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身份认同是西方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个体对所属群体身份的认可。当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发生改变时,非遗传承人对身份的认同也发生改变。在多重身份的影响下,马渡山歌的传承人陷入了身份认同困境中。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一般性传承人的身份建构中,出现了多重凝视,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是重构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马渡山歌;雷泽胜;身份认同;困境 非遗传承人包含两类,一类
摘 要:自蜀守李冰带领巴蜀人民修筑都江堰水利工程以来,深受福泽的巴蜀民众在两千多年里创造了李冰父子文化,并通过民间故事戏表达对治水者的感激与敬意。扎根于民众的李冰父子戏俨然成为还原李冰父子文化流变的珍贵史料。面对科技文明对原生乡土文化的挑战,鼓励传统李冰父子戏与现代科技视听艺术结合,有利于为巴蜀李冰父子文化存续与复兴提供科技能量。 关键词:李冰;李二郎;巴蜀文化;戏剧 两千多年前,蜀守李冰带领
摘 要:四川谚语告诉我们:人说话、做事要占理、要讲理,在道理面前人人平等。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因果观、两面观、有限观、变化观等,才能认识到诸多实物的属性和常理。谚语常常用对比的方式,让我们在善恶、美丑、得失等问题上获得清醒的认识,做出正确的选择。四川谚语还非常强调增长见识和多做实践的重要性,认为这样能使我们更好地明辨事理。 关键词:事理谚语;讲理;常理;对比;知行 一、凡事讲道理 人应该讲感情
摘 要:《道德经》广泛使用各种意象,辞简理博,言微旨远,其中“水”是重要的意象之一。老子赞美水,认为水具有广博的力量,蕴含世间万物,“水”意象的隐喻,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上善若水”传递的水之包容,“善利万物而不争”表现的水之谦逊,“柔弱胜刚强”蕴藏的水之力量,“天下莫柔弱于水”包含的水之智慧等等,给我们提供了诸多深刻启示。 关键词:以水喻道;善与静;柔弱;道 从黄河到长江,中华文明傍水
摘 要:尽管口头文学向书面文学的转化成就了民间文学学科,民间文学也便以“作品”面目出现,但民间文学却不等于民间文学作品。在民间传统社会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有美学的存在。而今提出“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则并非简单地向传统生活回归。在民间层面,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重心不是存在论,而是过程论。从本质上讲,民间文学的美感就是生活的美感。其所表达的最基本的认知、情感、智慧和态度,属于人类共享的和普遍的精神需求。
2024年2月23日,“梨园频道”播出豫剧《齿痕记》选段,张才妻窦氏上场便唱: 九尽春回杏花开,可是又一载。 九尽春回杏花开,红雁飞去紫雁飞来…… 画面下方字幕一经打出,就让人糊涂了。“九尽春回杏花开”好理解,是说数九寒天过完,春天天气转暖,杏花开了。“红雁飞去紫雁飞来”讲的是什么?好教人一头雾水!花有红紫的不同,故朱熹说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难道“雁”也有红紫之分不成?就算
