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主持召开了70多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7月在北京召开二十届三中全会。2024年5月2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中央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站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全面规划和系统部署,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届三中全会,可以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
【摘要】全面深化改革是思想理论创新引领的,实践创新反过来推动思想理论创新发展和深刻变革。思想理论的深刻变革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开创了以改革开放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局面。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理论的深刻变革及其引领的实践创新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改革的“关键一招”作用充分彰显。
【摘要】改革开放事业的成功推进离不开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先立后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原则。从历史维度看,我们党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历了从“先破后立”到“先立后破”的方法论转变。“先立后破”的方法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实践深化,实现了方法论层面的创新突破。新征程上以“先立后破”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应坚持“立”字当头,以系统思维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坚持以“破”疏堵,把握好“时度效”。
【摘要】进入新发展阶段,制约生产力水平提升的结构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凸显。针对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要坚持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直面改革“深水区”的挑战,科技创新与全面深化改革协同并举,着力打通体制机制的约束和障碍,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塑造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从而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有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摘要】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科技与经济融合进展显著。但同时,科技与经济融合程度不够深,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情况依然存在。对此,应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在科技创新组织、科技成果转化、人才评价激励、科技金融要素等方面创新体制机制,激发科技创新潜能,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摘要】改革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法宝。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应在坚持底线前提下鼓励各地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强化改革举措集成增效,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建立健全以县域为切入点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激发乡村全面振兴动力活力。
【摘要】长三角地区已成为中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市场容量最大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新时代引领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完善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打造我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重大举措。应始终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拓展。
【摘要】优化营商环境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基础与着力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营商环境优化工作,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多点突破、纵深推进,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市场不公平竞争现象仍然存在、法律制度体系尚待健全、利用最新技术改善公共服务质量仍有提升空间等。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聚焦市场、要素、法治和评价体系建设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直面投资者和市场主体的堵点痛点,系统性、整体性破除制约营商环境优化的体制机制障碍,为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好局起好步。
【摘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对外开放领域和层次不断拓宽和深化,稳步推动制度型开放,积极拓展贸易伙伴,区域开放合作进一步加强。高水平对外开放牵引改革系统集成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得到了生动体现,成为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生动实践。当前我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还面临不少挑战,应以制度型开放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拓展开放领域,进一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从而增强我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摘要】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切实认识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根本动力的作用,在实践中用好全面深化改革这一重要抓手,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通实现现代化道路上的堵点、难点,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物质和精神力量充分涌流,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稳步前进。
【摘要】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学问。从世界中国学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作为社会主义大国的独特现代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以借鉴和选择的现代化模式,并有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精神内核。
【摘要】在西方主流现代化理论中,西欧、北美和日本等国家是通过良好治理、自由的民主政体、自由市场经济、科技人才、地理优势和一定创业精神相结合,从而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但事实上,西方现代化历程中最重要的推动力是殖民主义、奴隶制和种族灭绝等因素。到目前为止,人类现代化的成果分配仍是极不均衡的。中国正在努力成为一个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历史进程与西方的现代化进程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式现代化将开辟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道路,具有重大世界历史意义,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摘要】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围绕科技制高点和高端人才的博弈空前激烈。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大势所趋,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应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着眼,加强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
