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国的城乡规划专业教育及其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在全球领先,涵盖社区发展、更新与规划等多个领域,并强调实践性教学。学生通常需要参与真实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和规划设计,从而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这种实践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技能,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胜任各种规划工作。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为全球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启示。同时,美国高校社区规划及其相关课程,涵盖社会学、经济
摘 要:大类招生培养是近年来高校采用的主要招生培养方式,其较好地适应以交叉性、创新性、多样性为典型特点的高等教育变革。大类招生是实现通识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识、交叉、多样的培养特点,需要高校、学院、师生多方介入,因此大类招生培养中高校之间、学院之间、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存在着合作与竞争。以学生为中心,各方良性竞争,广泛合作,持续改进,不断优化招生培养方案
摘 要: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的背景下,碳中和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该文以兰州理工大学碳中和与新能源综合利用通识课程为例,深入探讨在“双碳”背景下,通过教育改革与实践,培养学生的碳中和意识和新能源技术应用能力的方法。首先,分析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详细阐述改革的具体措施,包括培养目标的优化、教学内容的拓展、课程思政的融入、科创实践的结合以及评价体系的完善。实践结果显示,改革后的课程有效提
摘 要:人口较少民族是学术界关注度较高的群体。从全国、省域、城乡与性别的视角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全面科学地探讨分析东北地区人口较少民族高等教育发展问题。东北人口较少民族的高等教育呈现出以下特点:受高等教育人口比重在整体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民族间差距、性别差距相对较小,但也局部存在学业成绩不理想、城乡差距较为明显等问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东北人口较少民族高等教育也将走向
摘 要:该文深入探讨“两弹一星”精神的科学内涵,着眼于国防科技特色学科建设现状与问题。通过分析“两弹一星”精神在国防科技特色学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揭示其在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提升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国防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等方面的深远影响。“两弹一星”精神将国防科技特色学科建设相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爱国爱军情怀、增强学生的综合国防素养,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投身国防事业。同时,其中强调的科技创新、学
摘 要:针对人工智能技术革新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硕士的能力需求,基于北京某行业型部属“双一流”高校(高校A)机器视觉与智能感知研究组和某省属行业型“双非”高校(高校B)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处理研究组2014—2023届电子信息类硕士毕业生的相关数据,对比不同层次高校两个研究组毕业生发表学术论文情况和就业情况,验证针对不同培养目标依托不同类型项目、科研平台和培养模式进行因材施教确保高校电子信息类硕士培养质
摘 要:针对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6门专业核心课——飞行器系统概论、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结构力学、飞行器制导与控制和飞行器系统总体设计,开展6门课的课程思政联合建设模式研究。根据各门专业课的专业知识特点,建设“有中心、有主线、深融合”的体系化多层级联合课程思政资源库;分析6门课的开设时间及相应的学生学情,建设“有重点、分阶段、合规律”的课程思政联合形成性考核评价机制;针对每一门课,建设师生共建
摘 要: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BOPPPS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文紧扣航天类专业课程思政目标,以航天动力学与控制课程为实践依托,探索构建“BOPPPS+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首先,结合航天类专业课程的学科属性、教学目标和内容体系,从理想信念、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和工程素养等方面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然后,按照课前、课中和课后的逻辑次序进行
摘 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迅猛发展对高校工科人才的工程创造力培养提出新的需求,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以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为例,立足于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从“双循环”持续改进培养机制,到“六维度”“三层次”知识体系重构、螺旋递进式全学程实践教学和“盐溶于水”课程思政建设等,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工科人才的“工程创造力”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实践,教学效果表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
摘 要:以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为例,分析线上线下教学特点,针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线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线上资源,增加课程训练频次和训练方式,辅助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通过线下实操与虚拟试验的对比,促进学生对试验技能的精细化掌握,巩固试验效果;实现课堂线下授课与APP自学的结合,培养学生在庞杂的知识系统中建立逻辑的技能,拓展课程容量。所提出措施的有效性在实际课堂中进行验证。设计手段的实施能够有效解
摘 要:理工科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是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途径。热能与动力机械制造工艺学作为能源动力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新时代背景下其思政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该文围绕热能与动力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分析当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其有机融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探讨课程思政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介绍该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成效。研究表明,深入挖掘专业课
