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得懂苏州的巷子,你才读得懂苏州。”这句话,如同一把钥匙,轻轻打开了通往这座城市灵魂深处的大门。苏州,这座温婉如诗、历史悠久的水乡古城,其韵味不仅仅流淌在碧波荡漾的河流中,更深深镌刻在那一条条曲折幽深、充满故事的巷子里。 走进苏州的巷子,仿佛走进了一部厚重的历史长卷。每一条巷子都有它独特的名字和故事,比如平江路,它曾是古代苏州最为繁华的商业街区之一,见证了苏州经济的繁荣与变迁;再比如山塘街,那
北京以胡同闻名遐迩,上海则以里弄著称,而苏州,这座温婉如诗的城市,其千回百转的柔情,唯有漫步于那些曲折蜿蜒的小巷之中,方能深切体悟。那些依水而筑、粉墙黛瓦的古宅,仿佛是水乡独有的温柔泡影,轻轻摇曳在时光的河面上。 近年来,苏州的小巷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也悄然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政府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对这些古老的街巷进行了精心的保护与修复,使得它们在保留历史风貌的同时,又融入了现代生活的元素。
一座姑苏城,半部江南诗;一条平江路,半座姑苏城。 姑苏古城,宛若江南诗卷中翩然绽放的半壁风华,其韵致与风情,皆凝聚于一字一句之间,令人沉醉。而平江路,则是这古城心脏处一抹细腻的笔触,不仅绘就了街巷的蜿蜒曲折,更编织了一幅幅生活与历史的斑斓画卷。 但写平江路,就不能只写平江路,要写那悠悠古韵中流淌的历史长河,写那青砖黛瓦间藏着的千年故事,写那小桥流水旁回响着的岁月低语,更要写贯穿古今,将人文风情
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对苏州城外西北河道进行疏浚,利用自然河浜开挖直河,从阊门外护城河直达虎丘山麓,称山塘河,便于行舟。又把挖出的泥土填堆成长堤,长堤宽阔成路,直通虎丘,堤长七华里,取山塘河的名字,遂称“七里山塘”。 七华里换算成现在通用的计量单位,大约为3600米。我们现在游客集中的山塘街景区,其实是山塘老街,从新民桥逛到山塘桥,全长仅360米,占七里山塘的十分之一。即
在时光流转中,十全街悄然跃升“City walk”热门榜,其热度几乎能与各大城市的标志性街道——上海的南京路、北京的王府井、成都的春熙路等同日而语,今年更是打出了“中国有条十全街”的旗号。如今,即便是那些仅作短暂停留的外地游客,也甘愿舍弃那些耳熟能详的打卡胜地,转而踏入十全街,哪怕仅仅是为了品尝一杯地道的咖啡。 东起葑门桥、西至人民路,这条全长2004米的街道,究竟何以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呢?
老一辈的苏州人买绸布一定要去乾泰祥,逢年过节购置新衣服一定要去人民商场逛一逛,谈恋爱看电影一定是跑大光明电影院的,味蕾还时不时会想念采芝斋的粽子糖、稻香村的苏式糕点、陆稿荐的酱汁肉、“零拷”的元大昌冬酿酒……种种这些记忆,都汇聚在了观前街。 东起临顿路、西至人民路的观前街,全长仅780米,却是苏州最繁华的商圈之一,也是全国最早的步行街之一,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诉说着百年吴文化的辉煌篇章。 回溯
学士街,北接吴趋坊,南接百花洲,中间横跨干将西路,全长497米。街的东面是学士河,西面是古城墙,久经风霜的墙面留下了岁月斑驳的痕迹。 乍一看,学士街和苏州大部分街巷一样,两边是粉墙黛瓦的苏式民居,中间郁郁葱葱的行道树盖住了车流滚滚的马路。往深处走,才发现,这条街有其独到之处,一半是市井烟火,一半是人文历史。 几经分割,拼凑历史碎片 其实,在叫学士街之前,宋代这条街还曾被叫作“药市街”。旧时所
