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在统筹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推动矿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矿山生态保护修复,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矿山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针对典型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引发的生态问题,不断丰富矿山生态修复的
摘 要:经过多年的发展,基于矿山土地复垦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两条脉络,我国矿山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已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政策体系。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政策构建表现为五方面特征:一是全面加强源头控制,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二是全面推进系统保护与修复;三是加快重点领域和区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四是健全生态补偿制度与财政支持政策;五是推动建立市场化机制和鼓励激励社会资本参与。本文从当前政策导向出发,结合
摘 要: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社会的关键性举措,由于其公益性和外部性特征,难以形成稳定长效的回报机制,社会资本参与门槛高风险大。面对日益增长的修复需求,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市场化机制不仅有助于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更能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本文从生态保护修复市场化的逻辑前提出发,系统论述生态保护修复市场化实现的必要条件,归纳社会资本参与生态
摘 要:矿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区域层面推动生态资源实现其经济价值的过程,是以矿山生态保护与修复为基础、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矿区产业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本研究辨析了生态产品的定义、属性,及矿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涵,总结了矿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四种典型模式和运行机理的三大核心要素,最后提出了推动矿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保障机制建议。 关键词:矿区;生态保护修复
摘 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有形抓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政策是体现理论融合成果、指导实践的关键工具。如何找准政策发力点、打好政策“组合拳”是目前的热点议题。本文通过梳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政策演变历程、解析政策层级特征,在充分结合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四方面政策需求:增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实用性,为生态产品定好交易基价;加快典型案例研究转化,定量化分
摘 要:本文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核算、交易、抵押、变现等视角出发,分析了生态产业化经营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包括自然资源产权界定难、生态产品核算交易难、产业链短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生态产品市场交易机制、健全生态价值核算机制、加强创新引领、延伸产业链等路径优化措施,旨在促进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自然资源管理;生态产业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中图分类号:F20
摘 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是支撑保障云贵高原湖泊流域生态安全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云贵高原湖泊流域呈典型山地—坝区—湖泊耦合生态系统(MDLS)生态本底,运用定性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云南洱海流域为例进行实践,对其生态本底进行分析并识别诊断关键生态问题,探讨MDLS 系统治理思路,提出适用于高原湖泊流域MDLS 的“四个一”理念模式和“六大”工程体系,以期为云贵高
摘 要:标准规范是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和政策双轮驱动的重要衔接。通过系统梳理矿山生态修复相关的176 项标准规范,分析了标准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我国矿山山生态修复工作基本形成了一套多层次、全覆盖、有特色的标准规范体系,国家标准发挥基石作用,行业标准突出专业优势,地方标准体系区域特点,团体标准作为有效补充。研究认为,应从6 个方面强化矿山生态修复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摘 要:湿地潜流带是地下水中氮循环的重要场所,以洞庭湖湿地潜流带为研究对象,探讨地下水中氮素迁移转化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在湘江入湖口湿地设置了4 个剖面共16 口监测孔,进行了为期一个水文年的地下水取样与测试分析。研究选定的特征参数包括氧化还原电位(Eh)、溶解氧(DO)、水温(T)、地下水位(H)及埋深、酸碱度(pH)以及溶解有机碳(DOC)等。利用XGBoost 方法建立机器学习模型,用于预测
摘 要:基于大量勘察资料和文献调研,对长三角典型水文地质特征及地层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长三角土壤—地下水系统典型地层组合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其对重金属污染迁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的环境水文地质分区以平原区为主,面积占比达49.2%,地下水类型以孔隙水为主,其次为以基岩裂隙水为主的低山—丘陵区,面积占比为36.2%,而以孔隙裂隙水及孔隙岩溶水为主的丘陵平原区的面积占比为14.6%
摘 要:以上海中心大厦为例,对软土地区超高层建筑桩型选择、桩基承载力计算、沉降计算参数取值及沉降计算等岩土工程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总结和研究。超高层荷载大,对桩基承载力要求高,桩型选择需结合周边环境、桩基承载力要求、施工可行性等因素综合考虑后确定,软土地区超高层建筑采用后注浆大直径超长灌注桩是适宜的。超高层建筑基础沉降要求高,需结合地层条件、结构特点、荷载分布情况、周边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沉降计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地质环境信息作为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立全新的、智慧化的地质环境信息平台,是智慧城市建设对地质环境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地质环境工作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之举。本文基于上海地质环境信息化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从总体框架、关键技术及应用场景等方面,研究提
