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不老,只是它存在于我记忆中的时间太长太长。 老屋没有太多特点,它不像江南民居那样有粉墙黛瓦,也不像皇家宫苑那样金碧辉煌,它只是一座普通的农家小院,青石墙、泥瓦顶、木门窗,安静而朴素。老屋的院里有两棵梨树,一棵粗壮高大,一棵瘦削矮小,就像我和爷爷。 春天,梨树一身素白,仿佛是清丽脱俗的乡村女子。满树的花,芬芳馥郁,引得成群的蜜蜂前来嬉闹。爷爷就倚在树下,眯着眼晒太阳。我则在院里跑来跑去,偶尔
一条源自盛唐时期的茶马古道 地处西南边疆 穿越千年时空 横跨青藏高原 作为中国与南亚 中亚 经贸文化交流的纽带 繁盛于明清两个朝代 山路崎岖曲折 漫长悠远 它是古代茶叶出口和茶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也是不可多得的人类文化遗产 如今 马帮也不见了踪影 驿站早已消失殆尽 再也听不到当年运送砖茶的马蹄声和铃铛声 只有游客在荒凉的山路上 缓慢地爬行 时而咔嚓咔嚓地拍摄
大风 把夜摇晃得迷迷糊糊 惊雷 扯着粗鲁的嗓门儿 增添了村庄的恐怖 颤抖着 只有闪电 有一颗恻隐心 给在雨夜里前行的人 照亮泥泞的前程 小时候 妈妈总在暴雨的夜晚 把我搂在她那单瘦的屋檐下 她用淋湿的身体 烘干我风风雨雨潮湿的胆怯 锤炼我挑战逆境的武装 从此 在无数这样凄风苦雨的黑暗中 我不会再受恐慌的掠夺 如今 我被笼罩在夕阳里 但是 在雨夜里 妈妈
别了 就在这春风里 或许 分别总伴悲泣 选择明媚的春天和你别离 夜半还寒的春风 以及这一场清凉春雨 让分离又如此凄迷 我们就这样别离 这一次我终将离你而去 你的新芽已破枝而出 会陪你下一个四季 这生与死的更替 我已尽力伴你春风十里 请不要为我哭泣 忘记我们共有的经历 我就随这场春雨而去 而你也迎来再一次的翠绿 我没有在秋的冷风里离你而去 也没有在冬的霜雪中和你
春 晖 五月的微风 轻柔地拂过面庞 母亲节的钟声 即将悠悠敲响 母爱犹如那春晖 温暖而明亮 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如此漫长 那光芒啊 丝丝缕缕交织在一起 编织成温暖的巢窝 一方圣地 在其中 我安心地栖息与沉醉 感受着那爱哟 如诗般美妙地流淌 温柔怀抱 在那温暖的怀抱里 我蜷缩着身躯 寻到了宁静与希望的源泉 如此神奇 她的爱 恰似那潺潺的溪流 缓缓地滋润着
世路 高低不平 弯弯曲曲 生活 纠缠不休 吵吵闹闹 人生 离合悲欢 来去匆匆 活着就是一本厚重的诗书 所有人都是时间的过客 奋力地书写着各自的故事 不同的经历构建不同的命运 谁都知道母亲的伟大 是能承受痛苦 唯一能无私奉献的人 不管风霜雪雨是否袭击了寒冷的小屋 她就像棉被一样温暖着家 田野有她时常奔波的身影 泥土中摸爬滚打掉了青春年华 无惧岁月沧桑 冷暖炎
人生的天地广阔 果树行距和株距狭窄 有时弓背垂首走过 生活的绿叶哗哗啦啦 琐碎爬到蜗牛角上 争吵 一石激起千层浪 洒遍阳光的日子 平淡如死水一潭 人生苦短 冷静反悟一切 生长的果树努力扩延 宽度是血汗打造的堡垒 充电 加油…… 果树日夜站立 厚度呈现 修身 养性 载物 生命冒出攀登金字塔的光和热 高山榕 扎根岩层 汲取粗茶淡饭 面对逆境 乐观向上
有只鸟停在芦苇秆上 在等待某个时刻悄然来临 它有思想无形的风 它在驾驭摇曳 一枝想喝水的芦苇 芦苇静止 鸟静立不动 它会时常出现在对面的河畔 如同我们 一条小路地跟随 相关 但互不干涉 一片自然 走到墙上 描 绘 春天 我们化为拓疆的河水 流向唐诗里的两岸 青山 草叶在身体里 四处涌动青春 我的窗外 枯枝上停落了两三只黄鹂 绿之韵 雨水丰满 渗透了
在汉丰湖畔 我该怎样立足 这四月天的 光 云 亭台楼阁 城池 绿树 这弥漫鸟语花香的丰盛汉土 这剪不断 理还乱的故城风烟 仿佛都在围着一湖澄澈而转 这些随心随性的事物 似与我安放流浪有关 每一步都有我圆梦的缘 不只雪山起步升降的脚尖 不只大浪淘沙沉浮的长卷 就为那片高举过头的湖光 那池盛满天堂的桃源 我云游万里 倾情半世 将所有的苦行化作了碧流 去寻湖一
一朵孤独的蜡梅 还在翘望着远方的天涯 藏不住的魅力 在枝头悄悄地开了花 心中难舍思念 在悠长的岁月里呼唤 春天呀 春天 你究竟躲藏在哪儿 怎么找不着温馨的家 也许 是冬的无情 冰雪斑白了青丝秀发 只盼阳光的欲望 点燃了春韵的火辣 天色仍寒 大地依旧在泛滥 为了心中那个未醒的梦 甘愿承受冷风的惩罚
走入沙漠腹地 繁杂的心渐渐沉静 烟火气息已经远去 阳光的画笔描绘着沙漠深处 晚霞是位神秘的艺术家 远处的沙丘晕染上羞色 沙漠公路旁芦苇编织的方格 随着车轮的起伏 远远望去似腾起的万丈巨龙 沙漠深处的胡杨 在荒漠中亮出铠甲长剑 寒光铁衣赤胆忠心 静等风舞千军旗 响雷震宇壮志鼓 任岁月变得悠长再悠长 英雄矢志守疆土 霞光拾起阳光的彩笔 柔美的夜色在眼前舒展开 再次路
你迈着轻盈的脚步 唱着悦耳的歌曲 缓缓地向我走来 一阵杨树发芽的芳香 将我冻僵的心 焐热 这必然会激发生命的活力 渗透生命的每个细胞 我流浪何方 都不会忘记 记住爱 拥有爱 爱到地老天荒
离去的你 就算不回头 仅凭着那模糊的背影 我就知道 是你来过 柔柔的风中带着你淡淡的清香 凝望着你离去的 那个路口 成了一尊雕像 沉静而孤独 木讷的表情 再无半点儿生气 没有石化的 唯有那颗依然跳动的心 对你深深思念着 你转身走时 我把你嵌在我的眼泪里 于是我不敢流泪 怕泪落下 碎了你 碎了千年的梦 月夜思乡 都市夜空的那轮月 也是故乡的 却找不到
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我就敢叫明月 轻披薄纱 细涂脂黛 扭一扭纤细的腰身 来 我们一起喝一口交杯酒 趁着两岸的榕树还年轻 隔着河牵一牵手 俯下身子 用春冬时节的雪水 洗出一个姣好的面容 老 街 一眼看过去 青石板街的两边 除了黄桷树 就是永远够不上手 又互相执着守望了一百多年的商铺 曾家的房子 杨家的顶子 何家的谷子 张家的丫头子 都曾在这条青石板上你方唱罢
清清涟江水 淡淡橘林风 堂屋掩映在刺梨花海中 山歌对唱韵味悠长 唱出好花红 阿妹打着红伞唱 阿哥唱得脸通红 想唱哪句唱哪句 唱到日落月朦胧 静静辉岩桥 高高亮灯笼 满口飘香在刺梨酒家中 回味无穷暖在心头 思乡情更浓 阿妹酿酒味最浓 酒醇等哥来相逢 想着几杯喝几杯 幸福就像好花红 闻着刺梨花的清香 静静地听蜜蜂嗡嗡响 在这片迷人的花海里 我的乡愁
春天的风 吹暖绿芽 春天的雨 滋润万物 滋润了丁香花 一点儿雨的亲吻 唤醒沉睡的枝丫 晨曦里闪烁的露珠 浸润丁香花仙子的面颊 不经意地惊鸿一瞥 便含羞绽放 着一袭妖娆的紫纱 报以春的明媚芳华 丁香花 枝繁叶茂 俊秀靓丽 婀娜在枝头的繁花 摇曳着曼妙的身姿 飘逸灵动 纯洁如玉的神韵 冰肌骨朵里 高雅的品质 你不分昼夜 为有心人真情地绽放 遍布故里山屲
总有一些人 不经意间闯进 平静的生活 思念 感恩 憎恨 愁烦 时而一拥而入 时而交替出现 夹杂着一些情感碎片 或喜或悲 或爱或怨 宛如大海上一叶扁舟 浮浮沉沉 若隐若现 抓不住 赶不走 测量着 生命之海的深与宽 思 念 又想起 和你依偎的那个傍晚 余温还在 你已走远 破碎的梦儿 难再复圆 唯有发芽的思念 随风飘远 祈求风儿捎一枚 飘飞的枫叶
扎根在故乡的土话 被我用蛇皮袋 默默背出大山 随我在异乡漂泊 他乡的水土 滋养不了另类的腔调 只有沾上黑土地的泥巴 朴实的乡音才会发芽 只要踏上归家路 总能在村口 捡起遗落的土话 七长八短的问候 也被我拎回家 只等憨憨的太阳一出 赶紧晒一晒 憋得发霉的家乡话 土坎儿地漏间 诞生的土话 有时泛着土腥味儿 有时透着蛮荒腔 顽皮的俚语 始终被家的藤蔓 与我的脐
