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会推进教育教学整体性变革。从学习者角度来看,可以促进个性化学习、自适应学习和分布式学习的实现。从教师角度来看,既可以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促进角色转变,适应全新教学环境。从管理者角度来看,可以在实现精准化教育治理的同时促进优质资源共享。但在推进过程中,学习者面临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学习负担增加;教师面临数字胜任力薄弱,教改动力不足;管理者面临资源相对缺
摘 要:目前,“大智移云物”等数智化技术已综合运用在社会各行业,促使行业领域发生了全新的发展与变革,为高校审计人才培养提供了机遇的同时也发起了挑战。文章以“大智移云物”为视角,通过明确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加深产教融合、加强师资建设等路径,积极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审计人才培养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大智移云物;审计人才培养;应用型本科;新文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
摘 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采集及数据分析在高校评估领域中的作用不断提高,尤其是基于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产生的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合格评估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产生的原因出发,分析了其对合格评估的支持作用和不足之处,并针对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一步说明了数据核查的必要性。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合格评估;教学状态数据
摘 要: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需要在政治引导、学理阐释和价值塑造上下功夫,其中政治引导是根本遵循,学理阐释是内在要求,价值塑造是核心目标,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互为一体,是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着力点,也是推进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原则,对提升新时代思政课教学质量和实效意义重大而深远。 关键词: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政治引导;学理阐释;价值塑造 中图分类号
摘 要:文章借助VOSviewer可视化分析软件,以国内2014—2023年的1 164篇核心期刊为样本,对作者共现、高频关键词、研究主题聚类等内容进行了研究及相关分析,系统梳理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大思政教育的研究热点,从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教育内容创新、统筹教育资源、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四方面强化“互联网+大思政”的创新举措,做到线上线下协同育人。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互联网+大思政
摘 要:文章针对理工科专业课程在思政建设中思政元素挖掘难深化、思政建设维度难拓展以及课程思政范式难凝练等三个典型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了“四段式”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方法,提出了专业知识传授与课程思政育人融合的“显式+隐式”教学线索设计,并构建了“三度三促”式思政教学体系。另外,对于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现阶段建设的痛点与需要注意的内涵式发展问题,提出了可行性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是重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系列现实困境。元宇宙的深度沉浸、具身互动、虚实融合等特征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方向。研究元宇宙在构建创新创业场景、打造沉浸学习体验和创新学习评价模式中的实现机制,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更多可能性。 关键词:元宇宙;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
摘 要:伟大建党精神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价值支撑。高校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需要打通宏观和微观、应然和实然的通道,形成可行性路径。从中国传统“体用”理论视角分析,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体”,具有建构信仰体系、形塑高尚人格、涵育家国情怀等功用。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育人体系需要做到“固体后用”“强体广用”和“以用强体”。 关键词:建党精神;体用范式;
摘 要:新时代的人才培养与发展战略对高校劳动教育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农林高校在大学生的劳动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历史传统与学科优势,主要体现在特色农史、实践活动、知行合一等层面,这些传统与学科实践也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内涵。对此,农林高校应充分挖掘劳动教育的独特性,以价值引领、课程设置、实践体验、学生主体与校园文化等多维度为抓手,探索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多样化实践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农林高校;劳动教
摘 要:文章基于CGSS 2006—2018年的数据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大学毕业生在收入上的差异。研究发现:高等教育学历者相对于未取得高等教育学历者、本科及以上学历者相对于大专学历者,在收入阶层上处于较高层次,但受不同时期就业市场供求状况影响,以上两种相对收入阶层差异随时间推移逐渐递减。因此,应继续普及高等教育;本科及以上层次高等教育要优化调整布局;大专层次高等教育要发挥特色优势;要继
摘 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不仅要注重将学科教育优势转化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效能,更要注重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科教育,要把握其深层价值意蕴,从理论视角廓清其话语表达体系。为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科教育的效果,需要借助学理阐释,实现认知的有机融入;开展实践教学,实现行为的有机融入;厚植家国情怀,实现情感的有机融入。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摘 要:新文科背景下,金融工程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评价体系是有效评估专业建设过程及成果的主要工具。遵循科学性、特色性和符合性原则,构建了“1+7”模式的金融工程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评价体系。同时,提出新文科背景下金融工程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评价体系的实施原则,具体为定量定性相结合、静态动态相结合与过程结果相结合,以及形成“评估—反馈—改进—评估”循环机制。 关键词:新文科;金融工程;一流本科专业;评价
摘 要:“双一流”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更加突出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鼓励探索自主特色发展新模式,给予更多高校立足“特色”追求“一流”的难得机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不断的实践中成为助力高等教育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领,是高校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和创新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双一流”建设;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
摘 要:随着技术进步及行业发展,基于数字人文与数据智能战略的服务样态与工作方法日益凸显,以公共文化服务理念为初衷,开展技术与情怀、传承与运营于一体的图书馆学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势在必行。基于“双数”公共文化服务理念,文章简要回顾了国内外研究与实践历程,深入剖析了图书馆学人才培养的内涵,并提出了以数字记忆建构为导向解构所需知识体系,基于课程知识体系开展复合课程群落建设,基于数据智能理念建设专业资源
