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质生产力是由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技术要素革命性突破、产业结构转型性升级孕育出的当代新型先进生产力。近年来,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充分发挥了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引擎作用。本文基于我国2010~2022 年城市面板数据, 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深入研究数字经济如何促进战略性新兴企业进入、进而孕育新质生产力。实证结果表明, 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人才集聚效应、产业结构合理化赋能功能和关键
〔摘 要〕 本文以我国2011~2022 年的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 实证研究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 结果显示: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 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 该正向影响依然显著; 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 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的新质生产力水平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本文研究结果提供了经验证据, 丰富了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因素及数字化转型的经济后果研究,
〔摘 要〕 人工智能是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基于2011~2023 年中国A 股上市公司数据, 构建了企业层面的人工智能和新质生产力的测度指标, 实证检验了人工智能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 人工智能显著促进了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经过内生性处理与稳健性检验后, 该结论依然成立。此外, 人工智能具有显著的规模效应, 其在高分位点处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促进效应优于
〔摘 要〕 本文基于2013~2022 年我国30 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 构建数实融合和新质生产力的指标体系, 实证分析数实融合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发现, 数实融合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显著正向推动作用, 并且该结论在进行内生性问题处理和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发现, 数实融合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呈现“东部>西部>东北>中部” 的差异分布格局, 并且人才越丰
〔摘 要〕 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下, 客观剖析以数字技术与颠覆式创新为主导的新质生产力作用于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与效率提升的内在机制, 深化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相关理论研究。在具体研究中, 混合使用工具变量法、PSM-DID、分位数回归等方法, 检验数字技术创新突破下的新质生产力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的价值, 得出: (1) 其是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赋能主体, 且数字创新应用较数字技术
〔摘 要〕 在以实体经济为发展着力点的背景下, 本文将国家“智慧城市” 试点作为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准自然实验, 基于2005~ 2022 年我国城市面板数据, 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检验“ 智慧城市”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表明, 基于“智慧城市” 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该结论在考虑平行趋势等假设条件和其他一系列可能干扰估计结果的因素后依然稳健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新型基础设施
〔摘 要〕 在数字经济浪潮下, 企业数字化转型作为数字经济的优良助推器, 为增强产业链韧性提供了新路径。本文基于产业链网络的一般特性视角对产业链韧性的内涵进行了分析, 认为产业链韧性可分解为产业链网络节点韧性与产业链网络结构韧性两个维度, 并利用2010~2022 年A 股上市公司数据, 验证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 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增强了产业链韧性; 该强化作
〔摘 要〕 本文运用2006~2022 年我国30 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 实证考察了数据要素的减污降碳效果。研究发现: 数据要素能够实现减污降碳的双重环境福利, 且主要通过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绿色技术创新和公众环境关注度提升的渠道实现; 异质性分析发现, 数据要素在促进减污降碳方面存在市场化水平和数字基础设施异质性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 数据要素在实现本地区减污降碳的同时,
〔摘 要〕 为深入探究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投入和技术创新产出对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影响, 本文收集2014~2023 年477 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数据, 分析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内在驱动机制。其中, 选取数字化转型升级水平为被解释变量, 选取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产出、技术创新投入为解释变量, 选取企业规模、营运能力、成长能力、企业年龄为控制变量, 通过回归分析验证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内在影响机理, 并开展稳健
〔摘 要〕 本文基于2008~2022 年沪深A 股上市公司数据, 从企业生产要素配置视角研究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结果显示: 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高劳动收入份额, 且底层数字技术嵌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正向作用更大。机制分析表明, 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生产要素配置, 既通过提高数字资产占比降低劳动收入份额; 也通过劳动技能结构升级提高劳动收入份额, 但后者作用超过前者, 总效应表现为提高劳
〔摘 要〕 能源变革是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的关键, 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是能源变革的重要举措, 也是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有力支撑。本文基于2007~2021 年我国279 个城市的面板数据, 通过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PSM-DID)探究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新能源示范城市的设立有助于提升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对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在东西部城市
〔摘 要〕 本文以2006~2020 年沪深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基于中国城市气候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和人工筛选出的绿色低碳专利数据, 从地级市层面探讨了气候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绿色低碳创新的具体影响与内在机理。研究表明: 气候政策不确定性显著抑制了企业绿色低碳创新, 成为了引致企业绿色低碳创新水平降低的“绊脚石”, 在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 气候政策不确定性加剧了企业面
〔摘 要〕 ESG 评级作为指导企业战略决策的重要指标, 评级结果的不一致对企业的投资决策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本文选取2016~2022 年沪深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实证检验ESG 评级分歧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 ESG 评级分歧越大, 企业绿色创新效率越低; 债务资本成本在ESG 评级分歧与绿色创新效率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在分析师关注度和治理水平较高的企业中, ESG
〔摘 要〕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中国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制度创新。本文以2011~2022年沪深A 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探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 (1)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且这一结果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 (2)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随着财政分权程度的提高而降低
〔摘 要〕 本文选取2014~2022 年A 股上市公司数据, 运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企业创新决策中是否存在行业和地区同群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企业在决定自身研发投入强度时会参考、模仿行业和地区同群其他企业决策; 进一步分析发现, 领导者和追随者企业间出于学习、竞争等动机的借鉴互动行为是同群效应产生的重要机制。从外部环境来看,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媒体关注度、政府创新偏好因素对企业创新决策同群效应
〔摘 要〕 在外部环境高度不确定的背景下, 中国企业正面临技术和市场资源双重空间挤压的难题,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破局的关键。技术标准作为技术公共化的载体, 具有很强的资源扩展属性, 但其在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怎样的作用以及中间机制还不明晰。本文以2008~2022 年362 家上市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 实证分析标准参与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以及产业链协同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