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自2018年美国发动对华贸易战以来,中美关系进入高度竞争状态。面对美国的遏制与打压,中国努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增长模式从出口导向型向内需驱动型转变,同时积极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化区域经贸合作,实现出口和投资多元化,以此缓解外部压力。不过,这一战略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造成了部分国家对华贸易摩擦的增加。从理论和历史的角度分析,贸易失衡通过经济非对称依赖、权力竞
【内容摘要】 随着大国战略竞争加剧,以“中国崩溃论”为代表的悲观预期被攻击性更强的“中国见顶论”所替代。“中国见顶论”以权势周期理论为基础,强调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带来的“战略风险”,特别是中国追求持续崛起可能走向重商主义的风险。“中国见顶论”沿袭了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崛起国更危险”的假设,但三个基本错误注定其必然失败:第一,其并未遵循权势周期理论客观评估中国的政策实践;第二,其并未超越权势周期理
【内容摘要】 为了生存与安全,新兴大国往往需要通过提升合法性地位来优化战略环境,但实现合法化的战略手段并不具有唯一性,既可以偏向于维持国际秩序现状,也存在适度修正国际秩序的可行性。从新古典现实主义的理论视角出发,可以将合法化战略本身进行类型学分析,构建出一个统摄性的因果机制框架。面对不同的体系结构压力,新兴大国将形成差异化的战略目标预期,进而可能选择融入型、桥接型、竞争型、颠覆型的合法化战略手段
【内容摘要】 国际组织自我合法化是指国际组织通过发挥自主性来维护或强化其合法性的过程。国际组织的合法性漂移,成员国基于国内议程而对国际组织的政治化,以及国际组织对自身存续和声誉的考量,是其自我合法化的主要动因。作为自我合法化的施动者,国际组织针对其受众主要通过合法性叙事、议题联盟以及国际规范革新来实现自我合法化。以世界卫生组织为例,自20世纪90年代起,其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合法性危机。为应对这一挑
【内容摘要】 在世界大变局中,大国“退群”行为已成为国际组织发展进程中普遍面临的挑战,而国际组织选择应对此行为的策略差异与其所需资源的集中度及其内部主要大国的立场一致性有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对不同时期的美国“退群”行为,采用了不同类型的应对策略。面对1983年美国里根政府的“退群”时,教科文组织因所需资金和专业网络资源集中度较高,且其他主要大国与美国的立场较为一致,难以获得替代性资源,从而采取
【内容摘要】 自2017年以来,美国对华战略由“对华接触”转向了“对华竞争”,且在历经共和党与民主党交替执政后,美国对华竞争政策日益呈现出固化难返、强硬升级和情绪化等极端化趋势。美国对华政策之所以能够超越政治极化与反对之声,在民主与共和两党之间形成共识,并不断走向极端化,“战略叙事竞争”视角提供了一种合理的解释。在对自2010年以来美国两党对华叙事竞争进行过程追踪后发现,战略叙事竞争与政策极端化
【内容摘要】 2020年以来,美国共和党在移民政策上的极端叙事日益凸显,并在选民动员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一现象不仅是党派竞争日趋激烈的体现,而且反映了极化的政党利用政策叙事构建意识形态认同、获得选民支持并塑造公共舆论的情况。极端叙事的核心特征在于其高度的情绪化和对抗性,并通过特定的政治修辞策略来强化党派阵营的分裂。共和党的极端叙事以启示录特征为核心,通过建立“正”“邪”对立的叙事角色、塑造末世危机
【内容摘要】 “绿色新政”概念缘起于国际金融危机与气候危机交织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对改变不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迫切希望。在国际竞争加剧、欧盟内部多重危机叠加的背景下,“欧洲绿色新政”是欧盟转变发展模式、重启增长引擎、回应社会关切、摆脱自身困境并重塑国际影响力的战略举措。尽管其出台后接连遭遇新冠疫情与乌克兰危机的严重冲击,舆论对其成效与发展前景的怀疑时有出现,但实证分析表明,欧盟近年来在绿色转型方面仍取
Abstracts Beyond Decoupling: Beijing’s Dual Circulation Policy in a Shifting Global Economic Landscape LIU Hongzhong Abstract: Since the United States launched a trade war against China in 2018, 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