断地积攒力量,这何尝不是一种丰收。 学校中的优秀老师们为我们呈现了一堂堂生动有趣的课。最近听了一位优秀教师的讲评课,我受益匪浅。在讲解诗歌鉴赏题时,她并没有侧重华而不实的花哨环节,而是踏踏实实地从学生受用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本。显而易见,在备课时,她深入地了解了学
孔子在《论语》中提出“因材施教”的主张,白居易有诗云:“庄生齐物同归一,我道同中有不同。”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都能切身地感受到孩子与孩子的不同。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世界上同样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作为老师,只有欣赏差异,尊重个性,才能更好地挖掘出每个孩子的潜力! 一、欣赏差异,尊重学生个性 孩子们都是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性格。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性格,更要教
我们经常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所以拟题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 作文立意是重中之重。比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的作文题,题目中应尽量呈现“体育”或者“由弱到强”这两个关键概念,否则容易被判定为偏题或者套作文章。 套作文章是大忌。有的同学字写得很好,平时积累的作文素材语言也不少,但到了考场上不是认真地分析材料,紧贴材料立意来写,而是把平时擅长的立意往上套,导致文章成了套作文章。所以
今天我看了一部《老鹰抓小鸡》的电影,它讲述了小鹰金宝和鸡姐姐小迪一同实现飞行梦想的故事。 这只小鹰很特别,它是在鸡村里被一只鸡妈妈发现并抚养长大的。小鹰金宝为了弄清楚自己究竟是从哪儿来的,和鸡姐姐小迪开启了学习飞行、飞向鸟城的旅程。 后来小迪在鸟城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鸟城的市长为了发展鸟城,不惜一切代价破坏了好几个小镇,开采大量的红宝石。金宝在成为一只翱翔天空的雄鹰后,和小迪凭借
语文课堂是一块试验田,我们可以大胆地种桃、种李、种春风。郭初阳老师的《言说抵抗沉默》就种下了创新的种子。他的锐意探索不断刷新学生的视界,启迪学生的智慧。他既是在自我超越,也是在挑战学生的能力。而这种挑战本身就是课堂的活力。一个有活力的课堂势必是有生命力的,也许它还有很多不足,但对于他而言,成功是早晚的事。所以我觉得一个成功的语文课堂首先是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如何理解这种“生命活力”?首先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摆在每位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课题。我们需要以课程标准为导向,探究高中语文教学。单元整合教学给我们送来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我们的现状是,语文教学需要不断探索、不断钻研、不断变换、不断实践教学方式,最终,在我们不懈努力下,单元整合阅读教学不仅会让学生受益匪浅,就连我们老师也会大获益处。群文阅读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从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爱国情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各项学习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较阅读是阅读教学中常用的方法。群文阅读最能激发学生无意识地比较、发现一组文章的特点,把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本加以对比,有分析
《孤独的收割人》写于1805年,是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游历苏格兰时所写。 先看诗题。此诗题作“孤独的收割人”,乍看遣词平平,殊无胜意;然而卒读全篇,回头细品,则不难发现,单此诗题,字里行间就激荡着作者对“收割人”不被欣赏、备受冷落的满腔的不平意,极具典型性和爆发力。 再读正文。想不到全诗开篇第一段劈头一个“你看”,继之一个“你听”,寥寥两个短语顺手一甩,顿时,一个抢眼的令人爱怜的
语文学科有着显著的人文性特征,加强情感教育的实施既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与“三观”,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实施情感教育展开分析,仅供参考。 一、研读教材,挖掘教材情感因素 在课堂教学中,教材是最为基础的教学资源,所以教师在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要先对教材进行研读,从教材中挖掘出符合情感教育要求的内容,继而在讲授文
我是一只鸟,一只幸福的鸟。大家都这么说,我自己也觉得。 我住在一个宽宽敞敞的金丝鸟笼里,吃的是可口的小虫子、新鲜的面包屑,喝的是干净的泉水,这些都是主人特地去集市给我买的。 每天清晨,主人都会把笼子提到阳台上,让我呼吸新鲜的空气,我总会放开嗓子歌唱;晚上,主人会把我的鸟笼蒙上布罩,让我睡个舒舒服服的觉。就这样,我一天又一天地过着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 又是一个清晨,我照例在阳台
【摘要】作为历史文明的特有载体,以唐宋为代表的古诗词文化蕴含有伟大民族精神,传承着悠久浓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无论从工具性角度还是人文性方面来说,这都是对后来人进行“传道受业解惑”的最优质资源之一。“教育是引领人们走向美好的一盏明灯,审美教育则是其中无可替代的最重要载体。”尤其在全面强调核心素养观的社会大背景下,“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那么,如何引领学生领略古诗词文化中的“
