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数作家笔下,疾病往往预示着旧时代 的崩坏、旧式人物的灭亡,“各种旧式人物, 他们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了对于社会的某种游 离和边缘状态,他们都无法在社会的潮流中寻 找到他们的位置,疾病都是他们生存状态的外 在表现。因此,疾病和死亡作为‘旧’的象 征,也无可辩驳地成为有利于现代性认同的书 写工具”[1] ,然而在曹禺笔下,疾病往往与现 代性人物相伴而来,成为现代性的某种特质—— 身体雄健却精神低幼,
《荆钗记》书写了王十朋与钱玉莲悲欢 离合、坎坷重重的爱情历程“荆钗”意象贯穿 全剧始末,在夫妇二人爱情发展的不同阶段扮 演着不同的角色。此外,《荆钗记》一反早期 南戏剧情的传统惯例,大胆歌颂忠贞爱情的胜 利,创新忠贞爱情书写的主题。 一、荆钗意象 明代徐复祚在《曲论》中评价《荆钗记》 “以情节关目胜”[1]。《荆钗记》中情节的曲 折来自“荆钗”的串联,关目的生动来自爱情 书写的别致。 在《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浪潮中,东西方 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 多的中国人开始意识到自身文化的独特性和重 要性。《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化的一张闪亮名 片,其主人公贾宝玉的悲惨命运深刻反映了作 者曹雪芹对于世俗生活的拒绝态度。不过,这 仅仅是对曹雪芹文化态度的一种宏观概述,并 不能全面展现其思想的深度与广度。“一切历 史都是现代史”的论断,强调了历史解读的主 观性,指出任何对历史的回顾
纵观中国文学史,陶渊明及其诗歌达到 了难以企及的高度,对其崇拜追慕的现象绵延 不绝。根据数据统计,《陶渊明集》今存宋元 刊本至少四五种,至于明清以后的刊本,则 达 149 种之多。但这些刊本或多或少存在解读 论据不足、主观臆断色彩浓厚、较少涉及陶渊 明作品艺术特色与成就、缺少对字义典故以及 史实的解读等局限性,本文讨论的王瑶注解的 《陶渊明集》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些注本、选本 存在的问题,为我们提供了
学界关于《诗经》中《卫风 · 木瓜》的 作者有多种猜测,在对《毛诗序》《诗集传》 《诗经原始》等材料进行分析后,笔者认为在 目前证据不足情况下,《卫风 ·木瓜》的旨意 可以合理排除“美齐桓公”,根据周代挚见 礼,可判定其讲述的是朋友或男女“赠答”之 礼。结合语言表达含蓄的特点,诗歌似女子假 借男子口吻所作,笔者推测《卫风 ·木瓜》的 作者可能是一名女性。 《卫风 ·木瓜》是《诗经》中一篇存在旨
一、命运的多重意味 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认为,命运是一 种抽象的观念,它不可违抗,但其争议性和合 理性却值得怀疑。就戏剧《俄狄浦斯王》中俄 狄浦斯王的遭遇来看,索福克勒斯的观点毫无 疑问是正确的,但倘若深究下去,其中的命运 又似乎不仅仅是单一的抽象概念。 例如《俄狄浦斯王》中阿波罗曾再三以神 谕的方式警示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命运,但阿 波罗并不像《伊利亚特》中的宙斯和诸神那般 参与凡人的命运,
《 智 利地 震》(Das Erdbeben in Chili)是 克莱斯特为德语文学留下的一篇家喻户晓的名 作,也是其德语中短篇小说(novelle)的代表 性作品之一。小说篇幅较短,但是构思巧妙, 情节跌宕起伏。男主人公赫罗尼莫是一个家庭 教师,但是爱上了贵族家庭的女儿荷赛发。荷 赛发父亲一怒之下将女儿送到修道院,但是二 人秘密联系并有了孩子,于是二人都被判刑 罚。虽然突如其来的地震使事情暂时
在美国南北战争摧毁了乔治亚州甚至整 个美国南部经济的历史背景下,奴隶重新获得 了自由,为了生存下去,他们必须努力工作。 长篇小说《飘》的主人公斯嘉丽是本文的研究 对象,她的生活经历反映了当时美国女性在政 治、经济、教育等方面对平等和独立的追求。 一、主人公斯嘉丽的性格特征 ( 一 )斯嘉丽骄傲的个性特征 首先反映斯嘉丽性格的是她向阿希礼告 白,她爱了阿希礼很长时间,虽然已经听说阿 希礼要与梅
在全球古代文明中,石刻艺术占有重要的 地位,各地的石刻都有其自身传统特点,在此 基础上相互传播交流。中国古代石刻艺术源远 流长,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尤以陵墓石刻为 经典。其中,石人在陵墓石刻中备受关注,通 过体量、陈列形式、服饰面貌等方面表现出自 身传统特点, 同时融合外来文化元素,极具艺 术特色。石人作为重要的物证,彰显了唐代丝 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紧密联系。唐代关中石人在 外来文化影响下,在汉代发