每逢节假日,苏州哪里潮人密度最高,仓街一定是答案之一。这座毗邻平江路的商业广场,是很多苏州人看着蝶变出的古城新貌。一面是市井味道十足的苏式生活图景,一面是引领世界潮流的商业中心,平江片区已经成长为融合江南典雅与时尚气质的城市新地标。 古城的魅力奥秘 早在2023年秋季仁恒仓街正式开门接客前,关注仓街发展进度,就已经成为了周边游客、居民们最爱干的事情。开业后席卷微信、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的爆炸
苏州城区里街巷众多,古朴的、潮流的、现代的,随便说个关键词,脑海中都能蹦出几个网红街巷的名字。众多选择中,皮市街这条宝藏小路似乎只在荷花盛开的初夏才会“出圈”,而这条生活气息浓厚的街道,却蕴藏着城市灵魂中的闲适与自在。 时代在变 这条街上的人不变 如果跟苏州人闲聊提起皮市街,十有八九会聊到这里的花鸟市场与名字起源。早在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刻绘的《姑苏图》上,“皮市街”已经存在。这个有
娄葑附近的居民对于到横街上去买菜是有一些精神执拗的,有一些葑门附近的老居民,在搬迁到其他地方居住以后,甚至还要坐两三个小时的公交车到横街菜市场买菜。 对于本地人来说,这里是连接着钢筋水泥的城市和江南地道风物的味觉集散地;对于外地游客来说,这里最能感受到那种从淤泥里生长出清新莲花的江南式市井烟火气。 街坊巷弄,枕河人家 葑门横街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繁华于明清,是毗邻古城东南的集镇式城
书院巷,其名听着就与少年感、书卷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片街区,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少年时代的影子,而你又会以什么样的姿态重走自己的少年之路呢? “学霸”漫步文史街巷 书院巷位于苏州古城区,东出人民路三元坊,与十全街相对;西至司前街,与侍其巷相直。 清代《觚賸续编》中记载:清初,有位叫汪琬的苏州人,某日去朋友家聚会。席间,来客竞相炫耀起家乡的特产,唯独汪琬一言不发。在众人催促之下,他方缓缓说
在江南的温柔水乡中,苏州以其古典的园林、潺潺的流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与旅人的心。而在这座城市的心脏地带,隐藏着一条充满历史记忆与诗意情怀的街道——桃花坞大街。 桃花坞大街因盛产桃花而得名。春日里,若逢桃花盛开,整个街区便会被一片粉嫩所包围,仿佛置身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中,让人忘却尘嚣,沉醉不已。而今正值江南最舒适的秋季,无论是漫步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还是坐在茶馆里品茶聊天;
以书画档案为特色,民生档案集聚、专门档案集中、照片档案会集、史志宗谱档案荟萃……41万余卷(册)、52万余件珍贵档案、1.6万余册资料,足以构建出一座立体的城市。 镜头聚焦太仓市档案馆,透过馆藏系列展示,在历史的长河中,记者试图去发现和探索,这座拥有4500多年历史的江南小城的档案故事。 娄东文化继往开来 明代至清代中早期,是太仓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兴盛时期,娄东画派、娄东诗派、娄东印派、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壮大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产业。”在我国推进数字文化产业战略的大背景下,文旅、文博、文创领域的“以虚强实”已形成不可小觑的浪潮。近日,“2024年江苏省数字消费典型创新场景”发布,全省共有10个场景入选,其中包括