【摘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乡村人口既是重要参与者,也是受益者。当前,乡村人口呈现出“离土”“守土”与“归土”的“三土聚合”特征,人口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多元。积极适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需要从激活乡村人才引擎、合理规划村庄布局、提升设施农业水平,强化基层治理模式创新等方面发力,科学合理制定政策。
【摘要】县域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也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更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主体。当前造成县域教育面临困境的因素非常复杂,既有县域文化资源相对贫乏和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因素,也与城镇化过程中人口和资源的流失高度相关,更受县域教育自身发展理念、定位等因素的影响。纾解县域教育的困境,需要从经济、社会和教育协调发展的角度系统规划和逐步推进,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完善多方共治的县域教育治理体系,综合运用多种治理工具,加强县域教育人才队伍建设。
【摘要】经过20多年的发展,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已经形成了相对规范的政策体系和实施程序。生态文明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空间治理现代化等目标对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针对多地类的流进流出建立“大占补”的耕地占补平衡新机制,改善“以补定占”原则下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健全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的政策体系,提升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等,成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重点。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传承与创新,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为推动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以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引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应处理好“五个重大关系”、推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助力我国早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调研背景】国有企业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2016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深刻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石化燕山石化公司(以下简称燕山石化)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摘要】银发经济产生于人口老龄化不断深化的时期,促使老龄化的应对从聚焦于老年人口向关注全人口、全生命周期转变,发展银发经济是我国当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抓手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庞大且代际差异显著,需求层次多、多样性强,老龄化在空间格局上亦具有显著的城乡和地区差异。发展银发经济需要顺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独有特性,在确保养老事业兜底功能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借助于产业政策因势利导,在需求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以增加居民收入,在供给侧打造高质量的适老产品和服务,使二者协同形成有效的经济循环,在实践层面抓住人力和科技两个关键要素,通过促进多主体的共同参与协调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共促银发经济发展的合力。
【摘要】养老观念是一个慢变量。当代青年养老观念从养儿防老到多样自主发生着转折性变化,从银发经济的新视角观察当代青年养老观念的新变化,不仅是为了分析青年对老年的孝道责任、赡养消费与照料关怀等代际反哺,更是从全人口结构勾勒与衡量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养老素养与成本效益。当代青年养老观念呈现养老内容融合多样性、养老意识增强但行动较弱、养老投资选择多元性、银发经济政策红利提升养老金融意识、养老规划正被社会重大事件重塑等鲜明特征。从银发经济的战略价值上看,做好青年群体养老规划,构建中国特色的前瞻性养老福利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发展壮大传统制造业,事关构建更具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事关夯实国民经济发展的安全底线,事关培育新质生产力和新型竞争优势。随着内部要素结构的不断演变与外部发展环境的深度调整,我国传统制造业面临一定的现实困境。为此,我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制造业的国际经验,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关键领域研发创新以突破技术掣肘,推动链式协同以凝聚产业链发展合力,积极应对传统制造业转移以确保产业链安全。
【摘要】2023年底一场“农业大摸底”在全网火热上演,涌现出不少“新土特产”。“新土特产”的大规模涌现,既有中国特色农业产业长期积蓄发展的必然性,也有现代营销手段加持、“流量密码”青睐的偶然性。站在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点,我国国内产业发展环境也将出现一些新变化,特色农业产业须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构建强大的特色农业产业链、增强特色农业产业带动能力、推动特色农业产业生态化绿色化转型、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品质化品牌化拓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摘要】作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两大力量、支持经济全球化的两大市场、倡导多样性的两大文明,中欧关系的发展关乎世界未来走向。中欧双方之间“共识”永远多于“分歧”、“合作”永远大于“竞争”,中欧要以对话增进理解,以合作化解分歧,以互信消除风险,充分利用广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空间推动经济互利合作,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为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和繁荣进步作出新贡献。
【摘要】能源危机、地缘经济竞争带来的危机和技术竞争力危机是造成当前欧洲经济困境的三重因素。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为应对困境,欧洲在抑制通胀和刺激增长的常规政策基础上,围绕“战略自主”“经济安全”和“去风险”三项构想建立战略体系,着力保护战略性资产,提升技术与经济运行的韧性,在高科技产业链的三个节点推行“进取型”和“防御型”战略。欧洲经济战略的“泛安全化”特征越来越突出,中欧经贸合作可能遭遇一些阻力。不过,中欧关系仍有向前发展的潜力和空间。
【摘要】从秦汉开始,古代中国建立了以职业文官充任的官僚队伍,考课作为整肃吏治的基本手段为历代王朝所重视。上计、巡行、监察乃至“听采”构成了完备的考课体制,各级各类主官和属吏的政绩、品行、年劳等都纳入考绩事项。考课结果以档案形式存入丞相、御史两府,成为官员职任升迁或贬黜的依据。历代考课虽各有特点,然其基本的运行机制大同小异。同时,中国古代考课制度仍然存在其历史局限性,考课制度在形成初期的两汉就受到权臣的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