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邓小平关于农业“两个飞跃”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国农业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具有丰富的内涵意蕴和辩证的理论逻辑。“第一个飞跃”的实践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为“第二个飞跃”的实现创造了社会历史条件。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第二个飞跃”在总体原则、主体培育、形式转变、技术创新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邓小平这一思想贯穿于中国农业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彰显了理论、实践、战
摘要: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政治局会议制度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具有重要影响。中央政治局于党的五届一中全会正式选举产生,并在六大召开之前的总体性设计、适应性变革、结构性调适、自觉性纠错中逐步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因此,厘清党的五大至六大召开之前中央政治局会议制度初创及其调适的历史脉络,对理解其后中央政治局会议制度的功能定位及其科学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
摘要:自1922年以来,中国共青团始终重视并坚持对团员青年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始终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确立教育的思想方向,始终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确立教育的目标任务,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以符合青年群体特点、满足青年成长成才需要为教育的基本原则,以理论宣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教育的基本方式。这些经验为新时代共青团继续开展好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重要
摘要:亚里士多德将命题之真界定为思想中的词语的结合与分离,而同时命题之真又在于与事物相似。然而,亚里士多德并没有将真理仅仅局限为命题之真,还有更重要的真理是灵魂成真,包括技艺、科学、明智、智慧与理智,可以分为实践的真与沉思的真两类。灵魂成真是从命题的肯定或否定上升而来,通过命题性知识的多次积淀形成某种单一性的潜能,并在灵魂中的欲求部分的作用下形成一种稳定的秉有。命题之真与灵魂成真都属于存在之真,
摘要:“讲得真且讲得好”的古典修辞学,自亚里士多德之后逐渐演化成单纯为了“讲得好”的修辞科学。修辞学家维柯在辨识出古典修辞学的没落之后,借由“第二真理”通向“第一真理”的事实,用“论题法”辩护“第二真理”的方式恢复了古典修辞学的真理指向、循环结构和修辞学法则,并以此指出了演绎和分析纯形式的批判法的弊端。同时,维柯还进一步用诗性逻辑重塑了从论题法到批判法的逻辑进程,也造就了同为哲学解释学前提的共通
摘要:李国山基于对有关维特根斯坦中期哲学遗作的理解,认为其元哲学是“治疗型”的,而其“治疗型”哲学包括诊断和治疗。但是,从连续性视角考察中期维特根斯坦有关哲学本质讨论的两个“面相”,其中期的元哲学观点跟早期的元哲学观点存在实质连续性,其早期认为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在于考察命题的本质,中期仍然认为哲学研究的核心在于考察命题的本质,只不过他所使用的方法和视角有所转变,即把语法研究作为方法、把考察命题各
摘要:数据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全球尚未形成统一的数据跨境流动规则。在此背景下,美国与欧盟相继构建起“外向干涉型”和“内向保护型”数据法域外适用体系,以加强对网络空间的规制力。此举存在滥用数据法域外效力的隐忧,增加了各国数据的被动开放风险,也抬高了企业全球经营的合规门槛。作为数字产业大国,我国亦应加强数据立法,构建“能动回应型”数据法域外适用体系,既要顺应国内数字市场发展的内向性要
摘要:数字身份是数字化时代对个体传统身份的突破和超越的产物,是以数字化方式呈现的身份样态,具有唯一性与可验证性、动态性与跨界性、私有性与匿名性的特征。以用户自主控制身份数据为核心理念的去中心化身份识别技术已成为当下数字身份管理识别的主流。然而,去中心化背景下数字身份识别存在隐私与数据安全、身份盗用与身份欺诈、法律监管以及跨境数据流动等风险。构建安全、可靠、高效、公平的数字身份识别体系,应当注重激
摘要:Sora生成的视听作品在思想与表达上分属于不同的权利主体,其使用者的著作权侵权风险具有高度隐蔽性。Sora是基于海量视频素材的场景“复现”,在场景与时间的交叉融合中生成,是思维与表达分离的创作过程。Sora使用者的行为存在侵犯复制权、改编权和传播权(广播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的风险,且具有高度隐蔽性。“接触+实质性相似”的侵权判定规则和“过错原则”在适用上均存在障碍,甚至导致举证不能。应将S
摘要:从制度变迁过程考察,进城落户人员宅基地有偿转让的制度逻辑经历了以“土地权换市民权”为特征的权力逻辑向以“自愿退出”为特征的治理逻辑的转换。实践表明,在以自愿退出为特征的治理逻辑下,宅基地有偿转让无法发挥宅基地财产价值对进城落户人员市民化成本的支撑作用,因而进城落户人员宅基地有偿转让的制度逻辑应从治理逻辑向市场逻辑转换。但宅基地有偿转让市场化面临权能受限下的产权交易困境、有限市场空间下的价值
摘要:推进脱贫农户与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紧密型利益联结,是实现脱贫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进而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探索。以渝东南脱贫地区Y村为例,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分析发现,以合作社为核心行动者的行动者联盟,在转译过程中形成了使各行动者“能够联结”的产业链延长、制度嵌入与分类施策三重基础机制,使利益联结网络中的异质性主体实现了互利共赢。因此,脱贫地区紧密型农业产业利益联结机