摘 要:为解决学生在应用环境水文学开展实践工作过程中所存在的上手慢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环境水文学的授课逻辑体系进行梳理,提出以“实践-理论-实践-方法”为框架的新体系,并通过河川径流情势特征值分析的授课案例,验证该逻辑体系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主要教学过程包括依据工程实践需求进行理论原理和概念的导入,将相应的水文分析方法整合到实践工作流程中展开论述,以及非典型工程实践问题处理技巧的训练。对授课效果
摘 要:肿瘤学作为一门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其发展需要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共同贡献。因此,科研教学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将结合临床问题,针对目前肿瘤学教学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阐述提升医学生肿瘤学科研素养的教育模式的方法和意义,旨在为肿瘤学科研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肿瘤学;高校研究生;医学教育;科研教学;科研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0 文
摘 要:随着医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医学人工智能课程已成为新时代医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其目标在于培育既精通医学知识又掌握先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该文首先探讨将思政教育融入医学人工智能课程的背景与重要意义,回顾并分析我国当前在医学人工智能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方面的教育研究现状。随后,通过深入剖析多个典型思政案例,该文详细阐述思政方法在医学人工智能课程中的具体应用策略,涵盖价值观引导、批
摘 要:数学分析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依托数学与应用数学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以专业建设为指导,以强化学生专业基础、提升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优秀师范素养为目标,锚定新时代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围绕数学分析课程内容多课时少、课程内容抽象、教学模式单一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痛点问题,通过搭建课程线上平台,施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GeoGebra软件动态可视化抽象内容、创
摘 要:人才作为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将为现代化强国的建设提供强有力保障,创新实践能力作为现代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必备素质,也正广泛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河海大学交通工程专业借助CDIO模式下“双主互动”的课程教学方法,开展“全程覆盖、薪火相传”的交通竞赛实训,构建创新实践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高本科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从而更好践行国家“教育强国”战略,并为“交通强国”发展培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创新创业趋势的加强,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多元化需求。在推动教育评价改革的背景下,对创新创业课程的特点及其所需的评价方式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当前评价方法的不足之处。以广州华立学院创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为例,探索并构建一种更为全面、多元的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还重视其实践能力的发展。研究结果显示,这种综合性多元化评价方法能够更
摘 要:该文旨在探讨在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背景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路径。通过对实践导向教学、创新创业教育、跨学科融合、终身学习体系和技术驱动学习环境五个方面的分析,提出具体可行的改革建议。研究发现,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引入真实案例教学、开展创业课程和竞赛、融合多学科知识以及利用数字化工具,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就业能力;创业教育;校
摘 要:“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工科教育开始更加注重工程实际和系统性,这对工科美育提出更高要求。组织工程学科因其研究对象为生命交互体,是培养技术过硬、审美高雅、身心全面发展的新工科人才的良好载体。分析组织工程的教育美学意蕴、美学教育目标和美学教育机制的基础,探讨美学教育在组织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和渗透,对于更好地理解和实践以组织工程学科为载体的工科美育,培养具有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工程人才具有
摘 要:计算机控制课程是机械专业硕士机器人工程领域方向研究生的专业综合课。为提高学生计算机控制系统综合设计能力及创新水平,开展计算机控制课程案例库建设。在分析计算机控制课程本科硕士生教学现状基础上,提出知识点案例和综合案例两个层面构建案例库的方法,共设计12个教学案例,其中6个知识点案例由一个国家级项目分解衍生,涵盖系统结构、控制器、控制算法、I/0通道、人机接口和网络通信等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全部
摘 要:随着新工科建设和智能化测绘的不断推进,测绘类相关高校应及时对测绘类专业的课程进行改革,但目前大多开设无人机测绘相关课程的测绘类高校教学重点没有突出新工科背景下面向智能测绘的相关技术在无人机测绘中的应用,该文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式、考核方式三方面出发,对相关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以期能够推进新时代无人机测绘课程群的开发进度,培养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测绘学科人才。 关键词:新工科建设;智能测绘
摘 要:产学研协同创新是集聚创新人才、推动产学研融合、实施技术研究攻关和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能实现对生产、教育、科研等各类优势资源的高效整合调度,做好上、中、下游创新链关键环节的协同工作,推动核心、基础、共性技术与产业链深度结合,进而增强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克水平和科技成果的转化效果。为此,各地政府积极出台和持续完善政策以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并积极聚集优质资源、搭建各类平台和基地。然而,地
摘 要:科教融合和产教协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践育人的重要论述的指导下,上海大学力学学科继承与发扬钱伟长先生的教育理念,以“宽口径、厚基础、求创新、重实践”为指导思想,逐步完善课程进阶递进、多元融合、产学协同的实践育人模式。积极开展科教融合,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更加前沿、实用,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产教协同育人,为学