摘 要:吴昇的“康巴诗作”,兼有纪行诗与竹枝(杂咏)的特色,山水诗中追求自然浑厚的创作理念,风土诗中追求写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留下一批记录清中前期康巴地区社会百态的文本与民俗的文献,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咏藏诗;《小罗浮山馆诗钞》;写实主义 有清一代,是我国古代诗词类藏学汉文文献的高潮期,作者与作品均数量众多。随着笔者对此类文献搜集与整理工作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作者及其作品,浮出水面,显
摘 要:曾经辉煌百年的北宋王朝何以由盛而衰?史家有归咎于王安石变法者,或拿宿命论说事。其实,长久的新旧党争;重用奸佞,放纵腐败;长时间的崇文抑武,才是北宋王朝盛极而衰的真正原因。它们在北宋朝时形成严重内耗,极大地消蚀了王朝的凝聚力、向心力。 关键词:北宋盛世;元祐党人;好大喜功;轮换制;郭京 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篡夺后周政叔,创建赵宋王朝。至宋神宗过世(108
摘 要:宋代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科举制度完备,婚姻文化出现了新的特点,反映在女性择偶标准上,集中表现为注重才学,论婚于中第之后,重视门当户对、钱财、道德品质。 关键词:榜下择婿;皆适士族;直求资财;必问贤否 在以文治著称的宋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科举制度的完备,婚姻文化出现了新的特点,择偶标准有了新的变化,呈现出复杂多元的时代特点。 一、重才学,论婚于中第之后 宋代,科举选官制度完备
摘 要:清代,相比于前代而言,其总体学风转向是偏于扎实。从学理上看,这是鉴于明季王学末流束书不观、空谈无根的弊端,在以顾炎武为代表的明清之际的学者带动之下学术发展的结果。清康熙以后,经学领域出现了“返璞归真”的转变,即由大谈性命天道的学风转向扎实地由音韵、文字、训诂以通义理的治学之道。这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统治者为巩固政权而做的有意引导。 关键词:心学;汉学;宋学;攘夷;明宋暗汉 有清一代,立于
摘 要:按照王朝“正统”观的说法,不仅是中原地区的夏商周秦,就是古代的巴与蜀,执政者都是黄帝这个家族的后人。所以,在先秦古蜀时期,就有许多中原学者,例如彭祖、老子、苌弘、商瞿、开明、尸佼等学者,因为各种原因而来蜀地进行指导。如果真的有许多中原学者在古蜀时期来蜀著书立说,传授文化,那么他们为什么却未能推动古蜀文字的产生、发展?他们的著作中为什么会避谈古蜀历史文化?虽然古蜀时期并不封闭,确有与外界的交
摘 要:绵竹蚕女墓及绵竹、广汉一带流传的“女化蚕”的故事,与《蜀王本纪》《华阳国志》等典籍以及近现代相关方志的佐证,再加上三星堆出土文物、甲骨文“蜀”字造形的印证,说明从岷山来到三星堆地区的古蜀人,是将植桑养蚕、缫丝制衣作为谋生立足的支柱产业的。所以人们将带领蜀人走出大山的部落首领称为蚕丛王。绵竹、绵远河也因着这些故事和兴盛的丝绸产业而得名。 关键词:女化蚕;纵目;养蚕治丝;“蜀”字造形;地名
摘 要:梳理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中“书贵瘦硬方通神”在不同时期的解读,发现苏轼、黄庭坚、詹景凤、厉鹗、俞樾等人在对其解读及运用时,单取“瘦硬”的字面含义,或认为杜甫只爱瘦硬书风,而缺乏对该诗成诗背景的考量。明代王世贞独出己见,提出此乃杜甫对唐玄宗时期“丰容艳肌”书风的有感而发。事实上杜甫提倡“瘦硬”,推崇李潮书法,是借此批判盛唐的肥俗书风,并引导书法审美的正向发展,使雄强书风走向正途。除杜甫外,
摘 要:吕林的版画创作是结合画像砖艺术形式表现的重要内容。他用“在传统中找寻艺术”的实践方式,为川渝版画发展提供了一条关键线索和特殊发展的路径,是具有民族形式感与时代感的艺术典范。他充分吸收了川渝画像砖在图像的构成空间、绘画造型以及绘画技法中所包括的平铺式、分隔式和符号化的绘画特点,而又有所创新,为川渝版画的振兴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入蜀;语言互通;符号化 一、入蜀方知画意浓 著名画家
