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进食时,感官系统会对食物作出判断,美味是选项之一。 然而,人与人之间因成长环境、阅历、生理、专业知识、对食材的认知、生活偏好以及心理定力等差异,导致他们对食物的要求以及判断也不尽相同。比如老人的牙齿以及消化系统功能衰退,对食物的要求以清淡和酥烂为主,而年轻人则喜欢可以彰显牙力的食物,啃个猪手、吃块四分熟的牛排…… 汉语词典将美食解释为味美的食物。味,主要包括鼻子闻东西所得到的感觉和舌头尝东
曲径通幽,移步换景。苏州园林,被称为“立体的画”“凝固的诗”,融建筑、文学、哲学、戏剧、绘画、书法、雕刻等艺术于一体,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极致。近日,由《苏州全书》编委办公室主办,《现代苏州》杂志社承办的《苏州全书》读书分享会走进留园。伴随着和煦的春风,著名园林文化专家、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曹林娣为市民读者解读了明代造园专著《园冶》,探讨苏州园林的奥妙,分享了《苏州全书》的阅读体会。
风动兰花香,又是一年春好处。在这最美人间四月天,由苏州市文艺之家、古吴轩出版社主办的“曲水有章——赵民蕙兰艺术联展”在4月12日正式开展。 幽幽兰香点亮四面春风。本次兰花展共展出包括蕙兰“老八种”大一品、程梅、关顶、元字、老上海梅、老染字、潘绿、荡字在内的40多盆兰花,一经开幕就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驻足观赏。 本次展览在俞樾故居曲园、章太炎故居章园联合展出,是章园开园以来推出的首个联展,曲园、章
人间四月天,去追求松弛感吧 每到春花烂漫的季节,民国诗人林徽因的经典诗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都会被人们翻出来一遍又一遍诵读。诗句中带来的温暖与爱给了很多人鼓励与勇气。时下,“松弛感”成为了社交媒体上的高频词汇,如何正确面对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在时代的洪流中寻觅自我,是现代人必须学习的功课。(编辑:殷陈萱) 允许一切发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更是一种让人生变成旷野的豁达。作为一本打动当下时代主体
霍尔果斯干部培训苏州基地揭牌 4月15日,为进一步推进苏霍合作向更深层次迈进,江苏苏州干部学院与新疆霍尔果斯市委组织部合作办学签约仪式举行,霍尔果斯干部培训苏州基地揭牌。按照协议约定,双方将在教学资源共享、联合科研攻关、加强工作交流等方面强化合作,共同推进高素质人才培养和高水平办学能力提升。据介绍,从2010年党中央部署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以来,苏州与霍尔果斯围绕科技创新、贸易交流、产业升级、人才
陆羽无茶不以成圣,李白无酒不以成仙, 没了东坡肉、荔枝、东坡肘子、烤羊脊骨、生蚝…… 苏轼奔波的一生该是多么凄风苦雨。 吴自牧在《梦粱录·鲞铺》中也说: “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 人得要吃饭,买、汏、烧这些事情, 不见得比书画琴棋诗酒花就低了一个档次。 在苏州,烟火气和书卷气从来不是二元对立的。 作为自古以来的富庶之地、水乡泽国, 苏州丰富而极具特色的美食让人印象
民以食为天,一餐一饭,都是生活实践在长期历史演化中浓缩而成的文化。众所周知,苏州人的生活,是浸润在“雅文化”里的生活,因此想要直观了解、体验苏式生活,品一品充满诗意的苏州美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诗意的味道,就是适意的味道 江苏省烹饪协会荣誉会长华永根称,苏州美食在中国餐饮史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得益于苏州优渥的自然禀赋和繁荣的经济环境。 元代无锡人倪瓒所著的《云林堂饮食制度集》,记载了五
