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星星年度诗歌奖·诗人奖:陈先发 1967年10月生于安徽桐城,198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当代诗人、作家。现任。著有诗集《写碑之心》《九章》《破壁与神游》,随笔集《黑池坝笔记》等二十余部,作品被译成英、法、俄、西班牙等二十多种文字在海外出版。曾获鲁迅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十月文学奖、草堂诗歌年度诗人大奖等,2015年入选中华书局等单位联合评选的“百年新诗贡献奖”。翻译作品曾获英国剑桥大
2024星星年度诗歌奖·诗评家奖:孙晓娅 教授,博士生导师,长城学者,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新诗批评,诗歌史、新诗教育研究,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多项。出版学术专著《诗的女神:中国女性诗歌史(现代卷)》《漂往远海:中国女性诗歌史(当代卷)》《庠序有诗音:新诗教育研究(1919—1949)》《个体诗学与话语实践》
2024星星年度诗歌奖·大学生诗人奖:王珊珊 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文学艺术工作委员会特聘青年文艺家,现为。作品见于《诗刊》《星星》《诗歌月刊》《北京文学》《作品》等报刊,有作品入选《中国新诗排行榜》《中国诗歌作品榜》《华语诗坛排行榜》等选本,部分诗作被译为英语和西班牙语在海外发表。曾入选第十三届“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 颁奖辞 的组诗《动静之间》以青春书写
编者按: 2017年,《星星》诗刊诗歌进校园公益讲座开启,每年30场的诗歌公益讲座走进全国的中小学,把诗歌的种子种进校园。2023年第12期《星星·诗歌理论》刊发了《当代新诗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实践的可能》一文,给当下新诗教育实践的可能把脉问诊,随后在全国引起关于诗教活动的关注。2024年开始,童诗活动层出不穷,其影响力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扩大,诗教的火苗迅速在浙江、广东、四川、福建、湖南、海南等地蔓
访谈人:司念 被访谈人:雷平阳 雷平阳,男,汉族,1966年7月生,人,中国当代诗人。结集出版诗歌、散文、田野调查、对话、小说集四十余种。曾获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诗刊年度诗人奖等奖项,有作品入选不同版本的《大学语文》。 司念,1988年8月生,安徽安庆人,文学博士、诗人,现任教于安徽农业大学。诗歌作品和评论见于《诗刊》《扬子江》《文艺争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当代作家评论》《南
德里克·沃尔科特(DerekWalcott,1930—2017),诗人、剧作家、画家,生于圣卢西亚首都卡斯特里。其父拥有英国和荷兰血统,其母则有着黑人血统,这种混杂的身份意识构成了沃尔科特写作的重要源头。他曾先后就读于卡斯特里的圣玛利大学和西印度大学的牙买加莫纳校区,后在多所大学任教,担任多种杂志、报刊的专栏作者,同时从事戏剧创作、创建特立尼达戏剧工作坊并担任导演达十余年。十四岁时,沃尔科特首
吉狄马加,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 2024年8月,和联袂出版了的诗集《从0到5000米—一一位援藏人的雪域诗路》。这部诗集按照题材内容的不同,分为“河山”“风土”“援藏”“家国”四个篇章,比较全面地展现了援藏三年的工作生活、所见所闻所感,忠实记录了西藏在中央对口支援下发生的变化和浙江援藏工作实践。正如在《从没有想过会这样来西藏》里所描述的,“以草原为纸/以神山