【摘要】本文通过《故都的秋》“生成性”教学方法的教学尝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适应新高考模式下的语文学习,也为新高考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关键词】高考改革;“生成性”教学;语文教学 “生成性”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打破常规“接受性”教学的一种动态的教学。通过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通过与教师和文本的对话
【摘要】2020年7月7日,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相继出炉,除却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江苏卷,每一道新高考作文题都牵动着江苏数十万考生和家长的心。对于在未来几年参加高考的江苏考生来说,作文题的风格变化,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以不变应万变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面对强烈的“现实系”全国卷,我们必须拿出新的应对方案。 【关键词】高考改革;碎片化阅读;微阅读;流动性;话题;注意点 白居易说:“
【摘要】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重点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或研究所得应用在教育上。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结合教育心理学进行教学设计,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一种新型教育准备模式。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语文教学 教育心理学的重点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或研究所得应用在教育上。以下是笔者运用语文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以《诗经
现在,有些高中生写议论文时常常会以叙代议、以例代议。几句小众的名人名言加上几个独特的例子,往往可以换来一个不错的作文分数。在此并非是要否定论据的重要性,只是长此以往,学生的议论文写作会越加重视论据而忽视论述方法,浅议辄止,忽视论点与论据间的逻辑关系,缺乏思维的深刻。而所谓“说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分析事物的因果。通过合理运用因果说理的方法,能够提升作文的内在思维。 “多角度探究原因”是引导
语文是小学教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学习语文知识,能够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往老师在讲解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会将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导致很多学生的思维意识不强,语文素养不高。为此,老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经过教育实践可以发现,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优势,
“新课标”所提出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教师应突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结合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以及自主思考。 一、科学创设合作小组,提高小组学习效率 自主合作探究是帮助学生有效开展课堂中沟通交流的教学模式,能将学生在课程中的被动式学习转变成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
【摘要】一年级新生的拼音基础差异性较大,部分同学有拼音基础,部分同学“零基础”。针对这一现象,对照《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拼音提出的要求,笔者进行了课堂教学游戏环节、作业设计等方面的探究,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有基础的同学热情高涨、更上一个台阶;让“零基础”的学生不气馁,越学越有趣。 【关键词】差异化;有效性;游戏环节;分层作业 《好的教育》里曾提到过:“不管教育发生在哪里
仔细阅读,你会从书中体会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乐观,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志。 从小,我就是个不爱读书的人,但那件事、那个人却影响了我。 初次见面是在迫不得已中。“你就读会儿书吧!你看你的作文成绩,都烂成这样了。”耳边又传来爸爸第N遍的唠叨声。我实在忍无可忍,说:“我读,你别说了。”放眼扫过书桌上的书,随便抽了
手指尖上的琴弦舞动着,一段美妙的乐曲从我怀里的大提琴传出,我沉浸在它的低吟欢唱中。 大提琴每晚都会陪伴我度过练琴时光,无论春夏秋冬。我揽它入怀,它倚在我肩头。手指与琴弦抚触,音符在共振中飞舞,快乐着我的快乐,悲伤着我的悲伤。想来,世上最贴心的朋友,最亲昵的伙伴,莫过于此。日日夜夜,月月年年,大提琴已经陪伴我度过了一千多个晨钟暮鼓。 当然,凡事终有例外。那年暑假,我们全家要去海边度假
“烛火灯影轻摇晃,萤火绘着画屏香。” ——题记 “今天是我的生日。”班里一名穿着粉红公主裙的小女孩甜蜜地说道。班里同学立马涌来,给这个幸福的女孩送上祝福,嘴里还说着:“别忘了让我去你的生日聚会啊!” 这时,一名衣着普通的女孩在一旁默默地注视着。她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一股苦涩涌上心头。今天也是她的生日,她却没有勇气大声说出来。她知道,自己太普通了,她不会收到那样簇拥而来的祝福。