我咬着柠檬草坠入梦乡 接一杯光晕 搅拌烈日的气泡 香樟树被赋予盛夏的魔力 骄傲地打乱白云的梳妆 这时被点燃的野绿最是清楚 小河是如何偷走女孩子的味道的 热浪的魔术骗过了凉风 抢走了太阳帽 吃掉了冰激凌 是谁家的小男孩又丢掉了耐心 他坐在树上的诗歌里 狠心地将鱼钩丢进残云 撅起一串星 钓上一轮月 是万家灯火的燃料 美轮美奂 我们的青春 在一条永远也走不完的公路
满树的花 开在无风的冬日 缤纷的叶子把跳动的音符 和晨光 挂在孤寂的枝条上 五彩的花朵上下翻飞 阅读旷野的寂寥和小村的烟火 抖落流水一样的牛羊 有时候也与雪花结伴 风尘仆仆 卸下狼狈的旅途 飞回风雨飘摇的老巢 住一晚 暖暖风寒 看一眼曾经的过往 跑去村西老井 数一数丛生的杂草 掏出几句心里话 把一腔诉不完的苦水 倒进井里 然后 一身轻松地赶路 返 乡
走进故乡四月天 如同误入梦里江南的画卷 杨柳 炊烟 细雨 飞燕 田野阡陌 远山如黛 村庄农舍 水墨含烟 细雨霏霏 绵柔播撒一路缱绻 雨巷石板路走来的油纸伞 将无限春色烘托 渲染 延展 杏花 桃花 油菜花 无名野花 一路繁花竞相绽放 恰似故乡深情的嫁妆 春暖花开的故乡有海子的诗章 犁耙水响 人勤春来早 是乡亲们对土地图腾虔诚的膜拜 此时故乡自然迷人
五月静静地望着眼前这个陌生的中年男人,胖乎乎的中等身材,笑眯眯的眼神似曾相识。“你再认认我是谁?”那熟识的眼神透出更加喜悦的光。五月的脑海从旧到新播放着过往所有影像,可依然记不起眼前这个说和自己很熟的男人。男人似乎很失望,不太高兴地说:“我是魏明!” 魏明?五月大吃一惊,抬头细细地观察一阵:不错,的确是魏明!自己的初恋魏明。可是就在前两天自己躲避的,甚至十几年来自己一直躲避的那个男人又是谁呢?五
张美荣成天嘻嘻哈哈,能说会道,私下里人家都叫她“开心果”。不过,她也有糟心事。这不,她站在自家烟酒店门口嗑着瓜子,看见淑平的男人骑着电动踏板车过来送饭。 淑平的男人下了车,从车篓里拿出饭盒,进屋递给淑平,说:“水管漏水了,拾掇好才过来。饿了吧?”淑平接过饭盒,眼里闪着亮色说:“还早呢。”“吃吧,别凉了。”男人坐在了淑平身边。 别看淑平的这间缝纫店店面小,但在这县城的小十字街上,每天顾客盈门。她
燕子是单位的一名文员,家里没有什么背景,平时努力工作,为人正派,待人真诚,同事们都很喜欢她。身边的一些美好,就像盛宠般从不缺席,可是她得通过百倍千倍的付出才能得来。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上级也趁着美好春光来督导检查,单位安排她来接待。这次来督导的主管领导是商局长。这位接近六旬的老领导对她的工作也是赞不绝口。 从那儿以后,商局长对她嘘寒问暖,很是周到、体贴。知道燕子有些文艺范,他就时常发些美照、
鸥鸟也不会在意地上破落的样子,低低地盘旋在漆黑的云端。影子在呜呜地抽噎,不知是在嘲笑这个小孩儿还是在怜悯他的荒唐,有如落下的枯败被重新啄食一般。 他清晰地看到一切,看到崖壁上孤生的几片荒草,波浪冲蚀过的岩石上立着几只鸟,它们歪着头,讽刺地盯着一个出窍的灵魂。灵魂在游荡,触摸着激起的浪花,那飞沫,那细腻与怠惰的浮动,还有那刻进石岸里的条条间隙。一切的轮廓无瑕地显露在他的眼前,世界或许不曾欺骗过这个
一 望着列车呼啸而去,她的心蓦地一颤,忽然莫名其妙地生出一个连她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的奇怪念想—若一直不下车,和他一块儿去佳木斯多好!甚至,哪怕一起同行十年八载,也比一个人孤零零地来老家寻找童年乐趣好得多。 可是,当这个念头闪出之时,连她自己也情不自禁地吓了一跳:我这是怎么了?不过萍水相逢而已,为何念念不忘了呢?真是岂有此理! 一念至此,她忽然有些恼怒交加,赌气似的一阵疾走,匆匆走出车站大门,
2022年9月30日,周阳心里莫名感到一阵阵失落,他再次环视自己的办公环境,恋恋不舍地和同事握手告别。来到宏伟壮观的新农行办公大楼前面,他手捧鲜花,和领导、同事合影,接受着新老同事的祝福。他落下两行滚烫的眼泪,这天,他正式退休了。 四十年前,英姿勃发的他刚刚参加工作。那时单位里还只有三间平房当营业室,虽然来存款的人不少,但是处在改革开放前期,人民普遍还不富裕,大额存款的人很少,都是几十元或者几百
选择了公交事业,我的心灵就有了栖息之地,青春也不再迷茫。寄情于公交世界的华章里,人流、车流、马路、红绿灯、树木、鲜花是编译我心灵和精神的重要代码,如五线谱上跃动的音符,勾勒出人生的旋律—坚守的誓言,终将命运之舟锚定在公交之港。 代步专线85路从盛岸路起始,横穿中山路,最终绕经南禅寺掉头返还。延绵线路构成老军一天生活的主战场,为精彩的每一天保驾护航。 早晨,我喜欢乘坐85路赴盛岸菜场赶早市淘新鲜
去青海湖的路上,见到最多的花便是盛开的格桑花。她们在大路两旁延展,在小路周围蜿蜒,走一路开一路,在光阴里此起彼伏地开着,丝毫没有要停下的意思,红的,粉的,白的,每一株、每一簇都饱含着向上生长的力量,迎着太阳,绽放得生生不息。这小小的花儿看上去弱不禁风的样子,却蕴藏着旺盛的生命力,风雨越大,她的身姿越挺拔;阳光越烈,她开得越灿烂,在这片缺氧的高原上,她们开得不慌不忙,茁壮而顽强,从容地将自己安顿在这
梦,是一个人奋斗的动力,是一个人前进的方向。它如同一盏明灯,在黑暗中为我们指引道路;它如同一艘航船,在迷茫中为我们引领方向。 —题记 当今社会变化日新月异,我们身处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时代。做好当下、规划未来、寻找人生的真正价值,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这个快节奏又充满竞争的社会,所带来的压力使人们常常会感到迷茫,不知自己该干什么,未来的自己又会怎样?古人云:“识时务者为俊杰。”我们应
榆钱下来时,如果不在朋友圈里晒晒,似乎定陶人算是白做了。摆上一筐刚出锅的冒出腾腾热气的榆钱窝头,图片配以简单的文字:吃榆钱馍了,有来的没?生活的幸福自是不言而喻。 榆钱者,榆树种子也,大概因其外形圆薄如古钱币,故而得名吧,民间也有吃榆钱可有“余钱”的说法。榆钱在枝头如黑豆一般的芽孢里憋了一整个冬天,在春风的吹拂下,它的力量一下子得以释放,你一抬头会惊喜地发现:榆钱出来了,只见那一片片榆钱挤成一簇
红色文学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其承载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记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厚重的历史文化。《青春之歌》是中国红色文学的经典之作,其在海外的馆藏数量、认可度和影响力均位居前列,在英语世界中获得了广泛传播和认可。通过对其在英语世界的译介研究,我们可窥见中国红色文学经典作品在海外的接受和影响的重要指标。 《中国红色文学经典〈青春之歌〉在英语世界的译介研究》一文深入探讨了中国红色文学
生活在大山里,最值得骄傲的,恐怕就是从小认识各式各样的鸟了。 常见的燕子就不必说了—堂上檐下,村里野外,随处可见它们那穿了黑白的礼服,上下翻飞的俏影;喜鹊的家住在高高的树梢,它们一家子都喜欢从早到晚叽叽喳喳,好像总有说不完的话;山上树林里才能看到的五彩的斑鸠,飞得贼快的窜窜鸡(一种很瘦小,却能连续飞行很远、飞得很快的鸟),一身绿外套的翠鸟,不常看见的啄木鸟、猫头鹰、松鸦……山坡上偶尔还能见到雉鸡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西山潜形,云遮雾绕;灵山江水,欢快奔流;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江边小道,塑胶铺就,红白相间;三层小楼,鳞次栉比,小巧别致……几年未归,畲乡的变化真大啊!她就像个初长成的大姑娘,含羞带怯、清秀明丽!我撑着小花伞,行走在仙境一般的畲乡小道上,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混合着花香、茶香、泥土芬芳的空气。小道的尽头是一个大大的晒谷场,我正准备离开小道,拐上小弄堂,回眸一瞥,居然发现晒谷场前的老戏