自古以来,苏州水网密布、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有“水乡泽国”“天下粮仓”“鱼米之乡”之称。宋朝以来就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苏州是全国著名的水稻高产区,此外,主要种植麦子、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还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阳澄湖大闸蟹等特产。丰富的食材为苏州美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苏州文化和苏州人的雅致追求,又让苏州美食具有精致诗意特色。苏州的美食让人印象深刻,也让许多文人骚客流连忘返,
中国雅文化专家叶放曾为《舌尖上的中国3》制作文会宴 ,其菜肴做法在古籍中均有提示。如“茄鯗”是《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故事的重点,“混蛋”取自清朝童岳荐《调鼎集》,“四美羹”来自清朝李渔《闲情偶寄》,“蜜火腿”和“红煨鳗”取自清朝袁枚《随园食单》等。我们从叶放设计的《文会食单》一窥苏州饮食文化缩影,不禁思考:流传千年的文会宴为何如此受欢迎?在苏州市烹饪协会饮食文化研究专委会主任蒋洪看来,真正的文会宴,
生活在苏州,是一件幸福的事,这里既有数不清的时令美食,又有底蕴深厚的文化。不用留心去寻,仅仅是漫步姑苏城内,诗词与美食都抬眼便是。为什么苏州人会如此幸福呢,答案恐怕离不开新鲜食材换来的舌尖获得感,还有提起笔来就能一气呵成的诗。 《现代苏州》:苏式生活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生活,您认为,这种诗意在美食中是如何体现的? 华永根:苏州人饮食有几个基本要求:一是讲究时令,比如春天要吃菜花甲鱼、菜花塘鳢鱼、野
美食,讲究“色、香、味、意、形”俱全,在影像媒介出现前的漫长岁月中, 画画应该是最能表达和记录美食的手段了。 即便到了短视频盛行的现在,融入了画家个性与审美的画作, 也能将同一道演绎出各具特色的风貌。 就让我们借用几位画家的眼睛,看看苏州的诗意美食是怎样的活色生香。
“金洪男先生将烹饪技艺融会贯通于国画了,所以他的作品有了别样的酸甜苦辣。”“以他今天的绘画水准,已分不清哪是主业。”“洪男的画如同他的菜肴一样,气韵生动并具新意。”…… 一手掌勺,一手握笔。厨子出身,学艺十五载,如今,金洪男已成为苏州餐饮界和绘画界的“双料”艺术家,得到了诸多业内人士的认可,被誉为“厨师中最会画画的”和“书画圈中厨艺最好的”。在这个春意烂漫的四月,记者有幸探访位于太湖之畔的新梅华
平江路的友苏美术馆内,电视屏幕上循环播放着原作长达45米的画作《平江岁月图》,画家谢友苏称,这是他亲耳所听、亲眼所见的城市变迁与人文风貌,也是苏州这座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在百年间的历史切片。 精雕细作的苏州生活 谢友苏的父亲谢孝思,是著名书画家、园林艺术家,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守护人”,对苏州历史文化传承做了出巨大贡献,他的母亲刘叔华,是诗人、画家,专功墨竹,自成一格。谢友苏自幼受传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延续至今的江南味觉,也在滚滚而来又滚滚而去的时代洪流中,以诗词书画的形式,留下了特殊的痕迹。令现代人着迷的苏州风味从何而起,大概就得去这些作品中追根溯源了。 乾隆十六年(1751年),有位家住阊门专诸巷的画家徐扬,因画作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被召入宫中画院,升官至内阁中书。2018年,故宫博物院举行的“紫禁城过大年展”中就曾展出过他所绘制的《弘历生春诗意北京图轴》,是极具有代表