《皇明臣略纂闻》,由明代苏州常熟人瞿汝说撰写,共十二卷。主要论述了瞿汝说自己的军事思想,从多个方面如枢、筹、御、制、攘、讨、擒、弭、捍、柔、化、勋等详细讨论了军事策略和战术,展现了作者对于古代兵事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这本书不仅是研究古代兵事的重要文献,而且为了解明代及之前的军事思想和战略布局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皇明臣略纂闻》的影印出版是《苏州全书》继《裒谷子商隲武经七书》之后,对古代兵书又
“这个就是我们小时候买米买菜的样子。”“我跟你爷爷谈恋爱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平江路的友苏美术馆里,不时有人指着电子屏幕上播放的绘画作品《平江岁月图》,寻找自己记忆里的苏州。 《平江岁月图》是画家谢友苏耗时6年创作的工笔国画人物长卷,整幅画全长50多米、宽0.54米,以近千个市井人物的生活场景勾勒出人间百态,描绘了自民国时期至当下近百年来姑苏城百姓生活的沧桑巨变。 新时代的《姑苏繁华图》 多年
在苏州市吴中区舟山村,有这样一间宝藏艺术馆——帅道富核雕艺术馆,凡是光顾于此的游人们无不赞叹其中琳琅满目、做工精巧的核雕作品。这些精雕细琢的作品能聚集于此,离不开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舟山核雕协会副会长帅道富的不懈努力。 结缘苏州,在人间天堂成就梦想 1972年,帅道富出生在江西省奉新县一个偏远小山村里,尽管家境贫寒,但他从未抱怨,总是用稚嫩的双手帮助家里分担生活的重担。1991年,一个偶然
1941年,王振华出生于无锡一个小职员家庭。虽然父母从事的都是与美术无缘的工作,但王振华生性喜爱绘画,小时候几乎把所有的时间花在了涂鸦上。那时的他最喜欢看《三国演义》小人书,临摹最多的就是洋画上的三国人物,家里墙上贴满了吕布、貂蝉、关公、赵子龙的画像。 严格说来,王振华接受正规的美术教育还是从中学美术课开始的。那时他第一次知道了素描是怎么一回事,并从家乡徒步四十多里赶到无锡,从新华书店买回哈定先
《种湖人》 住在浪花里的人们 星空是他们的挚友 各家的鹭鸟好相邻 鱼虾急着蹦跳 他们不懂离别的理由 巴解代言过勇士榜首 而眼下的渔歌唱晚 船火像是星星点灯 菊黄 蟹黄 酒黄 早该用秋风去温暖寒冬 幸福和阳澄湖共享位置 北纬31度 东经120度 快,跋山涉水来住苏州 2024年06月22日 ——选自《瓜丁的诗》之第二部《太湖之鲸》 瓜丁诗话:章太炎夫人汤国梨女士寄
入秋了,养生再次被提及。养生可以“治未病”,年轻人爱上养生,这已经见怪不怪了,不过,“保温杯里泡枸杞”这种粗放型养生方式已经落后了,现在年轻人的养生方式再次升级,八段锦、晒背、养生茶、泡脚、打坐等逐渐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新中式养生。 何为新中式养生?传统中式养生,如针灸、艾灸、刮痧、拔火罐等耗时久且操作不便,新中式养生主打一个通俗简单、轻量便捷,耗时少且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更适合年轻人的生活作息和方
当代年轻人自嘲是“脆皮”年轻人,虽然年纪轻轻,但是身体毛病却极多,脆弱到了一碰就坏的地步。怎么解释呢,去拿个外卖腿抽筋了,伸个懒腰脖子扭了,打个哈欠下巴脱臼了……年纪轻轻,就落下了一身病,脖子痛、腰痛、肚子痛、胸闷……都是“脆皮”年轻人容易患上的毛病。 《2023年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相较于老年人,年轻人的健康困扰似乎更多,其中最年轻的“00后”,他们的健康困扰最多。如果你还觉得养生一直是老
