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18年12月19日) 【释义】 在行动上尽力了,认识便会随之有所提升;认识得深入了,行动起来也会更加顺畅。 【解读】 这句话出自南宋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正所谓“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习近平《
古代西南地区部族众多,夜郎便是西南夷中一个较大的部族。史书中关于夜郎的记载,首见于司马迁撰著的《史记·西南夷列传》:“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与夜郎接壤的有滇、邛都,都是定居的农耕部族,“此皆魋结,耕田,有邑聚。”此外还有很多少数民族部落,“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班固《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中对此也有相同记述,范晔《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也作了相似记载。可知
楚厉王有警a,为鼓以与百姓为戍b。饮酒醉,过而击之也c,民大惊。使人止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注释: a 楚厉王有警:也即楚国有警。古代国君常同国家并称。 b 戍:防守,抵御。 c 过而击之也:糊里糊涂就敲起鼓来了。 译文: 楚厉王遇到危急的情况,便击鼓发出信号,动员百姓严加防守。有一次,厉王饮酒,酩酊大醉,糊里
上患吏多受赇a,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c,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c:“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d,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e。”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倘每事皆然,何忧不治?” 注释: a 上:此处指唐太宗李世民。赇(qiú):枉法受贿。 b 司门令史:刑部司门郎的部下,管理门关出入,检查证件等。 c 民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b。 地犹鄹氏邑c,宅即鲁王宫d。 叹凤嗟身否e,伤麟怨道穷f。 今看两楹奠g,当与梦时同。 注释: a 鲁:古代鲁国地域,在今山东一带。 b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是说孔夫子周游列国,忙忙碌碌,是想挽救日下之世风。夫子,指孔夫子。栖栖,忙碌不安的样子。《论语·宪问》记载鲁国隐士微生畝问孔子:“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答道:“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中国古人理性早启,文化早熟,一贯地好讲情理,而孔子则是其关键性的人物。以下将说明之。 往者夏曾佑著《中国古代史》,有云“孔子一身直为中国政教之原;中国历史孔子一人之历史而已”。柳诒徵著《中国文化史》,有云“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两先生之言几若一致,而柳先生所说却较明确。 社会大于个人,个人出
法朗士(Anatole France)说得好:“人生而为伟大的人物,实为大不幸事;他们生前备受苦痛,及其死后,又硬被别人作弄,变成与其自身毫不相关的方式。”我们中国的圣人—孔子,他就是这样不幸的伟人之一;生前倒霉了一辈子,死后更倒霉,给这类人那类人当作这样那样的傀儡。 孔子的晦气,自世人硬派他做圣人起。孔子自己的理想成就是要做“君子”,他知道世上必无完人其物,生而知之的圣人决不会在世上出现。君子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将各自记录整理的有关孔子的材料集录在一起,这就是古本《孔子家语》。此后,这个“集录”本被儒家弟子传抄,从而流传开来。 汉武帝时,孔安国收集这些材料,抄录整理,而成《孔子家语》四十四篇。到了三国时期,孔子第二十二代孙孔猛师从王肃,他将家传的《孔子家语》拿给王肃看,王肃不希望这些材料复归于无闻,于是为该书作注,使其流传开来。王肃注本问世以后,怀疑、指责乃至认定其为“伪书”的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有《左氏春秋》《左氏传》等别称。正如西晋贺循所说:“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它既是中国第一部形式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又是一部叙事生动、文辞富艳的文学佳作,其中更是蕴含了无数先贤的智慧,具有史学、哲学、文学等多方面价值,历来备受重视,是我们深入研习中国传统文化不可不读的经典之作。 《左传》作者与成书之谜 《左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太史左丘明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自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例如贪污腐败严重、假冒伪劣充斥、食品安全堪忧等,这些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已迫在眉睫。 《论语·子路》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
扬雄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与文学史上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扬雄生前,大学者、大官员刘歆劝他:“你何苦这样为难自己!苦心孤诣写的这些,又有谁懂,怕是后世人要拿它来盖酱缸哩!”扬雄笑而不应。这样的询问对于他已经毫不陌生了,以前他还写些文章回应一下,如今早已淡然处之。 扬雄死后,有人问曾与扬雄交往过的桓谭:“你常常称赞扬雄,那么他的著作真能传诸后世吗?”桓谭回答:“必传!只不过您与我看不到这一天罢了!”
