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11月15日,爷爷开始了自己的童话创作,那一年他二十七岁。他的第一篇童话写的是《小白船》,接下来写了《傻子》《燕子》和《一粒种子》。从1921年冬到1922年夏,爷爷一共写了二十三篇童话。 爷爷说,他写童话是受了西方文学的影响。五四前后,格林、安徒生、王尔德的童话被陆续介绍到中国来了。他是小学教员,对这种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形式当然会注意,于是就有了自己来试一试的想法。还有一个促成爷爷要
亭是体现中国建筑特征的一种代表形式。它造型丰富,玲珑多姿,富有诗情画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亭的历史十分悠久,可以上溯到商周以前。到秦汉时,亭就已经十分普遍了,是一种有多种用途、实用性很强的建筑。 春秋战国时期的亭,是设在边防要地的小堡垒,称为亭障、亭燧,为“伺候望敌之所”。后来,秦汉中央集权政府把它扩大到各地,成了维持地方治安的基层行政单位,同时也是职司的所在地。《日知录》
考点解读 中国古代建筑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在形式、结构和材料等方面形成了鲜明且多样的建筑特征。卢沟桥是集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于一身的国之瑰宝;望火楼是宋代城市防火设施中重要的一环,也是我国早期消防站,它们都是中国历史文化的见证,是传承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古代建筑,感受它独特的文化魅力。
“苍凉似是长安日,呜咽元非陇头水。” 这是明代诗人黄佐咏卢沟桥的佳句。也许,“长安日”与“陇头水”六字有过分的古典气息,读来有点拗口,但如果你们明了这六个字的来源,借助联想与想象的力量,再联系这地方的环境、风物,以及历代的变化,自然能感到像这样“古典”的运用,能增加卢沟桥的伟大与美丽。 打开一本详明的地图,从现在的河北省、清代的京兆区域里,你可找到那条历史上著名的桑干河。在多少吊古伤今的诗人笔
我国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很容易遭受火灾。古代城市的安全管理中,火政(防火救灾的事)多被管理者重视。在宋代,统治者为了加强火政建设,采取了多项消防措施,其中之一即为望火楼的大规模运用。 北宋时期,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的大街小巷,每隔“三百步许”(《东京梦华录》),设置军巡铺一座,内有铺兵5名,主要用于夜间巡逻。在高处设望火楼一座,楼上有专人瞭望,居高临下,日夜巡逻,查看是否有火情发生。 望火
第2版 《外婆的美学》 1.一是衣服做得好看;二是把破衣服补成了好看的艺术品;三是把大自然中的美景绣成图案。 2.“流着”“生着”“游着”化静为动,体现出外婆鞋垫上的绣图逼真精致,富有艺术的美感,既表现了外婆的心灵手巧和对自然美的追求,又表达了“我”对外婆的赞美和思念之情。 3.表达了作者对鞋垫的珍惜和对外婆深深的思念。 《童年的油灯》 1.示例:先将灌肠切成细条,并全部剥离开避免粘连
1.通过邮局将作品寄至:(030009)山西省太原市第232号邮政信箱《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发E-mail至: czb2.zwzk@163.com
文题导入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历史的见证者。当我们探寻建筑之美时,就如同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妙之旅。从古老的城堡到现代的摩天大楼,每一座建筑都蕴含着独特的故事。它的线条、色彩、结构,或是对称的严谨,或是错落的灵动,都直击我们的心灵。我们可以感受故宫红墙黄瓦中的皇家威严,领略悉尼歌剧院灵动的艺术魅力;感受苏州园林曲径通幽处的雅致韵味,领略巴黎圣母院巍峨壮观背后的文学底蕴;感受平遥古城斑驳城墙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