在古老的东方,有一种智慧,它源于自然,融入生活,那就是药食同源。 食物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的美味,更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良药”。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年轻人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多数人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除了依赖医生开具的处方和中药的调理,药食同源也是一个不错之选。 没有了配药、煎药的繁琐,简单易行、以药入食, 还能达到滋养身体、预防疾病的效果, 正符合当代年轻人追求健康、自然、便捷
1914年,药农李金宝在苏州枫桥白马涧开设了“李记药铺”,这便是“李良济”老字号的雏形。第二代传承人李金福先生,秉承家训,严控原药材质量,将中药饮片的传统炮制技艺发扬光大。到了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第三代传承人李建华先生在2004年注册了“李良济”商标,将百年老店转型为专业化、工业化生产的大型药商。 近几年发生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让人们重新审视西医,而历史悠久的中医文化也再次受到关注。中
第一次知道陆藜·开了个方子,是在网上见到了一杯装了人参的奶茶,透过羊脂玉色的茶汤,人参清晰可见,杯底沉着一层马蹄珍珠。刻板印象里奶茶就是牛奶加茶再加上各种甜甜的小料,所有食材搭配都是为了美味服务。加了人参的奶茶,那能好喝嘛?人参和奶茶掺在一起,是营养多一点呢还是噱头多一点?作为一个忠实的奶茶爱好者,记者决定前去陆藜一探究竟。 奶茶杯里泡人参,太健康了 在商场里弯弯绕绕,记者终于找到了那家名为“
姑苏城里,一家古木色装修的医馆每天人来人往。盛夏里,门口摆了一张小桌子,放着已经晾凉的酸梅汤,夏日里,每个路过口渴的人无论入馆与否都可以来喝上一口。喝下酸甜可口的酸梅汤后,你可以先到东边的医馆,寻一位老中医问诊号脉,了解自己的体质,或煎一副药调养身体;若没有时间问诊把脉,直接走进西边的中药膳食店,点一份德丰健已经搭配好的熬夜套餐,点一杯猴头菇白芷茶,离开的时候再带走几块八珍糕,也是一个美味又养生的
入秋后,如何养生是不少人关注的点。苏州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室前,不少年轻人排队候诊,咨询养生之道。治未病科主任中医师朱立毅告诉记者,近年来,科室接诊的年轻人占比越来越大,他们的诉求也五花八门,请医生搭个脉看看体质,来医院贴个三伏贴,开几味养生茶……越来越多人希望通过更便捷的方式来达到养生的目的。 热门养生,需三思而后行 接触了不少年轻人后,朱立毅总结出当代年轻人的身体特点:湿气重、气虚。经常开空
在孩童清澈的眼眸中,苏州是一幅缓缓展开的水墨长卷。古城墙下,青石板路悠悠,每一块石头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讲述着过往的烟云与繁华。小桥流水,人家依依,粉墙黛瓦间,藏着无数童年的欢声笑语与梦想的萌芽。 春日里,拙政园的茶花笑映碧波,夏时,塔影与夕阳共舞;秋风起,平江路的两旁桂香满溢,冬雪覆盖下的狮子林更显静谧而神秘。孩子们的眼中,苏州不仅是历史的沉淀,更是探索与发现的乐园,每一条巷弄都藏着新奇与惊喜
“姑苏”二字念来朗朗上口,仿佛周围也蒙上了一层清香,幽然却令人回味。 姑苏如果是一盏茶,那定是回味无穷。有粉墙黛瓦,有小桥流水人家,有街头的吴侬软语,像是声声跌落在棉花上一样,令人心情舒适。 姑苏如果是一首歌,那她不必把五线谱吹得天花乱坠,只要将内心最自然最原始的声音弹唱出来,不需要激昂,只需要柔情似水,渗一点明艳,再加三分晴朗,就是最好的旋律。 姑苏如果是一幅画,多少人在上面挥毫泼墨,浓淡