山西作为中国戏曲艺术的摇篮之一,其地 方戏曲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随 着时代的变迁,如何在传承与发展中保持山西 地方戏曲的独特魅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这一问题,结合近年来国家 及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如《关于实施山 西省戏曲传承发展振兴工程的意见》这类指导 性文件,以及中国戏剧家协会等权威机构的专 业指导,系统分析山西地方戏曲声乐体系的现 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方
作为革命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英 ·雄》 以歌剧形式客观再现历史,以线性叙事和时空 交错叙事,结合富有地域特色的湖南花鼓戏元 素,对缪伯英和何孟雄的思想轨迹、行为逻 辑、人生机遇进行三重刻画,塑造了一对艰苦 奋斗、坚忍不屈、为革命事业舍生忘死的英雄 夫妻形象,其精神火种对新时代高校学生更具 引领意义。本文从《英 ·雄》的时代逻辑、斗 争逻辑、信仰逻辑、情感逻辑出发,深度
《蜂鸟》是韩国导演金宝拉(Bora Kim) 的首部剧情长片,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 1994 年 的韩国,聚焦于正值豆蔻年华的 14 岁初中生 恩熙的日常琐细,巧妙地映射出导演对韩国女 性成长土壤的深刻省思。在被压抑的家庭和校 园环境所环绕的背景下,故事以碎片化的生活 片段为线索,深入挖掘少女恩熙自我确立之旅 的起点。在这个过程中,导演试图揭示出现代 人存在于社会边缘位置的深层心理状态——疾 病,并
在电影中,运用象征能够启发观众的想 象,提供的信息远比画面内容所能提供的多得 多。“意象”作为文学理论术语,指“由于作 家的主观情志即‘意’与客观对象即‘象’互 感,而诞生的具有双重意义即字面意义和隐意 的艺术形象”。在电影领域,意象得到了创作 者的普遍重视。电影产生以来, 电影人在展现 东西方文化精髓的同时,越来越注意将意象纳 入其电影创作的审美视野当中,以丰富电影自 身的审美形态, 以提升艺术
阿特米西亚 ·真蒂莱斯基(下文简称“阿 特米西亚”)是巴洛克时期占有重要地位的女 性艺术家, 自幼师从父亲欧拉奇欧,作品受其 父影响,承袭卡拉瓦乔派的现实主义风格。其 所创作的朱迪斯斩首荷洛芬尼斯系列作品,由 于作品有别于历史上同类题材的暴力性和女性 意识,她的朱迪斯题材系列作品在同类题材中 广受讨论。 本文选取了在其之前的三位文艺复兴时 期男性画家同题材的作品为比较对象,在研究 方法上以文献研
常玉是 20 世纪初中国留法画家中最具代 表性的画家之一。常玉年少时随父亲学习传统 绘画,后又跟随当时蜀中大儒赵熙学习书画, 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1921 年,他踏出国 门,先后游历了法国、德国、荷兰和美国,对 西方现代艺术进行系统性的践习,并在综合感 受了东西方的艺术文化之后,创造出了独树一 帜的艺术风格。作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深厚底 蕴又对西方现代绘画有着深刻研究的画家,常 玉善于运用西方现代
《霸王别姬》作为一部融合情感、历史与 戏剧元素的经典电影,其人物性格与命运的交 织极具探究价值。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程蝶衣、 段小楼、菊仙三位主角的性格特点与其命运走 向的内在联系,揭示他们在历史洪流与个人选 择中的挣扎与成长,期望通过这一分析,能更 全面地理解《霸王别姬》所蕴含的深刻人文内 涵与社会意义。 一、程蝶衣的性格与命运分析 在《霸王别姬》中,程蝶衣这一人物无疑 是影片的灵魂,他以性别模
传播是文化艺术得以生存和延续的基础, 能否在新媒体时代使文化艺术得到有效传播, 关乎文化艺术的生存与发展。进入新媒体时 代, 随着数字媒体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新 颖的技术和艺术表现形式传播开来。传统纸媒 时代的传播方式受到冲击,传统经典文学作 品受到传播方式和文化差异的制约,影响力的 扩张速度逐渐放缓。本文将从音乐剧《悲惨世 界》的传播现状及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 究在经典作品的多样化改编中,
由韩延执导并于 2023 年上映的电影《我 爱你! 》讲述了三对老年人之间的爱情故事。 电影聚焦老龄化社会现状,表现了老年群体关 于身体病痛、情感需求和死亡议题的严肃议 题。电影运用多重意象推进叙事,辅助人物形 象塑造,丰富了角色对于爱情的表达,让影片 在题材创新、人物塑造和情感共鸣之中,找到 了艺术与商业的平衡。 一、题材创新:老年群体精神困境的真实审视 《我爱你! 》改编自韩国著名作家姜草