摘 要:张大千先生的青城艺缘所涉,今人多因爱之切而传误多。其青城艺缘之初始,距今已时隔数十年;又因其艺术生涯的博大而牵引繁杂,并逢世变多故而南北辗转等缘故,各家之说,往往述见不一。但根据张大千信札、画作款识的内证以及报刊、亲友的相关记述,可对张大千先生的“青城艺缘”的缘起、到青城的时间以及卜居青城的相关活动,作出较为清晰的初步判断。 关键词:全民族抗战;青城文化;羁旅思归;时间节点 一、“青城
摘 要:安史之乱后,唐宫名伶黄幡绰移居江苏昆山信义(今正仪)传艺。待到邑人南宋龚明之在世时,便在《中吴纪闻》中留下了黄幡绰“村人皆善滑稽,及能作三反语”的记载;明嘉靖年间魏良辅从今南昌移居昆山改良昆山腔后,则在《南词引正》里留下“惟昆山为正声,乃唐玄宗时黄幡绰所传”的记载。以后据说在黄幡绰墓地所在的绰堆村,受其影响,“村人皆善滑稽,及能作三反语”。所谓“正声” 就是唐宫官话,其在打造高雅的昆山腔过
摘 要:金堂县竹篙镇的居民使用的是移民迁入时带来的湘语,随着移入时间的久远,该方言岛成为了融合西南官话的一种当地人公认的“土话”。通过对两百核心词词的读音材料的考察,对两百词词形和语音的情况的统计并分析两百词中的湘语词形的源流,发现该方言岛已经变成了以西南官话为基础的混合型方言。 关键词:竹篙;湘语;方言岛;混合方言;词汇 一、绪论 (一)概况 已故四川大学教授崔荣昌先生在《四川的方言类别
曾听人说杜甫《石壕吏》诗中“老妇出门看”中的“看”,是个误字,应当为“首”字。一直以来,对这个判断,难以接受;但总觉得其说还是有一些道理,为此特别喜欢用“首”换掉“看”,来反复吟诵。近日看到一段资料,详说了“看”作“首”的道理,姑录之以备参酌—— 石壕诗误字 杜:“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本古韵元、真通用。“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二语不相叶。顾宁人谓:“诗有不必韵者,此类是也。” 余细
摘 要:汉代的扬雄因为对历史文化的杰出贡献,在他的身后获得了一些尊称。扬雄撰写《法言》等著作,对儒家学说进行“圣化”,恢复了孔子的正统儒学,被尊称为“西道孔子”;扬雄的赋想象瑰丽,辞采飞扬,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文心雕龙》将他与司马相如并称为“扬马”。扬雄博通五经,是“百科全书式的奇才”,被《三字经》尊呼为“扬子”。又因为“荀况、扬雄、韩愈,皆发明先圣之道,有益学者”,宋神宗熙宁时诏
摘 要:陈厚庵是一位曾被“隐册”的著名音乐家,接受过新文化运动的洗礼。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外采西洋规律,内揣东方风趣”,用现代记谱方法谱写并出版第一部京剧曲谱,运用西方乐理知识和记谱方式为唐宋词谱写新歌,成为新音乐的奠基人之一。他在新文化运动中和抗战期间对中国音乐的贡献不应该被忽视。 关键词:顾鸿乔;《留声集》;《宋词新歌集》;新音乐人 前段时间,我在翻阅资料时,无意间看到一条介绍雅安中学
摘 要:我的祖父朱茂先与叔祖父曾在成都仿北京恭王府和苏杭园林营造余园,在那里培育菊花。他的菊花栽培在民国艺菊史上占有重要一页。为了将心爱的菊花倩影永留画册,他延师于家中教授朱家女儿书画,让她们学成后创作《余园菊谱》。于是,余园造就了艺术家朱佩君。 关键词:《事略》;艺菊;《余园菊谱》 但凡“老成都”人一提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北门李家(巴金家)和双栅子的朱家,多津津乐道。这不是因为它们是旧时
摘 要:管苠棢著《巴蜀山水画叙论》是一部知名画家从文献学角度研究美术史的力作。其以实物证文献,以文献明实物,史料丰富,考评严谨,既源于旧学,更有创新,从而为巴蜀山水画的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关键词:生活;史料;足迹;新知 巴蜀大地,人文荟萃,源远流长。易学在蜀,菩萨在蜀,道学在蜀,天数在蜀,文宗在蜀,自古诗人皆入蜀,入蜀方知画意浓,先贤的话语无不昭示着巴蜀文化在中国文化史的地位,对于山水画