摘要:“先学后教”是近年来一种流行的教育主张。“先学”的思想早已有之,在今天“学生中心”、“以人为本”等理念的加持下,“先学”被提升到与“教”并列甚至更高的位置。但中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限,在强调“学”的同时又忽视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先学”的效果难言乐观。同时,“教”必须伴随着“学”同时发生,不存在单独的“教”,自然也就不存在“后教”,且很多知识的“教”,并不需要有“先学”作为铺垫。教和学应该
摘要:作为新民主主义教育革命和社会主义教育建设的亲历者,成仿吾通过长期不懈的多样化办学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而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观。他坚持以革命信念、务实精神推进“战火中”的教育实践,注重“结合中国情况”学习苏联高校的办学经验,强调在时代变迁中把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本质内涵,倡导用唯物辩证法引领学校教育系统的多维变革,努力探寻现代化的人才支撑和教育现代化的高水平发展。置身于中国社会剧
摘要:从社会学的视域,能够更加全面、清晰地了解道德内化,更深层次理解道德内化对于个体的深刻意蕴,对于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意义。一方面,社会给予个体身份,使其必须进行群体认同的道德内化;另一方面,个体需要道德内化,并进而最终获得社会系统的归属感。对于个体来说,道德内化能够深化个体道德认同,激发主体道德行为;统整道德知情意行,提升个体道德素养;协助个体自我反思,促进个体自我调节。对于社会来说,道德内
摘要:儿童文学存在成人作者与儿童读者的身份错位,互动性叙事召唤儿童参与,被认为是实现儿童主体表达的途径。当前儿童阅读App中的互动性叙事显示,其既可以给予儿童发声机会,也可能成为强化作者控制儿童读者的工具。互动性叙事需要联合作者儿童本位观、读者主观能动性和媒介素养,实现儿童主体性建构。主体性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教育共识,是培养自为的人的教育基础,互动性叙事的有效使用能够成为主体性教育工具。 关键词
摘要:近代中国史学的自主意识是随着西方史学涌入中国的刺激而逐步觉醒的,中国史学对话语权的追求也日趋强烈。当前中国史学话语权面临着唯物史观主导地位削弱、国际史学话语权不足、周边国家和地区对传统历史观念的冲击、社会历史教育乱象丛生等诸多挑战,其主因是对教条化唯物史观的反感和史学求新的心态,西方的话语霸权,学术思想、学术主体、传播方式多元化等。要应对挑战,就要建构中国自主的历史学知识体系,其路径包括深
摘要:有关世卿阶层的史事是《春秋》经传历史书写的主体,但经传对于史料的编纂与解释存在明显差异。《左传》预设了一种对世卿之“世”与“不世”原因的解释,并在历史书写中力图通过史事之间的联系来揭示这种因果关系;《公羊传》则是在构建历史解释时就抛弃了《左传》所提供的史料,转而通过对《春秋》叙述的模糊化解读来构建一组信息因果链,进而提出“世卿,非礼”的历史认识。西汉以后的史家多继承了《公羊传》的历史观,在
摘要:从《汉书》、《后汉书》到《晋书》,其《五行志》所述服妖条下的内容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汉书》所载均与重大的政治事件有关,其中的关键人物皆因服饰的错穿、误穿,影响了政治生涯并终致失败;《后汉书》所载服妖,表现出某些新现象,透视出服饰妆容方面的新变化,出现某些传统服饰未见的新元素,如木屐的流行,胡物、奇装的出现等;《晋书》所载服妖传递出其时服饰不仅种类繁杂,而且出现尚新、求美以及追求松弛自由的个
摘要:20世纪上半叶,经过清季“史界革命”洗礼的中国传统史学快速转向现代史学。伴随域外史学理论与方法迅猛地传入国内,中国史学界积极接纳新说,并提出了不少新理论与新观念,此举可视为域外学说的中国回响。与主要依靠吸收外来思想而构建的新史学理论形态不同,陈垣、柳诒徵、刘咸炘、宋慈抱等人立足中国,从传统出发,亦曾在史学理论建设上有所作为。中国本位史学理论是指凭借中国本土学术资源,在学术立场、史学观点、著
摘要:因为“文质彬彬”和“知人论世”的批评传统,国内学界对司马相如其人其作的评价一直以来毁誉参半。然而,西方汉学家提出了与国内学界不同的观点:首先,中国学界关于司马相如的“文质之争”在实质上是“文儒之争”,因此,尽管司马相如赋作中的内容和写作意图并不典型地体现儒家思想,但这不能成为否定其文学审美价值、想象力和创造性,低估司马相如文学史地位的合理理由;其次,中国学界以“知人论世”的方法对司马相如进
摘要:卓文君形象于现存明清戏曲中有着独特的呈现方式,其形貌描写受纤足审美影响,品德上突显出封建淑女贞、孝、贤的操守,又普遍以慧婢角色为陪衬。缠足时俗之下文君角色的纤足特征关联着道德层面对女性的规约与期许,变异形象与固有情节之间的文本断裂又催生出人格互补的对象。戏曲对卓文君形象的重塑体现出社会文化的投影以及文化浸润下的接受旨趣,也借助了体裁自身的发展需求和艺术特质,文君形象乃至相如文君故事的演变是
作者简介:张瑞君,男,山西寿阳人,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二级教授,E-mail: tysyzrj2279206@163.com。 王红霞与刘铠齐所著《孤本品诗仙——〈瑶台风露〉整理与研究》(商务印书馆2023年版,以下简称《孤本品诗仙》),前有詹福瑞序言论述此书线索及整理出版的意义詹福瑞《序言》,王红霞、刘铠齐《孤本品诗仙——〈瑶台风露〉整理与研究》,商务印书馆2023年版,第1-4页。,要言不烦,
作者简介: 郭松,男,湖北潜江人,法学博士,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 theguosong@126.com; 刘璐,女,河南信阳人,四川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新兴数字技术正以一种不可阻挡之势全面渗入司法领域,并深刻地改变着日常司法运作的样态。在这场剧烈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左卫民教授的新作《数字司法的中国图景》(法律出版社2023年出版,下文简称《数字司法》)基于客观审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