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韩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东亚的最主要受害国,在日本认罪的问题上,他们常常拿德国与之进行比较,并提出如下的问题:为什么日本没有像德国一样对自己的过去彻底反省?日本金泽大学专攻社会思想史和比较文学的仲正昌树教授在其著作《日本与德国:两种战后思想》(二〇〇五年光文社第四次印刷的文库本)中,从“战后责任”“国家形态”“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四个方面,概述了德国和日本战后思想的演变。虽然这两个战败国在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张锡金 (Chang Sea-Jin) 的《金融危机和韩国企业集团的转型》(以下简称《危机》)和世界银行的《创新的韩国 》(以下简称《创新》),出版前后相距二十年,却共同勾勒出韩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完整周期。前者记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韩国经济起飞即所谓“汉江奇迹”,深入分析朴正熙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特别是产业政策、那一时期的政商关系、韩国企业集团的组织和治理结构,探讨这一发展模
在《祠南夕望》一诗中,杜甫发出了“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的慨叹。另一位唐代诗人刘禹锡,也在《潇湘神二首》中吟道 :“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雾至今愁。君问二妃何处所?零陵香草露中秋。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在杜、刘二人的笔下,湖南绝非繁华之地,而是清绝之乡。直到清初刘献廷的《广阳杂记》,仍言“长沙小西门外,望两岸居人,虽竹篱茅屋,皆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辛巳(一一六一)九月,金主完颜亮举全国之力亲统大军分四路南下侵宋,欲成一统,南宋被迫应战。金军在江淮主战场迅速推进,直抵长江。十一月八、九日,宋军在采石击退金兵渡江。完颜亮大军受挫,转往扬州,准备从瓜洲渡再次过江。与此同时,金朝国内东京留守完颜褎在辽阳起兵,自立为帝(是为金世宗),消息传到南征军中,人心浮动。完颜亮在这种境况下,仍强令诸将率兵渡江与宋决战,以致激起军变,于十一月二十
二〇二五年四月二十四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主任潘查坦(S. Panchanathan) 突然辞职。Science(《科学》)杂志上说此事的原因,是特朗普政府下令削减 NSF 年度经费的55%,并裁撤一千七百名工作人员中的一半,潘查坦无法服从只好辞职。三十日,NSF 员工又收到“停止所有基金资助项目拨款,包括新批准的和现有的科研项目”的通知。 NSF 一直是许多人心目中美国的“基础科学堡
“思想史”自产生以来,如何明确地予以定义就是一个难题。因为它在欧美学术界经历过若干次转向,且仍处在动态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以“什么是思想史”来命名图书,等于是给承担此书撰写的作者挖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好在陈正国教授有欧美思想史的研究背景,所以,涂抹勾勒,将思想史在欧美变迁的景象完整展现,殊可为渴望了解欧美思想史研究的入门者所参考。不过,欧美思想史研究毕竟只是他山之石,读过此书后,令人想到更多
“和刻本”一词在《辞源》中未见,近些年学界有“中国文献在日本流传的特殊形式”这一文献学的关注。笔者以为,和刻本首先不限于和刻刊行的中国传入日本的汉籍文献,还包括中国失传而在日本抄写流传下来的汉籍写本文献 ;从版本形态上看,和刻本既有汉籍的翻刻,也有身兼汉籍与和式训读(读解翻译)两个文本的文献。其中,《唐诗解颐》就属于以《唐诗选》为底本的“双文本”文献。 众所周知,所谓李攀龙编《唐诗选》七卷是江户
一 坐具在中国的出现,当不早于东汉。榻之得名,正以刚出现时狭且矮,“榻然近地”(刘熙:《释名》),其后慢慢变大、抬高。《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魏晋时期的画中,多帝王独坐一榻,余人藉席坐地。到了《北齐校书图》,可供数人同坐且放置食物器具于其上的大榻,已占住画面中心。有唐三百年,榻势开张,榻声四起,始则酸爽清奇,中而浏亮魔幻,渐至荒寒隳坏。历五代入北宋,而龙头朱椅登场矣。 李渊可谓榻上得天下。太
