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 隧道(素养对接——时空观念) 史料 探究(素养对接——史料实证) 1947年6月,英印总督蒙巴顿公布了“印度独立方案”,根据居民的宗教信仰,把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和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英国分别向两者移交政权,同年8月15日,印巴正式实行分治,分别独立。在分治过程中,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互相迁徙和仇杀,造成了大批难民;原来统一的经济被割裂,从而造成两国经济发展的严重困难;两
典型例题 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 A. 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B. 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 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 D. 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解题步骤 第一
一、单项选择题 [基础训练] 1. 赫鲁晓夫上台后,针对当时国民经济发展失衡,重工业比例过大等弊端,从农业方面着手改革,用农产品收购制取代义务交售制,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减少农副产品生产指标数量;鼓励庄员发展畜牧业等副业。这些措施( ) A. 充分利用了商品货币关系 B. 保证了社会经济结构协调发展 C. 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 有利于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 20世纪7
一、单项选择题 [基础训练] 1. 印度国大党自1885年成立后,先后采取了宪政手段、联合人民的力量进行一切形式的斗争、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发起士兵和工农运动等方式,最终于1947年迫使英国同意印度独立。材料表明,国大党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 A. 体现印度文化的包容性 B. 策略具有鲜明的灵活性 C. 彻底摧毁殖民主义体系 D. 得益于无产阶级的主导 2. 阿尔及利亚战争爆
◀ 素养夺标 ▶ 1. 运用唯物史观的理论,理解苏联模式及改革的利与弊,认识东欧剧变的缘由及本质。 2.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东欧、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曲折历程,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3.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历史意义,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 本课必备 ▶ 一 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1. 发展 (1)成就: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
◀ 素养夺标 ▶ 1.通过梳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历史事实,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过程及原因。 2.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世界的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成就,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发展中国家面临问题的区域性与共性特征,以及问题解决的艰巨性。 ◀ 本课必备 ▶ 一 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1. 亚洲的民族独立 (1)印巴分治 英国同意印度独立,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
第18课 基础训练 1.B 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对西欧的援助,每年根据实际情况而进行调整,“每年要分配给西欧各国的资金都不是确定的”,这有利于美国强化对西欧的控制力、影响力,故选B项。 2.B 3.A 4.D 5.D 6.D 7.C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增强,而苏联则由于经济困难、政治改革失败和民族矛盾激化等原因,实力逐渐削弱。这种实力对比的变化直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