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全球科技信息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催生的先进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当今的时代课题。新质生产力引发人才观的变化,人才又是生产力跃进的决定性因素,高等教育作为新质人才培养的主体,理应主动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新发展质态,主动肩负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高质量新质人才培养格局的任务,优化高校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新质人才内涵为切入点,在厘清新质学科认识的基础上,从学科布局、新兴学科建设、交
摘 要:学术评价制度与解决“卡脖子”问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完善学术评价制度可以有效促进科研创新,为解决“卡脖子”问题提供制度保障和动力源泉。当前,我国学术评价制度存在评价主体单一、标准单一、协同失调等诸多问题。改革之道在于完善评价主体、丰富评价标准以及强化跨学科合作。 关键词:学术评价制度;“卡脖子”;科研创新 2018年,美国政府对我国进行科技封锁,严格限制中国企业与研究机构获得尖端产品
摘 要:数字人才对数字经济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起到基础性支撑作用。学校教育在增加数字人才有效供给、提升数字人才技能水平方面的功能不可替代。美国政府出台系列数字发展战略,培养学生数字素养以促进数字人才发展,从而提升数字时代国际竞争力。美国政府推出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弥合教育数字鸿沟,确保全体学生在获得并使用信息技术资源上机会均衡;通过加大信息技术财政预算,夯实数字化基础设施,支撑教育信息化进程;同时,通
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提出要“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在2021年9月28日的中央人才会议上,指出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在2024年6月24日的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指明
摘 要:当前,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交流合作进入高原瓶颈期,高校集群深度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为此,需要厘清大湾区高校集群发展的内外部动因,精准分析各方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利益需求,探索出大湾区高校集群发展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高校;集群发展;动因;现实挑战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应“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实质是要求大湾区
王旭东,男,汉族,中共党员,1967年10月出生,北京大学教育学博士研究生毕业,教授,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候补委员。现任中国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兼任中国高教学会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高校党建研究会理事,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等多项课题;曾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发表《论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拓展》《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促进高质
摘 要:本科生转专业制度是美国顶尖大学支持学生个性化发展,提升学生与专业适配度的重要保障。通过对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美国4所顶尖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制度设计及实践的考察分析,发现美国顶尖大学为本科生转专业设置了专门的负责机构,提供了宽松灵活的时间安排,构建了过程严谨的实施程序,并总体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二是参与人员分工明确,注重提供专业化指导;三是操作流程严
摘 要:转专业工作对于高校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分析当前高校在转专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就高校的不同层级管理机构如何在转专业前、转专业中和转专业后等不同环节管理阶段,持续加强和改进转专业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 关键词:高校;转专业;改进 转专业是指高校在校学生因个人某些方面的原因,从原专业转换到另一个专业继续学习,属于高校学籍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高校转专业工作在当
摘 要:高校预算管理精细化是推进高校财务管理精细化的重要举措,是推动高校资源合理配置的有利保障。针对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预算编制模式粗放、预算执行及监督不规范、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不科学、预算数据分析不及时等问题,亟须进一步优化信息系统设置,细化预算编制流程;强化信息横向协同,加强预算执行风控;拓宽数据分析维度,提高预算绩效评价准度;聚焦推进数智赋能,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以信息化建设促进高校预算管理精细化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师公寓管理正逐步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型。通过应用智能化设备与建设信息化平台,可以显著提升教师公寓管理效率、加强安全保障并创造公寓文化氛围,进而增强教职工在居住过程中的满意度和归属感。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更加高效、准确、便捷地推进管理工作,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可以更加提升教师公寓在管理效能、安全性及文化建设等多方面的管理水平,从而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助力。 关键词:
摘 要:数智时代舆情事件关系到高校高质量发展、稳定大局,有效应对舆情体现高校的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高校应积极通过全过程建立舆论引导机制,全链条构建舆情治理、疏导、引领的良性循环模式,从短期应对、长期治理、舆论引领、思想教育等多个层次构建起高校舆情应对工作多维立体体系,最终建构良好的育人环境。 关键词:网络舆情;主流舆论;舆情治理;思想教育 当前,互联网是信息交流的主要渠道,也成为舆情产生的重要
摘 要:为进一步提升高校学生党员政治理论学习的实效性,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从“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环境”四个维度探索提升学习实效性的新方法、新路径。 关键词:政治理论学习;高校;学生党员;实效性;四维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对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方式、程序等做出了规范,是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遵循。该《条例》规定党员教
摘 要:当前,各大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过程中,在理念共识、实践逻辑、供需矛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现实挑战。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初步探索出学生社区建设总体框架模型,着力打造高校党建引领下集“组织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于一身的“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平台。 关键词:高校;党建;“一站式”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党建引领下“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的内生价值 1.实现立德树人“零距离”
