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国语月刊》一卷七期特刊“汉字改革号”出版,刊发了胡适病中撰写的“卷头言”,发表了钱玄同的名作《汉字革命》以及黎锦熙、赵元任、蔡元培、沈兼士、傅斯年等人的文章。特刊的主旨是批判汉字“不合时宜”,主张汉字应该革命,予以废除,改用罗马字拼音。这些文章的作者都是当时的学术文化名流,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特刊的出版将近代以来的汉字改革运动推向了高潮。 百年之后的今天,汉字的命运出现了根本性改
自从癸卯学制颁布,语文被列为面向全体国民的基础教育学科,迄今已有近120年的时间了。人们对其价值定位的认识,从最初的开启民智、救亡图存,发展到今天的提升全民素养、落实教育强国战略。可以说,经过100多年的探索和努力,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课程与教学论”从教育基本理论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后,语文教育研究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结构、教材编写和考试评价等方面取得了很多突破,规范化的学科体系
提要 语言分析是文本解读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视角下的文学语言,具有支持学生理解作品之意、欣赏文本之美和学习语用之道等重要功能。据此,文学语言分析要经历“因言求意”“审言析美”“觅言为用”等过程:“因言求意”是把文学语言作为意指符号来分析,重在大语境性之下把握文学语言的表现意义并关注文学文本的语意空白;“审言析美”是把文学语言作为审美客体来分析,重在揭示文学语言“自指”“曲指”“虚指”等审美特性的表征和效果;“觅言为用”是把文学语言作为语用范例来分析,重在针对学生语言表达趋同、不得体、不规范等实际问题,发现并实现文学语言的语用指导价值。三者因文学语言的特性和学生的学习需要而存在密切联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语言分析具有灵活性,既可从不同维度多次进入同一文本,也可在一次文本阅读中同时关注多个维度。
提要 思辨即批判性思维,本质是理性的反思。思辨性阅读是借助批判性思维的原理、策略与方法而展开的旨在追求合理断言的阅读。在思辨性阅读中,文本是思辨的前提与基础,文本的客观性与独立性,既是对思辨的理性约束,也激发读者思辨求真。思辨性阅读是一个不断质疑、探究的过程,其一般路径是:文本实证(读文)→作者意图探究(读人)→自我反思(读我),以文本反思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培养其实证探究能力与理性开放的精神品质。思辨的意义在于对话与融合,在思辨中才能达成读者与文本的对话、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而对话与融合正是语言实践的最大价值,也是阅读教学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
提要梳理法是一种古老而朴素的常用方法,但长期以来没有得到理论上的足够重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做出重大突破,将梳理法提到重要位置,并反复强调,但语言梳理法在语文教学中仍未引起普遍重视。从整本书阅读的语言梳理案例分析来看,若按“衣”“食”“住”“行”“言”设类,《论语·乡党篇》既反映了孔子“社会人”的一面,也记录了其“自然人”的一面,可以使人全面了解孔子和《论语》。从顺序阅读和梳理阅读的教学实践成效对比来看,常规的顺序阅读的学习成果多为感悟或心得式,远未达到对于高中生应有的思维水平;而基于辨别、假设、推理、判断等探究方式的梳理法更有利于学生提高质疑、发现、分析、论证等思辨能力。
正确的语文教学观才能导向有效的语文教与学 周金声(喀什大学人文学院) 所谓“语文”,叶圣陶概括得最准确:“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这就是说,“语文”包含口头语和书面语两大部分。 这就构成了“语文”的第一个层面——语言文字运用技能。语文教学要完成的第一个任务是研究如何指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语文能力,即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而不单是言语能力。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语文知识教
提要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在语义理解和常识推理方面表现优秀,其技术奥秘在于模型开发者在对词语进行向量表示时,遵循分布式语义学原理,采用了“嵌入”这种代数方法。但是,经典的测试语言运用等智能水平的“图灵测试”,难以识别欺骗和回避等作弊手段,因此,计算机科学家设计了“新图灵测试”,其中的威诺格拉德模式挑战与语言学关系密切。这一模式以代词消歧为测试点设计句子对和问题,但是经过大规模语料训练的语言模型可以凭借词汇上的统计相关性,而不是靠真正理解句子的意义来给出正确答案。为克服这一缺陷,学者们又发展出WinoGrande数据集,提高了数据的规模和难度,确保它们无法通过网络搜索等手段来得到正确答案。我们用威诺格拉德模式设计了无偏向双重句子对测试ChatGPT,展示了大语言模型在语义理解和常识推理方面已达到接近人类的水平。当然,从具身模拟假说来看,大语言模型不可能像人一样富有体验性地理解人类自然语言。最后,我们呼吁:语言学家应该积极参与构建WinoGrade测试集之类的工作,在人工智能时代扩展自身的学术研究领域。
提要 暴力言论是网络语言治理的重点,由于社交媒体信息量巨大,运用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对网络进行自动检测是及时阻止网络暴力言论传播扩散的必然要求。由于网络暴力言论表达具有隐匿性和多样性,目前存在缺乏细粒度的中文暴力言论语料库,以及对于采取隐式表达的暴力言论检测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因此,本文构建了一个大规模的中文暴力言论语料库,并研制了基于双重对比学习和基于情绪辅助的多标签自训练暴力言论检测方法,并在多种数据集上验证了其有效性和先进性。在大语言模型时代,将其与背景知识相结合可以更准确地检测暴力言论,但其生成内容需要与人类价值观对齐以符合当今的社会道德标准。暴力言论检测研究在未来发展包括多模态暴力言论检测研究、基于大模型的暴力言论检测方法研究、基于大模型的暴力言论监管机制研究、暴力言论检测的可解释性研究等4个主要方向。
提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科学技术组织,自成立之初就认识到术语的重要性,积极支持术语学活动。从术语政策文件和术语工作机构来考察,其术语政策的发展历史可分为探索期(20世纪50~60年代)、发展期(20世纪70~80年代)和完善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3个阶段,其间出台了一系列术语政策文件,成立了国际术语信息中心(Infoterm)和国际术语网(TermNet)等国际术语工作组织。回顾历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政策具有逐步发展成熟、重视国际传播、重视术语工作机构建设、缺乏强制性等特点;展望未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政策呈现系统化、常态化、专业化、深度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在构建国家话语体系的背景下,中国需要在术语领域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合作,如探索建立国际性术语机构或二类机构的可行性、推进术语国家标准及国际标准的制定、引导和加强术语政策研究等,推进中国术语事业高质量发展。
提要各行各业既有共同的语言使用基础,也带有一定的行业语言特色,形成“领域术语”并进入中观语言生活层级。酱油作为民众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之一,在餐饮行业扮演着领域术语和典型生活语言的双重角色。市场调查发现,酱油市场存在产品分类、品种命名、术语规范等问题,根源在于领域术语未能很好吸收生活语言中的优势要素,实现良性互动。有鉴以此,在现行酱油国标条件下,应刚性执行标签通则,使用强制性国标并标注发布年号,市场品种名应作为次要要素在标签上加括注印制。远期目标是吸收生活语言中的强势分类称名“生抽”“老抽”,适时推动酿造酱油国家标准的新修订,统一酿造技术标准,并提升酱油酿造工艺水平,催生新品种。领域术语与生活语言的良性竞争与深度互动具有可迁移价值,是一个关涉语言竞争、和谐语言生活、新时期语言文字规划、食品安全监督、语言服务、语言产业、社会语言学、新闻传播学等多领域跨学科的新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