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文 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 化传统的血脉。《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 讲话》再次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 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 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 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近年来,作家们推出了一大批以艺术真实 作为创作出发点、融合了中华优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康庄之路,众所 群趋。共同富裕是中国之治的初心,也是广大 中国人民群众最真切的共同期盼。张国云的报 告文学新著《浙里风——共同富裕浙江纪实》 (以下简称《浙里风》) 以浙江“八八战略” 和“千万工程”建设为主线,以破解浙江创建 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成功经验为核心,以五水共 治、山海协作、百亿帮扶、乡村治理、自我革 命、生态立省等浙江探索共同富裕建设的新机 制、新模式
《额尔古纳河右岸》这部作品描绘了鄂温 克族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以及他们面对的 现代文明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书中 90 岁的老 奶奶叙述了她一生的故事,她的出生、成长经 历和她与驯鹿的深厚情感。这不仅是关于生活 的叙事,也是关于文化、生命和人与自然关系 的深度探讨。作者的叙述平实而深情,如同山 间的清澈溪流,带我们走进鄂温克族的世界, 感受他们是如何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书中没有 冗长辞藻的堆砌,没有宏
妙是缅甸作家加尼觉玛玛礼的中长篇小说 《她的沉沦》中在世俗和时代压迫下沉沦的软 弱女性形象,反映了缅甸的时代社会特征、女 性意识。顾曼桢是张爱玲长篇小说《半生缘》 中在悲惨困境里顽强反抗的悲剧女性形象,是 新时代女性意识觉醒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人物 身份和命运的安排上,这两部同时代作品在情 节和人物设定方面存在许多相似之处,本文将 对这两部作品中女性人物的命运进行具体的比 较,分析两位作者女性意识的
“意象” 一词最早源于《周易 · 系辞》 中“圣人立象以尽意”,其本义源于《文心雕 龙 ·神思》中的“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在文学作品中,海洋意象通过对海洋的描绘和 象征性使用,可表达特定的情感或内涵。 “八景”一词源于宋代沈括的《梦溪笔 谈 · 书画》,其中记载: “度支员外郎宋迪工 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雁 落》《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 《洞庭秋月》《潇湘夜
《上海》是横光利一以当时亚洲的中心 上海为舞台,以上海的“五卅惨案”为背景, 基于一个多月的上海体验写就的一部长篇小 说,这部小说通过出场人物的恋爱故事描写了 像幽灵一样滞留在上海的日本人的生活状况及 其思想转变,最后提出日本回归的主题。与此 相对,《旅愁》是以欧洲的中心巴黎为舞台, 以“二 ·二六事件”为背景,基于欧洲旅行于 1937 年到 1946 年写就的其最后一部长篇小说, 将十年间的时势
“那不勒斯四部曲”是意大利作家埃莱 娜 · 费兰特创作的系列成长作品。作品以主角 埃莱娜的第一人称视角展开,以近乎残酷的精 准笔触阐述了她与挚友莉拉(拉法埃拉 ·塞鲁 洛)自贫困危险的那不勒斯郊区开始相互纠缠 成长的六十年的历程,勾勒出复杂而真实的友 谊关系。除此之外,家庭也是小说中的重要 主题。原生家庭的影响在客体关系建立的过程 中尤为突出,家庭关系不良是导致个体采取投 射性认同的原因。采用投射
《简 · 爱》是 19 世纪杰出的女性作家夏 洛蒂 · 勃朗特的代表作,作者塑造的主人公 简 · 爱是一个勇于追求公正和平等的女性形 象,作品以她为代表呈现出多个女性形象,她 们都用自己的方式反抗残酷的世界,本文主要 从《简 ·爱》中的女性形象入手,通过对她们 性格特点的分析与阐述,以女性视角解读作品 中的女性形象。 一、小说《简 ·爱》的主要内容 《简 ·爱》是女性成长启蒙读物,对全球 读者
《红与黑》是司汤达的代表作品之一,小 说以 19 世纪的法国社会为背景,描绘了当时的 政治状况与社会风貌。主人公于连是一个处于 社会底层的农村青年,怀揣着对权力和地位的 渴望,踏上了波澜壮阔的政治舞台。于连是一 个充满复杂性和矛盾性的角色,他的形象展现 了作者对当时社会、人性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本文将通过对于连形象的分析,探讨他在小说 中的角色定位、性格特点以及对现代的启示意 义。 一、人物介绍
