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旭 台湾著名学者 说到忠,《芒果画报》本身就是个很好的代表。忠于文化理想,忠守文化阵地,这样一群有文化抱负的人,为我们源源不断地提供着精神食粮,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福音。 价值观缺失,是这个时代我们需要直视的问题。所以,从言到行去弘扬传统价值观是非常有必要的。过去,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他的学生:文行忠信。他所倡导的内容就是忠信,而将这种思想传递给学生的方式有两种,文和行,一是通过经典的言说和讨论
汪曾祺老在回答为什么走上了文学写作之路的时候,曾经戏言:“因为从小数学就不及格。” 我有点不同。我从小喜欢数学。小学时候,没有比分析那些四则文字题更令人觉得有趣的了,鸡兔同笼,有头多少,有腿多少,问是多少鸡多少兔。和尚挑水,大和尚一人挑两桶,老和尚两人抬一桶,小和尚一人提一桶……问是三种和尚各是几位。到现在我仍然喜欢这种逻辑的分析,而且我深信有的孩子解不出这样的题,其实主要原因是语文障碍,问题的
韦庄是五代花间词人之首。花间词,男欢女爱,可做得好。都说唐诗宋词,词在宋代才成气候,成为一代文学的标志。其实五代词,一点不让两宋,只是,赶上一个乱世,长枪大戟的天下,武人们杀来打去。以前为官做宦的文人,陡然降价,最大的功用,是在征粮征税时记账。再不就是在武人登基时,做点仪式性的文章,或者给歌儿舞儿弹唱的小曲填个词什么的。修齐治平这种大事,基本上想都不用想了。文人掉价,文人的作品,也没人当回事。那年
从小,我奶妈一直不相信我在外边吃得饱,一大早一定先炒一晚饭喂我。 后来,因工作关系,多是要劳动体力。在现场督促,早饭不吃到丰富,到十点多钟饿得发昏,所以很注重这一餐早饭。 到一个人在海外,没有人烧给我吃时,只好根据回忆来重现以前尝过的滋味。 我们家的炒饭是:用前夜吃剩的暹罗香米,隔日干硬,才能为主。 烧菜我主张不准用花生油或粟米油,这些油类不够分量,也没有香味,每次看电视,烹调大师介绍的粟
老有所依,何人可依? 孝里装着复杂的痛。痛点在家庭这个细胞,触动的是社会这个大家庭。 人需要互相的依傍,但终究也是要依靠自己的。有时人会脆弱,有时人会寂寞,但人一直都在走下去,走向老去。 孝里装着简单的乐。其实有一份朴素的真诚之心,亲人就能得到幸福的滋味。 孝不是要剥夺年轻的自由。他们都曾有过叛逆,当杨照做了父亲,当亮轩人到古稀,他们依然不会背叛的是亲人的爱和自己的心。 人都会有老去的时
“江木兰搀扶着年迈的父亲回到老家安徽桐城,站在曾经熟悉的城市里,满头白发的父亲一步三回头地看着家乡的一切,抑制不住对那里的爱,江木兰深深地觉得应该放弃北京的生活,陪父亲回老家。” 这是《老有所依》里最简单的一个剧情,但是同时也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问题。很多人读大学就离开了父母和家乡,留在了当地发展。父母一方面希望子女有出息,另一方面又希望子女能留在自己身边……对于尽孝还是敬业的权衡,是我们这个时代
《芒果画报》:这个剧本最初打动您的地方是什么? 赵宝刚:虽然这部剧的名字是叫《老有所依》,但它是年轻人的视点,来说我们该如何对待、思考我们的老去。我认为一老一小互相依靠扶持,才能组成一个稳定的‘孝’字,所以‘孝’字在当代社会应该被赋予新的含义,我不赞赏用承受苦难的方式来实现孝道。从感知到父母走向苍老的那一刻起,“养老”两个字就成为了悬在头顶的利剑,那么对于刚刚步入成熟的这一代而言,尤其在独生子女
我写这部剧,都是在真实生活中受到了触动,有感而发。我的父母因为在老家也是空巢老人,我身边的同学朋友同龄人当中大部分都是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很多都是空巢老人。想通过我的故事来讲述如何给父母养老。 这部剧中所谓生活原型很多时候更多的是片段、细节、感悟。生活中,我觉得自己算是一个孝顺的人,一直都很在乎父母,希望能够使他们有一个幸福的晚年。但是现实是,确实还有工作压力,时间也不可能全部都拿来给父母