我的家乡官家凹村,三面环山一面环岭,南高北低。晨出太阳晚,日落西山早。全村百十户人家在这个山坳里住着,山脚下一条河流,村子依河而建,分为东西两岸。秋冬季节,吃过早饭,河东岸老槐树上的钟响了。听到钟响,全村男女老少三五成群,慢腾腾聚在这里,听杨队长分派一天的活计。 那个年代是集体劳作,队长分工,组长带队。分了工的人各自回家,带好所需农具干活儿去了。杨队长个子不算太高,瘦瘦的,眯成一条线的眼睛总是带
王台街道在激发创新的活力中,又迎来了加速崛起的新机遇—旧村拆迁规划的工程正在聚势推进。 随着拆迁的挖掘机开进村子,一座座老房子在机器的轰鸣声中轰然倒塌,慢慢隆起的灰尘回归了大地。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忙不迭地跑回老屋。老屋依然静静地伫立在那里。望着熟悉的家门,我的心中溢满了眷恋之情。这里毕竟生我养我的地方,有着我一生无法释怀的思念。 老屋是四间土坯房,黑瓦盖顶,木棱子窗,中间过堂一边一个土灶台,每
荷花又称莲花,还有其他别称,如芙蕖、水芝、水芸、中国莲、六月花神、藕花、灵草、玉芝、水中芙蓉、水宫仙子…… 荷花由于其高洁脱俗的品质和廉洁圣洁的象征,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文人墨客和百姓们最爱的花,被誉为“凌波仙子”。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这是屈原在《离骚》里面的诗句。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也是第一个用荷花表明自己高洁品质和美好修养的诗人,他开创了以荷言志的先河
又是人间四月天,又是清明雨纷纷。近期家有病人需要照顾,清明节不能回故乡祭祖,心情随着这毛毛细雨湿润了。此时夜晚,雨丝在路灯的映照下如纱似幔,眼前朦朦胧胧,裕园与和园里的花儿千姿百态,让人如梦如幻。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思绪随着雨丝飘远,飘向百里之外的故乡。 故乡,是一个不用想起也不可能忘记的地方。在那个地方,有今生最入我心的父母双亲。如今父母均已离世,只剩下无尽的回忆。首先想起了俺的娘。 大公鸡
母爱如海,恩重如山。每当烈日当头时,你是飘浮在我头顶的那朵云;每当倾盆大雨时,你是我头顶的那把伞;每当我跌倒时,你是鼓励我爬起的第一个人。每当夜深星稀时,只有母亲的老屋亮起昏暗的微光,照亮了您沧桑的脸庞。母亲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昏暗中用一针一线编织着她的希望和儿女的梦想。 母亲的灯光是否和日光对接,不得而知,母亲晚上能睡多长时间,同样不得而知。只见母亲的青丝在流年里染霜。岁月的年轮,刻满
父亲越老,我的愧疚越深。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曾告诫后世夫妻,不可相仇,也不要过分情笃以免乐极生悲。在我父母的身上真是应验了这句话。从我记事儿起,父亲和母亲从未吵过架,一辈子相濡以沫。也许是天妒良缘,母亲去世那年,父亲四十六岁,“中年丧妻”乃古人所言的人生不幸之一。年少的我和弟弟,总觉得我们是世上最不幸、最痛苦的孩子,现在想来,当时的父亲才是锥心刺骨之痛。 父亲当时在镇上粮管所上班,忠厚善良,口碑
跟随爸妈的足迹,我去过不少地方,高山海洋、戈壁沙滩、高原草地、新旧城市,逐渐成为时光的过客。我近几年“足不出沪”,闲暇之余在附近走乡串户。生命没有长生不老之方,而身边的建筑却见证了多少岁月,留有多少记忆。地处嘉定的西大街就是其一,它始建于南北朝时期,沿着练祁河通向嘉定城西水关,西起高义桥、东至西门吊桥,全长约1.5公里,不仅是历史上一条重要的水陆交通要道,也是明清时期最繁华的商业街。这里的街道桥梁
亲爱的妈妈: 见字如晤,展信舒颜。妈妈,今天是你的48岁生日。在信的开始,祝你生日快乐,一生快乐,健康幸福,平安无忧。 妈妈,我是坚信无神论的马克思主义者,可当我拜访各地寺庙时,总会不由自主地做出虔诚的姿势,把“妈妈无忧”放在心愿的第一句。 妈妈,当写完第一段的时候,我已经哭了半个小时了。我想从我们相遇的20年里挑出一些温暖的回忆,放在信中借以抒情,可半天竟无法挑出一个完整的故事,任由无数或
自古以来的中国文人都有个共同特点,即触景生情,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生发情愫,或逢秋悲寂寥,或喜登高抒怀,抑或常睹物思人……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涉江采芙蓉》便是如此。 初读《涉江采芙蓉》之时,便觉简单,字字句句,清新质朴,无须多加解说,亦能梳解大意,体会相爱却不能相守的痛苦,以及思人思乡之情。这恰恰是中华民族诗歌文化的独到之处,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异常“单纯”,待到涵泳再三,才发现这“单纯
十五岁的时候,我在一个小镇读初中。周末,我的饭票吃光了,皮夹子里只剩下两毛钱,需要回家背米拿钱了。好不容易挨到下课,已是下午五点半了,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往食堂跑,而我只能空着肚子往家里奔。 学校离家有三十多里,初冬,天黑得早,偏又下起了雨,我在崎岖的乡间土路上高一脚低一脚地往前走。没有人烟的路上静得吓人,我害怕起来,哆哆嗦嗦往前乱窜,摔倒了爬起来,爬起来走几步又摔倒,不知摔了多少跤,浑身上下都是
在海滨城市的喧嚣中,有一处我心驰神往的地方,一个充满回忆的场所,平凡至极却又与众不同,便是那片承载了我许多美好时光的惠州大亚湾惠民广场。它就好似一个神奇的舞台,让每一个人在其中都各自扮演着自己独特的角色,宛如一场隆重的舞会。 清晨我来到这里,美好的心情随之尽情舞动了起来。乍眼望去,惠民广场俨然城市的心脏,悠然跳动,带动整个城市的节奏。这个占地6.3万平方米的宽阔广场,是一个巨大的公园与广场的完美
跨进门槛,是一个小小的讲台。 这个小小的讲台,早已梦回千遍,憧憬千遍。 提脚拾步,站在了讲台上。 这个小小的讲台,早已往复过无数次,她的方圆宽窄我早已熟识。而今天,我却心生万千感慨,这是我第一次以实习语文老师的身份站在这里。 这里的一切都不陌生,熟悉的黑板、熟悉的课桌。而一切又那么新鲜,望着台下几十双稚嫩活泼、充满希望的眼睛,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我问自己,我可以带给你们什么? 我想告
看着南方的好友不断发来的各色花朵图片,我透过办公室的窗户,看到楼前的几棵柳树在春风里舒展着曼妙的身姿,婀娜柔美,翩跹起舞。透过一丝丝淡淡的青绿,不禁感叹张家口的春天也已悄然来临。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想起了苏东坡的这首词,感受到了他乍觉春意的那份惊喜。春光姗姗来迟,即使东风有信也无人看见,她只隐匿在柳际花边。好一个柳际花边!想必第一个读到信的就是春柳了,其次才是春花、百草,“诗