我的家乡是被誉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州,这座千年古城宛如一位大家闺秀,静静地卧在江南水乡之中。 清晨,老城在朦胧雾气中苏醒过来,整座城市浸润在白茫茫之中。远处传来零星的声响,会是谁呢?走进一些,影影绰绰地看出是一位老爷爷在扫地。路旁高大的香樟树在雾气中若隐若现,走进了高大挺拔的香樟树,叶子像水洗过一样,显得青翠欲滴,充满勃勃生机。远处传来轮子“咕噜咕噜”滚动的声音,原来是熟悉的早点摊阿姨出
清代诗人吴庄游历完三山岛,曾留下“烟水漾中分聚落,居然蓬莱在人间”这样的佳句。坐落在苏州城外的三山岛,那美轮美奂的景色,那源远流长的历史,与久负盛名的蓬莱岛有着不少共通之处。于是,三山岛有了一个清雅超凡的名字——“小蓬莱”。 我漫步在三山岛,踩着台阶上去,时间给它们刻了错落有致的纹理,一条条缝隙里长满了苔藓,连绵不断。踏上了最后一阶台阶,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六角亭,悠然挺立在湖光山色间,古朴雅致。抬
水者,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为下,花蕊水香,竹叶水沁,瑞雪水雅。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生活在运河旁。 夕阳西下,在运河边的塑胶跑道上看太阳下山。流水在芦苇荡间流淌着,一副耳鬓厮磨的样子。夕阳把半边天给染成了红色,一只疲惫的归鸟划过天际,把天空分成了两半。天很热,不知蝉把那棵大树当作了自己开演唱会的舞台,东边一声,西边一声,唱着一首盛大的大合唱呢! 运河水流不急不缓,河面上
一朝入姑苏,满眼是江南。总要来趟苏州吧,听吴侬软语,看林园潺水,吹吹山塘街的晚风,走走平江路,感受诗情画意的江南。 江南又梦烟雨,步入山塘七里,醒眼看风月,心与此间闲。夏日山塘当然是从一束荷花吻开笔墨。街边,头裹丝巾的老农招呼着一个又一个的行人,沾得满袖的花香。往前望河边,白鸟飞上桥梢头,点开河中一圈圈涟漪。码头边,一块石碑挡住行人的视线,细观此古碑,方知这山塘的由来:白居易创山塘,兴修水利,让
只要踩上甪直的石板路,人就在水中央了;一登上甪直的乌篷船,就到水乡人家了。 正是烟雨朦胧的天气,衣裳湿漉漉的,眉毛、头发在不知不觉中润湿了,环绕着水乡人家的,都是河汊,拥抱着甪直古镇的,都是湖水。甪直依偎在澄湖的怀里,像从湖里滋生出的荷叶。 甪直河汊上有供游人租用的船,近看,那船是实在的;远看,那船就化在无痕的烟雨中了。只有坐到船上,才算到了水乡。小船款款地贴着人家的窗根过,穿过一个又一个的桥
苏州以温婉的水乡风情和精美的园林艺术闻名遐迩。走进拙政园,仿佛踏入了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假山奇石、亭台楼阁,倒映在碧波荡漾的池塘中,美得让人心醉。漫步在平江路,青石板路两旁,古色古香的店铺林立,售卖着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和地道小吃,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与糕点的甜蜜,让人忍不住停下脚步,细细品味这份宁静与美好。 而夜幕降临时,苏州更是别有一番风味。金鸡湖畔,灯光璀璨,水天一色,仿佛银河落入凡间,让
同里古镇,一幅细腻勾勒的江南水墨画,名人雅士云集之地,状元进士之乡,文化底蕴深厚,怎一个“拥挤”了得?这拥挤,是历史的沉淀,是才情的汇聚,非人潮涌动,而是智慧与风骨的交相辉映。 来同里古镇,是一个小雨的午后,雨丝勾画着这十五条“川”形小河分成的七座“小岛”,四十九座古桥,像一个有温度的大家庭,这样的同里自然故事满满。 一路前行,一急不慢,小向往,同里的建筑以明清时期风格为主,但烟火味十足,街道