对人生最惬意的畅想是什么样的?大概是和三五好友,围坐庭院,品茗喝酒,聊聊闲话,若是兴致一高,能吟诗几首,那再神气不过了。似乎从古至今,诗歌总是以各色饮品结对出现,既有爱喝茶的诗人,也有爱喝酒的诗人,恐怕现代还有不少爱喝奶茶的诗人,随着餐饮行业的不断“内卷”,诗词联动饮品,已经成为了当下的新潮流。 中式创新,苏州奶茶最在行 许多首次来到苏州旅游的外地游客,都会被苏州大街小巷穿着传统服饰的年轻姑娘
诗人与厨师的共通点在哪里?大概是对细微变化的明察秋毫,还有创作时的酣畅淋漓。那我们有朝一日是否能将厨师称呼为“厨诗”呢?肯定的答案就藏在这些苏州的诗意餐厅中。如何能将菜做成诗,可是一门深厚且复杂的大学问。 书香气浸润烟火气 每个图书馆似乎都将严禁带食物的标志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可是谁又不想在书海之中徜徉的同时,再喝上两口饮料,吃上一顿饕餮盛宴呢?李白图书馆餐厅存在的意义或许就起源于此。位于斜塘
都说苏州人吃得讲究,苏州人不仅对于“吃什么”“什么时令吃”有讲究,“怎么吃”也大有学问。 苏州人在家请客吃饭时,一般都会用家里珍藏着的整套“碗盏家生”,上桌面跟酒店摆出来的台面一样漂亮,有时这些“碗盏家生”就是助兴的话题,一套完整的“碗盏家生”仿佛寓意着一家人的团圆、和睦、祥和。若是到店用餐,现在各式各样的餐具更为食物增加了不少视觉效果。 筷子 《韩非子·喻老》记录了一副象牙筷的故事:“昔者
一半烟火一半诗意,生活便是这般复杂而美丽。烟火代表着现实的琐碎与热闹,是生活的底色;诗意则是内心的渴望与追求,为生活增添了色彩。本期特别策划,记者探访了三个苏式家庭,透过与他们的对话,邂逅那个烟火气里的诗意江南。
“早上一碗苏式面,灵魂摆渡到黄昏。”星期天的早晨,林先生的一则朋友圈引起了家人们的热议,大家调侃他哪里抄来的段子,如此有意境。他则解释就在刚刚吃完面的时候,脑子里突然灵光闪现,绝对原创!林先生的女儿说:“确实,老爹常常能给人惊喜,他对美食的研究和热爱,流淌在每一个平凡又不平淡的小日子里。” 有情调、有腔调的饮食日常 在旁人眼里,林先生是一个时髦人士,永远充满激情,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近年来,他和
吃货们读名著时,总对《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情有独钟,大观园中众人齐聚海棠诗社,共同品蟹、作诗,好不热闹。每当秋风起,菊花香,苏州人血脉里流淌着的吃蟹基因就开始蠢蠢欲动了。 家住园区的Sarah,现在在英国谢菲尔德留学,上一个秋天,她特意跑去当地中餐馆,向老板预定新鲜的螃蟹。对时令美食的执着,是她身为苏州人铭刻在DNA里的精神内核。 Sarah的外公外婆家,位于姑苏区,她童年的每个假期,几乎都在青
“咱们一起,包!饺!子!”这几乎是每个春晚小品在迎来大团圆结局时不必可少的一句台词。同时,因为一些刻板印象,人们只知道北方人爱包饺子、包包子,殊不知,苏州人对于制作含馅料的食物,也有着深沉的情感。 春天到了,又到了花式吃荠菜的季节。由于亲戚众多,我家只要出现一次荠菜馄饨或荠菜春卷,基本上就会连续吃上一到两个礼拜。 苏州人爱吃荠菜,一是因为不时不食、追求时令的饮食习惯,二是因为春季吃荠菜,有明目
让金字招牌亮起来 1997年的一天,储敏慧在采芝斋门前远远站定,隔街细细打量这家百年老年。 和所有的老苏州一样,储敏慧曾经无数次从观前街走过,从采芝斋、黄天源、稻香村、叶受和这些老店门前走过。但这一次不一样了,他将真正走进去,和全店员工走在一起,带着他们往前走,走向未知的岁月。到底能走多远?说实话,不知道。 储敏慧对着采芝斋的店招看了好久:8米多长、4米多宽的半圆形大牌子,蓝颜色,上书“苏州
姚梅英,江苏苏州人。当代刺绣艺术家,苏绣艺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美术名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 在江南水乡苏州,有一条古老的镇湖街,它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在这条街上,姚梅英与苏绣结下了不解之缘。苏绣,不仅是她的职业,更是她的生活,她的灵魂。 生活与情感 姚梅英,这位苏绣的传承者,用她温和而坚定的声音,讲述着她与苏绣的不解之缘。她的故事,就像
