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
青铜器是从中亚传入我国,进入我国后由我国先民创造了独步世界的青铜器文化,成为我国众多文化中的代表之一。几千年历史长河的陶冶下青铜器已经不是单纯的生活用具了,它承载的还是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国古文化悠久而深远,青铜器则是其缩影与再现。它种类的丰富,雕纹的复杂都代表着那个时期人民对心中理想的向往,是先民智慧的结晶。 四羊方尊在我国众多青铜器之中是相当有名的,王族视它为祭祀重器,民间奉其为神圣祥瑞
◀ 素养夺标 ▶ 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 本课必备 ▶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1. 伦理观——以人为本 (1)表现 ①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并制礼作乐,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 ②春秋时期,孔子提倡“仁”,主张“仁者爱人”。 (2)影响:后世儒学思想家大多恪守孔子
一 单项选择题 基础训练 1. 春秋时期,尽管周王室衰微,天子威权下降,列国之间仍然有许多基本遵循和高度认同的基本原则,例如尊王攘夷、恤孤、济困、扶危、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等。这说明( ) A.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形成 B. 礼乐文化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C. 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意识 D. 不同地域文化冲突逐渐消失 2. 贾谊(公元前200—公元前168年)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学说
历史知识由基本史实和历史认识两大部分组成。因此,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做到宏观把握、微观分析。下面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一课为例详细说明。 一、宏观把握,构建知识结构 美国著名教育家、结构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杰罗姆·布鲁姆说:“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圆满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学会从宏观角度,构建点、线、面、体的知识结构,使之形成一个整体的历史知
[典型例题] 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此考古发现( ) A. 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 B. 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C. 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 D. 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 [解题提示] 时间和空间是解题的重要突破口。有了时间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