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行业是共和国成长与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体现者,也是新中国对外交流、展示的先行者、引领者、创新者,在对内、对外两个方面推动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题目下对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与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进行了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的具体要求。我国出版行业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在新时代、新条件下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创
出版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播的桥梁纽带。回顾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历程,无论是历史悠久的纸质出版,还是近年来形式丰富多样的数智出版,都是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媒介,它们不断提升着中华文化的传播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在当前国际传播的新形势下,出版何为?这是许多出版人在实践中一直思索的议题。重新梳理出版在文明传承和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审视其价值与意义,能为今后更加主动地宣介中国主张、传播中华文化、展示
摘 要:新型国际传播生态语境下,我国对外传播的内在逻辑、结构地位和发展动力成为重要议题。本文从生态位理论视域出发,通过构建资源生态位、权力生态位和功能生态位的多维视角,分析国际传播生态中的学术资源传播利用形势、学术出版话语权争夺态势和学术出版功能变革趋势。为面对新兴机遇和内在挑战,我国在国际学术出版过程中应积极推动学术资源的全球共生和进行自主建设,提升学术出版在学术端和行业端的国际话语权,创新人机
摘 要:汉字文化国际传播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在审美认知、文化交流、学术传播、立德弘道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世界贡献。数智时代汉字文化国际传播更有现代科技助力。为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数智赋能汉字文化国际传播,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效能等方面做好守正与创新至关重要,对此要在内容、技术、人才、渠道等多向度优化国际传播策略。 关键词:数智时代 数智赋能 汉字文化
摘 要:数字时代,情感成为内容生产和消费的重要驱动因素。本文以李子柒复出后的第一条视频为例,结合情感传播相关理论,利用情感分析法分析该视频的评论,对该视频的评论加以分析,结果发现评论语种分布的范围较广、集中度较高;中英文用户群体对李子柒复出表现出高度关注和期待;中英文评论情感得分较高,整体情感偏正面;英文评论的情感得分显著高于中文评论。中华文化国际化表达应从符号化情感激发、叙事化情感表达和视觉化情
摘 要:出版品牌价值提升是出版业界与学界必须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为代表的出版业品牌化建设经历了图书品牌向文化品牌的发展过程,出版品牌的内涵在不断延伸与丰富。及时总结广西师大社品牌矩阵构建、品牌文化内核与价值塑造等方面的典型实践,探究出版业实施文化战略聚焦文化提升品牌价值的实践进路,能够为出版业品牌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从而推进出版品牌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摘 要:本文以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非洲出版中心项目为例,从紧跟政策、多措并举、深度融合、润物无声等方面,总结项目开展10年来对外出版能力建设的实践和启示,并结合新质生产力赋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提出从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健全优化体制机制、培养高素质人才等方面着手,切实推进中国出版国际传播力提升的发展方向和实践路径。 关键词:非洲出版 文化走出去 国际传播 非洲出版中心项目是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
摘 要:AI赋能教育出版背景下,牛津大学出版社已经开展了智能课程建设、虚拟机器人导师、智能备考平台等智能出版项目的实践。其实践特点和优势包括:AI出版的总体理念和实践特色上:注重AI技术前瞻发展和迅速更新;AI赋能产品开发上:集中教育出版的主业发展,产品线丰富;AI赋能产品服务上:注重用户需求和体验;AI技术支持上:注重与AI企业合作式共赢;AI伦理治理上:重视教育出版领域内的AI技术道德和社会影
摘 要:版权资产是出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传统出版企业对版权资产的掌控多停留于短期授权,难以满足跨媒介开发和长线运营的需求。出版企业应采取“创作介入”与“服务优化”的双向策略:在内容创作初期深度介入创作现场,以创作者或投资者身份掌控版权;在版权运营全流程贯彻服务理念,通过高质量服务稳固与版权人的联结。此外,出版机构还应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为双向策略的实现提供保障。 关键词:版权资产 自有版权