2024年4月22日,汪毅捐赠张大千文献馆开馆仪式在成都图书馆举行(4月23日暨世界读书日向社会公众开放)。四川省市有关单位负责人,张大千在内江的亲属以及热爱张大千艺术的各界人士200余人参加了开馆仪式。四川省政协原副主席曾清华宣布开馆。 据悉,此为海内外首个由个人无偿捐赠的“张大千文献馆”。馆藏品包括汪毅“走近张大千”研究成果,大风堂所藏相关人士的书画作品、信札、照片、手稿、书籍、实物等近万件
摘 要:三元灯,两汉时可能来自西域,然后落地、生根、开花,由唐兴至宋盛,成为中华文明的一种符号。不过,在两宋最盛时期,三元灯也时放时罢,并未完全形成定制。从灯节的壮观景象和灯节的时放时罢中,可以窥见那时的政治气象和社会面相。 关键词:三元观灯;祖制;标识;演变 一、灯节概貌 三元,即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三元”起于何时,是儒是道是释或三者合一,不是本文所述。这则文字主要
摘 要:在汉晋典籍(如《搜神记》)中赵公明元帅乃以瘟鬼面目出现。到了明刻《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赵公明在瘟鬼(神)职能之外,增加了求神发财的职能。后来民间供奉的财神赵公明以及文财神比干、武财神关公之类,皆源自《封神演义》。与此有关联的川黔民间坛神信仰偶像则很杂乱,应以巫文化目之。 关键词:温鬼;天神;正一天师道;坛神 民间信奉的财神赵公明元帅,来自明代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其事迹见于该小说
摘 要:《世纪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403—444)主持编撰的一部志人笔记小说集,记录东汉后期至魏晋间名士的逸闻趣事及嘉言懿行,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士林风貌和社会面相。魏晋士人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往往能认识自我,将生命视为最高的价值,对包括自己在内的世间万物持有一种超乎功利色彩的人文情怀。宗白华说:“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所以“魏晋时代人的精神是最哲学的,因为是最解放的,最自由的”
摘 要:据考证,今双流区葛陌社区其“葛陌”之名就是诸葛亮故居所在地的地名,入蜀后的诸葛亮和他的家人在这里居住了20年。由于诸葛亮后人“内移”,葛陌逐渐荒芜乃至在历史中遗落。葛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诸葛亮故居纪念馆应该加强“葛陌”建设,使其成为传承诸葛亮精神的基地。 关键词:葛陌;荒芜与遗落;诸葛亮遗产;建设好葛陌 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是世所公认的圣人,无论是人民群众还是统治阶级,对他
摘 要:川剧《请医》的两个版本,都善用中药名称的谐音指代人名、地名及事物、行为名称,贴近四川地区百姓的日常生活,既普及了中医医学药理知识,又增强了戏剧的趣味性,推进了剧情发展。这是川剧独特的一种艺术魅力。 关键词:四川方言;诙谐;普及 《请医》是川剧传统剧目《幽闺记》中的一折,主要讲述北宋末年,金人入侵,青年男女蒋世隆、王瑞兰于乱世中不期而遇,相互爱慕;蒋世隆在旅途中病倒,由店小二请得可笑庸医
摘 要:图书编辑对图书出版的各个环节的审美创造,是源于人生爱美的天性追求在职业生涯中的发扬光大。美术编辑人员要不断加强美学修养,以美贯穿工作流程,从图书的选题、组稿、审稿、稿件加工与创造以及版面设计等各个环节都遵循美的一般原理、原则和艺术手法,对书的内容进行创造性设计和美化,达到内容美和形式美的高度统一。我们应把图书市场打造成为一个审美场,让不同职业、不同群体、不同年龄的读者进入这个审美场而受到客
摘 要:旧时春熙路南段,突出的是休闲与体育文娱的色彩。其中益智茶楼的相书、清音及云裳理发厅的李白诗装潢,给人印象深刻。 关键词:文体用品;益智茶楼;《清平调》 在亨得利钟表店对门应该是凤祥银楼。如果没记错的话,在上世纪40年代,银楼进门左边是一排高高的柜台,上面有两三个窗口专门接件,都是金银器及珠宝玉镯之类。我要头抬得很高才看得见收货人。店内珠宝金银商品琳琅满目,但于我却无一点兴趣。 在银楼
