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期快速鉴定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F1杂交子代,获取真杂种对白三叶优良品系的培育和遗传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两个白三叶亲本及55个杂交F1的6个表型性状进行分析,绘制聚类热图,再选用3对特异性SSR引物鉴定杂交F1代的真实性。结果表明,在聚类热图中57个株系可以根据亲本的表型性状划分为父本型和母本型。筛选出的19对SSR引物共扩增共得到清晰可辨条带281条,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紫花苜蓿遗传转化效率,本试验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中苜1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筛选高效再生的植株,以筛选出的植株叶片为外植体,并通过调节培养基激素配比,在农杆菌侵染过程中添加谷氨酰胺、进行冷处理等措施优化苜蓿由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试验结果表明:转化过程中以嫩叶作为外植体,菌液和重悬液中添加150 μmol·L-1乙酰丁香酮,侵
摘要:饲草种质资源是新品种创制的基础,本研究选择适宜在川西北高寒区栽培的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圆柱披碱草(Elymus cylindricus)和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饲草种质资源,测定了饲草产量、全株及不同部位(茎、叶、穗)的营养成分,利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
摘要:TCP转录因子家族在叶片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鸭茅是世界著名的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叶片是其主要的收获部位,且营养价值丰富。本研究鉴定了鸭茅(Dactylis glomerata)TCP基因家族成员,并对所有成员进行了理化性质、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进化关系、保守基序和结构域、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以及表达量等分析。发现鸭茅TCP基因家族共有22个成员被划分成3个亚家族;它们都含有TCP蛋白典型结构域
摘要:优良的根际生长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是生产优质微生物菌肥的重要物质基础。本研究以广布于青藏高原的垂穗披碱草(Campeiostachys nutans Griseb.)为材料,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其PGPR,探究菌株的促生特性,通过16S 测序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并进行盆栽试验验证PGPR的促生效果。结果表明,从垂穗披碱草根
摘要:为了解不同盐碱退化状态下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离子的变化,本研究以松嫩温性草甸草地为研究对象,比较了未退化、轻度、中度和重度盐碱退化草地下土壤离子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盐碱退化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离子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土壤K+、Na+、Mg2+、Ca2+、Cl-、HCO-3、SO2-4、CO2-3随盐碱程度加重显著增加,阳离子交换量显著下降(P<0.05)。随着盐碱程度变化,土
摘要:近50年来青藏高原的土壤温度、水分条件发生显著改变。前期许多研究关注了温度或水分变化对青藏高原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对于放牧背景下增温增水对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组成的耦合影响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在青藏高原纳木错典型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展开,采用增温增雪耦合放牧的原位控制实验,研究了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多样性和功能类群对增温、增雪和放牧及其交互作用的响应。结果表明,增温增雪和放牧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细菌整体
摘要:赤霉素受体(Gibberellin insensitive dwarf1)可感知赤霉素信号,参与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及逆境胁迫。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是低养护成本的冷季型草坪草,面临多种逆境胁迫,但其赤霉素受体在逆境和发育中的作用尚未明确。本研究从高羊茅的转录组中鉴定到12个赤霉素受体基因序列,它们含有高度保守的结构域,可划分为两个进化枝,Ⅰ类为GID1L2,Ⅱ类为G
摘要:为探究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YABBY基因家族在盐胁迫下的耐盐分子机制,本文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黑果枸杞转录组数据库中YABBY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进化树及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果枸杞转录组数据中共筛选出10个YABBY家族成员,分布在YAB1/YAB3,YAB2和YAB5亚家族中。蛋白质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表明,其家族成员主要定位于细胞核。黑果枸
摘要:作为众多农作物和野生植物的重要传粉者,熊蜂在维持农业和生态系统平衡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克什米尔熊蜂(Bombus kashmirensis)为研究对象,使用Illumina Novaseq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基于转录组数据进行微卫星位点的开发。结果显示,克什米尔熊蜂转录组测序共获得95 639条测序良好的unigene,GO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主要集中在分子功能、细胞进程和碳水