摘 要:岩土地质信息是城市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的重要基础资源,精准的地质数据对雄安规划建设、城市运行管理和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支撑。但雄安岩土地质信息面临数据源质量难以保证、数据汇交不畅、共享应用困难、实时性程度低、标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数字孪生城市的同步建设,也无法为城市规划建设和运维提供精准的地质数据支撑。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雄安新区岩土地质时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构建了涵盖岩土地质数据源头
摘 要:城市印象管理是在城市所形成的内在文化环境中,城市各级政府通过推行和优化其管辖区域内各项制度和福利政策,促进城市居民普遍形成良好的城市印象,努力构建城市社会融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种新型城市管理思路。城市社会融合的矛盾对立统一,实质是城市居民之间的平均社会距离:这种社会距离愈大,城市各阶层离心分化的不利趋势则愈加明显。国土空间战略驱动是契合新时代居民向往美好生活的生态文明城市价值观,也是有效弥
摘 要:“以地谋发展”阐明了土地制度对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贡献,亦被认为是城市化内在动力机制。土地资源配置影响经济发展,增量规划与存量规划是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的规划方案。为研判增量规划与存量规划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交替规律,探索未来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的侧重点,通过归纳演绎与理论分析,研究发现国内外城市扩张与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主要体现在“空间补救”与土地资本化过程中,倒“U”型论与脱钩论阐释了城市扩张与经
摘 要:陆岛联通工程是沟通陆域与岛屿地域的重要纽带,探明陆岛连接交通工程对海岛地区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的影响,对维护海岛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平潭综合试验区作为研究区域,利用2017—2022 年10m 分辨率土地数据,借助面板回归模型,探究大陆- 海岛交通连接工程对海岛区域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7—2022 年,平潭综合试验区景观格局整体呈现斑
摘 要: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成为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建设用地审批作为土地资源管理的核心环节,其管理效能直接关系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本文梳理用地审批管理的相关理论及实践,探析超大城市用地审批管理效能分析评价流程,构建用地审批管理效能综合分析评价体系,并以上海市2023 年度审批项目进行实证研究,抽取9 个审批单位的86 个项目,采用系统比对、数据库技术核查、查阅卷宗
摘 要:生态基底调查是科学评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的基础性工作,可精准掌握整治区域整体生态状况,科学指导规划设计与生态工程实施,有助于大都市郊野空间整体保护修复和综合治理。以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为例,开展试点区域景观格局、生态系统生物要素和环境要素等生态基底状况研究,准确识别并诊断现存生态问题,并针对性提出生态修复措施。结果显示:试点区域整体生境连通性良好,
摘 要:研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功能传导对于有效衔接总体规划和上位规划要求,指导下位规划及具体项目实施,发挥土地综合整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功能传导的现实困境,总结国土空间功能传导与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关联逻辑,提出建立“目标职能—空间功能—整治项目”的传导逻辑,并以武汉市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非集中建设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围绕“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地关系逐渐紧张并表现为“三生”空间之间的胁迫和博弈。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 年、2010 年和2020 年的土地利用数据,构建江苏省“三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三生”功能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20 年,江苏省“三生”功能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而生态功能在苏北地区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2)2000—2020 年,江苏省“三生”功能地
摘 要:分析三生空间格局演变过程及特征,对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荆州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20 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三生空间动态度、转移矩阵、重心迁移模型和景观格局指数等分析工具,对三生空间格局演化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农业生产空间和水域生态空间构成了荆州市三生空间的主要类型;研究时段内,农业生产空间、其他生态空间面积有所减少,与此同时其他类型的空间均得到
摘 要:针对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活力衰退问题,该文以江西省抚州市瑶浦村为例,依据村民问卷调查数据,采用PLS 回归分析法、空间句法,借助SPSS、Depthmap 等工具,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的方法,对公共空间的空间特征及传统村落的社会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活力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瑶浦村公共空间活力处于一般水平,公共空间活力影响因素可从社会维度和空间维度分析,村民村落情感及村民间