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微风轻轻吹拂,初夏不知名的白花开满了树枝,翠绿的校园中午特别静谧。偶尔几声小鸟的啁啾,点缀着蓝天白云,奏着断续而又和谐的旋律。 吃完午饭后,子君习惯性地走到了操场。是时间把她看得安静了,还是她把时间看得安静了,人到中年的她,是个二孩妈妈,如这初夏静静矗立着的一棵繁茂的樟树,静听风霜雨雪,细数雾霭流岚。 作为人民教师,这是子君从教的第二十个年头儿。她的学生,不管是在校的还是已经
呱—呱—呱,几声蛙鸣,如歌如吟,在深蓝的夜空飘荡。 这只无名的青蛙,曾在赵师秀的青草池塘处听“黄梅时节家家雨”,鸣出诗人无人赴约的苦闷;也曾在辛弃疾的“稻花香里”歌唱丰年,鸣出农家稻浪千重的欣喜……而现在,它正扒着井沿儿,是要整个人世间听见蛙鸣声。 王开岭先生眼中史上最伟大的田园诗要属《诗经·豳风·七月》,可每每读这首诗,我心中总要暗生几分幽怨。诗中的“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
冰心在《忆读书》中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读书,无论是诗词曲赋,还是经史子集,总会给我们带来益处。我们要在读书中洞察人生真谛,实现人生价值。 为什么要读书?因为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书籍可以。 不读书,长安、北平、金陵只是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地名;不读书,长城、故宫、西湖只是一个个人满为患的景点。阅读,不仅会让现实的旅途更加丰富多彩,更能让思想和灵魂突破身体的桎梏来一场美妙的旅行。读小说让
训,是规范人们言与行的规则条例。校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治校精神与文化内涵,也是学子们的思想灯塔、行动指南、人生航标。 “竞争、拼搏、超越”,由三个动词组成的这一组校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向我们传达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鼓励我们展示出追求卓越、勇做先锋、出类拔萃的精神面貌。细观三词,是如何具体指引我们的呢? 首先,在人才辈出的时代,“竞争”是亘古不变的主题,我们要在危机中育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告诫我们为人处世要慎终如始,方能行稳致远,从斗志满满的起点抵达理想的终点。 首先,善始发其端,审时度势,人生之参天巨木则夯实了根基,人生之汩汩清泉则疏通了源头。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步快,步步快;一步慢,步步慢。善始,意味着我们在开始做事时,要有旺盛的斗志、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努力争取一个较好
“少年”,不是侧重指生理年龄的大小,而是侧重指心理年龄的大小—纵使少年之形不再,但少年之心不改,他们依然葆有蓬勃的朝气、旺盛的活力、逐梦的坚定、不变的热情、纯真的灵魂。“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即我们孜孜不倦地走向人生的漫漫征途,跨过千山万壑,跋涉千山万水,历尽千难万险,流下汗泪,沾满泥泞,那颗少年之心依然炙热纯真。 “历尽千帆”,是“少年归来”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在重重磨难、种种历练中看尽冷暖
秋月皎皎,茶香幽幽,独居斗室,静阅《水浒传》。 不知不觉间,已翻至最后一页,在书页涌起的潮汐间,我心潮澎湃,又忆起了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身长八尺的鲁智深。 你行侠仗义,扶危济困。前往东京的路上,你在刘太公庄上投宿,听说周通要抢刘太公的女儿,你主动帮忙将周通痛打一番。通过李忠,你和周通相识,你晓之以理让他承诺不再逼亲,并折箭为誓。史进被陷在华州城后,你不听武松的劝阻,不顾一切奔至华州城救他,即使
小小尺蠖,一屈一伸而行。古人观察之,深思之,得到灵感,触发“退让与隐忍”的人生哲思;今人观察之,并模拟其运动方式,创新创造了科技作品,还共享了文明成果,造就了世界辉煌。由是观之,善于观察,谋得灵感,加以创造,共享成果,当是复兴路上青年对待世事万物的方法。 在对大自然的观察中,我们可以得到灵感,获得哲思。“尺蠖之屈,以求信也”,先祖对小生物“屈”与“伸”的哲思,延伸出了“识时务者为俊杰”的人生境界
四月的右玉塞外依旧寒冷,颇有“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凄凉。但植物们似乎听到了春天的召唤,纷纷裁出嫩叶,孕出花朵,其中就包括山中一簇簇的沙棘。 初到塞外,看到漫山遍野的片片金色,向当地人打听,人们说那是“酸溜溜”。“酸溜溜”—一个多么可爱的名字,它勾起人的味蕾,令人瞬间舌尖生津。倘若当年,曹操麾下那些口渴难耐的疲惫士卒想象的是右玉大地的“酸溜溜”,应该也能解渴吧!没错,当地的老乡告诉我如今那长在原始森
晚霞映红了父亲九十岁的生日照。 那是几年前,在四哥家果园里照的。我们特意选择桃树做背景,因为桃子象征着吉祥如意、健康长寿。桃子又大、又红,父亲的脸上露出桃花般的笑。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的脸上很少有笑容,眉头总是紧锁着。我轻抚着照片上父亲的脸颊,大脑就像储存的U盘,点击着记忆的鼠标,一幕幕地回放。 那是我刚刚九岁的冬天,上小学二年级的我,每天早上天刚一放亮,在哥哥姐姐们都起床干活儿的同时,我也拿
嘶哑的吼声在嘈杂中诞生。肮脏不堪的思想、腐败封建的思想,跳跃在吼声的深处,将它环环围住。但嘶吼并未停止,反而更加高扬。 我隐匿气息,疯跑在自由的草原,贪婪地吸吮着它最后的味道。那无止境的风,也在肆意地驰骋。我仿佛置身于颠倒的世界。怎么绿树浮在水面,怎么花朵飘向天空,怎么连青草都脱离了大地的怀抱? 我拥着天空,却只能看着它变得灰暗。 在这片土地,万物皆土地。 我呐喊啊,妄想得到回应;我奔跑啊
我素来有一种槐花情结。槐树是北方最常见的树,漫山遍坡,高大葳蕤,不择地而生,也不惧风霜雪雨。与枝柯交错貌似峥嵘的树形树状相比,槐花娟秀婉约,似西子新浴,如温润碧玉,馨香远播,怎能不惹人爱恋?又岂是一个“美”字所能涵盖! 家乡多山,山上多树,以槐居多。这些霸道地覆盖了群山,存在感最强的槐树并非人工栽植,大多是粗壮的根系滋生出来的,在自然生长的过程中秉持了一种直立向上的惯性和气质。我从小见过爷爷栽种
斯琴高娃朗诵的《写给母亲》如清泉般流淌,勾起了我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她已不在人间,却永远活在我心中。 母亲,生于辛亥革命的第二年,她的一生承载着时代的烙印与封建思想的束缚。在重男轻女这一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尽管我的兄弟姐妹众多,待遇难免有所差异,但我对母亲的情感却如同江河水般深沉。 记忆中,母亲总是担心我会冻着、饿着或遇到危险。冬天,她会层层叠叠地让我穿上棉衣,生怕我受凉。在食物匮乏的年代,她总是
