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智媒时代,生态环境领域舆论在新技术变革的背景下变得流动与复杂,面临着众声喧哗下公信力弱化,民间与官方话语对抗,生态环境类议题的严肃性被泛娱乐化倾向消解,情绪化传播遮蔽生态风险等问题与挑战。值得关注的是,生态环境类舆情事件的圈层化、娱乐化、情绪化传播,也反向推动官方媒体传播话语的温暖转向和人本关注。未来可从“物理—事理—人理”三个层面,提升生态环境热点事件的建设性叙事与舆论引导力。物理层面
【摘要】在媒介技术飞速的演进和作用下,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重组。人类从未像今天一样,被无穷无尽的视频所包裹。处在这样一个可以被称之为视频化的社会,一种新的社会文化形态正在形塑。其表现为:社会空间的景观化、零碎化、滤镜化;社会交往边界的消弭与媒介交往关系的变更;社会系统的开放性、流动性以及互动性。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视频化社会不仅塑造了新的生活方式甚至建构了新的社会秩序,而且还塑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迭代发展增强了网民舆论聚焦度,网络场域中网民个体意识的崛起与网络结构本身的非中心性,使专业意见领袖发挥作用的网络公共空间呈现出分散化和扁平化特征,加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网络场域中的影响力博弈,网民对专业意见领袖公信力的评价亦呈现出较高的差异性和较低的聚合度。对专业意见领袖在网络公共场域中影响力削弱的分析和其自身信任重塑和权威再造的探讨,也是当下我国舆论治理现实的一种实践性探索,
【摘要】如何认识与理解政治人格化传播自身存在的自反性危机,不仅事关政治传播效果的好坏,而且事关政治传播话语在媒介化时代的发展和转型。通过对政治人格化传播自反性危机产生的原因、表征及其应对方法进行探析,发现政治人格化传播概念内部天然地存在着张力,学界已有的研究与传播实践对人格(化)的认知偏误是导致其出现自反性危机的根源所在,而片面人格化、过度人格化、失范人格化是政治人格化传播自反性危机的主要表征。为
【摘要】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与核心内容。讲好黄河文化和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搞好黄河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开发,对坚定文化自信,发展文化产业,传播中华文明,具有不可替代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以周边传播理论为分析框架,对黄河文化的内涵底蕴、传播模式和传播空间以及路径做了较为系统的阐释,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黄河文化;周边传播;基本规律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也是中华文明核
【摘要】基于黄河文化形象的媒介记忆关乎对黄河的认知以至对民族的认同。历史地看,诗词、歌曲、绘画、电影所呈现的黄河文化形象,既指向苦难记忆,亦能够唤起抗争记忆、根魂记忆,彰显出黄河文化“风雨压不垮,苦难中开花”的内涵张力。公共传播语境下,通过延伸记忆之场、强化人文叙事、诠释当代价值,以在形式、内容、意义三方面进行媒介记忆再生产,有助于增益黄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在新时代深入人心、焕发光
【摘要】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期刊文献为数据语料,借助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可视化技术,对我国黄河文化研究的进展、热点与前沿进行了全面考察。研究发现:(1)国内黄河文化研究呈现显著的阶段性发展特征;(2)长期致力于黄河文化研究的学者较少,且学者、机构合作交流不足;(3)刊文质量与期刊级别有待提升;(4)共现频率及中心性较高的关键词“黄河文化”“黄河流域”“文化产业”等成为研究热点;
【摘要】在环境传播视域下,以网络议程设置理论为分析框架,在历时性和共时性的时间维度上分析碳中和议题交流场域中多元主体的议题属性、议程建构和议程互动。研究发现,碳中和议题在国内的传播语境中形成了官方话语圈、机构话语圈和民间话语圈三个圈层。官方话语圈以政策传播为核心,机构话语圈形成了以市场化媒体为中心的互动链条,民间话语圈则更多地呈现出情绪化表达。各圈层间的跨时序议程互动有限,但如果以部分主体间的互动
