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经济下行加剧和突发事件频出的背景下,国有企业作为“经济稳定器”如何筑牢民营企业“就业蓄水池”的关键作用愈发凸显。文章基于供应链的视角,选取2016—2022年中国A股上市民营企业及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稳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链中存在国有企业会显著促进上下游民营企业稳就业的效果。机制分析表明,上述效果主要通过民营企业调整业务模式、
摘 要:科学研判环境规制对旅游业绿色转型的作用机制与影响程度,是推动旅游业绿色转型、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2010—2022年面板数据,采用中介效应、门槛效应模型揭示环境规制对旅游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机制及效应。结果表明:正式环境规制呈“倒U”型演化轨迹,非正式环境规制呈线性上升趋势,旅游业绿色转型呈“N”型变化曲线。正式、非正式环境规制均可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推动旅
[摘 要:双元创新正向跃迁有助于企业跳脱既定研发轨迹。文章基于专精特新“小巨人”认定这一准自然实验,探究其对双元创新正向跃迁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专精特新“小巨人”认定能够促进企业双元创新正向跃迁,且供应链扩充与分析师关注是其中的重要机制;异质性分析显示,在失败容忍程度较高、管理层较自信、人力资本水平较高及数字化转型程度较深的样本中,专精特新“小巨人”认定对企业双元创新正向跃迁的助推效应更为显著;
[摘 要:持续增强企业出口韧性是提升贸易活力、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章基于2006—2022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相关数据,考察新型基础设施对企业出口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基础设施能够提升企业出口韧性,且新型基础设施流量对企业出口韧性的促进作用大于存量;机制分析发现,宏观层面的区域资源配置、中观层面的产业竞争力以及微观层面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是新型基础设施提升企业出口韧性的重要机
[摘 要:厘清农村产业融合对农业碳排放的非线性关系,对建设农业强国、践行“双碳”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基于2007—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探讨农村产业融合对农业碳排放的非线性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农村产业融合与农业碳排放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且受地理区位、农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农业科技进步在两者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农业环境规制正向调节了两者的“倒U”型关系,推动其拐点左移
[摘 要:文章基于2006—2022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土地流转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土地流转对农业碳排放有显著负向影响;土地流转通过技术创新效应、规模经营效应和结构优化效应三种渠道显著降低农业碳排放。异质性结果表明,土地流转对农业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在东部和西部地区、粮食主销区、种植业区尤为显著。基于此,应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发挥其对农业碳排放的减量效应;提升科技创
[摘 要:三产融合是农民增收致富、农业提质增效的强劲动能。文章基于2013—2022年中国1 836个县域面板数据,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三产融合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三产融合试点政策能显著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且该政策效应在革命老区和非生态功能区表现更为明显,而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差异并不明显;机制分析表明,三产融合试点政策能加快农村产业内源式融
[摘 要:中国商业健康保险过度防范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导致目标偏离,自身定位、结构功能和产品服务错位缺位,发展滞后于人们对健康保险的需求。文章运用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在正向选择视角下,居民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评价越高,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可能性越大。这一现象在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以及高收入家庭中更为明显;风险偏好促进了健康状态对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正面影响,而家庭总收入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
[摘 要:能源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国家高度重视,近年来上游燃气价格频繁波动,是否会对燃气行业安全水平产生影响?文章首先构建了燃气价格与燃气行业安全水平的理论模型,以2016—2021年中国28个省份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燃气价格波动对燃气行业安全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游燃气价格上涨会显著影响地区燃气行业安全水平波动幅度;燃气企业利润在燃气价格波动与燃气行业安全水平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关键词:燃气价格
[摘 要:文章基于积极情绪的拓展-建构理论,构建探索激情和发展激情与企业创业导向之间的关系模型。通过分析272家新创企业的问卷调研数据后发现:虽然探索激情和发展激情均会正向影响企业创业导向,但两者的影响逻辑有所不同,相较而言,探索激情的影响程度更大;知识深度虽然会增强探索激情对创业导向的正向影响,但也会削弱发展激情对创业导向的正向影响;而知识宽度的调节作用则与知识深度相反。研究对创业激情的培育与激
[摘 要:文章选取2007—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系统考察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能够通过治理机制和信息机制,从降低管理费用率、降低盈余管理程度、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增强会计信息可比性四个方面有效缓解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当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可信度较高、有效性较强时,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抑制作用更明
[摘 要:活跃资本市场、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激活社会生产活力的重中之重。文章基于2012—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探索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金融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发挥积极的“信息治理效应”,可以通过提升企业信息透明度进而降低企业金融化水平,同时机构投资者持股还存在“成本治理效应”,可以通过降低代理成本从而抑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