从代际视角研究近现代日本作家的文学创 作是一个十分必要且有效的研究视角。出生于 不同年代、不同时期的日本作家由于受当时不 同的社会、政治、经济等的影响,经历了不同 的社会历史事件、风土人情等,因而他们的文 学创作呈现出具有代际差异的复杂样貌。对该 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更好地从宏观上把握近现 代日本文学的特征。 “代”,或代际问题,作为一种研究方法 或手段,一直以来深受学界关注。“代”既具 有自然属
范文澜是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 曾任河南大学(即后来的河南大学)教授、文 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史学、 中国近代史等,在这一领域里成绩卓著。曾出 版《中国通史简编》《中国近代史》等著作, 对当时的社会思想、学术研究和教育等方面都 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缘起 ·投身教育 范文澜(1893—1969),字仲沄, 出生于 浙江名城绍兴一书香门第,先辈世代读书。其 父范寿钟科举落第后
《滕王阁序》是初唐四杰王勃序文的代 表作,也是古代序文创作的一座丰碑,而王勃 英年早逝的命运又为此篇序文的流传平添了些 许神秘的色彩。在梳理从古至今众多关于《滕 王阁序》的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者对序 文的创作年代和经典化年代并不区别,以经典 化的标准来求证创作年代,故多舛误。有鉴于 此,笔者不揣浅陋试对《滕王阁序》的经典化 相关问题作抛砖之论。 一、唐至五代关于《滕王阁序》的讨论 《滕王阁
纳撒尼尔 ·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 1864,以下简称霍桑)是美国 19 世纪杰出的浪 漫主义作家,美国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也 是美国文学史上首位短篇小说家,是美国文学 的真正奠基人之一。在英格兰历史与清教主义 的影响下,他的作品被看作是美国本土文学的 代表。按创作时期,他的作品可以分为三个时 期:前期的“新英格兰罗曼司”,中期的“心 之寓言”以及晚年时期的长篇
《画皮》独异于《聊斋志异》其他爱情 主题的作品,主人公王生遭遇恶鬼的设定打破 了传统爱情故事的浪漫框架,情节中男权意识 消解的现象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也颇为罕见。此 外,陈氏彰显了平凡女性的英雄主义,为故事 增添了女性的魅力。这些独特的情节设计,揭 示了蒲松龄在创作时对女性角色的复杂看法。 通过对故事中人物行为的深入分析,可以窥见 蒲松龄在性别观念上的先进思想和对女性地位 的深刻反思。 一、美与善的
二胡是中国民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乐 器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瑰 宝。经过历代优秀音乐家的不断探索与创新, 涌现了大量优秀的二胡作品和很多著名的二胡 演奏家,其中以“秦派二胡”最为突出,对陕 西二胡艺术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从“秦 派二胡”曲目分析入手,研究其在发展过程中 的传承与创新情况,以期为二胡艺术发展提供 一些参考。 一、“秦派二胡”曲目简述 二胡作为中国传统拉弦乐器,经
在声乐表演中进行二度创作,其所发挥的 作用较为突出,不仅可以实现各项要素之间的 有效整合,还有助于推陈出新,给人们带来良 好的视听感受,相关人员要加强对二度创作的 认识,根据声乐表演的需求,提高二度创作的 针对性,凸显现代化的表演思路。 一、注重对创作环境与创作条件的理解 在声乐作品创作过程中,准确理解创作 环境和条件是认识作品内涵和掌握艺术风格的 关键。创作环境就是指歌唱者创作时所处的社 会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 二胡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在戏曲表演中扮 演着重要角色。二胡演奏者既要有深厚的技艺 基础,又要有深厚的感情和文化底蕴。在戏曲 演出中,二胡演奏者的情感状态和技术水平高 低,都会对演出的整体效果产生影响。所以, 对二胡演奏中的感情和技法进行研究是非常有 必要的。 一、二胡演奏的情感表达 ( 一 )情感表达的运用 二胡的演奏手法多样,由于它具有拟人化 的特质
王琦指出:“艺术形式既然要服从于内 容的表达,就必然要以具体的、可感知的、真 实的、客观的形象呈现。艺术内容中所包含的 客体和作者的主观知觉之间的联系必须是一致 的,而不是相互独立的,只有在作者的主观认 知越来越接近于客观事物的真实时,才能更好 地趋近于真理。”他认为,画家用不同的视角 和方式描述客观事物,其最终的目的是真实地 揭示客观对象。而现实主义艺术家对艺术新 形式的探索,是为了更加真实、完
欧阳予倩在戏剧导演方面有着很深的造 诣,在戏剧理论和实践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因此我们应当通过对欧阳予倩导演作品的研究 解析,深入了解、挖掘和解读他的戏剧导演 观,以期在当代导演艺术研究领域取得更多的 研究成果。 欧阳予倩自 1950 年起任中央戏剧学院院 长,是中央戏剧学院的第一位院长。欧阳予倩 一生创作、改编话剧四十余部,导演话剧五十 余部,有着丰富的实践,十分重视话剧和民族 传统戏曲的传承
