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24年是我国通过《审计法》建立审计公开制度的30周年。30年来,政府审计结果公开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文章从学术史和主题两个维度对我国审计公告理论研究文献进行详细的考察和评估,以期为推动中国政府审计结果公告的深入研究提供启发。学术史梳理表明,我国的政府审计结果公开理论研究经历了零星关注、初步探索、主题拓展和聚焦深化四个阶段,基本属于实践驱动型,阐释性和描述性研究多,解释性和前瞻
【摘 要】 社会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监督对象是公权力,具体是行使公权力的单位和个人。社会审计主要通过三种路径参与对公权力的监督:一是国家审计机关和行使公权力的单位在开展审计工作时购买社会审计服务;二是社会审计为行使公权力的单位提供鉴证和咨询服务;三是社会审计服务作为公权力行使过程中的环节和依据。由于社会审计机构的营利组织身份和激励
【摘 要】 随着人工智能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日新月异,大语言模型将重塑企业内部审计的传统范式。文章旨在探讨大语言模型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思路及其具体实现的技术细节,并提出未来在内部审计中的可能发展方向。首先,通过概述大语言模型技术的发展脉络,深入剖析了其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架构,涵盖数据训练与准备、专家知识融合、审前资料收集与数据分析及审计实施与报告撰写等环节;其次,指出了大语言模型在应用中面
【摘 要】 工会审计是我国审计体系及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工会经费使用效益、维护工会资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2023年3月,新《中国工会审计条例》经全国总工会党组审议通过后正式实施。新工会审计条例是党中央对工会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细化、实化、制度化,是今后开展工会审计工作的制度保证与规范指南。文章从加强党的领导、保证工会审计权威性、促进工会审计体系建设、保证审计整改有效性以及形成工会特色
【摘 要】 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在以往“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审计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文章首先分析了研究型审计与职业胜任能力等基本理论,其次对研究型审计的概念进行定义,再次从公务员队伍的共性、审计人员的个性、研究型人员的特性三个角度提出了构建研究型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的五个一级要素(即政治素养、专业理论、道德观念、个人能力、研究
【摘 要】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审计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审计监督的功能定位不断提升,开展研究型审计对提高审计理论研究成效、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审计队伍、提升审计质量和水平、切实担负起新时代审计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形势下内部审计不仅要对高速公路建设资金使用的合理性进行审计监督,而且要对投资效益性进行审计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咨询建议。文章引入PDCA模型,以某集团公司研究型审计工作开展的实践—
【摘 要】 文化是企业创新的核心要素,在企业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维度中广为认知的集体主义如何影响企业创新行为值得研究。文章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9—2020年的样本数据,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测度企业集体主义,探究其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集体主义能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水平提升;(2)集体主义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性以及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促进企业创新;(3)分组检验发现,在非国企和低
【摘 要】 从动态的客户关系视角出发,以2012—2021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资源依赖、客户关系管理和信号传递理论,构建了竞争情境下客户波动性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框架,运用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揭示它们之间的经济意义。结果表明,客户波动性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负向影响,客户波动性会通过提升管理成本率来抑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从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来看,客户波动性与企业竞争地位的交互
【摘 要】 如何在注册制下通过信息披露激励企业树立长期经营理念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点。文章以2009—2021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考察分行业信息披露对管理层短视的影响。研究发现,分行业信息披露能有效抑制管理层短视。机制分析表明,增加监管压力、行业竞争压力和缓解资金压力是分行业信息披露约束管理层短视的实现机制。异质性检验发现,分行业信息披露对管理层短视的抑制作用在高科技行业企业和
【摘 要】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本。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国应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引进海外资金与人才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了海外引资对制造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海外引资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上市公司创新投入,海外引智在其中发挥了中介效应,并且中介效应受到企业风险承担和代理成本的调节。异质性分析发现,海外引资对创新的