假期中,我在电视上看了一则有关昆虫的科普新闻,丰富多彩的昆虫世界一下子涌进我的眼帘。色彩斑斓的瓢虫,辛勤劳作的蚂蚁,耀武扬威的螳螂,形态各异的枯叶蝶……大自然是如此的奇妙,现在我还对那样的场景念念不忘。 恰巧,一个烈日炎炎的下午,我独自一人走在去外婆家的小路上。路边的野花争奇斗艳,在阳光和雨露的滋润下闪闪发光的,美极了!咦?那朵金黄色的小野菊上怎么有一个黑色的东西?我忍不住好奇,凑近了那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当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一个什么样的画面呢?没错,一群天真烂漫的小孩子,在春意盎然的时节,成群结队地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放风筝,各式各样、美妙绝伦的风筝布满了天空,这是春季里最美丽的一道风景。 我的家乡——潍坊是国际风筝之都。每年的四月至五月,潍坊都会吸引大批中外风筝专家和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竞技和游览。风筝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我倚在床头,耷拉着眼皮看着语文书,上下眼皮直打架。“哪个朝代出的这些诗呀!”我抱怨着,唉,唐朝!我真想回到唐朝,去阻止诗歌的创作和流传。我嘴里念叨着诗,便进入了梦乡。 忽然,耳畔传来一声鸡的啼鸣。我大喊道:“别吵我,我还要睡。”“小姐,小姐,快醒醒。”不对呀,老妈这是在和我玩COSPLAY吗?我惊得一下坐了起来,只见梳着两个丸子头的
作文写作指导没有固定的方法可言。但对写作根基还不扎实的初中生来说,教授他们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有步骤地进行写作训练,这对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和水平,是完全必要的。鉴于此,我在叙事作文方面常做如下指导。 一、读作文,评作文 要引导学生多读优秀作文,并教授他们具体的评析作文优劣的方法——内容方面、结构手法方面、语言方面等。首先教授他们分析选材最重要的要看内容符合不符合文章中心和题目。选材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应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可见,语文阅读教学不但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思想情感的培养。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并结合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展阅读教学的几点策略,旨在提高语文教学的综
【摘要】美育对提升小学生的审美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美育在各学科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虽然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上的美育教育也在进行,但是总体来说效果还需要进行提升。本文在充分利用小学语文美育资源和语文阅读美育资源的基础上,探讨小学语文阅读的美育渗透的策略。 【关键词】美育;教学;渗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向往,
【摘要】离开语言文字的鉴赏,语文教学的智育、美育、德育都将会落空。我们鉴赏文学作品,就应该从品味语言文字入手,品其美,悟其情。本文是作者在引导学生课堂研读吴伯箫作品的过程中,将学习的方法进行提炼总结的结果。 【关键词】吴伯箫;语言文字;韵味;美不胜收 吴伯箫是一位语言大师,他的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有时代的明显足迹。他的语言含蓄隽永,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品评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
文章合为情而作。在我看来,语文课堂只有充满情感,才是理想的课堂,才是学生们喜欢的课堂。那么,怎么才能使语文课堂教与学有“四情”呢? 首先,对课堂教学能倾情。 倾情于课堂的教师会对学生形成巨大的感染力。教师在课堂倾情投入的主要表现:按时上课,兴趣盎然地讲课,使课堂节奏环环相扣,并能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语言抑扬顿挫,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荷塘月色》(以下简称《荷》)是朱自清写的一篇描写荷塘月色的抒情散文。它之所以能产生如此的阅读效果,使人以美的享受,我以为主要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诗意美 何谓诗意美?就是诗一般的意境美。它含蓄、朦胧、深沉、幽远。苏轼在评价王维诗歌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从某种角度讲,《荷》的写景正体现了诗画合一。《荷》正是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中洋溢
【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鉴赏诗歌,分析诗歌中的修辞及其带给作品的美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同时,对学生而言,能够了解修辞,体会修辞美,并将其应用到表达中,才是学习修辞的最终目的。本文就修辞美和诗词鉴赏的关系展开深入研究。 【关键词】修辞美;诗词鉴赏;中学语文 姜夔的《扬州慢》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诗歌部分第二单元的推荐作品。本词作者姜夔路过扬州,目睹战争洗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