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声电影从初露锋芒 到璀璨绽放,电影音乐的艺术地位越来越受到 重视。一部电影佳作往往与其中的经典音乐相 得益彰、相映生辉。电影音乐已成为电影中的 重要表现元素,成为诠释影片的不可替代的独 特角色。而爵士乐的问世,极大地丰富了电影 音乐类型,爵士乐在东西方电影中都有不俗表 现。 一、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首先,电影音乐具有诠释影片主题的重 要作用。电影对主题的诠释不仅通过剧情和
随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日益频 繁,舞蹈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 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需要舞蹈编创 者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创作出更能吸引观众的 作品。而儒家礼乐思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组成部分,强调人的内在修养与外在行为的 和谐统一,注重道德教化与审美情感的融合, 将其融入舞蹈编创中,不仅能为艺术家提供丰 富的创作灵感,更能给舞蹈作品赋予深刻的文 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有助于推动
一、复调音乐简述 复调旧称“对位”,与主调音乐相对立, 它强调旋律在多声部中的独立性和横向发展, 注重每个声部的独立性的同时确保它们能完美 融合。复调音乐是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旋律的有 机结合,在横向上,每个声部的音高、节奏、 力度、终止等因素不尽相同,并且有其独立 性;在纵向上,各声部又能形成良好的和声关 系。 复调音乐产生于公元 9 世纪的欧洲西部, 最早的复调音乐形式是奥尔加农,到了 15、
电影《狙击手》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 由张艺谋、张末执导。该片聚焦五班战士的奋 战历程,展示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从微 观角度挖掘战争背景下个体的情感和命运。叙 事手法有新意,以平民英雄视角讲述战争故 事,为战争题材电影带来新的视角和表达方 式。同时,电影在主旋律叙事类型上进行探索 和创新,回归经典叙事方式,提升艺术价值, 转变价值输出为观众精神认同。《狙击手》的 叙事类型革新是主旋律电影向经典
埃科在其《开放的作品》 一书中提出了 “作品的开放性”,这一概念同时包含了形式 和意义等诸多方面。就意义方面来说,“作品 的开放”指其隐喻特征,即阐释者、演绎者和 作品之间关系的开放,它强调艺术作品在接收 端的可解读性,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 哈姆雷特”。这是一种传统的阐释学意义上 的观点,相关研究屡见不鲜,在当下这个开放 多元的数字时代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价值。可以 说,如今我们身处其中的就是一
“讲好中国故事”是中国动画电影在新 时代需要承担的重要使命与责任。一直以来, 中国动画电影作品都包含丰富的传统文化与民 族精神。例如,《大闹天宫》通过呈现统治阶 层和被压迫者之间的矛盾与斗争,既揭露了天 宫天神的虚伪面目,也突出展现了孙悟空的反 抗精神;《宝莲灯》中,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 不仅成为生成主题、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的核心 动力,也在促使受众接受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 的作用;《哪吒闹海》中,中国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 繁、百姓生活最痛苦的时代,政治的空前动荡 加之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带来了社会秩序的 紊乱。在这种无序的社会中,作为高敏感群体 的文人,面临危险而艰难的选择。嵇康作为 “竹林七贤”的领军人物,他的离世标志着一 个文学团体的解散,也象征着破坏虚伪礼教、 追求个性张扬的理想的幻灭。嵇康对于服食养 生的思想与主张深刻影响着魏晋服食风尚的形 成。 一、嵇康之死 关于嵇
学界关于艺术与技术关系问题的探讨从 未 停 歇, 无 论 是 格 哈 德 · 里 希 特(Gerhard Richter)在 20 世纪运用计算机生成的《线条》 (Strips)系列作品,还是大卫 ·霍克尼的数字 绘画,都体现了当下这两者的容斥关系;创作 工具的迭代使得艺术创作更加便利,而创作周 期也大幅度缩短,甚至出现了主权(控制权) 的过渡,依附信息技术产生新的艺术形式。 本文集中探讨当代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