摘 要: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西部多口钻井钻遇较厚层基底火山岩,展现了潜山勘探的巨大潜力。但长期以来基底火山岩发育期次不明晰,基底形成时代及地层序列不明确,制约着西湖凹陷早期构造演化与潜山储层的勘探潜力分析。本次通过岩石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多学科手段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西部基岩开展综合研究及评价,厘定西湖凹陷基底形成时代、岩石类型及地层序列,总结基底时空演化特征新认识。基底时空演化特
摘 要:西湖凹陷南部新生代岩浆活动强烈,厘清岩浆岩时空分布特征,对认识该区岩浆活动与油气成藏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三维地震资料,通过边缘检测、振幅属性过滤、多Z 值联合解释、层面自动追踪等多种地球物理手段对区内岩浆岩体形成时间和空间分布进行刻画,分析了岩浆岩体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结合岩浆活动演化规律,探讨了岩浆活动对油气成藏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西湖凹陷南部新生代岩浆活动区主要分布在天台斜
摘 要:温州朔门古港遗址于2022 年被评为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为研究1700 年以来瓯江下游地区的历史环境变迁和人地关系提供了新的素材。本研究对遗址区内从标高2.5m 到-4.5m 的3 个剖面及1 个钻孔进行了分析,依据沉积物粒度和考古文化层的分布,整个遗址区地层自下至上可以分为4 层,其中在第二层砂泥互层现象明显,与上下沉积环境差异显著,为较明显的洪水事件层。综合沉积物的AMS14C 测年
摘 要:根据雄安新区雄东片区浅层地热能的地温场和热物性等赋存条件,估算了雄东片区浅层地热能静态储量和资源潜力,评价了开发利用的经济环境效益。经计算,雄东片区150 m 以浅浅层地热能热容量为4.7×1012 kJ/℃,静态储量为23.4×1012 kJ,制冷工况下资源潜力为43.3 万m2/km2,供暖工况下资源潜力为85.9 万m2/km2。从经济效益角度评价,当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率为25% 时
摘 要:自然资源不仅是发展之基、生态之源、民生之本,更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和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核心载体,同时也是重要的资源性资产。本文旨在探讨宿迁市湖滨新区骆马湖水资源的调查监测,并以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为背景,采用遥感技术作为主要手段进行水资源调查。研究通过获取骆马湖范围内的Sentinel-2 遥感影像数据,对骆马湖水体的空间分布、变化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同时,本文还探讨了遥感技术在水资源调查中的
摘 要:在CAD 水深测量成果图中,水深往往以分离的文本方式标注,其整数、小数、小数点、负号等各部分相互分离且形式多样,这给水深信息提取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基于空间数据关联规则挖掘思想,建立空间布局拓扑表,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学习和分类识别方法,智能识别和提取水深数据。此方法无需预先指定格式及其他参数,创新性实现了多种混合格式水深数据的自动化、智能化识别提取,且准确率高、速度快,在工程领域具有一
摘 要:本文深入分析了上海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结合“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机遇与挑战,对上海市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发展策略展开探讨。提出了“十五五”规划期间,上海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任务,即深化地热资源勘查和监测、关键技术强化、全流程标准体系构建、智能化信息服务体系建立、多元化发展模式探索、示范应用推进、管理体系完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建议未来工作聚焦强化扶持政策导向、提
摘 要: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改善城镇生活居住环境、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举措。本文在回顾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沿革基础上,梳理低效用地再开发的相关概念,对低效用地的产生原因及再开发动因开展分析,对各地近年来的具体实践进行总结并提炼模式,分析目前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所面临的困难挑战并给出了相关建议。研究认为,城镇低效用地的形成涉及城市发展阶段、资源禀赋、功能结构、土地权益以及
摘 要:本文分析了浙江省新增工业用地配置基本特征,指出存量发展背景下工业用地保障的难点和配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需把握制造业对空间需求的内在规律性, 空间赋能土地要素高质量供给、加速二级市场建设、深化标准地动态评估监管以及构筑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新闭环,形成以土地要素供给侧创新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机制、新体系、新闭环和新动能。 关键词:工业用地配置;土地要素;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3.
为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借2024 年4 月22 日第55 个世界地球日,我国将“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主题,并开展为期一周的宣传活动。 4 月20 日下午,由上海市地质学会发起,联合上海市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九三学社静安区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24 第55 个世界地球日上海科普高端论坛”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以“数说天地·未来城
2024 年6 月5 日下午,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学术期刊专委会主办的“编辑面对面、办刊大家谈——首届海上学刊沙龙”在地质大厦12 楼报告厅成功举办。《上海国土资源》期刊主办单位——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和上海市地质学会及编辑部承办了此次活动。 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副理事长王晓锋、上海市地质学会理事长杨联萍出席并致辞,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国土资源》主编詹龙喜作了汇报交流。来自
近日,《上海国土资源》获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重庆非晓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分别颁发的荣誉证书,本刊在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2023 年度被评定为“读者高关注度期刊”,本刊编辑部被评选为“期刊融媒体传播创新优秀单位”。 (《上海国土资源》编辑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