苏州古城的私家园林,是散落在江南的颗颗翠珠,数百年风霜雨雪的磨洗,反而更显现其熠熠光彩。据史料载述,苏州私家园林起于东南晋的辟疆园。到明、清时代造园的高峰,园林式宅院的建筑艺术,已成为苏州留给后世的一份最珍贵的文化遗产。 烟水浸润的吴文化,孕育了洋溢着艺术情调和书卷气息的苏州文人的写意山水园林。其园经文人和儒雅之士规划营造,在咫尺天地间展碧潭岩壑、亭台楼轩之胜,显曲廊幽径、柳暗花明之趣,使人恍入
斗转星移,世事浮沉 明年,将是苏州商会成立120周年。20世纪伊始,苏州商会的成立,从一份苏州绅商给农工商等各个部门的“赏项”说起。虽然名为赏项,其实是在各个部门疏通打点的费用。20世纪初,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和清政府的提倡保护,商会应运而生。伴随着中国的早期现代化而兴起,从诞生之初就肩负有推进中国走向现代的任务。 清政府历经甲午战争的失败,国力日弱,急需改革,于1903年设立商部,颁布了一
鲜海平,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协行草书委员,高新区书协理事。 我与鲜海平同在苏州工作,甚至有一段时间还同在高新区,但我们的第一面却是在千里之外的宝鸡。 一 记得在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时,我和海平都是面试其中的一员。那年面试规模之宏大前所未有。 当年我处于创业期,时间相对自由,提前到了宝鸡办好了入住。海平忙,他一直到面试前一天的下午才办好了请假手续。出发前他打电话给我,问我房
胥力浦,江苏灌南人,现定居苏州,1951年生于南京浦口。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曾在内地及英、日、韩、马来西亚等举办个人画展十余次,出版《胥力浦山水画》《中国当代翰墨名家胥力浦画集》等专著多部。 胥力浦1951年4月出生于南京浦口,5岁那年随父母从南京回到故乡灌南县。胥力浦父亲写得一手好字,每逢春节来临,都要为邻里写上几天对联。受家庭薰陶,胥力浦七八岁时就开始
四月,春和景明,金鸡湖碧波荡漾,苏州工业园区标志性雕塑《圆融》矗立湖西。隔湖相望,“圆融佳境——钱建中书画作品展”在湖东圆融城市艺术客厅正式开展。本次展出共展出钱建中书法、国画作品70余件,其中大部分作品是近年新作,首次与观众见面。 钱建中早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有扎实的写生基础。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刚刚从人物画专业毕业的他,创作了大量如《春风》《长大当个飞行员》等反映时代风貌的
“听说了有‘春风送喜’?你拿到了吗?” 近日,在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街道苏州中心广场社区辛勤工作的外卖小哥们相互间频频被问到这句话。大家口中的“春风送喜”,是一份《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指南》。 说起这份《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指南》,是由苏州工业园区社会保险基金和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为处于路上“祼奔”状态的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提供的权益保障。它涵盖了行车安全、交接商品注意
春光明媚的4月,“独墅湖科教创新区2024国际中文日活动”在西交利物浦大学举办,活动吸引了近300名来自西浦、苏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SKEMA商学院苏州校区等院校的中外学子参与。此次活动由“诗意江南经典诵读大赛”和“传统文化市集”两大部分组成。 “诗意江南经典诵读大赛”于3月开始征稿,共吸引近百位国内外学生的参与。西浦语言学院中文讲师赵颖介绍:“大赛选取了10篇与苏州相关的诗词作品,希