摘 要:自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试点建设以来,各高校积极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高校应围绕以强化政治引领为根本,画好“同心圆”;以强化思想引领为基础,把稳“方向盘”;以强化组织引领为核心,当好“主心骨”;以强化制度引领为保障,稳固“压舱石”;以强化服务引领为牵引,搭建“连心桥”五个方面入手,不断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走向深入。 关键词: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
摘 要: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承载着引领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不仅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必须紧密结合党的新时代建设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积极探索和实践有效的人才培养路径,着力打造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堡垒。
摘 要:以北京大学为例,从党建带团建的角度,深入解读团组织队伍建设理论的内涵机理、要旨意义,系统阐释坚持在高校开展团组织队伍建设的条件优势、导向要求,并在具体实践中形成以中心聚合、质量驱动、系统联通为典型特征的团组织建设工作模式,多措并举、切实提高高校团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 关键词:党建带团建;队伍建设;思政育人 党建带团建:队伍建设的理论内涵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加强基础学科培养能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推进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紧缺人才。“电子商务法”作为与电子商务实践联系紧密的法学课程,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的天然优势。然而,由于“电子商务法”课程建设起步较晚,课程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在学科交叉融合的背景下,突破传统法学课程的局限,推动“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跨越式发展具有重
摘 要:课堂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阵地,课堂有机融合有助于高校全面、综合培养人才。学生工作坊具有联通融合课堂的优势,设置由第一课堂教师规划指导,学生管理运行,活动围绕共同主题内容设计,以兴趣驱动学生主动学习,面向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学生工作坊,是课堂有机融合的有效模式,其应用实践可为高校开展课堂有机融合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生工作坊;课堂有机融合;人才培养 课堂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阵地,由第一课堂和第二
摘 要:家国情怀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融入高职语文教学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的核心内容主要有自身修养、和谐的家庭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胸怀国家、和谐万物五个方面。将家国情怀融入高职语文教学中要在“大学语文”课程中融入,更要在选修课中融入。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注意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 关键词:家国情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职;语文教学 《职业
摘 要:高校思政课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道德修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将过程化考核这一评价体系引入高校思政课,不仅是新时代思政课考核评价的与时俱进,更是对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培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思政课的过程化考核在实践过程中也容易陷入考核标准透明度与结果公正性欠缺、重实践而轻理论、考核项目的数量与质量失衡、过程化考核评价主体单一等
摘 要:中央财经大学校史馆主动适应数字时代的文化传播特点,以“校史学人”为核心内容,发挥校史文化的引领作用,推动育人思维的数字化转型,利用数字赋能校史文化传播。为校史文化育人构筑核心阵地,创造新的动力,提供深厚基础和广阔视野,提升了校史文化育人的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校史馆;文化育人;数字化转型 数字技术正日益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全方位地重塑我们获取和传递信息的方式,对高校的文化育
摘 要:高校校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鲜明优势,宜加强校史资源建设、创新内容展陈、深化故事宣讲、加强优良传统研究,着力提升承载力、增强感染力、强化引导力、扩大影响力,充分发挥校史育人作用。 关键词:校史;思想政治教育;校史育人 高校校史在思政教育中的优势 校史是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育人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也具有鲜明优势,突出体现在: 1.历史认同优势。思政教育重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深
摘 要: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紧迫任务,通过分析高校图书馆具有培养青年文化自信的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提出北京高校图书馆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实践策略,包括成立北京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中心、创立高校图书馆区域性文化共建联盟、确立高校图书馆文化自信培育机制以及培育学生爱国、爱党、爱校精神。 关键词:文化自信;大学生;高校图书馆;北京 高校图书馆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校园
摘 要:应用型高校在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中面临工作协同不够、内容一体化设计不够和教学资源拓展不够等挑战,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积极开展以实践教学为主题的“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探索,形成了“三融四有五联”“大思政课”建设体系。构建“融汇育人力量、融通育人环节、融合育人领域”的“三融”工作机制,形成“研讨有平台、教改有举措、实践有基地、活动有品牌”的“四有”教学改革模式,实施“学院联行业、学科联产业、专业
摘 要:高校是人才成长的摇篮,思政课是帮助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课程,要抓住青少年成长的拔节孕穗期,做好价值引领和廉洁自律教育,为其埋下真善美的种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善用“大思政课”、要将思政课与现实结合起来。廉洁文化教育与“大思政课”建设在使命、资源、方式方法等方面具有方向上的高度一致性、措施上的高度同向性,推动两者融合不仅可以提高育人实效,而且还可以丰富高等教育内涵、创新教育形式
摘 要: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在要求,建设成效直接影响到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阐述了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分析了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风险与问题,从健全工作机制、突出工作重点、形成工作闭环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思路与路径。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高校意识形态
摘 要:党支部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毛细血管”,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是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的关键。新征程上,高校党支部要以新担当新作为开创新时代党支部建设新局面,创新党支部工作新思路、新途径,要做到“夯实一个基础、抓好两个关键、强化三个意识、建强四支队伍”,从而提高新水平,提升新境界,站立新高度。 关键词:高校;党支部建设;新途径;新思路 基层强则国家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