摘 要:每年我国高校中修读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本科生数量巨大。该文利用我国一所高校新生宿舍安排的近似随机数据,运用广义嵌套空间模型和广义空间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本科生大一上学期管理学原理考试成绩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室友之间确实存在包括内生效应和外生效应的同伴效应,即该课程考试学生的成绩除受到自身大学学习能力影响之外,不仅受到室友该课程期末考试成绩的正向影响,还受到室友学习能力以及男性室友的负向影响。
摘 要:普通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高水平人才的主阵地,为缓解国家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短缺的问题做出巨大贡献。以电子信息工程为典型代表的强实践型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长期培育,这与当前学生热衷追求即时成效的功利心态存在难以调和的冲突。该文探讨一种“实战优先”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于数字逻辑设计本科专业选修课。在教学环节,将真实航天测控产业应用与智能图像信息处理科研任务整合进讲授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摘 要:针对地理信息系统(GIS)原理课程思政“三农”情怀融入不够、理论体系与农业科学理论知识交叉不紧密、实训内容与农业科学人才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以四川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为例重构课程内容,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思政案例库构建学科融合的“GIS+农业”思政知识体系;以“农业空间数据分析”为主线,关注农业空间数据采集、处理、分析与展示,构建GIS基础知识体系;以新农科要求为导向,拓展农业大数据
摘 要:该文根据无锡学院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特点,介绍无锡学院自动化专业的建设情况,分析基于现有资源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思路和方法,构建以智能机器人为载体的课程体系,最后总结课程体系的阶段性应用效果。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取得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创新;课程体系;应用型人才;机器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
摘 要:混合式教学模式被视作数字化时代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混合式教学融合线上与线下教学优势,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与数字技能的同时,对教师能力和教材内容提出新要求。“三结合、三阶段、五环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成功尝试,促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跃升,为培养适应性强、高效能的数字化学习者及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 关键词:职业教育;“三教”改革;信息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数字化教学
摘 要:有限单元法是教学、科研及工程应用中重要而又普及的数值方法和工具,也是新工科背景下工科力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以有限单元法课程为例,探讨和实践多元考核模式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通过实施课程改革并引入多元化、全过程的考核评价体系,优化思政案例以及融入载体,以案例驱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并领会有限元方法的实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利用有限元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思维能
摘 要: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在2023版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拟增设1门结合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专业企业特色的专业限选课程——生物与制药企业工程管理。该课程的设立旨在将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与生物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企业工程知识。课程将教授学生如何培养相应的道德与价值观、工程素养和科学素养,以及如何将工程管理学原理应用于生物工程实践,课程内容将涵盖项目管理、风险评估、
摘 要: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是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内容涉及不同开发利用形式的城市地下空间统筹规划与设计布局。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是开展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研究的重要时期。为提高课程思政教育效果,该文以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为例,提出一些思政教改措施,包括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队伍建设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以期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道德教育相辅相成,更好地培养学生
摘 要:过程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在现代制造业和生产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该文以研究生课程复杂过程监测与故障诊断为例,聚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充分、教学形式缺乏创新、实施效果难以评价等难点问题,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模式,提出明确思政育人目标、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思政教学形式、开拓产学研赛育人模式和完善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等改革策略,全面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政素养,促进学生的全方
摘 要:在新的产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环境下,知识与技术迭代加速、工作场域更加复杂。针对传统课程教学对学生横贯能力培养不足,与科技竞争和产业变革导致的复杂工作场域不够契合的问题,围绕产出导向,提出横纵贯通的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以计算机核心基础课程群教学改革为例,实施以课程目标达成为导向的螺旋递进式教学,有效衔接课程知识点与能力、品行的培养,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持续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和技能,激发学习动机,
摘 要:新工科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提供中国方案,它是继产教融合之后,中国高等教育由注重技术与科学向关注实践转变的重要举措。该文结合教学改革实践探索,构建基于“N+1”考核方案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应对模式,从基本思路、组织实施、目标达成评价等多维度进行理论凝练和案例研究,提出网络课堂、科技作品、团队合作、课后作业与实验的“五部分、四环节”等多项应对策略,制定完整、规范的“N+1”过程考核形式、