天启乙丑八月朔阅,抵昏而罢。 这条阅读记录写于上海图书馆藏善本《北齐书》卷三后。此本为明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刊北监本,中有明代佚名者批注、圈点,并记录了阅读进度。天启乙丑年,即明熹宗天启五年(一六二五)八月一日便是此人记下第一条《北齐书》阅读记录的时间。上海图书馆还藏有一种明万历三十三年(一六〇五)刊北监本《南齐书》善本,有同一人的批注、圈点和阅读记录,所有文字及圈点均用蓝墨写成。 如果稍
对于艺术史研究和佛教研究而言,京都大学教授长广敏雄(一九〇五至一九九〇)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他曾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多次访华,借助战时的便利,对华北一带的石窟佛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最负盛名的学术成果当属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陆续出版、与京都大学同事水野清一合作编著的《云冈石窟 :公元五世纪中国北部佛教石窟寺院的考古调查报告》,直至今日,仍是值得参考的影像记录。而这一调查报告正是日本对华全面入侵开始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共和主义的复兴已经成为当代西方思想界极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在这场方兴未艾的学术运动中,昆廷·斯金纳对“共和主义自由”或“非支配自由”观念的重新发现,算得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斯金纳指出,在伯林提供的自由类型学之外,还存在“第三种自由”,即不受他人支配的自由。这种自由不同于积极自由,因为它只要求否定他人对我的控制;也不同于消极自由,因为它不是要排除他人事实上进行干涉的行为
二〇二〇年二月三日到四日,在罗马召开了一次名为“国家保守主义大会”的国际会议。欧美右翼在此汇聚一堂,其中不乏现今在欧美政坛极度活跃的右翼政客,如匈牙利总理维克托·欧尔班、法国国民联盟领袖玛利娜·勒庞以及荷兰极右翼政治家梯叶里·博代。值得注意的是,该会议由美国埃德蒙·伯克基金会赞助,若打开该基金会的网站,可以看到美国副总统詹姆斯·万斯、英国右翼知识分子梅拉妮·菲利普也曾参加过其他几届大会,被他们视为
一 中华民族内部不同文化之间,一方面各有特色,一方面也在不断地交融汇聚。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集团的形成往往以语言分化为条件。《礼记·王制》说 :“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寄、象、狄鞮、译,是不同地方对翻译人员的称呼,他们是不同族群沟通的桥梁。 中国古代的翻译工作,主要是把“方语”(dialect)翻译成“通语”(koine)。
三星堆的青铜面具到底像谁,这是许多人都会产生的疑问,以至于有人将之作为三星堆与天外来客相关的主要依据。也有人不时冒出灵感,找到它们与一些名人的神似之处。三星堆的若干神秘似乎都隐藏在那似笑非笑的面目之下。但很少有人意识到,人们费尽心思与人脸相比较的面具其实并非真实的人脸,而是覆盖在“真相”之上的“假面”。 在博物馆欣赏一件文物时,人们惯于去争抢展柜正面居中的位置,似乎这是默认的最佳观赏角度,也是按
在罗常培长子罗泽珣的印象里,郑天挺先生是“喜怒哀乐不形于色”的稳健长者。郑天挺妻子周俽病逝,年幼的罗泽珣跟随父亲前去吊唁,“看不出郑干爹有什么哀痛的表情”。郑天挺长女郑雯遭遇空难,在罗泽珣看来,女婿黄熊去世之时,郑天挺必然想起郑雯之死,心情悲痛可知,但“郑先生仍平静如水”。多年以后,罗泽珣“由不理解到渐渐有所理解”,并将郑天挺的成就归因于他内敛沉稳的性格(《怀念郑天挺先生》)。“丧尽其哀”本是中国
么书仪先生为父亲么蔼光、母亲李赓俞所做的口述家庭史《寻常百姓家》一书中,提到在一九四七年六月二十五日,父亲以大魄力从唐山举家搬迁到北平城,租住在了西城小沙果胡同一号。当时,他以月租三袋半面的价格,租下了整个外院的七间房。么家在北京的第一位房东刘大中,用么蔼光的话说,是所有房东中“最有资格和程度”的一个,也是最值得尊敬与效仿的对象。与清华大学教授做邻居,可不就是背井离乡的意义所在—凡事都得向上看嘛!
