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题演练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君子不隐其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董仲舒《春秋繁露》 ②与其隐己之短,不如隐己之长。 ——费尔巴哈 ③扬长避短,是聪明人的做法。 ——歌 德 扬长避短是一种智慧,那么隐己之长是不是也是一种人生智慧呢?古今中外的圣哲看法不一,请结合你对“扬长避短”和“隐己之长”的思考与看法,结合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
文题演练一 阅读下面一首小诗,然后根据要求作文。 泛 舟 朱 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泛舟》是一首哲理诗,阅读后,你受到怎样的启发?请结合你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鉴赏一首哲理诗,关键在于能够精准地把握诗歌所传达出来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和之美是处于优美与壮美两极之间刚柔相济的综合美。其意蕴刚柔兼备,情感力度适中,杂多或对立的审美因素和谐统一,具有含蓄、典雅、静穆等特性。 中和之美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主体德性精神的强调,对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视,都有独到之处。特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字发生之初是“结绳记事”,需要结绳来记事是因为在空间和时间中人和人的接触发生了阻碍。不能当面讲话,才需要找一些东西来代话。比如“文字”,一种双方约好代表一种意义的记号。如果是面对面可以直接说话,这种被预先约好的意义所拘束的记号,不但多余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谋新策、出实招,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以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取得重要进展,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这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近代以来,以征服、改造自然为指引的现代化浪潮席卷全球。人类对自然的肆意破坏和过度开发,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巨大损害。随着工业化加速、能源和资源大量消耗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文明的异化现象不断显露,直接威胁人类自身的存在、发展与完善。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议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费孝通早在70年前写的《乡土中国》一书中,就提出在中国的乡村,大家全是彼此看着长大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乡里乡亲的交往,全凭相熟度、关系度。好比投石入水的涟漪效应,一圈圈涟漪扩展开,愈远愈疏,愈近愈密。最密的“小圈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新时代背景下,讲述中国故事、呈现中国风貌的本土化文学作品层出不穷,逐渐建立起与中国文学传统、现实相匹配的文学理论和价值体系。相比于文学创作,文学批评中的中国话语构建相对滞后,尤其在全球化、数字化的文化语境中,文学批评陷入话语权缺失的困境。
2025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 1.B(“中和之美……是最佳的文化方式选择和最优化价值导向”错误。材料一第二段原文是说“和谐原则仍然是最佳的文化方式选择和最优化价值导向”,这里用较大范围的“中和之美”的概念替换了较小范围的“和谐原则”的概念。) 2.D(“多媒体艺术的最佳感染力”错误,材料二说的是“使文、图、乐、舞融合为一个具有最佳感染力的艺术作品整体”;且D项的因果关系不成立。)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