父亲的态度,决定了我成为什么样的人 历史系出身的杨照,对自己父辈、以及祖父辈的生活经历却几乎不知。疏于沟通,让他一度和父亲隔阂甚深。在杨照《迷路的诗》一书中,他记下自己年少时期的叛逆经历。在这些字句间,可以窥见一个父亲的包容和耐心,给了儿子自我承担的空间和自由。如今儿子已为人父,才理解到父亲的不易。父亲过世后,他多方追寻,试图去拼凑年少时错过的父亲。 成长中,我和父亲的沟通不是很多,父亲对我的
亮轩,台湾著名作家,1942生于重庆北碚,5岁到台湾,父亲为享誉国际的地质学家马廷英。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评论集等20余部,其文字世界精彩绝伦。 “爸,好久不见,您大去之后,已经有三十二个年头了。我也老了,头发比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还要白,却总忘不了小时候接到过一封您从国外寄来的短信,其中有一句话,您说司马光平生不打诳语。我记住了,但总做不到,年近古稀,不打诳语的,真没见过,可我自己决定,从此
馨文 供图 闵耀安 闵氏后人,以孝传家 长沙城南路天心阁脚下,有一个并不起眼的茶馆,名“俱和老茶馆”。茶馆主人闵耀安,今年四十有余,为闵子骞的第74代传人。闵氏以孝道流传后世,为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人之一,有芦花留母故事传为二十四孝佳话。闵氏后人以孝持家,代代传承至今。祖上五代起即有制茶传统,及至明清时,有闵逸公者,始开茶馆,名“俱和”。后经战乱,茶馆停业。2008年闵耀安传承祖业,在长沙重开老
去往长沙市第一福利院,正赶上过完年后头一天上班。到达时刚过十二点,趁午休匆匆给老人送中饭的女儿,骑着电动摩托车停在我们前面。锁上车胎,女人拍了拍落在身上的长沙初雪,给我们指了社工部的方向,抱着保温桶跑进了颐养园。 社工部的工作人员忙得脚后跟打后脑勺,办公室的地上堆满了饼干、中老年奶粉、电热毯、被单等吃用,满满当当像个打烊后等待盘点的超市。 四个高一学生站在一旁兴奋地聊着天,似乎已经等了好一会儿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舜修补谷仓仓顶,纵火烧谷,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
“我要崩溃了!” 当廖凡从第64届柏林电影节获奖归来,记者采访他时,他这样形容现在的感受。 斩获影帝的消息一出,顿时就像一颗炸弹在空气中迅速炸开,各种采访蜂拥而至,一天之内,他甚至要接一百多通电话。现在的生活完全超出了预想,他说自己更愿意回归之前的状态。 就在接下《白日焰火》之前,廖凡觉得自己已经泄气了,身体内的12根钢钉总是在有激烈的身体动作时,刺骨的隐隐作痛时刻提醒着自己的身体在低谷,他忽
拍摄这天,郑国霖早早到了影棚。前一天工作到凌晨三点,只睡了几个钟头的他双眼布满红血丝,尽显疲态,不得不先喝两杯浓咖啡提神。 可拍摄却并没有因为他的守时而准点进行。化妆师堵在半路上,晚到了半个多钟头,这期间,我们急得一直打电话,郑国霖却不紧不慢,耐心地坐在沙发上,喝着茶,吃着巧克力,闲话家常,笑容满面,自始至终也没有催过半句。 拍摄结束,郑国霖看着片子满意地点头称赞,说“总算没白等”。做演员二十
武汉沦陷,岳阳城破,数十万日寇直逼长沙,中国国民党将领薛岳,带领百万勇士誓师血战。从汨罗江大截击、浏阳河绝地反击再到血战岳麓山、狙击天心阁……一幕幕抗战的画面震撼人心,这部取得了超高收视率的电视剧《长沙保卫战》,可谓是打响了湖南经视开年第一枪。 近几年,电视屏幕上充斥着各类抗日题材的电视剧,甚至不乏夸张、雷人的剧情,如手榴弹炸飞机、手撕日本兵等。失真的剧情和过度英雄化的角色不免让人感觉乏味,而《