摘 要:儿童玩具“不倒翁”至少出现于明代,或说由唐代“酒胡子”转化而来。“不倒翁”的发明,是利用“重心在下”的原理,与春秋时的欹器一脉相承。 关键词:劝酒工具;倒翁;双层弧底容器 不倒翁又叫“扳不倒”,是一种有趣的玩具。清赵翼《陔馀丛考》卷三十三谓:“儿童嬉戏有不倒翁,糊纸做醉汉状,虚其中而实其底,虽按捺旋转不倒也。”这种玩具至少在明朝时已经出现。明徐文长有《不倒翁》诗: 乌纱玉带俨然官,此
“楷”,《说文》:“木也。孔子冢盖树之者。从木皆声。” 又,《老子》六十五章:“能知楷式,是谓玄德”。《礼记·儒行》:“儒有今人与居,古人与稽,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唐孔颖达疏曰:“楷,法式也。言儒者行事,以为后世楷模法式也。” 常用义为“法式、典范”的“楷”,与“从木皆声”的“楷”,却并非一回事。 “模”,《说文》:“法也。从木莫声。”常用义为“规范、标准”。张衡《归田赋》:“挥翰墨以奋
孔子主张人的用智,须举一反三,这话颇有些道理。适当地研究一些古人古事,继承和借鉴一些古代文化遗产,也大有裨益。 三国时魏国的曹冲,是曹操的小儿子,五六岁时就有超乎常人的智慧。其时孙权送了一头大象给曹操,曹操想要知道这象的重量,却苦于没有大秤能称它。“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 宋朝治平年间,一场大水
历来对胡乱堆砌典故或典故用得不正确,多诟病之,认为是诗文之大忌,谓“掉书袋”。 不过,凡事都不可一概而论,也有用典繁多而反使诗文生色者。兹各举一例。宋文天祥《正气歌》: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
中国有两句尽人皆知的熟语:一句是“背靠大树好乘凉”,还有一句是“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大树也好,父母、朋友也罢,真的就那么靠得住吗? 《韩诗外传》卷八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魏文侯问狐卷子曰:“父贤足恃乎?”对曰:“不足。”“子贤足恃乎?”对曰:“ 不足。”“兄贤足恃乎?”曰:“不足。”“弟贤足恃乎?”对曰:“不足。”“臣贤足恃乎 ?”对曰:“不足。”文侯勃然作色而怒曰:“寡人问此五者于
2020年,在时任中共成都市委陶武先书记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人民美术出版社《李国超书法艺术》出版首发式暨座谈会由省文联、成都市书协等单位在四川省政协会议室举行。省政协章玉钧副主席与李致、吴野、魏明伦、何开四、意西泽仁、徐康、杨时川、马正平及成都市书协程玉书主席等出席。魏兄首先在会上慷慨激昂地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对我自学书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褒奖,使我深受鼓舞,影响到后来我对诗书的不断追求。事后魏兄还
一 昨日人扮戏,今朝鬼成仙。 剧中三千里,台上几十年。 红尘缘已尽,魂散香归天。 巴山无月夜,蜀雨泣未眠。 二 梦中闻恶噩,蜀客暮吊丧。 水气盈草色,岚烟带湖光。 雨声传泪泣,山风入夜凉。 唯有诗寄语,再无月吟窗。 三 遗言赋君墓,谥文嘱平生。 四川悲楚客,五陵托孤臣。 三馆巴蜀韵,一联戏碑文。 家有淘气鬼,世无白活人。 备注:2024年5月28日8时40分,四川省人
由四川省、重庆市暨广安市网球协会共同主办之“2024全民健身成渝经济圈城市‘崇德杯’网球邀请赛广安站”近日在广安圆满举行。赛前,参赛领导、嘉宾及工作人员冒雨步入邓小平故里敬拜瞻仰并开展党日系列活动。 夏阴浓,牌坊送往,雨骤风歇。公诞辰时抵越。惟添思念九叠。欣拂面枫杨香揽结。望慈面、未信伤别。但寸寸柔肠爱千缕,芳华共高洁。 亲切。践行动费心血。更许己民生,无退处、对厄危尽竭。叹垒落光明,总历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