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凡事讲究沉浸式体验的今天,沉浸于北京的胡同,会有不一样的发现。探勘北京这座城市的人文气质,感受古都的日常,恍如穿越数百年的时光,依稀看到这座古老的城市从历史深处走来,带着烟火气,也带着悠长岁月赋予她的沧桑感。因为成百上千条胡同的存在,北京的城市纹路分外清晰,这座城市以温和平易又热情友好的性格,默默温暖着所有凝视她的人。 能住在北京的胡同里是幸运的,世界上没有哪座城市能拥有北京这样的胡同。
北京人认为,下雪的日子,北京最像北京。2 0 2 3年1 2月1 1日,雪落京城。故宫红色的宫墙外,金色的琉璃瓦被雪白铺满,护城河北面的街道上,纷飞的雪花中,游人似乎比平日更多了些。穿着厚厚羽绒服的人们,时不时地跺跺脚、搓一搓冻僵的手,举起手机,对准河流另一侧的故宫角楼。 穿过人行道,走进另一侧窄窄的胡同里,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喧嚣的都市、川流的人群渐渐退后,成为淡淡的背景,眼前一个个院落
胡同,对他们来说是记忆里的家。时代在变化,胡同也在经历更新。一些在胡同里长大的孩子,对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生出了些念想、眷恋。他们自发地用相机和画笔,将胡同的变化都记录下来。他们满怀牵挂,打算陪着胡同里的一砖一瓦,一同老去。 记录胡同就是记录时代 退休一年多的北京文史学者刘岳,仍有写胡同的打算。十五年前,他写的《北京胡同66》《逛胡同访名人》,被国内众多图书馆、大学机构等收藏,也备受市场热捧。
北京人对胡同的感情自不必多说,这些或窄或宽的巷子连接的是他们的家。但是在二三十年前,在北京人心中,胡同却是要离开的地方。胡同之外的北京变化飞快,最直观的就是高楼大厦越来越多。住进楼房,享受更现代、更干净、更方便的生活,让胡同的居民生出了搬离胡同的愿望。越来越多的人从平房搬进楼房,胡同日渐萧条,胡同的发展也一度走入“死胡同”。 变化源于北京将古都保护写入城市发展规划。古都风貌和传统特色在北京城
在我心中,胡同是个动物园。北京人极爱养动物,从猫狗到蛐蛐儿什么都养。从前院子大的时候,还有人家养猪,养成群的鸡鸭。北京人过去是不卖猫卖狗的,都是亲友之间互相馈赠,连家里的猫狗都卖了,那不是成破产了么?北京人更受到满族、蒙古族的风俗影响不吃狗肉,甚至有信佛的人家,连苍蝇蚊子都不会打,只是轰走了事。 在我生活的胡同里,雨后的墙根儿上会爬出“先出犄角后出头”的水妞儿(蜗牛),树枝上挂着拉长丝的“吊
每天行走在当下的北京,常常会想起曾经的北京。 60年前,我们家有两辆车,一辆自行车,一辆小竹车。 自行车是生产牌的,我们叫“大二八”,其实就是轮子直径28英寸的自行车。这辆车是父亲上班的交通工具,他工作地点在石景山区古城地铁车辆段,每天下班后骑行回家。 我们住在大北窑113路无轨电车总站边上,距离长安街几百米。不论春夏秋冬,妈妈都会带着我们姐弟4个到东长安街去接他,地点在紧邻长安街的第一机床
《正红旗下》再现首都舞台 1月19日,话剧《正红旗下》在首都剧场上演,直至2月13日,这部经典话剧将陪伴话剧爱好者共度龙年春节。 话剧《正红旗下》由冯远征、闫锐导演,濮存昕、杨立新、梁丹妮、王茜华、于震、王刚等北京人艺著名演员共同主演。《正红旗下》诞生于1962年,是老舍先生创作生涯的最后一部小说,老舍先生离世时,这部遗作尚未完全收尾。以《小井胡同》等京味儿戏闻名的编剧李龙云,在老舍先生去世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