你说,会不会有“高考后遗症”这种病症呢?高考似乎象征着我们人生最重要的路口,预示着我们将奔赴何方。有时候,它好像又不只是一个时间节点,更多地标志着约定与梦想。也曾有人这样说:“从来不是让你把高考当作改变人生的一次决定,而是让你在足够年轻的时候体会一次全力以赴。”但不管怎么说,从出生起的十八年里,我们似乎都无法忽视这一个重要的节点。即使是已经高考结束,甚至是告别高考多年—多少人又在六月七日高考开始的
“退休”这两个字在我脑子里面是经常来访的常客了,来访的概率是越来越高…… 每当我坐在岗位的椅子上,屁股像长了钉子,双腿发麻,肩背酸痛时,“退休”这两个字就不由自主地来了…… 每当我想全力以赴地投入喜欢的副业,大展宏图之时,却还要被死死地拴在这已经坐了二十多年的椅子上,动弹不得,“退休”这两个字,就来了…… 每当我想去远点儿的地方走走看看之时,一想到休假超过三天就要层层请示,层层被拷问,层层被
世界上有些东西仿佛专为我们而来,就像我面前这盏马灯,含光而行,缱绻无声,如柔光散发的星星,如轻盈闪亮的流萤…… 某个周末的午后,就着冬日暖阳,我在网上闲逛购物。不经意间,网页上突然弹出一盏光焰欢跃的马灯,猝不及防地跃入我的眼帘,刹那之间叩动了我的心弦,仿佛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认知觉醒,又仿佛俄国作家柯罗连科的《灯光》在召唤与指引,我马上点开弹窗,迅速下单这盏马灯和用作燃料的酒精。三天之后的晚上,刚取
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喜欢回忆过去。特别是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经历,那是没有半点儿虚妄的啊! 然而,在这数不尽的成长经历中,我最在意的、最难忘记的还是少年时期在家乡—湖南省邵东县鸡笼公社井泉大队(现邵阳市双清区东城村)的水田里摸泥鳅。 那时,我们的生活条件是十分艰苦的,年头到年尾吃不了几顿肉。因为要改善生活,所以我们就把目光放在了屋门前的稻田里。 稻田里生长着野生小鱼、泥鳅和黄
2023年的圣诞节,我与几位好友临时搭了个“草台班子”,愉快且成功地体验了一次当涉外导游的乐趣。 事情源于我受到王强博士的信任。他是泉州黎明大学的教授,也是联合国教科文丝绸之路的项目专家。当时他到北京出差,问我能否帮他在12月29日接待来自德国的摄影师朋友,他想来泉州世遗景点拍摄打卡。 这位德国的朋友叫迈克尔(Michael),是“奥地利共和国金质功勋勋章”获得者,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邀的高
我笔下的孔雀城,是河北省北戴河的孔雀城。北戴河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我读初中时就知道有个北戴河,因当时我有个同学,她的母亲就在北戴河工作。岁月荏苒,弹指一挥间,半个世纪过去。直至2016年的5月,我在文友的邀约下才有缘了了心愿。 北戴河孔雀城是拥有35平方公里的滨海之城,雄奇壮观,各色公园场馆让你流连忘返。这里是中国少有的内海海湾,让你尽享人与自然的近距离接触。北戴河孔雀城
真假难辨的老糊涂 近80岁的奶奶成了独居老人。 五一假期,我约父亲一同来看望奶奶,我打开冰箱门的那一刹那,就惊呆了—冰箱里竟塞满了她五花八门的衣服。 我拎着冰镇的衣服问她:“奶奶,您的衣服为啥都跑冰箱里了?” 奶奶拍着大腿不知所措:“哎呀,我不是把衣服放洗衣机里了吗?”我们一听,顿觉不妙,赶紧去打开洗衣机桶盖,扑面而来的臭豆子味差点儿把我们熏倒,土豆发了芽,馒头也变身成了“绿毛鬼”。 父
但凡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北京小胡同大杂院里长大的孩子们,肯定都会对“听大人们讲故事”不陌生。 在我们“60后”“70后”成长的这段岁月里,各种信息都还不发达。那时候在东城区安定门内的地界,一整条胡同的人家里边,都不见得会有一台黑白电视机,就连收音机在那时候也是稀有之物。至于连环画,也是只有逢年过节孩子家长高兴时,或者孩子考了“双百”的时候,家长们才会从微薄的生活费里挤出一两毛钱给孩子买上一两本连
生命是风中飘曳的蒲草,植根于故乡,于原初的记忆,凝望远方。而当孩童们的视野随成长日益远阔,脚下的方寸天地似乎不再值得依偎,天边雁,过耳风,都让他们想要追寻。当他们终于远走,跨越远洋,来到当时渴盼的目的地,即便满心欢喜,也总有寒夜让在外的游子们又留恋起那个可以安眠的怀抱。故乡与远方,是生命中遥远又交织的两极,而这片土地正是千千万万背上行囊远行的游子的故乡—江门。 第一次踏进这片土地是在某一年的暑假
我们生活在一个单维时空,伴着不断流逝的时间,无法再次体验同一时空的经历,但时间带走的过去会幻化成回忆藏在我们脑海中,它们会在不同时空突然浮现,仿佛时间散落在了另一空间。 上了大学后,我常常有种错觉,会在一些人身上看到过去身边人的影子,或许只是一个背影、一次迎面相见、一声话语,就会激起我脑海中的记忆,又会因此想起了和他们有关的故事,过去生活的平常变成了现在难得的回忆,所以我也想来写写关于他们的故事
孔乙己这一角色在鲁迅的笔下共出现了四次,而每一次的亮相,都伴随着对其手的精细描绘。这双手,仿佛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孔乙己复杂多面的人生。通过鲁迅的笔触,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到他的身份和身世之谜,以及那深藏在其性格背后的社会烙印。这双手,既是孔乙己生活的见证者,也是他命运的写照。它们不仅承载着孔乙己的辛勤努力,更映射出他所处社会的冷暖人情。通过这双手的描绘,我们可以深入剖析孔乙己的内心世界,感受他的喜怒哀
表姐沈龙妹是个手工艺人,想来,一双能够依靠工艺制作谋生的手应该是细腻白嫩、纤细灵巧的,而事实上,她的手粗粗大大,关节处还有点儿扭曲变形。忆及她的工艺人生,其实蛮辛苦的。 作为一名虎丘山麓脚下渔村中曾经的渔家小娘唔(苏州方言,年轻美丽的姑娘),沈龙妹的双手很特殊,小时候摇船、摸蚌、捉鱼、割草;青年时期,这双手开启了副业生活。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渔村内先后创办了糊衬厂、抛筒厂、塑料厂、胶木厂、毛毯厂
在乡下人看来,紫云英不过是寻常的生活罢了。就好像,那春天汪洋成海的油菜花,那秋天金色滚滚的稻浪,也并不是风景一样。那是什么?是粮食,是日子。 —周华诚《草木滋味》 一、紫云英 春天来了,紫云英生长了。住在城里的李叔叔专门赶来,就为吃盘紫云英。 母亲在小溪边摘了最嫩的紫云英。我们把八仙桌抬到门口院子里,太阳在头顶暖暖地照着,桌上两盘紫云英,翠绿翠绿的,加上野葱、马兰头,一桌子就这么春意盎然了
湖南花鼓戏在中国各地的花鼓戏中独树一帜,与其独特的民族文化以及极具旋律性的地方方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本文以湖南著名花鼓戏民歌《五更留郎》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湖南花鼓戏语言的历史渊源,《五更留郎》的文本概述、歌唱语言特点、唱腔曲调特点展开研究,旨在帮助歌者掌握歌曲的语言特征,并根据语言特征准确演唱歌曲。 一、湖南花鼓戏语言的历史渊源 花鼓戏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起源于明代。它以花鼓为主