摘 要:哲学社会科学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处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但目前哲学社会科学的立德树人效能还比较低下。以涉农高校为例,究其原因主要是该校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供给不足,教育教学的质量也不高。为有效提升涉农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立德树人效能,有必要从强化对口支援,丰富课程多样性以及以课程为中心进行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关键词:涉农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单向度发展;立德树
摘 要:建设校企命运共同体是职业教育“双精准”育人的重要平台,也是国家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路径。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具有共生度、融合度和适应度三个内涵表征维度,也涉及职业院校、企业、教师、学生、政府与行业组织等六个主要利益相关者。职业院校可围绕搭建产教融合工作组织架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机制、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机制、产教融合发展保障机制、共同体质量评价机制等五个维度,与企共建“双精准”育人
摘 要: 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工科大学专业课程思政引入传统文化教育至关重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根本措施,其既能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精神,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工科院校的课程专业性及技术性强,课程思政中传统文化教育宜采用隐性教育方式,并需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创新和发扬传统文化。 关键词:工科大学;课程思政;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摘 要:在“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格局构建中,科学研究方法类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可以发挥多重思政教育作用,其不仅可以传授科研方法,提高学生科学素质,而且涉及的知识点也可作为融入其他课程思政元素的载体。文章以“科学研究的艺术”课程为例,探讨了科研方法类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目标、必要性、可行性、准备工作以及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方法。 关键词:课程思政;文化素质教育;思政元素;科学研究方法教学;
摘 要: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为新时代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抓手。在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树立协同理念,既是应对社会环境复杂性的需要,也是符合教育基本规律的要求,还是适应大学课程体系特点的需要。课程思政建设的协同路径包括:各种教学资源的协同,多种教学方法的协同运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协同,思政课和专业课“显”“隐”结合的协同。 关键词:协同理论;课程思政;优化路径;教学 中图分
摘 要:在“大思政”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举措。专业课教师作为高校教学的中流砥柱,对课程思政的实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文章基于“电磁场理论”课程的特点,从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课程思政素材的挖掘和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三个方面,总结了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进行的探索和实践。进行课程思政的建设,不仅能有效提升专业课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
摘 要:在“四新”建设背景下,“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着数学课程在“四新”建设中的定位调整、教学内容的革新、教学模式的转变、数字化教育技术对教学与学习形态的影响、考核评价方法的改革等方面的挑战。由于各高校在办学层次上的差异,教学改革呈现不同的实践境况。针对新工科的教学改革最为深入,并且已取得一定进展。大学数学教学改革需要和顶层设计一起,联合相关学科共同谋划,利用教学评价体系等手段推动教学
摘 要:案例教学法是以经典案例为教学媒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水平和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和体系。文章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对案例教学法在“水轮机调节系统”课程应用中的痛点与难点进行剖析,旨在推动“水轮机调节系统”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以满足社会对水利类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实践能力;综合素养;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摘 要:深度学习是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路径,同时也是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新诉求,如何构建智慧混合课堂实现深度学习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基于深度学习相关理论,设计了深度学习导向的智慧混合课堂学习质量评价模型,构建了深度学习导向的智慧混合课堂教学模式,分析了实施的智慧混合课堂实践案例,探讨了信息技术环境支持下深度学习导向的智慧混合课堂构建问题,以期为新工科背景下高质量人才培养提
摘 要:水利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亟需智慧元素的融入,构建紧密结合智慧元素与专业的智慧类课程体系是智慧水利专业建设的必然步骤。文章在深入分析智慧水利“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课程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将抽象理论知识形象化、注重理论算法从头实现及课程体系与大学生科创实践有机融合等措施,构建了 “教学+科创+竞赛”协同体系,为“智慧+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范例。 关键词:智慧水利;课
摘 要:全球化使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作用愈加凸显,这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部分高校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差强人意,其成因涉及诸多方面。Krashen的情感过滤理论指出,学生的情感障碍是影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一个主要原因。通过改善课堂氛围、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丰富课堂活动形式、优化话题选择、增加教师反馈、调整测试形式和加强课外补充等措施,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积极的引导,增强其学习
摘 要:为提高法律专业人才核心竞争力,湖南科技大学法学专业三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实践课时比重,依托多元实践平台,创建了“基于兴趣的认知层—基于理论知识的基本技能层—基于法律服务社会的应用层—基于法律技能探究的创新层”及涵括专业基本技能模块、综合运用法律模块、法律技能创新模块等相互衔接的四层次多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并在实践教学参与主体、实践平台以及实践模块等方面立体化运作,形成了德育统领、师
摘 要: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作为培养人才主力军的高校新生代教师必然在其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前,高校新生代教师职业精神呈现综合性、发展性等特点,直接影响着高校发展。文章解析了高校新生代教师的含义,梳理了高校新生代教师所面临问题,探询影响高校新生代教师职业精神的因素,阐明了职业精神培育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从社会、高校、个人等层面提出提高高校新生代教师职业精神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