摘 要:随着内容电商的兴起,出版行业的营销模式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本文以抖音图文营销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出版行业中的应用现状,并以人民邮电出版社为案例,探讨有效的营销策略。本文首先概述了抖音图文的发展历程和营销优势,随后分析了人邮社在抖音图文营销方面的成功经验和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出版业在抖音图文营销方面的战略布局,包括自媒体账号矩阵建设、AIGC技术应用、新媒体渠道管理和新媒体营
摘 要:在与出版高质量发展耦合互促的过程中,新质生产力的新特性赋予编辑人才专业化、复合化等新特征。分析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编辑人才培养“I-T-Π”进路的流变,探索新质编辑人才的画像和现实状貌,省察新质编辑人才培养进路的偏离,推动编辑人才培养进路的变革,不仅可为新质编辑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指导,也可促进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 Π型人才 编辑 人才培养 “新质生产力”是2024年全国
摘 要:理解新时代深化教材建设的战略意义,认识新时代推进教材建设的要求,并寻求深化教材建设切实可行的行动路径,是教育出版人的使命和担当。坚持思想引领、筑牢教材根基,狠抓质量提升、夯实系统支持,是教育出版深化新时代教材建设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教育出版 “四向发力” 教材建设 尺寸教材,国之大者。新时代教材建设应该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摘 要:在历史变迁过程中,图书封面色彩经由意义的进驻被赋予物理光学、情绪情感和精神象征等多功能语义,构建起“眼前一亮”式、“心头一颤”式、“脑子一震”式等或具象或意象或抽象的封面色彩形态。在不同维度的封面色彩构成中,色彩地位以及色彩选择倾向均有所不同,连接起色彩与读者感知、情感、精神之间的复杂关系,匹配与满足了不同类型的图书和多元价值追求的读者。色彩作为封面构成要素之一,其在封面中的表达不是随心所
摘 要:出版融合深入发展,内容为王已成共识。在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下,无论传统出版还是数字出版,编辑作为内容把关人的角色和职责都不可缺失。一方面,出版融合趋势下编辑内容把关面临多方面挑战;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发展为编辑内容把关效率与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本文分析了出版融合发展中编辑作为内容把关人面临的新挑战,并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实践为例,探索新技术赋能编辑内容把关效率与能力提升的路径。
摘 要:少儿阅读成人化现象有日益增多的趋势。少儿阅读成人化的形成有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等多方面原因。一方面,少儿阅读成人化能提升少儿的认知水平与情感体验;另一方面,过度的少儿阅读成人化违背了少儿的成长规律,加剧了“童年的消逝”,有可能揠苗助长,对少儿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全社会需共同努力,对少儿阅读成人化提出应有的对策,加以积极引导。 关键词:少儿阅读 成人化 社交媒体 价值观 认知
摘 要:本文针对部分学术论文存在轻研究问题重技术路线、“唯美而实用性不足”的倾向,以《财务管理研究》杂志为例,从有为、有用、有趣三个维度,对其开设“案例”专栏以支撑应用性学术期刊定位的逻辑进行分析,认为应用性学术期刊更加重视扎根于中国实践的研究成果,更加重视基于现实情境的机制理论,对指导中国实践、创新中国特色管理理论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应用性学术期刊 案例研究 专栏 情境理论 机制理论 学
摘 要:推动国内学术期刊集群化建设成为共识,系统梳理当前一个阶段存在的困境和对策,以期为后续刊群建设提供经验借鉴和理论指导。本文收集95篇国内学术期刊集群化相关研究,系统梳理当前实践趋势和面临的困境,并结合质性元分析思想进行对策围绕度分析。研究发现国内期刊集群化实践涵盖展示功能整合、出版流程整合、资源数据整合、知识服务整合四个维度;当前面临的困境从技术、组织、环境三方面可划分为9个共性问题;现有研
当下,科技迅速发展,人工智能等技术已被人们广泛认知。在高速与便捷的震撼中,久久难以回神的人们对于人工智能或高科技所指向的“未来”充满了交融着欣喜期待与焦虑恐惧的复杂情感。这种急需宣泄的情绪并不会因日新月异的科技成果而有所慰藉,相反,唯有人文的柔性与智性,能将这种情绪梳理,以至于最终确立精神与情感上的“应对之法”。越是科技时代,越呼唤优秀的文艺作品以明证人的主体性。黄蓓佳的新作《极地穿梭》聚焦人工智
“1994年10月《中国播音学》一书正式由北京广播学院出版,标志着中国播音学研究的理论框架基本构建,是这门学科的奠基之作。”[1]历经三十年的发展,中国乃至世界的传媒生态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电视媒体的蓬勃发展和互联网媒体的崛起,为播音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值此《中国播音学》出版三十周年之际,本文从《中国播音学》的再认识、研究对象与学术出版特征、研究方法论原则与具体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