3月1日,在苏州工业园区圆融天幕西街,一场“悦动姑苏·慧聚阳澄”人才见面会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驻足。这是阳澄湖悦榕庄&阳澄湖悦柳酒店在2024年初春举办的大型人才招聘盛会。活动现场不仅汇聚了海量酒店业界人才,还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优秀求职者。此次人才见面会,为苏州搭建了一次人才与机遇的桥梁,也为苏州酒店业未来的繁荣故事增添了新篇章。 今年夏天,阳澄湖悦榕庄和阳澄湖悦柳酒店将在苏州相城区阳澄
刘琴今年35岁,曾经是一名职场打工者,因为喜欢花花草草,四年前开始全情投入花草事业。初入花鸟市场,周遭的店主都是大爷大妈,投身其中,倒也不觉得怪异。从老市场到新市场,她的经营范围从花草拓展到鱼类,全年无休却也乐得其中。 在皮市街114号的店门口,锦鲤、热带鱼在各自的“水族馆”里游来游去,店主刘琴忙得不可开交。斜对面卖多肉植物的,再往前走一走,那家卖鸟的,还有自嘲已是中年人的“95后”店主,苏州人
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原是在物质匮乏年代流行的持家之道,如今,不少年轻人对于那些已经绝版的、价格高昂的,或是有纪念意义的物品,也有着大量“缝缝补补”的需求。 在苏州印象城内偏守着一隅小店的唐俊,正是一位有着多年从业经验的修补匠人。 从小厂长到修补匠 1999年,刚刚初中毕业的唐俊先后到广东的手袋厂和皮鞋厂工作,并于2006年开办了自己的鞋底制造厂。千禧年到来的兴奋刺激着人们的购买欲
所有的伤痛都值得被治愈 近日,由策展人郝青松策划,宥爱美术馆与MONARCH联袂呈现的新展“妮可·巴菲特:疗伤一代”在苏州嘉德·宥爱艺术中心开幕。这是艺术家妮可·巴菲特20余年创作生涯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展览,汇集绘画、装置、影像等50余件富有生命艺术特质的作品。此次展览将让更多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观众,以更加便捷、更近距离的方式感受代表国际水准的当代艺术作品。 妮可·巴菲特出生于美国洛杉矶,是一
金建英,笔名星光,生于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初开始学习写作,以文史和诗歌创作为主。相城区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吴县报》《苏州日报》《青年文学家》《百年红色印记-苏州党史专题集》。 世上有条路叫做梦想,生命的精彩是追求梦想的过程。古人云:条条道路通罗马。 我的梦想是希望自己做一个爱读书的女人,一生与书相伴,在书中品尝诗和远方。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中学毕业后,我就匆匆忙忙
蔡佞,吴语学者。苏州市政协文化文史委员会特邀文史研究员,苏州市地名咨询专家组成员。致力于吴语苏州方言和吴语地名研究。主编《白洋湾山歌集》一本,在《方言》《汉字汉语研究》《吴语研究》《中国地名》《江苏地方志》等各类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苏州城齐门以北十五里,元和塘东岸有个小镇名叫蠡口。它得名于唐宋,兴盛于明清,小镇居水路之要冲,兴缂丝之工艺。蠡口不但是相城区重要的吴文化地名,地名背后还流传着丰富
王水兰,苏州市广济医院心理治疗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儿童青少年的行为、情绪与学习问题调节亲子关系咨询。 4月,因为清明节的缘故,总有点淡淡的哀伤。温暖的春风也变得柔和而含蓄,似乎传播着对逝者的哀思。在清明节,哀伤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词汇,它被赋予了更深层的意义。 哀伤,这个看似沉重的情绪,实则是人类情感世界中重要的部分。它如同四季的流转,是生命历程中不可缺失的一环。如何处理丧失与哀伤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