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意义] 为有效提高应急情报的流转效率, 本研究提出敏捷化应急情报体系。[ 方法/ 过程]本文从物理世界、信息空间、社会系统3 个层面分析敏捷化应急情报体系现实困境, 阐明数智赋能对于推进敏捷化应急情报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基于敏捷治理理论剖析敏捷化应急情报体系的理论内涵, 提出敏捷化应急情报体系架构。[结果/ 结论] 敏捷化应急情报体系主要面临聚集性、融合性、即时性困境。数智赋能通过制定全流程应急数据吸纳机制、建立联动的应急情报共同体、运用多元化应急情报技术推进应急情报体系敏捷化。敏捷化应急情报体系具有灵敏和迅捷、联通和共识、双向反馈的三大核心理念, 并基于三大交互系统实现即时风险感知、快速信息生成和科学情报提供的运行机制, 从而提升应急管理效能。
摘要:[目的/意义]在“云物区大智移”等数智技术与信息系统的深度融合下,数智化改变了传统信息流通交互方式,信息生态系统随着数智技术发生了转型,形成了更加智能、互联、安全和可持续的数智信息生态系统。因此,深刻理解和把握数智信息生态系统对于信息数智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信息生态理论,解码数智信息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进而指出其内涵与概念框架,分析数智信息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并剖析其运行机制,从而提供关于数智信息生态系统的系统性解释。[结果/结论]数智信息生态系统是信息生态系统演进的时代产物,其由数智信息、数智平台、数智主体、数智信息环境四要素构成。综合信息生态理论,剖析了支撑四要素有效运转的运行机制。
摘要:[背景/意义]研究和对比不同主题建模方法在科学文献主题识别上的应用表现,对于合理选择使用主题建模技术开展科学文献主题挖掘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通过构建中英文科学文献实验语料,选择3种主题建模方法(LDA、Top2vec、Bertopic)和5种文本特征计算方法(Bag of Words、TFIDF、Doc2vec、MiniLM、SciBert)进行中英文科学文献主题建模实验,并对不同建模结果的主题多样性、主题一致性、主题稳定性和主题离散性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论]不同建模工具的主题识别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其中LDA与Bertopic在英文和中文语料上识别出的主题中具有相似性关系的主题占比相对较高,但也仅为9.81%和7.46%;基于Doc2vec算法的Top2vec模型在主题多样性指标上的表现相对最优;基于文本预训练算法的Top2vec模型和Ber-topic模型的主题稳定性和离散性指标优于传统主题建模方法。针对大语言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加快推进科学文献预训练模型研发,并将之应用于科技情报业务实践是当前的重要研究方向。
摘要:[目的/意义]知识通过扩散与传播,推动学术研究的传承与创新。对学者知识扩散特征进行内容层面的探析,有助于揭示学者对学科知识发展的作用,完善对学者学术贡献的评估。[方法/过程]收集刘则渊教授作为第一作者的105篇学术论文及引证文献,采用引用内容分析方法,从学科领域、知识单元、主题思想三维度探究刘则渊教授知识扩散特征。[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在学科维度,引证文献涵盖82个学科,表现出刘则渊教授广泛的学科影响力;在知识单元维度,从引证文献引用句中抽取不重复知识单元共98个,包括概念、理论与方法技术3类:在主题思想维度,刘则渊教授5大主题思想在不同学科都体现出了传承与发展。这种多维度的学者知识扩散研究,有助于全方位揭示学者对不同学科知识发展的作用,为评价学者知识影响力提供了方向。
摘要:[目的/意义]信息规避作为一种消极的信息行为,将影响社交媒体平台的持续发展。基于认知失调和心理授权理论,本文整合“使能”与“抑制”双重视角研究了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规避行为产生的前因及其作用路径。[方法/过程]研究采用混合方法包括结构方程模型(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和信息质量显著影响用户的心理授权,进而对信息规避行为产生负向影响;社会比较和感知过载显著影响用户的认知失调,进而导致信息规避行为。fsQCA结果发现了3条触发用户信息规避行为的路径。研究结果启示社交媒体平台要建立有效的信息过滤机制,构建支持性的平台氛围,缓解用户心理失调,从而减少其信息规避行为。