延康元年(220)六月,曹丕南征,仅一月有余,孙权就卑辞求和,蜀将孟达亦同时率部来降。随后,意气风发的曹丕来到曹氏家族的祖地—谯县,在此举办了盛大宴会,以飨将士与父老百姓,同时刻碑立铭,以为纪念。前文已述,曹植所书《大飨碑》前半部分歌颂曹丕南征之功业,后半部分则记录宴飨之盛况,又不乏对“白虎青鹿”“雨龙灵龟”等祥瑞之兽的描写。 若只聚焦此例,似乎可以认为,曹植描写“祥瑞”,能体现他丰富的想象力。
唐代诗人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诗云: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诗颇有名。朱光潜先生曾就此诗的结穴二句写过一篇很有深度也很有趣味的文章,略云: “曲终人不见”所表现的是消逝,“江上数峰青”所表现的是永恒。可爱的乐声和奏乐者虽然消逝了,而青山却巍然如旧,永远可以让我们
文明涵盖丰富,包括国家、社会和个人等多个层面,既指国家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又指社会文教昌达、文德彰显、民风淳朴的和谐景象,还指人们的教养和德行。它是国家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汉语的“文明”一词,最早出自《周易》中的《乾》卦《文言》:“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有“光明”之意。“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正是在文明的教化之下,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仅物质文明昌盛
通行的解释,治国像烹煮小鱼一样,不能频繁翻动。频繁翻动,鱼就烂碎了。进一步引申,治国,政令要轻简,更不能朝令夕改,使百姓无所适从。强调清静无为,自然而治。这样的解释,自韩非子到王弼,大致一脉相承。但不同的人,就烹鱼一事,在细节上各有其引申和发挥。 烹鱼的要诀是什么? 《韩非子·解老》篇说:“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结论是:“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 变法。” 河
原文:穿,江东、淮南剖竹为之。巴川峡山纫榖皮为之。江东以一斤为上穿,半斤为中穿,四两五两为小穿。峡中以一百二 十斤为上穿,八十斤为中穿,五十斤为小穿。字旧作钗钏之“钏”字,或作贯串。今则不然,如磨、扇、弹、钻、缝五字,文以平声书之,义以去声呼之,其字以穿名之。 按:穿,首先是名词,特指一种穿茶的工具。全国不同的产茶区的穿,材质也不相同。像江东、淮南用竹篾结成篾索,峡中则用榖树皮搓成绳索,总之结
目前能见到的“手”,最早的字形出现在金文当中,描画的是伸出五根手指的手的形状。到了小篆,手指的形状基本还在。后来,由隶书再到楷书,原本表示手指的弯曲笔画变成了横笔,就看不出手的样子了。 “手”从一开始就指手,即腕以下能拿东西、能做事的部分。许慎《说文解字》:“手,拳也。”清代段玉裁注释:“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也就是说,伸开来是“手”,握起来是“拳”,“手”和“拳”是一回事。《诗经
刘秀早年在长安读过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开国皇帝。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他的同学助了一臂之力,建立东汉后,他重建太学,再续了自己的太学缘。 首个太学生开国皇帝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了大儒董仲舒“兴太学,置明师”的主张,在长安设立了“太学”。这可称作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官办大学,汇聚了全国的优质师资,教学质量极高。据不完全统计,两汉太学培养出了七位丞相、一大批影响后世的学
杜甫的诗里,有一首写他催儿子去建鸡舍的事。 出现在老杜诗中的儿子,有长子宗文、次子宗武,还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诗中因饥饿而夭折的幼子。对长子宗文和次子宗武,杜甫的区别看待不加掩饰。 他给宗武(小名骥子)写了不少诗,大致都是以下这类内容:“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骥子春犹隔,莺歌暖正繁。别离惊节换,聪慧与谁论。” 老杜对宗武如此满意,也许因为宗武遗传了他的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名扬四海。后世有唐恪者,于宋徽宗政和年间出任滁州太守,欲借欧阳修之名而扶摇直上,乃在醉翁亭不远处另建一亭,取名“同醉亭”,并创作一篇《同醉亭记》,“大书刻石”,将文章刻石立碑,也指望因此文扬天下。不想这样大费周章后,结果却东施效颦,不但其“亭”寂寂无名,其“文”亦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不为人知。南宋徐度将其事记载于《却扫编》一书中,唐恪果然“名扬天下”,不过留下的却是千年的话柄,徒
在勾践成功灭吴复仇之后,文种在很多时刻将自己与伍子胥相比,认为自己和伍子胥的共同之处在于“忠”。和文种一样,复仇成功后的伍子胥面对并不信任自己的夫差也以忠臣自居。可以想见我们在伍子胥身上也可以找到类似的自欺—换言之,伍子胥的自我和影子也在互相争斗。“自我”告诉伍子胥自己是一个忠臣,是一个孝子,是一个为了报仇雪耻而努力的人;然而他的影子依然让我们知道他是一个为了权力而不择手段之人。正如西汉著名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