摘 要:随着我国海洋事业的蓬勃发展,水声通信与组网领域的人才需求正不断提高,教育改革的深化实施也在促进着通信原理相关课程的教育方式革新。该文围绕着水声通信与组网的教育模式,阐述当前水声通信的发展现状和教育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从多个维度去考量改革的措施,以此改进当前的不足之处,再通过理论分析来解析这些措施的可行性。最后,该文强调教育改革的时效性和持续性,指出教育改革并不是一件能一蹴而就的事情,应当追
摘 要: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需求,对高校林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针对高校林学专业课程体系专业知识分隔、与现代林业发展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需求不适应以及教师科研与教学不协调等问题,江西农业大学开展新林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于OBE教学理念,以课程思政、学科交叉和科教融合为驱动,构建“目标-案例-实践”新林科教学模式。探索出教师将科研、教研和实习基地建设相结合的融合新途径,并取得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和社会需要,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仪器类专业早在2018年就开始了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对培养方案不断修正、培养路径持续改进、个性化导师制的连续执行,最终形成以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拔尖人才培养过程中积累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探讨个性化导师制在该
摘 要:为提升土木工程材料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研究生导师的水平,该文从土木工程材料研究生培养的困境和成因出发,分析地方高校导师团队和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以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材料研究生培养为例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即基于具体课题实际确定适合的导师团队,充分利用科-教-产资源和国际合作平台,发挥不同导师的专业特长,优化师资队伍和配置,进行学科交叉型土木工程材料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的探索。实践表明
摘 要:该研究以非遗视角为切入点,探讨艺术设计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通过将非遗文化融入教学,构建以非遗文化为核心的思政育人理念,并以“学训展行+课岗赛研”一体化教学模式为基础,构建具有非遗文化特色的“三全育人”体系。通过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的创新,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升自身修养和专业技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表明,基于非遗文化实施课程思政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
摘 要:2021年江苏省政府启动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进一步明确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实施项目和保障措施,加快推进江苏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不断提升高校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高校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引进和培育,可以提升高校的学科水平和国际竞争力。通过选取江苏高水平大学22所高校,分析高校的学科点和博士点建设情况,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和领域以及高层次人才引进“五唯”现象,提出
摘 要:探讨高职内科护理思政教学模式设计及应用效果。在高职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中开展内科护理“12345”课程思政教学实践。采用“一主线、两中心、三结合、四份爱、五递进”育人路径开展贯穿于“理论—实训—实践”教学全过程的课程思政教学,实现课前思政育人、课中思政融通及课后思政拓学,通过满意度调查评价教学模式改革成效。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表现出较高的融入度和参与度,97%学生认为“12345”课程思政教
摘 要:新时代水利人才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对专业课程教师探讨知识传授与思政引领间关系提出新要求,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和协同育人。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课程专业性及目的性强,知识串联与课程思政引领结合待突破。该文以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课程为例,解析课程思政的潜在价值,明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深入重点挖掘其蕴含的思政要素,探究课程思政融入关键路径,以期实现教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
摘 要:把思政元素和思政理念融入到矩阵论课程中,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矩阵论是理工科研究生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具有概念结论多、理论抽象、计算复杂等特点。通过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中全面融入思政元素,探讨矩阵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措施与效果,促进研究生学习矩阵论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型高水平人才提供有益探索。 关键词:矩阵论;课程思
摘 要:实验课程是思政教育的良好载体,通过挖掘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中的思政育人元素,构建课程思政案例库。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实验、课堂讨论和课后总结等途径融入思政育人元素,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实验教学;物理化学实验;自主学习能力
摘 要:依据教育部颁布的相关文件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以及课程思政工作提出的要求,针对高职专业课堂课程思政存在的顶层设计不足等问题,以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为例,总结和分析“三双融合”的课程思政模式的建设过程和具体做法,以期从专业角度完成课程思政的体系建设,为逐步实现专业课堂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生物技术;三双融合;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1
摘 要:城市规划原理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重要基础和核心课程,实践性较强,政策性联系紧密,新时代又被赋予新的课程思政内涵。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基于新思政理念、新国家战略、新社会关切和新学科发展的趋势分析,探讨提出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思政要重点关注专业课堂与思政教育融合、传统元素与新兴理念融合、规划理论与政策实践融合、教师授课与学生参与融合等“四个融合”机制,并从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和教学环节提出优化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