邢岫烟是《红楼梦》诸人物中相当不起眼的一个,她的出场是夹杂在第四十九回中,一堆以薛宝琴为主的姹紫嫣红、莺歌燕舞的众女子群像中的—前者一出场就得到了贾府最高权势者贾母的格外恩宠,别人也都有得力的亲戚帮衬,只有邢岫烟家境贫寒,父母不争气,姑母不疼爱,乍入“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的贾府,实在是凄清可怜。 但从最后结局上看,相比大多数从主子辈到众丫鬟的悲惨命运,邢岫烟的结局又是《红楼梦》诸女儿中最好
作家亦舒,1946年9月25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镇海,五岁时定居中国香港。亦舒塑造了很多成功的女性角色,如前些年爆火的《我的前半生》中的罗子君。亦舒具有浓烈的女性意识,她通过笔下的故事,劝告广大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身为女性不应该过度依赖他人,尤其是一向处于家庭地位主位的男性,要利用好自己的武器,为自己谋生存,不仅要在自身精神意识上独立,更要在物质金钱上独立,在种种方面上都要独立。在《喜宝》中
中国南北朝时期,为抵御外敌,朝廷要求家中男丁必须有一人为国征战。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疆场多载,屡建功勋。该故事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其中的电影《花木兰》用演绎的方式讲述了中国故事,在西方广受欢迎,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中国文化走出去。同时,西方学者近年来开始关注情态的重要性,他们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将研究重心从其他方面转移到了多模态隐喻上。本文选取花木兰这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以中美两版
中朝自古以来便是一衣带水的友邦,在持续深入的文化交流过程中,得以保留了大量珍贵的“燕行录”文学作品。其中,朝鲜朝实学思想家朴趾源的《热河日记》无疑成为这一文学类型的杰出代表,其创作不仅汇集了燕行录纪行文学的精髓,更是对文化交流与思想融合的一次深刻展现。1780年,朝鲜使节团在朴明源的率领下,包括朴趾源在内的成员们,为庆祝乾隆皇帝七十寿诞,踏上了前往中国的旅程。在中国期间,朴趾源深入观察并详细记录了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提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宋代的社会空间与历史经验将词体作为了时代的文学记忆,从“北宋五子”到朱熹的理学形态的建构过程中,文人的自我权利被无限压抑,常常在现实官场中的斗争中失意,或书生十年落选,以及市民阶层的壮大下对个人情感的需求逐步成为文学表现的重要内容,导致了“词”的勃发与兴盛。伴随着词体的勃勃兴盛,旋即关于“词”的理论研究也逐渐风行一时,从北宋的柳永、苏轼到两宋之交
传奇是明代戏曲的主要形式,明传奇在元杂剧和南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万历(1573—1620)中期以后传奇的创作更加繁荣。汤显祖是明传奇写作的大家,“临川四梦”是他的典型代表作,汤显祖自谓:“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牡丹亭》改编于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记》,共五十五出,主要讲述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杜丽娘进入梦境后,遇见了百花仙子,从而结识了柳梦梅,“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便是杜丽娘
到唐代时期,诗歌创作由魏晋南北朝注重对物象的刻画,发展为对意象和意境的表现,诗学理论也出现了对意境的探讨,如王昌龄的《诗格》、皎然的《诗式》等,其中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以下简称《诗品》)是研究意境不可忽视的诗学理论。《诗品》以诗论诗,用充满感性形象的语言对二十四种诗境风格的表现以及创作方式都进行了诗性的阐释,展现了主体心灵在文学创作中对宇宙之道的体悟与表达。《含蓄》是《诗品》中研究意境美的重要
薇拉·凯瑟是20世纪著名的美国女性作家,年少时随父母迁居到内布拉斯加州红云镇,那是移民者拓荒的聚居地,其中以波希米亚人、斯堪的纳维亚人、丹麦人以及瑞典人为最多,而薇拉·凯瑟经常骑着自己的小马拜访左邻右舍,与他们相处融洽。后来,在萨拉·奥恩·朱厄特的启发和影响下,薇拉·凯瑟潜心创作,将丰富饱满的拓荒生活述诸笔端,赢得广泛赞誉,成为来自荒野的缪斯。1938年,辛克莱·刘易斯在《新闻周刊》上不仅将薇拉·
在中华民族悠久而璀璨的艺术长河中,舞蹈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承载着丰富的情感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南京绒花》正是这样一部饱含深情的舞蹈作品,它以南京绒花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将匠人的匠心独运与舞者的灵动演绎完美融合,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南京绒花》这一舞蹈作品,探讨其背后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以期对当代舞蹈创作和文化传承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以“舞”舞人,匠心
诗歌的经典地位,是在不同时代以及不同主体对诗歌的接受过程中逐步确立起来的。不同时期,文学作品会因时代特点与审美特点不同而呈现出不一样的姿态,梳理并揭示作品流传的深层影响因素有助于读者了解其经典化过程。一首诗歌是否能成为经典,与作者才华、时代风气、传播环境与载体、文学本身的发展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受到关注进而得以流传,为其成为诗歌经典奠定了基础;宋元明清四代,这首诗时而被
在《红楼梦》中,其中的悲剧元素如同细密的纹理和网络,贯穿于全书的边边角角,其不光是一部讲述特殊时代背景下荣辱兴替、爱恨情仇的文学大作,更是揭露人性命运和社会矛盾的哲理巨著。在曹雪芹书写《红楼梦》时,他用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洞察力以及无尽的悲悯,将人生之悲剧血淋淋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引发了人们对生命意义、情感的脆弱和社会的无常的深思。《红楼梦》的悲剧主要是源于人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红楼梦》中,各个人
按照《文心雕龙·神思》的说法,“意象”是构思过程中搭建起来的形象,需要对其继续地进行加工改造,最终才能生成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而诗歌意象主要是指自然景象,也就是将内心情感、所思所想寄托在特定物象中,从古代诗歌层面来说,“意”是内在抽象的心意,而“象”是外在具体的物象。诗歌创作离不开观察、感受、酝酿、表达,只有如此才能通过遣词造句客观再现实际生活,生动地塑造人物、描绘生活场景、铺陈社会生活情节等,