【摘要】内容导向把控是媒体形成良好传播实效的关键因素。在媒体融合环境下,内容导向把控的风险不断放大,媒体应从思想意识层面、采编业务层面、制度机制层面、技术应用层面做出相应改进提升,确保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要求在新时代能够有效落实。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体会,对当下内容导向把控面临的风险挑战和可以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同行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舆论导向;媒体融合;内容审核;传播技术 新
【摘要】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中,运动员在赛场和媒体上呈现的个性与风格是一国体育制度与体育文化的反映。选取北京冬奥会期间我国外宣媒体与西方主流媒体关于花样滑冰运动员隋文静、韩聪的报道为研究样本,进行框架比较分析。研究发现,西方媒体通过运用丰富多元的框架种类、更为紧密的框架联系,塑造了立体生动的运动员形象,而我国外宣媒体对运动员形象的塑造略显单一,在运动员形象“出海”中存在焦点失准、忽视海外受众需求、难以
【摘要】国际话语权是体现一个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志。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作为大国形象站上世界舞台的中国声音开始为世界所关注和重视。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尤其在重大议题上,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发声的国际影响力已满足不了中国国际话语需求,需要结合外交、智库、民间力量组成国际话语阵地,全方位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 【关键词】国际话语权;“媒体+”;路径探索 国际话语权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国际影
【摘要】“三农”短视频是现实乡村空间与网络虚拟空间互动关系的重要展现,“失语”的农民由被动的他者叙事转变为主动的自我表达,新农人被重新“看见”。在此过程中,新农人完成了自我的身份建构。但不可否认的是,迫于平台的规训、网络群体传播的压力,新农人的身份建构出现了主体性的迷失、本我的割裂、身份的物化等异化现象。通过案例分析,从个体的身份、关系的身份、共同体身份三个层面探析新农人在短视频平台中如何构建身份
【摘要】从“超文本文学”到“超媒体文学”,信息技术对文学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网络游戏是“超媒体文学”的最典型代表,基于新玩法、新技术的战术竞技游戏高度体现了超媒体文学的特征,其“安全圈”机制把网络游戏规则与文学作品的剧情多元性、欣赏参与性及冲突理论相结合并平衡,强化了文学欣赏的能动再创造,帮助更好地实现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超媒体文学”的提出,不仅能为文学理论提供创新研究,也能指引网络游戏发展,理论
【摘要】在《申报》广告构建的视觉图谱中,女性身体形象的现代转型、置身空间的社会化转向、两性关系图式的重塑,为近代中国带来的不仅是视觉审美经验的革新,也包含着对消费行为、身份角色及性别观念等的重新认知。从展现身体形象之美到追求精神价值内蕴,表征着近代中国在迈向现代化、确立主体性过程中,女性正努力建构起一种新的性别表述。 【关键词】形象建构;身份认同;女性意识;视觉表达 作为近代上海重要的公共话语
【摘要】由唐至清,可谓中国古代社会基层治理逐渐成熟之时,在法治传播的途径上也产生了极大的更革,从唐代的简明立法,到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再到明代申明亭与“教民榜文”的出现,以及清朝时期乡饮酒礼的成熟,中国古代社会由唐至清法治传播途径不断丰富和完善,为基层社会的法治治理提供了舆论宣传与媒介保障,也为当下法治中国加大法治传播的力度、丰富法治传播途径,提供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由唐至清;法治传播途径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如何讲深、讲好、讲活文物历史故事成为一项重大议题。当历史与现代发生碰撞,新媒体平台传播文物文化,不仅助其实现了数字化的链接,更为互联网时代文物实现活化传播提供了契机。历史与创意交相辉映的短视频正在成为一种世界语言,在历史传承、文化传播、国际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对抖音平台中的文物热门短视频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归纳探究短视频时代文物文化传播的表征及叙事逻辑,为构建中华文物现
