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有效控制恶性杂草,深入剖析恶性杂草的成灾动力学,揭示其抗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并进而探索和开发新型除草剂作用靶标,强化对杂草分子生物学的系统性研究显得尤为迫切。本文聚焦于植物遗传转化技术在杂草中的应用,旨在构建一个全面高效的杂草遗传转化体系,以深入分析和验证杂草基因功能。研究遗传转化技术的主要方法包括生物介导法和非生物介导法。在生物介导法中,农杆菌介导法操作简单、转化效率高,但同时也存在
摘要:为给云南省昆明市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治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于2020—2022年采用样线样方调查,同时结合文献查阅,研究昆明市陆生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昆明市现有陆生外来入侵植物135种,隶属于36科88属,优势科为菊科(Asteraceae)、豆科(Fabaceae)和禾本科(Poaceae)。其中,菊科物种数最多,为32种,占总数的23.7%。昆明市陆生外来入侵植物分布
摘要:为了给三裂叶豚草的科学管理和保护本土植物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于2023年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进行了三裂叶豚草入侵情况的调查,并分析了其对本土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采用9点取样法,设置入侵(试验样方)和未入侵(对照样方)2个区域,详细记录了这2个区域的植物种类、株数、高度以及盖度等数据,通过计算不同植物的重要值以及Patrick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
摘要:为探明湖北省黄冈市农业外来入侵植物的现状,并探讨其组成和分布特征,于2022年在黄冈市135个乡镇街道进行踏查,共发现102种入侵植物,涉及30个科、69个属,主要隶属于菊科、豆科、苋科、茄科等,麻城市发现的入侵植物种类最多,达到98种,而武穴市最少,仅有50种。在黄冈市各县(市、区)的乡镇街道中,入侵植物的丰度存在显著差异。蕲春县的乡镇入侵植物种类最多,平均每个乡镇有(34.6±2.3)种
摘要:为明确不同密度多花黑麦草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2022—2023年在陕西省西安市开展田间试验,以小偃22为小麦主栽品种,设置0、5、10、20、50、100、200、400粒/m2等 8个多花黑麦草播量,在小麦返青期和灌浆期采用随机取样和固定取样法,测定了不同多花黑麦草播量下冬小麦的株高、鲜重、根长、有效分蘖数等生物量指标,比较了不同多花黑麦草播量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
摘要:为筛选出适合淮北地区种植、对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甲氧咪草烟耐受能力强、稳产性能优且综合性状突出的抗除草剂水稻品种,采用间比法,于2023年在江苏省连云港市水稻田中进行杂草防除试验。选用润稻303、金稻667、日稻1号、连粳166、连粳405、润农17、紫金糯1号、淮粳糯20、丰稻4号、瑞粳688、润农802、金粳616、津稻565、华粳2022、润农4号,以及对照品种华粳5号和金粳818,并将其
摘要:为探究不同土壤封闭除草剂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杂草的防效及对作物的安全性,于2023年和2024年分别开展室内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对14种土壤封闭除草剂(唑嘧磺草胺、丙炔氟草胺、噻吩磺隆、精异丙甲草胺、乙草胺、二甲戊灵、扑·乙、仲灵·乙草胺、精异丙甲草胺+唑嘧磺草胺、精异丙甲草胺+丙炔氟草胺、精异丙甲草胺+噻吩磺隆、异草松、精异丙甲草胺+异草松和噻磺·乙草胺)进行筛选。盆栽试验结果显示,前
摘要:为评价甲嘧磺隆对水稻、小麦和油菜的安全性,并为甲嘧磺隆药害鉴定等提供依据,2022年在镇江市通过平皿法研究了75%甲嘧磺隆可湿性粉剂0.02~4.86 μg a.i./L等6个剂量梯度对稻麦油12个品种幼苗根系生长的抑制情况。结果发现:甲嘧磺隆0.02~0.18 μg a.i./L对供试水稻根长的抑制率为15.53%~31.35%,对小麦为1.93%~10.44%,对油菜为33.73%~59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不同生境下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除药剂,2023年在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采用室内生测法测定29种除草剂组合物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生物活性的影响,并对各除草剂的环境安全性与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加拿大一枝黄花株高为30 cm时,草甘膦、草铵膦及其与氯氟吡氧乙酸或三氯吡氧乙酸等激素类除草剂混配,对植株地上部的生长和地下根茎再生的抑制效果较差;筛选出一系列对地上茎叶和地下根茎抑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