摘要:[目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索研究生的学术性数字囤积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后果。[方法/过程]对20位研究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访谈数据进行编码分析,从中提炼出44个概念、16个范畴和8个主范畴,从而系统揭示出研究生学术性数字囤积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后果。[结果/结论]研究生学术性数字囤积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研究生个人因素(个体差异因素和心理动机因素)、学术性数字资源因素(学术性数字资源的质量特征因素、数量特征因素和获取特征因素)和环境/情境因素(技术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任务情境因素);研究生学术性数字囤积行为的主要后果包括心理性影响(认知性影响、情绪性影响)、行为性影响(影响个人学术信息管理行为和科研任务完成)、经济性影响(购买存储设备和网络存储空间服务的花费)和社会性影响(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和增进人际关系)。
摘要:[目的/意义]在信息链视域下,提炼电子病历数据驱动临床决策的用户需求,构建需求模型,帮助弥合临床决策支持服务与现实临床工作需要的差距,为电子病历数据提供价值释放靶点,拓展信息链的应用域,助益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和平台建设,进而为面向临床的情报服务提供指导。[方法/过程]以信息链为理论基础,利用模板分析的方法,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分析,提炼了7个一级需求主题、24个二级主题、54个三级主题、43个四级主题以及2个五级主题,构建了电子病历数据驱动临床决策的需求层级模型。[结果/结论]沿着信息链,可以将电子病历数据驱动临床决策的用户需求归纳为病历的智能化记录、临床关键信息的组织与提取识别、电子病历数据驱动的疾病风险预测、疾病诊疗经验与知识的提炼补充、疾病诊断辅助、病情异常原因分析、治疗方案的辅助制定与推荐。医生对电子病历数据驱动临床决策的应用采纳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积极性,表现出了对数据确权不清、信息技术成熟度不高等风险的担忧。
摘要:[目的/意义]为了解我国教育学领域学者数据重用行为特征,帮助图书馆等机构在其科学数据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数据服务策略。[方法/过程]本研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我国2017-2018年544篇基金论文中的科学数据重用行为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教育学领域学者数据重用比例较高且较为稳定,政府网站、数据中心及期刊论文是教育学领域学者重用数据的主要来源渠道,但存在着科学数据二次分析较少及数据重用不规范的问题。
摘要:[目的/意义]了解用户对医疗健康类APP适老化改造的需求,探析改造内容的优先序,从用户需求视角优化功能设计,为医疗健康类APP适老化的改造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在系统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运用专家调研法、访谈法等方式提炼26项需求属性,并综合运用Kano模型、混合类分析以及Better-Worse系数分析对归纳的26项需求进行分类,识别各项需求属性的所属类型。[结果/结论]医疗健康类APP适老化改造的用户需求层次分明,分为8项必备型、7项期望型、4项魅力型和7项无差异型,并对此从保障必备型供给、提升期望型质量、扩大魅力型供给和调整无差异型内容4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有效对接用户需求,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医疗健康类APP适老化改造,帮助老年群体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
摘要:[目的/意义]多源自媒体资源已成为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其多源异构特性使有效知识组织面临挑战。鉴于当前缺乏统一的媒体资源元数据标准,本研究通过文本化、知识元抽取和语义关联等技术路径,旨在构建和实现针对多源自媒体资源的知识组织模型。[方法/过程]研究首先复用和自定义DC元数据,构建多源自媒体资源的元数据描述框架,并据此构建多源自媒体资源本体和语义网络。借助计算机算法实现多源自媒体资源的文本构建标准化,使知识组织研究可以深入到多源自媒体资源的具体内容中。此外,还实现了多源自媒体资源的命名实体、关键词和知识摘要的抽取,并设计了语义关联实验,以上研究都以B站、抖音、知乎等平台数据为基础。[结果/结论]通过算法在多源自媒体资源和给定虚拟馆藏资源进行关联,达成了虚拟馆藏资源到多源自媒体资源的语义关联映射,旨在发掘多源自媒体资源的多元价值,为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提供新思路。
