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系统思维,是用系统方法把握和处理人与自然总体性关系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最新成果。自然本身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系统性。只要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以系统思维和方法谋划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体现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各个环节,统筹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生态治理,全方位、全过程、全地域
摘 要: 新疆人权事业的发展是中国人权事业新进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十年来新疆人权法治保障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形成了鲜明的实践特色,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反恐维稳长效机制,坚持维护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探索人权话语体系、为全球人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与新疆经验等方面。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始
摘 要: 人人享有人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是《世界人权宣言》所提出的世界人权事业发展的理想目标。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中的一项重要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是治国理政的根本目标。新疆人权保障事业是我国人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人权事业全面发展进步,取得显著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新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贯穿于全面推进依法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法治是中华文明中光彩夺目的内容,中华法系在世界法律文明史上独树一帜。中华法治文
摘 要: 当代中国之法学研究要立足于传承发扬古今中外人类社会法治文明的共识,尤其要建构适合于我国国情、社情、民情、族情的本土法律史学研究体系。一方面,我国的法学学科发展应当高度关注并认真学习、总结、传承、推进人类先进之法治文明成果;另一方面,中国法学理论界应当客观理性、求真务实地尊重和发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宝贵资源,从中国法律史学的发展规律与客观事实中,认知发掘多元一体格局、法治文明历史
摘 要: 蒙古族游牧法制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游牧法制的集大成者,能将北方游牧民族的法制升华和再现出来,制定了很多成文法典,并流传至今,成为游牧法制文明当之无愧的代表。在发展的过程中,与中央王朝法制在交流中互相影响、碰撞、融合,并最终融合到中华法制文明之中,成为多元一体中华法制文明的重要并独居特色的一元。 关键词: 蒙古游牧法制;中央王朝法制;中华法制文明;交融 中图分类号:D90
摘 要: 法律体系是在特定时空下不同领域中有效的各种类型的静态的法律规范体系与动态的法治体系、与时俱进的制度和卓有成效的法律实践所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逻辑严密、结构完整、实效性、历时性等特征,既可横向分为不同的部门法和领域法,也可纵向分为中央法与地方法。清代藩部治理体系包括法源体系、行政和司法治理体系,是当时中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在结构呈现出一体二级多元化特征,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中央
摘 要: 文章认为“民族平等”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中弥足珍贵的内容。作为我国重要的宪法原则和民族政策,民族平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杰出贡献、展现出各民族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的全面平等。强化民族平等的政策法律保障、制度化推进民族区域自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均是民族平等法治文化的成功实践。坚持民族平等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的法治化水平,需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强化民族平等的
相较于规范法学或者本体法学而言,边缘法学的思维范式是交叉思维,或者说是多角度的发散性综合思维。在法律活动中遇到问题,在正确适用法律规范的基础上,着重从广度上解释和适用法律,主要考虑法律的效果,尽可能做到情、理、法的有机结合。边缘法学更加重视社会效果,主张通过综合司法,实现情理法统一,照顾社会习惯和伦理传统,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知识配合法律解决和处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实现多赢;边缘法学是以法学与其他
摘 要: 在一个由欲望心灵组成的社会里,符号主宰着我们所见所思,构成了每一个人都无从逃遁的系统的“魔阵”。符号的一个基本特质是通过其表意功能塑造关系想象,标识交往场域。在纷繁复杂的经验世界,一个社会功能场域的良性运作在相当程度上有赖于以符号为媒介的意义想象,以及以此为前提而生成的符号秩序。就人民司法传统而言,马锡五审判方式的成功之处就在于通过场域共治的象征策略,将场域的支配逻辑整合进“人民即正义”
摘 要: 中华文化总体而言大体经历了从神话文化、巫觋文化、祭祀文化、礼乐文化、理性文化的演变。家庭整体主义、夫妻共同体是中华婚姻法文化的基本表征。自传说时代“伏羲女娲”夫妻一体思想,到新石器时代北斗和日月自然律从而男女牉和一体,再到商周祭祀文化“婚媾协天”之家庭一体,复到礼乐文化汉学“阴阳和合”家庭一体的思想,及至近现代科学理性时代之民法典中均从未放弃家庭整体主义、夫妻共同体思想。文章认为现有《民
摘 要: 海洋法系的法律学说是针对法律专业人士的,由法律职业共同体多维度研究法律问题、司法意见和先例,发表在学术刊物及著作,并逐步形成的具有系统性的思想体系。在海洋法系不同历史时期,法律学说在司法领域的运用发生了变化,法律学说在司法地位从法律渊源向裁判理由过渡。从古代偶尔运用法律学说,到近代法官开始逐渐重视法律学说,法律学说司法运用增多,再到现代法律学说在司法实践中频繁运用。总体来说,海洋法系法律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方言调查经历了附庸研究、本体研究、资源研究三个不同的阶段,方言调查就是对方言资源的调查、保护与开发。方言资源主要具有文化、社会、政治、经济四方面价值。方言调查,对方言资源进行保护与开发,是国家语言治理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国家语言治理现代化的途径之一,还是对国家语言治理理论的治理实践与反馈。进行方言调查、方言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实践探索为国家语言治理提供了有益的价值与启示:我国
摘 要: 红色资源是干部教育培训的鲜活教材和有效载体,有利于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用好红色资源、建好红色阵地、创新教育模式、赓续红色血脉,真正让干部教育培训活起来,是聚焦总目标、践行“文化润疆”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此研究基于以“石油精神”为内核的新疆黑油山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历程,把握资源优势,分析实践模式,实证研究红色资源与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在契合点。文章认为通过对加强红色资源融入干部教育培
摘 要: 站在民间文学的视野分析关于克拉玛依的文本对地方传说研究有重要作用。文章梳理“传说”的概念,从“传说”与历史真实性关系出发,提出“油城传说”概念。从传说文本与历史事实、城市内涵、精神的联结,归纳人类、自然、城市三者在历史进程中所联结形成的各类文化记忆、文化符号,也是城市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油城传说”是连接克拉玛依过去与现实的文本,是关于自然、历史、现实的记录,建构着城市的历史,集中体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