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给尚沉浸在战败情绪中的日本带来了转机。美国的急切参战使其不得不依靠日本的战争资源,并重新评估日本的战略价值;“旧金山和约”以及《日美安保条约》的签订为日本推行“吉田路线”解除了后顾之忧;日本共产党在战争期间的急速左转及其失败更是极大削弱了日本国内的左派力量,为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铺平了道路。在这场二战后东亚面临的首次战争危机中,日本占尽天时地利,迅速完成向正
摘 要:日本南北朝时期已经存在负责兴福寺事务的传奏,但当时所谓“南都传奏”仅为负责日常文书事务的新任传奏,随官职升迁而更新换代。至万里小路嗣房于1376年初任传奏时,这种性质尚未改变。当嗣房于永德三年(1383年)升任权大纳言后,按惯例本该由新人接手南都事务,然而接替者一直未出现,表明南都传奏性质发生了重要转变。在南北朝时期寺社强诉中,传奏很少直接参与交涉。1379—1383年,嗣房并未实际介入南
摘 要:琉球被日本吞并后,经历了日本政府的殖民同化政策,包括政治上的军事占领和行政控制、经济上的资本主义化改造、文化和教育领域的“皇民化运动”等,这些措施系统性地解构了琉球固有的身份体系,削弱了琉球人的民族自尊心和主体意识。战后,美国对琉球的占领以及琉球“回归”日本后的“复归”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琉球身份的重塑,包括寻求政治认同、文化复兴、争取原住民权益、民族意识觉醒以及谋求自治等。琉球身份认同
摘 要:近代西方国家出于建立民族国家及开展海外殖民的需要,创立了“科学种族主义”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提出了一种以“白种人优越论”为核心的人种等级秩序,并赋予了日本人“黄种人”这一全新的身份。围绕是否接受这种人种等级秩序,以及是否接纳“黄种人”身份这两个关键问题,明治时期日本思想界出现了四种倾向:“人种改良论”“日本人种白种论”“亚细亚主义”以及“保守的人种论”。这四种倾向最终归结于两种身份认同,其
摘 要:自2001年以来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贸易总体保持较快增长,产品种类数量增加,日本长期位居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国别市场第一位,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近年来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贸易合作发展中仍存在总量相对不足、增势趋于放缓、后劲较为乏力、产品种类数量拓展有限、结构不够合理、合作层次偏低、贸易互补性减弱、频遭贸易壁垒和外部竞争持续加剧等问题。新时期,中国应以《区域全面经
摘 要:全球人才争夺战日趋激烈,高技术移民尤其受到欢迎,但日本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日本的移民政策以经济实用主义为主,并保护自己的民族同质性。在这种理念指导下,虽然从移民政策上看日本一直在积极地引进高技术人才,但在政治上并没有得到支持。年功序列制和终身雇佣制度、男性为主导的就业体系、日本国民对外国人的不信任和歧视等使高技术人才对日本望而却步。因此,日本虽然有着全球最为开放的高技术移民政策,但这方面的
摘 要: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作为日本政府负责实施对外官方发展援助(ODA)的专门机构,旨在通过协助发展中国家开发经济及提高社会福利,推动国际合作。自苏联解体中亚五国独立以来,日本通过JICA不断加强与中亚五国的合作关系,先行研究中不乏日本援助中亚五国的相关情况,但鲜有提及其在健康医疗援助方面的内容。研究表明,日本通过提升中亚五国的医疗卫生服务、强化对该区域的公共卫生管理、加强卫生合作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