【摘要】文字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唯有词语才让一物作为它所是的物显现出来。古文字的意义在于它们的“历史性”“时间性”。随着华人向外扩散,华人所使用的中国古文字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华人走遍了全球,华语也扩散到了全球。研究华人文字文化传播的时间介质,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如何筹划未来。“返回”才让我们前行。向前的道路同时就是返回的道路,返回到人类的本己性使命,听从语言文字的呼唤,努力挣脱现实功利的纠缠。
【摘要】随着媒介的变革,作为健康传播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文化传播发生了全新变革。数字媒体时代,借助于媒介赋能,中医文化传播从传播者和媒介渠道两大维度完成革新,给中医文化传播带来了新机遇;但同时由于媒介权力的下放与信息更迭速度的加快,数字媒体时代中医文化传播出现了主体失范、内容失范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未来应当持续强化传播主体责任,重塑把关体系,以优质的内容促进中医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健康传播的良
【摘要】以“Z世代”数字化生存为研究视角,探究了高校大学生数字化生存特征,具体体现为“趣缘化”社交取向与网络社群圈层化,网络舆论场重塑与公众话语权回归,个性化网络参与与意见领袖的崛起和“在场”式传播与沉浸式“狂欢”等四大方面。最后,提出要坚持弘扬主流价值观,把握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导权;要优化内容供给,把握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权;要破壁出圈融圈,把握网络舆论引导的话语权。 【关键词】融媒体;网络舆论引
【摘要】随着媒体深度融合不断推进,城市广电媒体发挥自身优势,构建符合城市广电媒体定位的功能性平台是其提升价值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南京广播电视集团在媒体融合实践中的研究与探索,提出构建基于细分市场的服务平台,构建基于融媒传播矩阵的活动经营平台,构建基于媒体特征的增值服务平台是城市广电媒体强化传播价值、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策略与路径。 【关键词】城市广电;媒体融合;服务平台;政务服务 近年来,在国家层
【摘要】以城市品牌化和城市形象为理论框架,对《中国日报》八联版的新闻设计进行案例分析。研究发现,八联版通过三种方式呈现多元立体的城市形象,即以物质形态为基础构建城市形象要素;兼顾人文科技和生态环境等意识形态要素;巧妙再现城市色彩意象。新闻设计也可作为城市品牌化的实施途径,主流媒体在城市自我叙事中仍有较大空间。 【关键词】城市品牌化;城市形象;城市传播;新闻设计;报纸版面 一、研究背景 城市品
【摘要】提升中国话语影响力是一道难题,主流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对破解这个难题负有主体责任,主流新闻媒体既要以提升中国话语影响力为根本使命,不断扩大中国话语的传播范围,又要以起底西方新闻媒体的话语“陷阱”为重要任务,为提升中国话语影响力创造条件,还要在工作方法上着力,维护其传播权力,改进其传播方式,增强其传播能力,为中国话语更好走向世界提供支持。 【关键词】意识形态;主流新闻媒体;话语
【摘要】数字经济时代,玩家看似享受着“免费游戏”,实则在不知不觉中沦为了“数字劳工”,成为电子竞技产业中资本积累和增值的关键一环。以《英雄联盟》为例,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电子竞技产业中“数字劳工”形成的过程进行分析,关注各种参与主体在游戏中“劳动”和“被剥削”的问题,以及探讨如何缓解“矛盾”的举措。 【关键词】数字劳工;电子竞技;劳动;剥削 《英雄联盟》是由美国拳头公司开发,现由腾讯
【摘要】元宇宙的出现推动了文化数字化的进程,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可以看出,现有的IP研究依旧存在若干理论缺口。首先,鲜有研究针对IP具体提炼出其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机制,以及对口碑造成的影响。其次,目前研究也依旧缺乏对IP的概念化讨论。因此,对在元宇宙视域下IP运营和概念化的深化研究十分必要。使用深入访谈法,访谈了35名IP粉丝,IP概念的三个层次得以提炼,包括作为基础的知识产权、延伸的文化品牌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