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与人口增长极大地促进了移民与城市化。在工业社会中,移民从乡村涌入工业中心寻找工作。工业化的英国领导了世界城市化的浪潮。1800年,大约五分之一的英国人口居住在城镇,城镇规模在大约1万多人。而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庞大的乡村社会被城市化了,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城里工作和生活。欧洲大陆、美国、日本以及其他国家也是同样的模式。到1900年,工业化国家中至少50%的人口生活在超过2000人的城镇中。
购物中心是指一群建筑,是组合在一起的商业设施,按商圈确定其位置、规模,将多种店铺作为一个整体来计划、开发和经营,并且拥有一定规模的停车场。购物中心的前身是超级市场,这是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零售商业形式,其特点在自选、廉价、大面积、多店铺连锁经营。二战后,美国大型购物中心出现,这是一种揉合大型百货公司和超级市场、连锁商店优点的、大规模的、综合性的购物场。这些购物中心一般建设在城市交通便利
◀ 素养夺标 ▶ 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 ◀ 本课必备 ▶ 一、城市化的演进 1. 途径: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越来越多的人从乡村走向城市。 2. 影响 (1)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所需的劳动力与消费市场。 (2)对城市的设施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表现 (1)西方的城市化 ①英国的城市化伴随着工业革命展开。到1851年,
一单项选择题 基础训练 1. 据英国社会观察家亨利·梅休统计,19世纪上半叶伦敦每年煤炭消费量达350万吨,由此产生的燃煤垃圾高达90万吨。他发现,伦敦垃圾承包商还要定期从纽卡斯尔和其他北部城镇搜集燃煤垃圾运往伦敦,才能满足本地建筑市场的需求。垃圾承包商的活动最能够说明伦敦( ) A. 能源供给的改善 B. 工业生产污染严重 C. 城市建设的发展 D. 煤炭利用效率低下 2. 下表
城市化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由农村向城市不断转移以及城市空间不断扩大的过程。其中,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工业化使城市成为区域经济中心,带动了交通工具的革新与道路运输条件的改善,促进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大发展,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城市管理水平提高,生活条件完善,人们追求更多的政治权利、经济财富、娱乐活动等,城市人口越来越多。《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从城市化的演进、居住条件的改善、基础
纵观近几年高考历史选择题,命题人往往通过文字、图表等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同时在设置备选项时,采用偷换主语、偷换概念等方式制造解题陷阱。解答此类试题的主要方法是研读材料,找到题眼,并用好排除法,以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真题示例 (2023·辽宁卷)1952年12月以后,北京等一些城市陆续出现蔬菜供应困难。对此,陈云指出:“蔬菜和其他副食品的供应问题,其意义绝不在建设工厂之下,应该放在与建设工厂同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