周彦,艺术批评家,现为美国俄亥俄州肯尼恩文理学院美术史系教授,教授现当代中国美术史 “艺术是什么?哲学是什么?思想又是什么? 80年代那个时候很有意思,接受和创造之间有这么种东西,既不漂亮又没有故事,有的只是一种宣泄。” 在上世纪80年代的艺术圈里,说到周彦这个名字,艺术家们都如雷贯耳。 他参与策展了曾经发生“艺术第一枪”的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展”,并参与编写了代表着80年代最为权威的艺
背上画夹去流浪 谭演湘现在上午睡到自然醒,下午有朋友就聊聊天喝喝茶,真正绘画是在晚上,一般在凌晨两点以后睡。因为夜间安静,尤适合画工笔。这是一个并不算用功的自由画家的生活。谭演湘自称是一个懒惰的人。27年前年前,他跳出循规蹈矩的生活,选择艺术,在迷茫和艰难中硬是淌出了一条自己的路。画画,只是帮助他过上了想过的自由生活。换句话说,艺术并非彼岸,而是脚下的这条渡船,坐在船上,随江飘荡,任意东西,就已
除了一些属于创伤儿童的记忆之外,学习与成长仍然充满着兴味。 中师附小在当时算是明星学校,里面的外省子弟人数较多,老师、校长大多受过日式教育。附小以音乐、美育著称,刚好这两项我都稍有天赋。 一年级的音乐导师萧碧珠是台中著名的钢琴家,她当时判定我为绝对音感,因为每回听音考试我总是拿一百分。虽然我没有步上此道,但音乐一直是我的狂喜与至乐。音乐的能量是属灵的,它勾起了我最深的表达欲望,而这些欲望通常是
自2002年到现在,许多文化人士来过书院游学讲学。有一位学者给书院题了四个字:“世外桃源”。 那时候他们可能很惊喜,有了这种感受。因为无论白天还是晚上,这里一点嘈杂的市声都没有。风来了有林涛呼鸣,再就是各种动物的声音。如果住在一研部的三楼,从窗子往北看,就是无边无际的松林和海湾,再就是从渔港码头到桑岛――这之间有一艘白色的交通船来来往往,大约每个小时一趟。人每天处在这种环境里,真的恍恍惚惚会觉得
在新浪微博上看到延陵书院院长徐敏的《香严悟道偈的诗学解释》,觉得很有意思,在他的解释基础上说几句。 文章介绍了背景资料: 本篇的主人公香严智闲禅师,乃是沩仰宗的第三号人物,在沩仰宗的排名仅次于沩山灵佑和仰山慧寂。 香严本来和沩山同在百丈禅师门下,他文化好,辩才也高,但是还没有开悟。百丈圆寂后,香严就遵照百丈遗命前去依止沩山。 沩山对香严说:“听说你在百丈先师那里问一答十,问十答百,但这些都
说起白居易,白乐天,我们中学时就熟识了。那首伟大的,让我们一字不落地背诵下来的长诗《琵琶行》,让我们记住了那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女人,也记住了江州司马白居易大诗人。对一个女人的命运如此耐心地探究,表达如此顿挫的深情,他该是有着怎样的心地和情怀的诗人? 白居易的人生轨迹跟众多走仕途的诗人大体相类。我之前的文章说过,古代文人都是有着达时兼济天下之抱负的,最后总会在仕途失意人生潦倒时独善其身,修佛进道,
傅月庵,本名林皎宏,资深编辑人。现安于旧书店中收书,读书,做公益,写书评。著有《蠹鱼头的旧书店地图》、《天上大风》、《生涯一蠹鱼》等。 烦恼总是有的,即使小小一家旧书店。 1946年春天。台湾台北。佐久间町。 半年忐忑之后,《日侨留遣注意事项》终于公布。能留的、该走的,大家心里有数。即使总督府文官宿舍区,昔日宁静祥和早不知哪里去了?哀叹啜泣的,是拥挤共居,面对一屋子家具器物,半生财产不知如何
人们常说,人只有在情爱和行旅中才能最深切地意识到自己。我想是不是因为其两者都是流动不居而又生生不息呢。因为唯有“流动”,才令人们感知其生命的存在,感知它的姿态与节奏、低徊与勃发、沉默与明畅。所以,你倘若看见飞鸟俯冲、春水东流、麦浪飞舞、列车北去、炊烟袅袅、扁舟摇晃、情网荡漾……恨不得也投入其中,因为这些和你一样也是流动的。一如你喜欢、热爱的诗篇、乐音,之所以长久地被人们所默念所吟唱,就是因为它们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