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保护世界遗产的认知是不断变化的,对遗产保护管理也因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影响提出新的要求。 18世纪下半叶,欧洲人考古的兴趣逐渐由挖宝转到了对历史和文化的研究,包括对建筑遗址的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文物所具有的科学价值。 法国大革命之后,人们开始把祖先留下的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公共财物尤其是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视作文化遗产。雨果在《向文物的破坏者宣战》中强烈呼吁国家将历史建筑等视为公
北京故宫,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皇家宫殿,是中国古代汉族宫廷建筑之精华,无与伦比的建筑杰作,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之一。 公元1406年,明成祖朱棣始建故宫,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其中包括30万名工匠和100万名劳工。历经14年,于1420年建成,距今已600多年了。其平面图呈长方形,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50米,总面积
◀ 素养夺标 ▶ 1. 了解《世界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名录》、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自然遗产,认识保护世界遗产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2. 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 ◀ 本课必备 ▶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1. 国外 (1)1834年,希腊针对古迹保护制定了法律。 (2)1964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
一 单项选择题 基础训练 1. 从1834年通过第一部文化遗产保护法起,希腊在对待古迹方面的基本原则就是“文化遗迹永远是第一位的”。尽管一些人认为过于严格的法律有时候会影响经济增长,但希腊文化遗产保护优先的原则从来没有动摇过。希腊的这一做法( ) A. 促使社会治理水平得以高度发展 B. 使文化立国政策得到了有效落实 C. 秉持优先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 D. 为人类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借
对于《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一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这一课内容新颖,虽有许多陌生的历史概念穿插其中,但图片史料丰富,内容贴近生活,并且凭借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至少见过或听说过多处的世界遗产,对世界遗产具备初步的了解。因此,在学习本课时,可以采取生活化学习策略。 所谓历史生活化学习,就是将历史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
有些历史选择题的设问中包含“这些”二字,这类选择题的题干信息往往包含有两个或多个呈并列关系的分句,每个分句关联着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而这些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间往往存在某种共性。针对这类选择题,我们需要在全面获取题干信息的基础之上,对题干信息进行分类求同,把具有相同点的信息提取出来,归并在一起,才能准确地把握材料的主旨,提高解题效率。 [典型例题]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建筑是闻名世界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