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是中国进一步深化宏观调控体系改革的首要任务。通过构建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NK-DSGE)模型,研究美联储货币政策冲击下强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动态效应。研究发现:第一,仅依靠单一货币政策无法缓解美联储加息对中国总需求的抑制作用,需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第二,财政赤字货币化的政策协调方式不能有效减轻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反而会放
摘要:人工智能在给劳动力市场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对传统货币政策的就业调控效应带来挑战。在引入劳动力市场搜寻匹配机制的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纳入人工智能因素,着重探究其对货币政策“稳就业”调控效应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人工智能通过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使就业受到双向影响;收入效应的滞后性致使短期内就业被明显挤出,还加剧了“高增长、高投资、低消费”并存态势;其资本偏向性导致宽松货币政策下企业倾向于投
摘要:数字化与绿色化深度融合和协同转型是加快中国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实现途径。虽然国家已形成协同推进“美丽中国”和“数字中国”的顶层政策设计,但是不同地区在具体落实层面的扶持和激励政策尚不完善。基于2011—2019年中国25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等,考察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及门槛效应,旨在为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布局“双化”协同政策,梳理重点
摘要:数据要素市场化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能够重塑资本配置格局,助力经济转型升级。以2007—2023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借助数据交易平台设立准自然试验,考察数据要素市场化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市场化能够有效增加企业商业信用融资;信息赋能与创新驱动是数据要素市场化影响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核心逻辑;外部信息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企业生命周期均会
摘要:支持流动人口创业既是稳就业政策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激发经济活力的主要抓手之一。利用2011—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及2000年“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信任环境调查数据,探讨地区间信任对流动人口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流入地省份对乡籍地省份的信任会显著提高流动人口创业概率。机制分析表明,地区间信任主要通过增强社会认同、扩展社会网络、推动信息传播等方式促进流动人口创业。异质性讨论发现,
摘要:新一代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和重要源泉,是催生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战略性通用元技术。在识别新一代人工智能全新技术—经济特征的基础上,系统性探究其驱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理论机制、突出问题与对策建议。一方面,基于生产函数变革视角,全面阐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对现代经济增长方程的投入要素、函数关系和经济产出等环节的深度变革效应,揭示新一代人工智能驱动传统产业系统性优化重组的理论机制。另一方面,
摘要: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具有极大的区域带动和示范作用,共建“数字长三角”是其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政策文本量化方法构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指标,遵循创新力社会理论的分析框架,探索区域一体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长三角一体化能够显著激发企业数字化转型动力;长三角一体化具有省内异地化效应和省外异地化效应,省内异地化效应更为显著。机制分析显示,长三角一体化通过与
摘要:资源税是中国为促进企业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发展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工具。以原油天然气资源税“从价征收”改革为准自然实验,探究资源税改革如何影响企业环境绩效。研究发现,资源税改革对原油天然气产业链上游企业的环境绩效没有明显影响,但显著降低了下游企业的污染排放水平。聚焦下游企业的污染治理行为,资源税改革显著提升了下游企业的绿色技术水平以及组织管理效率,改善了下游企业的清洁生产过程,但并未推
摘要:选取2017—2021年中国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的碳价数据,构建了考虑现实约束的可能性均值—半绝对偏差投资组合模型,运用改进人工蜂群算法对投资组合模型求解,分别计算出投资者在不同预期收益率和不同风险厌恶程度下的最优投资比例。结果表明,中国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的收益和风险存在明显差异,投资者在碳市场投资决策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预期收益、风险大小以及碳市场动态,以实现最优的资产配置策略。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