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功能的定位由单纯以就业为导向转向升学与就业并重。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肩负着为高职教育提供优质生源的重任,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教材是中职课程教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还能为职业技能学习奠定文化基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中职教育基础性转型的重要
摘 要 公共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的基础,既具有教育公共性的价值诉求,也呈现出工具性的“奠基”作用。一方面,公共基础课程回应了高中阶段教育目标的共性诉求;另一方面,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提供文化知识准备。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中,公共基础课程经历了强制性制度变迁主导向强制性与诱致性制度变迁并存的制度变迁逻辑转型,前者是对中职教育基于需求导向的就业准备教育发展阶段特征的回应,后者是对中职教育基于供
摘 要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职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由知识传授向素养培养转型的现实需求。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视角,英语课程需超越传统的语言工具性定位,拓展为职场语言沟通、思维差异感知、跨文化理解和自主学习等关键能力的培养。当前,中职英语教学存在着教师教学驾驭能力欠佳、忽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等问题,同时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内驱力不足和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等问题也制约了学科核心
摘 要 中职历史课程实施经历了从任意选修到选修再到必修的演进,课程标准的颁布尤其是作为国家事权的统编教材的编写与投入使用,使其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快车道。江苏省较早开启了中职历史课程教学实践,对其“经验”的梳理与调研,将有利于促进中职历史课程的实施。调研显示,当前的中职历史课程实施仍然面临着对中职历史课程重视度不高且缺乏落实监督机制、课标职教特色适应性不强、统编历史教材认同度不高、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瓶颈
摘 要 中职语文课程作为重要的文化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新版中职语文课程标准高度关注学习者的“经验获取”,通过“专题+情境+综合实践”的方式整体建构知识学习经验、言语实践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按照新版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新版统编语文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统整,内容组织呈现出主题-单元式、螺旋镶嵌式、功能增强式等结构特征。深刻领悟新版中职语文课程标准的经验意蕴,全面理解内容结构的组织
摘 要 数学课程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基于核心素养开展中职数学课程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中职教育整体性转型的要求、数学课程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夯实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等方面,对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核心素养视域下中职数学课程改革存
摘 要 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以其导向教学标准与教学能力培养、不唯分数的多维度评价、引领教学质量提升以及赛教融合促进教学革新等功能效应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同。然而,教学能力比赛的价值发挥还不够充分,还存在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机制有待优化、助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尚待拓宽、助力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模式亟待创新以及辐射职业教育吸引力效应功能仍需加强等问题。鉴于此,提出优化教学能力比
摘 要 基于工作场景的学习强调以工作情境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这种学习模式不仅具备将学科知识与默会知识相融合的工具箱价值,还充当了现代福特制生产关系中的代理人角色,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并帮助学生快速适应职业角色。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高度介入和由此带来的生产关系变化,基于工作场景学习可能存在场景搭建成本高、教师功能弱化、场景知识不确定、学生向上流动受阻等隐忧。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构建流动的知识
摘 要 心理弹性作为积极心理品质,对中职生应对身份认同、留守经历及学业压力至关重要。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广东省6所中职学校1856名学生的心理弹性及影响因素,并从“整体”与“比较”的视野解析。整体层面:第一,男生、城镇籍、无留守、住校及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弹性更好。第二,年龄、客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心理弹性正相关;留守时长、主观家庭社会阶层地位与心理弹性负相关。比较层面:第一,在留守生中,心理弹性存在“隔
摘 要 加强职业院校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对提升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职业院校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和创造与SECI理论中的知识创生的主体间关系以及知识创造螺旋过程具有一致性,因此基于SECI理论分析职业院校教师实践性知识具有适切性。基于SECI理论的知识创生模型,职业院校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策略包括:构建专业教学共同体,促进职业院校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原始积累;创设知识转化四场域
摘 要 职业学校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是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形成“双师型”素质的重要举措。为规范教师企业实践过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专项政策文件。然而,在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实际推行中仍存在重重困难导致难以有效落实。通过对江苏省职业学校15名机械类专业教师的深度访谈发现,当前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困难重重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企业对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缺乏积极态度,职业学校对教师企业实践缺乏足够保障,职业学校
摘 要 教育评价是引导教育发展方向的指挥棒。立足本体论视域对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评价现状进行哲学反思,其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的异化现象映射了本体论之认识论传统与人之生命实践要求的内在矛盾与冲突。增值评价因其本身的生存论特征,代表着教育评价之哲学本体论基础从认识论传统向生存论的转向,为扬弃职业教育学生评价异化问题提供了可能路径。作为一个正在形成中的概念,职业教育学生增值评价需要正确处理
摘 要 构建职业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高质量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提升产教融合内涵和层次的需要。目前,职业本科院校内部保证体系存在缺失性、科学性、层次性等现实困境。鉴于此,通过进一步明确职教本科教育内涵特征,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构建了“五链融通”职业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该体系通过厘清“四大目标”为引领的“目标链”、制定“三大标准”为主干的“标准链”、畅通“管评改”三大维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