摘要:[目的/意义]探索高被引论文影响力形成模式,有助于完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理论体系,也对如何提升我国学术影响力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方法/过程]引入“动态情境”概念,基于主题演化的动态过程视角,探索高被引论文影响力形成模式。将主题演化的动态情境根据粒度由细到粗分为3个层次构建。对第三层次进行模式提取,第一层次、第二层次辅助进行模式分析。以基因编辑领域为例进行模式探索。[结果/结论]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高被引论文影响力形成的一个主要模式和两个次要模式。主要模式是“继承一继承”模式,即论文选题围绕领域的核心问题并实现递进性突破从而形成影响力:次要模式是“混合一继承模式”与“混合一混合模式”,指论文选题关注领域长期交叉分裂的主题路径,具有促进领域内核心问题突破的潜力从而形成影响力,或者在后续衍生的主题路径内形成影响力。
摘要:[目的/意义]在科学知识快速更迭的时代背景下,文献引用不规范行为逐渐演化为潜踪匿迹、形式多样的复杂现象,通过文献来源信息建立引用不规范行为的识别方法,并揭示其形成过程的影响因素与内在机理,对于科技期刊规范化、科学评价体系公平化、学术生态环境完善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首先,构建引文内容相似度、使用一引用转化率、耦合强度等多维度判定指标;其次,结合相关文献特征与引用内容特征,探究不规范引用行为背后的影响因素与引用情境。[结果/结论]本文在300万条文献耦合数据中发现了近4万组隐形三角引用关系,表征了隐形三角引用行为在科学界的普遍存在。在引用情境分析中,文献语言、文献类型、所属学科领域是文献C转引文献A的影响因素,文献A、B所在期刊影响力、自身被引影响力、发表时间差异是文献C选择匿引文献B的影响因素。科学界应意识到这种不规范引用行为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逐步建立识别与监督机制。
摘要:[目的/意义]学术期刊是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之一,期刊编委团队承担着把握期刊方向的重要职责,并对期刊发文内容和发文质量进行把关。期刊编委的研究主题能够体现编委对本领域学术动态的觉察和感知,本文旨在探究编委的研究主题对期刊收录文章主题的影响情况。[方法/过程]以信息科学领域一流期刊为研究对象,构建编委数据集和非编委数据集,通过数据集信息挖掘期刊收录文章主题,利用Word2Vec模型和Kmeans聚类方法探究期刊内的主题分布特征,探究编委的主题影响情况。[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编委对冷门主题的影响高于热门主题,编委能够通过在新兴主题集中性发文引导期刊的研究主题发生变化,引导学者对有价值的主题进行研究。
摘要:[目的/意义]在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快速发展与深刻变革背景下,机器学习领域不断出现新的研究主题和方法,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技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探索不同领域机器学习研究主题演化过程,并识别出热点与新兴主题。[方法/过程]本文以图书情报领域中2011-2022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机器学习研究论文为例,融合LDA和Word2vec方法进行主题建模和主题演化分析,引入主题强度、主题影响力、主题关注度与主题新颖性指标识别热点主题与新兴热点主题。[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CDWord2vec语义处理能力与LDA主题演化能力的结合能够更加准确地识别研究主题,直观展示研究主题的分阶段演化规律;②图书情报领域的机器学习研究主题主要分为自然语言处理与文本分析、数据挖掘与分析、信息与知识服务三大类范畴。各类主题之间的关联性较强,且具有主题关联演化特征;③设计的主题强度、主题影响力和主题关注度指标及综合指标能够较好地识别出2011-2014年、2015-2018年和2019-2022年3个不同周期阶段的热点主题。
摘要:[目的/意义]PMC指数模型是政策文献量化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相关研究成果丰富,需要系统总结,以促进该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方法/过程]使用文献计量方法,分析国内应用PMC指数模型的现状,整理出PMC指数模型的一般流程,对流程中各步骤的实践状况进行描述,并展开如何更合理使用该模型的讨论。[结果/结论] PMC指数模型应用于政策评价是一种狭义的评价,对其合理使用需要明确这一定位,构建科学的指标体系,保证应用过程中政策文本的前后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