苏州,这座传承千年历史的江南名城,每一条大街小巷都散发着古色古香的韵味。今日,在述色空间里,一场精彩绝伦的评弹表演令我陶醉其中,久久不能忘怀。 苏州评弹作为江南地区特有的曲艺形式,素有“中国最美声音”的美誉。其中“评”,是指苏州评话,饶有趣味;“弹”,是指苏州弹词,曲调悠扬,悦耳动听,声声扣人心弦。 舞台上的施老师穿着灰色长衫,英俊潇洒。王老师则身穿粉色旗袍,婉约柔美。舒老师手持三弦,王老师怀
苏州,是镶嵌在中国东南部的古城;是由精致典雅的古典园林筑造起的一座古城;是被历史和自然双重眷顾的古城;也是我魂牵梦绕的家。 苏州的园林,是江南美的最好演绎。走进留园,曲径通幽。阳光透过窗棂洒了满地,树影斑驳。满墙的山茶花瀑布道尽江南之浪漫。拙政园里,亭台轩榭,假山池塘,相映成趣,宛如置身一幅自然的水墨画中。一池碧水,嬉戏的鱼儿打碎了岸边垂柳和亭台。浮萍躺在水面,给蜻蜓一个栖息之地。狮子林里怪石嶙
清波流动、碧光倾斜,于姑苏城中穿过,面若桃花。我伫立巷前,望着灿烂的荒凉出神。我在等待一个岁月不返的身影,等待一个不知时日的晴天。 我的老太太,膝下有六个儿女。六人经常会轮流将她接到各自的家里照顾。我很小的时候在阿婆家住,常常听见老太太嘟囔,她还有一座老房子,在桃花坞的“长鱼池”。 长鱼池,蜿蜒在桃花桥路上,本是宋章氏桃坞别墅十二池之一的让鱼池,后因不断淤塞,彻底被填没,人们便在此建造了这条小
“吴侬侬软语,倾藉一时,盖柔转如环,令人意消也。”当徐志摩结束了一日的劳累,漫游在姑苏坊间之时,恰恰几位姑娘从巷陌中嬉笑走出,隐隐的寻常吴语如诗般回荡在志摩的耳侧,他不觉感叹这乡音“固毋其软语生风,即謦欬微闻,已足令神魂飞越。” 吴音生风,令人飘飘欲仙,志摩的说法或有些许夸张,但从文字中透露出那份对于吴音的喜爱属实真切。他对苏州城市本身也曾赞不绝口,那么这座古城的魅力到底在哪呢,为何可以让徐志摩
在2024年的璀璨时光里,浙商银行苏州分行迎来了扎根苏州的第十二个春秋。作为源自中国革命红船启航地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浙商银行苏州分行坚持以“善本金融”为核心理念,全力支持苏州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与苏州政府携手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在全力服务苏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推动机构自身可持续发展。今年以来,苏州分行实现表内外投放超过250亿元、同比增加近90亿元,表内外总资产突破1100亿元,服务客
说起玲珑湾花园,苏州人并不陌生。这个占地面积3.84平方公里的“超大”城市社区以别样的党建引领方式“出圈”。 从打造楼幢老旧闲置空间,到居民自治文化“热”起来;从为美丽家园立下守护行动,到家园携手共治“动”起来……家门口系列实事工程的改变,让不少人感叹,玲珑湾变美了,宜居性变强了,居民也变得更幸福了。 从PLUS到ULTRA 自治“蛋糕”由小变大 幸福在烟火气里升腾 对于社区党委书记宋爱清
苏州的秋雨,总是带着点江南独有的韵味,在合适的温度,悄然洒遍城内的大街小巷。 如烟如雾的雨,从天而降,打在碧绿的叶片,又顺着枝丫滴落深灰色的砖瓦,沿着翘起的屋檐撒向泥土或地面。古老而温婉的城市,因为这一层水汽的覆盖与蒸腾,仿佛加了一层滤镜般空灵。 在城市的不同角落,对同一场秋雨会萌生截然不同的体验。步入苏式园林蜿蜒的连廊庭院中,看雨滴打向黛瓦,清脆的声响便会传来。连成串的晶莹水珠顺着廊檐滚下,
十多年前有次单位培训,目的地在昆山、太仓交界处的奣子路。在导航还没有普及的年代,要找个陌生的地方并不容易。快到目的地时,同事下车问讯,发生了有趣的对话:“请问wěng子路怎么走?”“蚊子路?没有听说过。苍蝇路(昌灵路的谐音)倒是有条的。”“喏,就是上面一个天下面加个明的wěng。”“噢,你说广子路啊,前面第二个红绿灯左转就是。”到了目的地,同事还在埋怨“地僻字怪”,明明拼音是wěng子,当地怎么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