张德明,文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南方诗歌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评审专家。出版诗集《行云流水为哪般》、学术著作《新世纪诗歌研究》《百年新诗经典导读》《吕进诗学研究》等十余部。曾获2013年度“诗探索奖”理论奖、《星星》诗刊2014年度批评家奖、第五届“啄木鸟杯”年度优秀论文奖等奖项。 江南的地域之优美和人文之深厚成就了
倩理,本名罗才政,出生于祁阳。诗作散见于《诗选刊》《四川文学》《中华文学》《火花》等刊物。出版诗集《你在画里,我在红尘》《第三只眼你看世界》《在两个世界穿梭》等;主编《汉诗三百首鉴赏》《当代诗人诗选》。 2006年,长春、兰州、成都相继举办了“中国诗歌学术论坛”。那一年,“诗歌地理”这个命名正式浮出水面。所谓“诗歌地理”,是指在诗歌创作中涉及的地理元素,包括自然景观、城市、乡村、河流、山脉等。这
陈一默,女,80后,广西北流人。诗人,独立评论人,副主席。有诗歌和评论刊于《诗刊》《扬子江》《星星》《诗歌月刊》《诗选刊》《延河》《广西文学》《南方文学》等期刊,有作品入选各种选本。曾获《广西文学》年度优秀作品奖等。 当下女性诗歌创作中涌现出的各种思潮和现象可谓星河灿烂,共同构筑起中国诗坛独具特色的精神版图。近日读到安乔子诗集《在清晨采集露珠》(广西民族出版社2023年12月出版),给我最清晰的
楼河,本名吴正翔,诗人,评论者,兼事小说写作。作品散见于《十月》《边疆文学》《江南诗》《上海文化》《滇池》等期刊。曾获《诗建设》新锐诗人奖。 近日通读了牧斯的诗集《十甘庵山》(长江文艺出版社2024年4月出版),发现他的诗歌写作在秘密地寻求一种诗的边缘性,使其在中国诗歌的主流范式中并不容易被定位。在题材上,他的诗作接近较为传统的乡村诗歌,但细读却会发现,不论是诗歌中的情感、思想观念,还是技法,都
羌人六,本名刘勇,一级文学创作,现为。著有诗集《太阳神鸟》《羊图腾》,散文集《食鼠之家》《绿皮火车》,中短篇小说集《伊拉克的石头》《1997,南瓜消失在风里》,长篇小说《尔玛史诗》。 对春风的一次乡野描述(组诗节选) 杨角 阅读者 岁月匆匆,如翻一本旧书 一日一页,四舍五入,也就十二印张 摊开在我们掌上 常感觉日子过得很慢 那是因为,我们正在书中,如一枚小字 在自己翻动自己 日
马占祥,男,回族,70后,宁夏同心人,现居银川。中国作协会员、宁夏作协副主席出版诗集六部。曾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等。 空山起青岚 (组诗节选) 安奇 倾听星辰动山岚 我多想在山下饮酒,回到去岁 回到眺望星辰的夜晚 在夜枭的啼鸣与夜蛾扑动翅膀的声音里 与你静听每一下心跳 山峦也因此起伏。林间,月亮将我的心 扣押在浅浅流淌的青石上 而时光去了,就不再回来 ——我静
唐政,当代诗人,诗评家。曾在大学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后辞职经商。已在《诗刊》《作家》《星星》《青年文学》《诗歌报月刊》等全国公开刊物发表诗歌、评论千余篇。有诗作入选各种选本。代表诗集《纸上尘》。 传达和触动是诗歌的精神所在。 传达是对事实和事物的精准描述,或者说,是对真理、真相和真情的传达。 而触动是对心灵的打动,是用事实和真相触动情感,引发心灵的颤动、感动,从而达到觉悟和觉醒。触动的关键是
韩少君,1983年开始诗歌创作,中国作协会员、湖北省文联委员、湖北省作协委员、主席。著有诗集《倾听》《你喜欢的沙文主义》《洗浴过的工人阶级》《夜里会有什么声音》《黄金日子》《另一粒阳光》等六部。曾获“长江文艺”奖、首届“朝阳”文艺奖、首届“或者”诗歌奖等。 一首诗的出现,必然性占据主导,而我们能够较为清晰 地谈论的却是那些偶然因素。 一个成熟诗人的作品和他的生命体验有着密切关联。作品出现之前,
余退,1983年生于温州洞头,中国作协会员,出版个人诗集《春天符》《夜晚潜泳者》及短篇小说集《贝壳剧院》,入选浙江省“新荷计划人才库”,特邀作家,参加中国作协首届“国际青春诗会” 年纪越长,越觉得要完成一首诗并不容易,需要等待。现在,我甚至有点享受写作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卡壳时刻”,我认为它是一种自我预謦,往往潜藏着某种启迪。我越来越觉得一首诗的完成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链接”。而“卡壳时刻”既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