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长安君①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②。 草草杯盘供笑语③,昏昏灯火话平生④。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⑤。 欲问后期⑥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⑦。 【重点注释】 ①长安君乃王安石之妹,名文淑。 ②少年时候久经离别,想念的情意原是不轻的,如今老了,就是相逢,也免不了有些悲伤。 ③草草:随便准备的。杯盘:指的是酒和菜。 ④昏昏:昏暗,光线暗淡。 ⑤自己正感伤兄
汪应轸字子宿。少有志操。正德十四年诏将南巡。应轸抗言:“自下诏以来,臣民旁皇,莫有固志。临清以南,率弃业罢市,逃窜山谷。苟不即收成命,恐变生不测。昔谷永谏汉成帝,谓:‘陛下厌高美之尊号,好匹夫之卑字。数离深宫,挺身晨夜,与群小相逐。典门户奉宿卫者,执干戈而守空宫。’其言切中于今。夫谷永,谐谀之臣;成帝,庸暗之主。永言而成帝容之。岂以陛下圣明,不能俯纳直谏哉?”疏入,留中。继复偕修撰舒芬等连章以请。
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丁继母忧,服阕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庸关,慎抗疏切谏。寻称疾归。世宗嗣位,起充经筵讲官。常讲《舜典》,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若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时大珰①张锐、于经论死,或言进金银获宥,故及之。 嘉靖三年,帝纳桂萼、张璁言,召为翰林学士。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
姚希得字逢原,一字叔刚,潼川人。嘉定十六年进士。授小溪主簿,待次①三年,调盘石令。会蜀有兵难,军需调度不扰而集,更调嘉定府司理参军。改知蒲江县。巨室挟势,邑号难治。希得绥强扶弱,声闻著闻。同知枢密院事游似以希得名闻,召审察,迁行在都进奏院,通判太平州,改福州,徒步至候官,吏不知为通判也。 召为国子监丞,迁太府寺丞。时帝斥逐权奸,收召名德,举朝相庆。(1)希得以为外观形状,似若清明之朝,内察脉息,
曹伯启字士开,济宁砀山人,弱冠,从东平李谦游,笃于问学。至元中,历仕为兰溪主簿。尉获盗三十,械徇诸市。(1)伯启以无左验①,未之信;俄得真盗,尉以是黜。累迁常州路推官。豪民黄甲恃财杀人,赂佃客诬伏。伯启谳得其情,遂坐甲杀人罪。迁河南省都事、台州路治中,御史潘昂霄、廉访使王俣交荐,擢拜西台御史,改都事。关陕自许衡倡道学,教多士,伯启请建祠立学,以表其绩,朝议是之。泾阳民诬其尹不法,伯启核实,抵民罪。
客中初夏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练习: 1.这首诗主要描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初夏天气的总体特点是__________。 2.散文创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客中初夏》的“散”与“不散”。 参考答案: 1.初夏的风光(景物) 清明和暖 2.就天气来说,有雨景,有晴景;就距离来说,有远景(南山),有近景(柳絮、葵
小桃红·采菱人语隔秋烟 王 恽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江山信美,终非吾土,何日是归年? 练习: 1.请简要分析这首元散曲的思想情感。 2.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这首元散曲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参考答案: 1.抒发了强烈的思归之情。诗人以“江山信美,终非吾土”表达了身处异乡的孤寂,用“何日是归年”直接抒发了强烈的思归之情。 2.以乐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