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细亚者,天下一大州也,人类肇生之地,圣贤首出之乡。……其大者首推中国,此外曰鞑而靼,曰回回,曰印弟亚,曰莫卧尔,曰百儿西亚,曰度儿格,曰如德亚,并此州巨邦也。海中有巨岛曰则意兰,曰苏门答剌,曰爪哇,曰渤泥,曰吕宋,曰马路古。更有地中海诸岛,亦属此州界内。中国则居其东南。自古帝王立极,圣哲递兴,声名文物、礼乐衣冠之美,与夫山川土俗、物产人民之富庶,远近所共宗仰。 ——摘编自艾儒略、杨廷筠《职方外
17、18世纪,正当欧洲进步思想家们从旧的神人关系向新的人人关系过渡,而急切寻求新的思想、新的视野的时候,中国文化恰恰被传教士们介绍过来,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开始了对法国的传播,“中国热”一度在欧洲流行。 中国的思想影响欧洲启蒙运动。伏尔泰对中国的关注、了解和研究颇多。他潜心研究中国历史,认为中华文明伟大的奥秘在于其贯穿了理性与道德的原则。他眼中的中国政治体制合乎理性,认为这种政治体制建立在父
◀ 素养夺标 ▶ 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 本课必备 ▶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一)佛教文化的传入 1. 过程 (1)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2)魏晋南北朝: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 (3)隋唐:佛教出现了不同宗派,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 (4)宋明: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
一 单项选择题 基础训练 1. 罗汉观念源于印度,但印度佛教典籍中没有关于其形象的记载。魏晋以后,罗汉的形象开始出现于壁画和绘画中。到了宋代,有的画家甚至将罗汉描绘为醉心于琴棋书画的文士形象。这反映了佛教( ) A. 出现世俗化的倾向 B. 与儒家思想的融合 C. 逐步融入本土文化 D. 主导绘画发展方向 2. 北魏时期的飞天,西域风格是主流,但具体形象上已流露出中原之风;西魏的飞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主要阐述了佛教文化、西方文化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以及中华文化对东亚、东南亚地区和西方产生的重要影响。学习本课可抓住近代西学东渐、四大发明外传等重难点知识,采用纵向梳理、横向联系的方法进行突破,进而提升自己的历史认知。 一、纵向梳理近代西学东渐, 深化认识 历史事物的发展往往前后延续,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因此,我们应合理划分时间阶段,准确把握阶段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
[典型例题] 英国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认为:“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培根意在说明四大发明( ) A. 削弱宗教对世俗社会的影响 B. 推动欧洲近代化的进程 C. 标志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D. 推动近代欧洲的对外扩张 [解题步骤] [第一步] 提取材料信息,全面把握限制性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