摘要:研究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 L.)叶片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可为优化密码子组成奠定基础。研究通过CodonW,R,CUSP等软件对红三叶叶片转录组中5 513条编码序列进行密码子使用模式和偏好性分析。研究发现,GC3与GC12相关性较弱,表明选择压力对其密码子偏好性的选择有一定的作用;ENC-plot分析中,大多数密码子偏好性相对较弱,表明选择压力是偏好性的主要来源,少数
摘要:B-box(BBX)蛋白是植物中一类重要的转录因子,在控制植物生长发育、响应环境胁迫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从青稞(Hordeum vulgare L. var. nudum Hook.f.)全基因组中鉴定出18个青稞BBX基因家族成员,分析了它们的理化性质、基因结构、进化关系及UV-B照射幼苗后的表达特性等。结果表明:青稞BBX基因的编码序列(CDS)长度为636~2 223 bp;分子质量
摘要:醉马草-内生真菌共生体是研究生态系统中地上与地下生物联系的独特模式,但该共生体对不同生长期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知之甚少。本研究采集休眠期和返青期携带内生真菌(E+)和未携带内生真菌(E-)醉马草的生境土壤,测定E+和E-醉马草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在休眠期和返青期,内生真菌显著增加了醉马草土壤速效磷含量,较E-醉马草分别提高34.7%和36.7%。在返青期内生真菌增加了醉马草
摘要:为确定草乌(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苗期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转录组特征,本研究利用Illumina测序对草乌从种子萌发到幼苗建成涉及到的四个时期(T1,T2,T3,T4)进行转录分析,挖掘草乌幼苗形成期叶绿体发育关键基因。结果显示,4个时期的6个差异分类检测到的差异基因数量依次为:16 379,28 155,16 100,34 368,38 250和44 568
摘要:土壤微生物作为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生物类群,对陆地生态系统至关重要,但温度升高如何影响农牧交错带温性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丰度仍不清楚。本研究依托山西右玉黄土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2017年建立的开顶式同化箱(Open-Top chamber,OTC)增温实验平台,处理5年后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测定土壤真菌和细菌的丰度以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
摘要:为了探讨个体出生时间、采食干扰及有性生殖等过程对个体寿命的调节作用,本试验以东北退化草地广布种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播种时间和不同去顶频次的实验种群,以及不同程度放牧干扰下天然种群繁殖和个体存活特征的比较研究。研究表明:播种时间处理中,早春播种种群结实后当年全部死亡,春末以后播种的结实后部分死亡;去顶处理中,无论是对照,还是1,2次去顶处理结实后均
摘要:植物生态化学计量是许多过程模型的重要参数,为了解高海拔地区优势物种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本文测定祁连山高寒草地生态系统5种优势物种叶片和根系的生态化学计量,分析了其与根际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生长季推移,优势物种叶片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含量相对稳定,全氮(Total nitrogen,TN)含量下降,而C∶N和C∶P则增加;大
摘要:本研究选择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urica)根瘤分离且结瘤效果较好的7株根瘤菌(TG64,TG97,TG98,TG100,TG101,TG105和TG115),通过测定达乌里胡枝子生长表型和主要营养成分,结合结瘤和光合特性初步分析促生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不同根瘤菌的促生作用;通过分子生物学、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高效根瘤菌。结果表明:除TG64,其余菌株显著提高了株高、根长
摘要:土壤团聚体与土壤有机碳固存密切相关。本研究依托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家畜系统适应性管理技术平台,系统研究了0~30 cm土层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含量影响。结果表明,与禁牧对照相比,中度放牧处理下0~10 cm土层(表层)土壤大团聚体质量分数和平均重量直径(Mean weight diameter,MWD)分别提高了13.43%和12.50%。所有放牧处理均降低了10~30 cm土
摘要:放牧牲畜粪尿斑块是草地氧化亚氮(N2O)排放的热点区域,季节性冻融会不同程度改变粪尿养分返还效率和土壤特性,使粪尿作用下的土壤N2O排放特性复杂且作用机理尚不明确。本文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开展为期1年的野外控制试验,探究牦牛和藏绵羊粪尿处理对季节性冻融藏北高寒草原土壤氮动态及N2O排放通量的影响和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尿液施加对土壤N2O排放的短期促进作用明显,且均在处理第1天达到排放
摘要:探究不同放牧强度下物种多样性与植物群落地上现存量的关系可以反映出植物群落稳定性的变化,进一步反映出放牧管理的合理性。为此本研究以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结合放牧强度和年际间降雨量变化,探讨物种多样性与植物群落地上现存量的关系,得到的初步结论如下:伴随放牧强度增大和年度降水量减少,植物群落地上现存量、物种丰富度指数下降,优势度指数上升。在物种多样性与植物
摘要:为探究苜蓿(Medicago sativa L.)和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混播草地在放牧过程中对羊尿中氮的吸收规律,试验设置了苜蓿单播、高羊茅单播和苜蓿+高羊茅混播3种草地类型,以及是否施用羊尿2种模式,相互组合共计6个处理,研究了稳定性同位素15N标记的模拟绵羊尿施入对不同处理地上地下生物量、羊尿氮回收率、生物固氮率与氮转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混
摘要:藜属(Chenopodium)草本植物是我国常见杂草,其花粉量大,持续时间长,致敏性强,对大气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都有一定危害,尤其在气候变化和退耕还林还草背景下,致敏风险增加。为精准预报藜属杂草始花期,本文基于中国北方地区1981—2018年52个站点的藜属杂草始花期实测数据,构建了5种基于逐日气温、降水、光周期序列驱动的物候过程模型,并进行了参数率定和优选。结果表明,温度是主导始花期的环境