传统的男女形象,男性通常英勇、顽强、坚毅,女性一般具有温顺、害羞、谦恭等特质,因为气质的不同,男女在两性关系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然而,这种男强女弱的状态,是性别特质被社会建构的结果。王西彦笔下的两性关系,呈现出男女势均力敌的状态。主人公异于常人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经历决定了主人公不同于常人的气质特征,男性表现为敏感、自卑,女性表现为勇敢、坚强、独立。正因为特殊的气质特征使得两性关系突破了以往支配与从
“无论是在文学上还是历史上,‘人’的发现几乎都是文学中的‘人’经历漫长的压制、摧残之后的被重提,都与人的解放相连,人性和人道主义的潮流一起构成了新时期‘人的解放’的重要内容。”(周圆圆《从“人的文学”到“文学是人学”—中国现当代人道主义文学的发声与回响》)中国现当代文学自《人的文学》发表后,就奠定了新文学人道主义的深沉基调。此后诞生的一部部文学经典就是一幅幅关于人格塑造、价值取向的现实写照,而这也
通过苏轼关于家、家乡的书写,历代学者大致对苏轼的家观念总结出两种看法:一类学者认为蜀山蜀水才是苏轼最为魂牵梦萦、难舍难分的家园;另一类学者则选择史实中反映的苏氏父子的迁居行为与不归葬行为,为苏轼的家观念翻案。学者朱刚在其著作《苏轼十讲》中另辟蹊径地指出,尽管巴蜀文化符号与其生命历程相始终,但苏轼并没有那么怀恋老家眉山,苏轼的乡土文化观念是相对淡漠的。然而,对于苏轼的家观念,我们既不可简单地凭借其诗
孤独意识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其重要表征为人与人之间因疏离或排拒而导致的空寂飘零之感。东北女作家迟子建的小说以温情、自然受到关注,然而其温情表达、自然书写和人性追求的背后一直潜藏着一股深深的孤独情绪。分析作家笔下的孤独有助于启示人们超越孤独,从容地感受生命的意义。 一、迟子建的孤独意识溯源 (一)自然“雪国”孕育的婴孩 地域文化不仅能影响作家的性格气质、审美情趣、艺术思维,还能影响她作品的人
南通市,简称“通”,古称通州。五代后周显德五年(958)初,周军南下攻克如皋东乡的静海设立静海军,置通州,辖今江苏长江以北泰兴、如皋以东地区,以其地据江海之会,为通吴越之路而名,此为建州之始。南通拥有滨江临海的独特地理优势,发展至明清时期,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就诗文发展而言,人才辈出,著作丰富,有其独特的地域性,为江南诗文发展中重要组成部分。但历来学界对南通明清时期诗歌发展情况
酒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制作酒的记载。自古以来,酒就被视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悠久独特的酒文化与中国文学也有着深厚的渊源。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中,酒文化为中国文学提供了丰富的色彩,也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传承和发展。在《汉书·东方朔传》中,就有“销忧者莫若酒”这一记载,深刻地体现出酒在西汉时期的地位。东汉以来,酒文化开始盛行。曹操酒过三巡后诗兴大发,作出“对酒当歌,人
在艺术创作原理中,隐喻是一种常见的艺术创作手法,通过比喻或象征性的表达来传达更深层次的含义。在视觉艺术作品创作中,往往通过色彩、布局、线条和空间的安排来传递隐喻。电影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常常通过各种手段来表达深层次的主题、情感或思想。在电影中,视觉隐喻的运用较为常见。电影中经常运用这种手法来强调故事情节、角色性格或主题。电影中的隐喻,并不是单纯的比拟,而是透过画面可以探知的真相,是独特的隐喻
欧阳修一生作品颇丰,创作了不少与音乐相关的诗歌,但旋律无法用文字表达,因此古代涉及音乐的诗歌往往会通过比喻等手法将之具象化,尽管用这样的手法也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诗,但弊病也十分明显,比如以琴或者琵琶为主题的诗歌,由于二者都是拨弦乐器,其字词、诗句之间常常互相移用,因此它们之间的区别并不明显。欧阳修精通音律,相关的诗歌也很多,本文意在分析其诗歌的基础上,找到琴诗与琵琶诗之异同。 一、涉乐诗句
20世纪90年代以后,市场经济的推行促使社会发生根本转型,乡村在城市化浪潮的冲击下一度凋敝。知识者返乡进行文化寻根的愿望未能达成,却无比沉痛地发现了乡村荒野。面对这一现实,知识者已无法扮演拯救者角色,而是被荒野一并卷入其中,只剩歌哭和呼号,最终落荒而逃。继而,他们开始理性思考乡村文化建构的问题,但又因为思想的匮乏显得格外无力。因此,知识者唯有增加思想的深度才是建构乡村文化的根本。 一、社会转型前
两汉以前,以今日之视角审视,文学的艺术样式在实际意义上只有诗歌和散文两种,小说尚处于萌芽阶段。汉大赋这一新文体的出现,无疑为中国的文学艺术宝库注入了新的活力与色彩。究其根源,汉大赋为适应大汉王朝的社会需要而产生,亦深受前朝诗歌与散文的熏陶,故自然具备开创性的审美思想。就形式而论,汉大赋吸取了诗歌的韵律美而舍弃其过分严苛的句式,同时汲取了散文的自由灵活而扬弃其过分的形散不韵;就时代背景而论,汉代中国
《纯真年代》是由美国作家伊迪丝·华顿发表于1920年的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发表后受到了外界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伊迪丝·华顿小说创作高峰的代表。同时,作者也因《纯真年代》这篇小说获得1921年的普利策小说奖。小说主要展现的是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纽约上流社会的贵族生活,而女性又是贵族生活中的主要成员。《纯真年代》这部小说中几乎囊括了当时纽约上流社会可能存在的几种女性类型。本文将其大致归纳为三种
张爱玲,被誉为我国现代文坛中的奇女子,更被众多现代文学家公认为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典范。20世纪40年代,小说集《传奇》以及散文集《留言》的陆续发表,使得张爱玲在当时的文坛中一鸣惊人。由于张爱玲的文学作品所具备的特点与风格较为明显,即对人物性格的深入剖析、对艺术境界的苍凉描写,以及对语言技巧的娴熟运用,更是被一些文学研究学者称为“张爱玲体”。在她一生之中,值得人们学习与研究的作品不计其数,虽被人们熟知
米兰·昆德拉继承了塞万提斯幽默精神的遗产,以喜剧精神表现悲剧内容,“喜剧性”是昆德拉小说的显著特征。在《谁也笑不出来》这篇言简意赅的叙事性小说中,昆德拉用玩笑戏谑的手法,通过写一些荒诞的人做的荒诞的事情,来呈现出喜剧的力量,让小说的悲剧色彩如陈酿一般在读者心中回味无穷。他用幽默的哲学来对抗荒诞的严肃,用幽默的力量来深化小说主题意蕴。 《谁也笑不出来》无论是小说题目还是小说内容,直观上都给读者很明