【摘 要】 绿色金融是商业银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以2012—2020年29家商业银行为样本,从内部发展和外部激励两个角度构建指标体系,评价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对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与自身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并依据银行类别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从全样本来说,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会对其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由异质性分析可知,大型银行发展绿色金融未对其效率产生显著的影响,
【摘 要】 在推进金融体系现代化建设中,金融市场存在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文章基于长三角城市群2010—2020年城市面板数据,运用时序多维度指标模型与标杆法等测算出城市群金融扭曲水平,并采用空间相关性检验、Dagum基尼系数、Kernel核密度估计方法进一步对城市群区域差异以及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时空特征:长三角城市群整体金融扭曲水平逐年降低,且金融扭曲水平呈现“中心化—辐射化”的
【摘 要】 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战略选择。文章利用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传统杠杆指标的修正结果对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结构化去杠杆的关系进行检验,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驱动企业结构化去杠杆。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非东部地区、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去杠杆效应更为显著。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降低企业股权融资成本、缓解企业融资约束
【摘 要】 数字金融对家庭财务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家庭财务脆弱性的影响,并从资产与负债双重视角解构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有利于降低家庭财务脆弱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财富增值效应、资产结构调整效应和财务杠杆效应影响家庭财务脆弱性,其中通过财富增值效应和资产结构调整效应降低家庭财务脆弱性,通过财务杠杆效应加剧财务脆弱性
【摘 要】 文章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对高管薪酬激励与企业ESG表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选取我国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一步探讨投资者关注的调节作用和绿色技术创新在上述关系中所起的中介效应,以及不同情境下的异质性作用。研究结果显示:(1)高管薪酬激励对企业ESG表现有显著促进作用;(2)投资者关注强化了高管薪酬激励与企业ESG表现之间的正相关关系;(3)高管薪酬激励通过
【摘 要】 在数字中国建设的宏观背景下,基于管理者学习理论视角,探究企业如何通过有效的数字化转型实现ESG表现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2009—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ESG责任的履行。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管理者感知能力和决策能力,从而提高ESG表现。进一步基于管理者特征异
【摘 要】 海洋生态产品是人与海洋和谐发展的产物,探索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贯彻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体现。为了更好地促进海洋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首先从价值链视角分析了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理,对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各环节展开探讨;其次,利用影响利益分配的因素,构建修正Shapley值法的海洋生态产品价值链利益分配模型,根据利益主体对价值实现的贡献度,研究如何实现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支持地方探索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计量;依托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评估,提高破坏生态环境违法成本。黄河流域跨越我国地势三级
【摘 要】 数据资产作为一种新型资产,其价值评估给学术界与业界带来挑战。数据资产的价值呈现出非结构化和不完整的特征,往往难以量化。此外,数据的剧变性和多样性也增加了数据资产价值评估的复杂性,其价值评估结果可能受主观因素和不确定性的影响,因此,需要选择合理的评估模型和数据分析方法。文章从数据资产入表出发,梳理并综述数据资产相关理论的最新进展,阐述数据资产价值评估面临的挑战与相关实践,并提出对策建议,
【摘 要】 收入准则是会计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1月1日起境内上市公司全面执行新收入准则,正式提出合同履约成本概念。准则指南指出通常情况下控制权转移给客户之前发生的运输活动的相关成本应当作为合同履约成本。通过分析制造业企业披露的财务信息发现,企业对合同履约成本的内涵理解并不一致,合同履约成本披露内容有所差异,影响了产品成本信息的可比性,甚至可能增大企业盈余管理空间。鉴于此,文章提出合同履约
【摘 要】 文章基于2023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探讨财会监督体系的优化与创新措施。通过深入分析现有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如监督体系分散、实践性导向和问效有责不足等),提出多维度加强财会监督的策略(包括构建“大财会”监督体系,强化实践性导向的监督,以及加强问效有责的监督体系);同时,引入科技前沿技术(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提高监督的效率和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