摘要:以牛至(Origanum vulgare L.)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盐(25,50,75,100,125 mmol·L-1):碱(25,50,75,100,125 mmol·L-1)胁迫对牛至种子萌发特性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为牛至种子育苗和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盐碱胁迫浓度升高,牛至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逐渐降低;牛至幼苗中丙二醛含量升高,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可
摘要:为探究河北地区蒲公英(Taraxacum F.H.Wigg.)的核型特征、进化趋势及亲缘关系。本研究采用常规根尖压片法对河北5个地区20个不同地理居群蒲公英进行核型分析及核型似近系数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个蒲公英的染色体数目为2n=24,32,染色体基数x=8,12;有二倍体、同源三倍体、异源三倍体、异源四倍体。核型有1A,2A,1B,2B四种类型。17种核型公式,均有随体。核型不对称系数
摘要:研究高原鼠兔的地理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进一步了解高原鼠兔在生态系统中作用意义重大。本研究利用青海省果洛州高原鼠兔存在点和环境因子数据,采用物种分布模型预测在3种排放背景下,当前与未来高原鼠兔宜生分布区。结果表明:极度梯度提升树(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的ROC和TSS值最高,模型表现最佳;最湿季降水量对高原鼠兔分布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气温年较
摘要:家畜放牧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最主要的利用方式,对草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然而青藏高原微生物生物量对放牧强度的综合响应模式仍不清楚。因此,本文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不同放牧强度表层土壤(0~10 cm)有机碳、全氮含量及微生物生物量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重度放牧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机碳、全氮、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降幅分别为24.5%,16.0%,29.3%
摘要:为探讨气候变化和区域人类活动对黄河上游龙羊峡至积石峡段流域植被(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的影响,本研究以位于黄河上游龙羊峡至积石峡段流域为研究区,基于MODI3Q1数据集,采用Theil Sen斜率统计法、Mann-Kendall检验及相关分析法等6种方法,评价了区内2004—2021年间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NDVI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青海省东部干旱区种植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促进当地畜牧业发展,本研究对29个紫花苜蓿品种生育期、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参试品种的各项指标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紫花苜蓿均可在青海省东部干旱区完成整个生育期,生育期介于172~174 d间,差异较小。29个紫花苜蓿中‘大业3号’鲜干草产量均为最高;‘西贝’株高超1.00
摘要:为揭示高寒草甸生境干旱化过程中侵入种圆穗蓼(Bistorta macrophylla)的生境适应能力,在滇西北白马雪山高寒草甸选择湿润、半湿润和干旱生境设置样方、采集实验材料。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叶片解剖结构和草酸钙含量与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叶片栅栏组织紧密排列为2层,主脉中5~9个维管束呈环形排列,且木质部朝中心方向分布。叶片、上表皮及角质层、下表皮、栅栏组
摘要:本研究采用定点观察和人工授粉的方法,以北陵鸢尾(Iris typhifolia)为试验材料,对其开花物候、花部形态特征及繁育系统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北陵鸢尾的传粉机制,为其繁殖应用及保育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北陵鸢尾5月中旬进入现蕾期,5月末进入始花期,6月初进入盛花期,6月末进入末花期。单花花期3~4 d,单株花期12~16 d。花药外向开裂,紧贴花柱分支外侧,雌雄异位,在花朵开放过程中
摘要:空间诱变育种是以高科技返回式卫星为背景的一种新型育种方法,本研究以载人飞船搭载的‘德钦’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处理组,以未搭载的‘德钦’紫花苜蓿为对照组,从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诱变后‘德钦’紫花苜蓿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叶柄长、茎粗、分枝数、叶重、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显著增加(P<0.05),酸
摘要:为了探究不同灌溉下限对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的影响,本文以雨养(CK)作为对照,设置了70%~75%田间持水量(Field capacity,FC)(W1),60%~65% FC (W2),50%~55% FC(W3) 3个灌溉下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灌溉下限的增加,苜蓿耗水量与年
摘要:青贮压实是青贮生产中的关键一环。通过影响青贮饲料中固液气三相比例,直接影响青贮饲料的最终质量。充分压实不仅有利于乳酸菌发酵的快速启动,减少原料储存空间,也为后续青贮饲喂面管理奠定基础。本文简述了青贮压实的原理及压实程度(青贮密度)的评价方法;概述了决定青贮密度的影响因素,包括贮存设施、作物特征和压实机械等3个层面;总结了当前提高青贮密度的技术策略,以期为生产中青贮压实的有效实施提供技术参考;
摘要:为探究添加葡萄渣对苜蓿(Medicago sativa)青贮发酵品质及蛋白组分的影响,本试验将0,50,100和150 g·kg-1(CK,C1,C2和C3)的葡萄渣与苜蓿进行混合青贮,在青贮的第60 d测定发酵品质和蛋白组分,第1,3,7,15,30和60 d测定青贮微生物数量和蛋白酶活性。结果表明:添加葡萄渣处理的青贮干物质、粗蛋白和乳酸含量要显著高于CK组(P<0.05);C3组的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