本文尝试梳理钢琴演奏的“手指学派”与 “重量学派”观念的历史流变,从技巧发展的 历史过程中窥见演奏的小部位(手指)和大部 位(手腕、手臂、肩背)肌肉的开发与运用, 并尝试分析影响演奏技巧演变的内部和外部因 素。 一、经验之始:“手指学派” ( 一 )“手指学派”的诞生 经验是一切习得技能的源头,现代钢琴演 奏的技巧在不同程度上延续着古钢琴或近代钢 琴的演奏技巧。在古钢琴的分类中,羽管键琴 (
一、作品概况 本文研究对象是柴可夫斯基(1840— 1893)的作品——交响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 丽叶》。柴可夫斯基是 19 世纪俄国著名浪漫 乐派作曲家,他的音乐有两个最鲜明的音乐特 征, 即抒情性和戏剧性,其中抒情性特征突出 体现在旋律上。柴可夫斯基因此被誉为“旋律 大师”。 柴可夫斯基的交响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 丽叶》创作于 1869 年,根据莎士比亚的同名 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创作而
罗 伯 特 · 弗 兰 克(Robert Frank,1924— 2019)是美国著名的摄影艺术家,其代表作 《美国人》运用丰富的现实图像语言,深刻地 揭露了当时美国社会所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对 后来的艺术学界影响很大,例如影响了著名理 论家米歇尔。《美国摄影的末端——作为国家 媒介的罗伯特 ·弗兰克》就是米歇尔的三部曲 中《图像何求?形象的生命与爱》中的重要内 容。与过去不同的是,米歇尔是以个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历史 的沉淀和人民群众实践的动态文化,其背后的 历史渊源、所处的文化空间以及代代延续的活 态传承,蕴藏着民族精神价值与中华大地特有 文化内核。“非遗”题材纪录片要想揭开“非 遗”的文化内核,需要在原真再现传承技艺的 基础上,充分尊重传承人在文化传承中的主体 地位。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通过探究人物形 象塑造的多元化手法,有助于充分展现生动的 传承故事以及人物的个性魅力
一、土家族民间工艺在创新传承中面临的挑战 土家族作为历史十分悠久的民族之一,拥 有大量极具特色的民间工艺,其中包含各类染 织、编织、刺绣、雕刻、绘画、剪纸等,具有 相当丰富的文化艺术价值。传统土家族民间工 艺代代相传、源远流长,有些甚至可以上溯到 距今三千多年的古代巴人时期。作为土家族先 民的古代巴人十分善于纺织,因而有“禹会诸侯 于会稽,执玉帛者万国,巴蜀往焉”(《华阳国 志 · 巴志》) 。
随着科技的进一 步发展,数字媒体艺术 下的人机交互,不再只是技术层面的操作与反 馈,更是一场触动情感的创新之旅,让观众从 被动欣赏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在与艺术作品 的互动中产生强烈情感共鸣,为艺术发展和人 们的精神生活开辟新的天地。 一、数字媒体艺术与人机交互概述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融合了数字技术与艺 术创作的新兴领域。它涵盖了多种表现形式, 如数字绘画、三维动画、虚拟现实艺术等。人 机交互则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真人秀节目在世界 范围内逐渐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真人 秀节目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经过 周密的策划与制作,带给人们崭新观看感受的 综艺节目。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观众的多样化, 真人秀节目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在新的 时代背景下,真人秀节目不但面临着内容创新 的挑战,而且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数字经济时 代背景下的市场营销战略的转变。 一、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当下,播音主持作为信息传递与情感交 流的重要桥梁,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播音 主持的创作与表达,犹如艺术创作一般,既需 要独特的灵感与才华,又需要严谨的专业素养 和不懈的努力。其本质特征——独特的语言风 格、情感的真挚传递以及形象的个性化塑造, 如同三原色一般,共同勾勒出播音主持的多 彩画卷。通过对播音主持创作与表达的深入探 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职业的魅力与价 值,也可为推动传媒行业的发展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