中国人移民意大利的历史可追溯到二十世纪早期。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华人移民群体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开始在意大利迅速增长。这一状况引起了当地民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也成为国际移民学界近期的研究热点。在意大利华人移民研究中,尤以对中部城市普拉托的快时尚(fast fashion,意大利语为 pronto moda)制衣工厂的研究最为集中。这些研究展示了全球化背景下的华人跨国经济网络和华
园林是人类与自然共生的物理空间,更是储存文化精神的记忆空间。园林的物理空间往往在沧海桑田的自然更迭与人事代谢中兴废无常,而造园、居园、游园、写园等活动形成的精神空间却具有抵挡世变的力量,成为盛载文化记忆的场域,在风云流变中给予后人追寻历史文化的路标。循此路标,曹淑娟的《流变中的书写 :山阴祁氏家族与寓山园林论述》提供了一条在园林兴废中寻绎文化记忆的具体路径。 曹淑娟对晚明文学与园林文化的长期关注
加西亚·马尔克斯曾以生命尽头的西蒙·玻利瓦尔(SimónBoílvar)为主角, 创作出一部《迷宫中的将军》(El generalensulaberinto)。小说里,弥留之际的将军回首人生,叹息道 :“我怎么才能走出这迷宫!”彼时西属美洲是个政治迷宫,这位率领六个国家摆脱西班牙殖民的“解放者”(El Libertador)一度坚信迷宫的出口是“独立”,但跌跌撞撞一路走来,他发觉独立后的美洲和自己
巴勒斯坦裔学者萨义德(Edward Said)在《最后的天空之后》中写道 :一位远亲在一九四八年被迫离开海法后就再也没能回去。三十四年后,临终之际,他指着床边一只破旧的箱子,颤颤巍巍地对后人说出最终遗言 :“拿好这些钥匙和房契。”读之令人潸然。 当故乡只能成为墙上悬挂的一幅图和抽屉中数代珍藏的一串钥匙,这群除了离乡背井便一无所有的人,在那最后的天空之后,又能往何处去?一九四八年以色列建国,第一批
“非虚构”与“虚构”这个二分法即使成立,也是奇怪的。前者数量浩如烟海,后者远远不能抗衡,然而在称谓上前者竟然“非”后者,这已经揭示了“非虚构”这个词在出版市场流行以来,所要表达的意思绝非字面上的“不是虚构”。恰恰相反,它暗示读者即将看到故事性、戏剧冲突、生动的描写……这些虚构作品中引人入胜的要素,具有可读性、可以替代虚构才是“非虚构”的号召力所在。 这种提法的源头之一是美国作家杜鲁门·卡 波 特
李商隐《落花》诗“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一作“稀”)。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末句“沾衣”,传统注释多援引汉《铙歌》“泣下沾衣”等,释作“流泪”。或与落花沾衣并举,视为“双关”。如言“七句说吹尽,八句说剩下的只是沾在衣袂上的残瓣,语实双关,暗含堕泪意,无限深情,低徊不尽”,或言“结联意双关,谓面对春尽日暮,有情之‘芳心’(花心)所得者惟零落沾人衣
外国人有汉语文的名字别号,在近代当自来华耶稣会士辈始,汉学家继之。Edouard Chavannes,汉名沙畹,字滋兰,号狮城博士。“沙畹”是法语姓氏的音译。“滋兰”出典于《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名、字相关,符合中国的老传统。“狮城博士”,则是纪实,谓他这个博学之士是里昂(Lyon)人。Lyon 的语源正是“狮子”,里昂城的城徽里是一头狮子,座右铭是“猛进,猛进,狮子威武”(Avant,av
罗素对赫拉克利特似有微词,我倒是很喜欢赫拉克利特,他使我想起南北朝时期乃至初盛唐的一些人物 :他们的激烈乃至偏激是阅世和内心纯洁的表现。 赫拉克利特傲慢厌世,史家说他文字的晦涩是刻意的,因为他看不起大众,对他们没有耐心,更没有信心,说他们“尾随流浪诗人,以群氓为师,不知道多数是坏的,没有几个是好的”。 赫拉克利特说,人生充其量不过是悲惨的游戏 :“人的一生如儿童玩跳棋。王国是一个儿童的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