张爱玲与王安忆都是海派极具代表性的两位作家。王安忆被王德威先生认为是“张派传人”,且是其中较为独特和出色的一个。而从王安忆的文字当中也确看得出张爱玲的文字色彩。《倾城之恋》和《长恨歌》作为两位女作家分别的代表作,均描写上海女性的爱情,极具代表性地展现了两人描写爱情观的相同之处。但相隔几十年,不同时空的爱情也肯定有所不同。本文将两者进行比较,浅析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爱情的异同及其所传达出来的张爱玲与王
《文心雕龙》将文体划分为“文”和“笔”两大类,《谐隐》被放在第十五篇,是有韵之文最后一篇,一方面可以看出地位的低下,但是另一方面谐隐仍然是不可抛弃,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谐隐》篇中,刘勰将谐辞和隐语作为两种独特的文体进行了深入探讨,“辞浅会俗,皆悦笑也”,谐辞内容简洁明了,能够轻松地表达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事物,并且能够引发读者的欢乐;“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也”,隐语是一种用隐晦曲折的话语来隐藏要表
《会唱歌的鸢尾花》是朦胧诗人舒婷的代表作。彼时的舒婷有两重社会身份:自我意识觉醒的青年,即将步入婚姻的准新人。此诗歌细致地刻画了舒婷沉浸在爱情中的同时又清醒地意识到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纠结矛盾心理,但最终这种矛盾被克服。“三角梅”是诗中的一个意象,也是诗人情感的分水岭,它对诗人起到情感引领的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能代表诗人复杂情感的“三角梅”这一重要意象,结合其出现的中心位置,将诗歌情感走向分为两
“人应该如何生活”,是面向每一个人的终极伦理问题,而文学阅读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于坚的《建水记》可以被视为一部回答该问题的伦理著作。于坚在大量的日常生活描写中营造传统的农耕生活方式,通过对建水人生活的观察和体悟,得出“什么是好的生活”,即基于农耕经济而产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居”的,精神生活富足而物质生活相对贫苦的前现代的生活方式。《建水记》对于指导读者理解“人应该如何生活”不乏
《小妇人》是美国女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创作的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首次出版于1868年。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居住在美国新格兰地区的马奇家族中的梅格、乔、贝思和艾美四位女性成长的故事。小说中,伴随着马奇四姐妹一起成长的除了她们的年龄和身体外,还有她们各自在性格和思想观念上的成长。本文将主要围绕《小妇人》中关于女性的成长叙事来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且从四个角度展开论述:首先,对“成长叙事”这一概念进行厘
唐代女冠诗人凭借独特的身份和智慧才情,成为唐代诗坛上格外引人注目的群体。李冶、鱼玄机更是女冠诗人中的佼佼者,她们交游广泛,自由地出入于社会上层交际圈,并创作了许多艺术成就颇高的作品,对唐代乃至中国古代文坛都产生了影响。然而,生存空间的相对自由并不能改变女冠诗人尴尬的世俗处境,她们也面临着种种由特殊身份带来的困境,而她们对自身困境的思索和反抗体现出了强烈的怀疑精神和批判意识。 一、生存状态 唐代
散文是一种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文学体裁,不仅记录作者的个人经历和感受,也反映社会的现实和时代的风貌。与诗歌的凝练、戏剧的冲突、小说的虚构不同,散文更注重于现实生活的细节描写和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反复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涉及在文本中多次使用相同相似的词组、短语、句子或段落,以此来突出特定的思想或情感。这种技巧在散文和诗歌中普遍采用,能够增强语气,让表达显得更为强烈;能凸显作品中心主题,使读者的理解
中国史学,源远流长,素为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中最显达者。先秦时期,史学初萌,犹春草微发。两汉时期史学逐渐发展,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在史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但此时封建史学附属于经学,并没能受到统治阶级和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随着东汉政权的分崩离析,魏晋南朝史学开始走向兴盛。宋代是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此时,中国封建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史学进入高度繁盛时期,硕果累累。陈寅恪先生
无限流小说作为一种新兴的小说流派,一经出世便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无限”作为无限流小说的核心体现在小说中的方方面面。一方面,这种“无限”思想体现在无限流小说文本的创作、时空观、题材内容、能力和精神上;另一方面,这种“无限”思想有着一定的哲学内涵,它与道家之“有限”“无限”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在这种“无限”思想的启发下,我们在进行传统文学作品的改编时便找到了一条新思路。 一、无限流小说的前世今生
作为一位20世纪举世闻名的文学巨匠,海明威的创作对美国乃至世界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文学作品多涉及战争、斗牛、狩猎、捕鱼等题材。基于这些题材,他笔下人物大多是面对困难无所畏惧的“硬汉”形象,他们以惊人的毅力以及旺盛的精力,与困难对抗、搏斗,如《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五万块》中的杰克和《不服输的斗牛士》中的曼纽尔。海明威对男性力量的极致关注,让一些批评家认为他是一位患有“厌女症”的作家,认为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以下简称《幸福生活》)是海明威优秀短篇小说中的一篇,主要讲述了一对美国夫妇在职业猎人的带领下在非洲打猎的故事,塑造了麦康伯、威尔逊和玛格丽特三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小说综合运用了多种艺术技巧,包括叙述视角的综合运用、电报式语言、细腻的心理描写、语词的反复等。本文就叙述视角这一点展开分析。 在《幸福生活》中,叙述者充分运用了不同的叙述视角,从多个方面诠释了作品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