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导引 人性是复杂多变的。如《辛德勒的名单》里的辛德勒和《巴黎圣母院》里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他们本是无情之人,但人性中的善最终被唤醒;又如《祝福》里的四婶和《雷雨》里的周朴园,他们本来尚有一点点善良与爱,但在环境的不断刺激下,逐渐走向冷酷。人性或隐或现,在各种“考验”中走向恶或善,带给我们震撼,引发我们深深的思考…… 纽约中央火车站询问亭上的时钟告诉人们,现在是差六分钟六点,高个儿的青年中尉仰
画重点 1. 必然与偶然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 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偶然与必然”的哲思审题立意? 哲理例说:必然与偶然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唯物辩证法里的重要范畴。必然性和偶然性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两种不同的趋势。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趋势,必然性与本质、规律是同等程度的概念。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偶然的东西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 必然性和偶然
韬光养晦 追根溯源 最早出现在南朝梁国太子萧统所写的《靖节先生集序》,其中有“圣人韬光,贤人遁世”一句;《晋书·皇甫谧传》中又有“韬光逐薮,含章未曜”之说;《诗经》中有“遵养时晦”之记;《旧唐书·宣宗记》有“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宋史·邢恕传》中则有“因宾客谕意,使养晦以待用,恕不能从”一段历史公案。 素材点拨 韬光养晦,究其实质是:判明时势,低调行事,积蓄力量
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来何用? —— 梁启超 追根溯源 语出梁启超《学问之趣味》一文,其语境为:“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 ,生活便成沙漠,要来何用?……凡趣味的性质,总要以趣味始以趣味终。所以能为趣味之主体者,莫如下列的几项:一、劳作;二、游戏;三、艺术;四、学问。” 素材点拨 梁启超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白居易 追根溯源 出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简简吟》,原诗语境为:二月繁霜杀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丈人阿母勿悲啼,此女不是凡夫妻。恐是天仙谪人世,只合人间十三岁。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素材点拨 白居易感叹:世间万物,凡是美好的大都不够坚固牢靠,美丽的彩霞容易吹散,珍贵的琉璃容易碎裂。于是我们明白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有价值的人或事难以长久,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