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本质是膏的代谢紊乱,而膏浊是其代谢紊乱形成的病理产物的统称。膏浊内生的根本原因是脏腑亏虚、气化无权,脾气亏虚是膏浊形成的直接因素,肾精亏虚是膏浊形成和MS进展的关键因素,在肾精亏虚基础上演化形成的肝阳上亢和燥热伤津则是风眩和消渴进展的主要原因。袁肇凯教授认为脏腑亏虚、膏浊内生是MS的核心病机,临证主张以“补脏泻浊”立法,以健脾化浊和补肾泻浊为主,辅以平肝潜阳和清热生津,常用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天麻钩藤饮和二冬汤合方加减。
摘要:刘丽芳教授从虚实相因辨治肉芽肿性乳腺炎,认为肉芽肿性乳腺炎病机属本虚标实,肝脾肾虚损为本,郁痰瘀互结为标。虚实相因为患,故主张治疗应以补虚扶正,宣透邪实为原则。早中期以邪实为主,治以宣透郁痰瘀为主,同时顾护先后天之本;溃后期多虚实夹杂,治宜培补肝脾肾,清解余毒。临证通过辨虚实阴阳,分别处以不同方药加减治疗。
摘要:总结席建元教授运用“开通玄府”之法治疗斑秃的经验。席教授认为该病的基本病机为“玄府郁闭”,临床上灵活运用祛风、活血、补益等方法开玄生发。并举验案1则。
摘要:总结云南省名中医李晓教授治疗失眠的经验。李晓教授认为失眠的关键病机为“脾虚痰扰”,其中脾虚血弱、心神失养为本,郁痰生热、扰动心神为标,强调“治痰亦治脾,脾健痰亦消”的治疗原则,并注重情志调养,未病先防,临证善用归脾汤及十味温胆汤加减,旨在健脾益气养血、清热化痰宁心。
摘要: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严重影响儿童呼吸健康的疾病,朱珊教授认为其既有久咳的顽固性,迁延难愈,又兼具喘的夙根性,反复发作,难以根除。提出其标为痰瘀结于肺络,其本为肺脾肾失调,脏腑失和,运用化痰涤瘀的方法以除病之标,并基于五行相生,提出培土生金以卫肺、金水相生以润肺、益火补土以温肺等治法,调和肺脾肾脏腑关系,以治其本,标本同治临床疗效显著。
摘要: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oronary microvascular disease,CMVD)是指在动脉粥样硬化和非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因素下,冠状前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小动脉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的急慢性缺血临床综合征。CMVD发病人群多见于高血压病、糖尿病、肥厚型心肌病,特别是女性冠心病患者。冠脉微血管疾病大大增加了患者远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但目前仍存在临床重视不足、发病机制不清,疗效欠佳等问题。从中医“心肾相交”理论探讨女性围绝经期冠脉微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特点,结合中医治则“补肾滋阴、活血化瘀”治疗女性围绝经期冠脉微血管病变,以期为临床治疗女性围绝经期冠脉微血管病变提供思路与方法。
摘要:卫气营血理论作为温病学的主要内容,用以分析病情浅深轻重及其传变规律,将温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分为四类证候,由此确立相应的治则治法。以卫气营血理论为指导思想,从温病论治玫瑰痤疮,提出风热、血热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病因,病机如下:一则风热上犯,卫表失和;二则邪郁久蒸,热入营血。根据病机不同,分别选用银翘散和白虎汤、荆芩汤随证治疗,并试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证型以及从温病论治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摘要:历代医家对《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精神内守”的理解与阐述不尽相同;寻根溯源,探求“精神内守”本义。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分析总结代表性医家对“精神内守”阐述与理解,判断分析最早出现“精神内守”的著作,分析该著作内容,得出“精神内守”本义。“精神内守”出自先秦道家著作《文子》,其本义是道家的一种“元神”修炼方法。中医研究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可以试着到先秦诸子百家论著中去寻根究底、正本溯源;这对中医传承十分重要。
摘要: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其高发病率和严重并发症备受重视。基于李东垣脾胃学说,提出“阴火-宗气”不两立是心房颤动发生、维持、恶变之核心病机,认为心房颤动的中医机理乃脾胃虚弱、阴火内生、宗气虚泄、风痰瘀阻,并据此提出本病证治思路为补脾胃、益宗气、泻阴火和息内风、化痰浊、畅心脉,以期为临床证治本病提供一定裨益。
摘要:目的 基于Python语言分析胡国俊教授治疗失眠的中药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9年1月一2024年4月胡教授门诊使用中药汤剂治疗失眠患者的病案,对其进行归纳整理,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和Python3.11.4对药物的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功效进行统计,同时进行关联规则、聚类分析以及复杂网络可视化。结果纳入处方170首,共235味中药,累计用药总频次为2564 次。其中使用频率 ?50% 的中药共4味,具体为:牡蛎、龙骨、远志、茯神;性味归经以味甘、性寒、归肝经居首位;关联规则分析得出支持度、置信度均为最高的药对为龙骨-牡蛎;通过对前30味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到5类药物组合;设置最小支持度为0.05,最小置信度为0.5,得到支持度最高的前10个常用药对包括:牡蛎-龙骨、牡蛎-远志、酸枣仁-牡蛎、牡蛎-茯神、酸枣仁-龙骨、远志-龙骨、牡蛎-黄连、龙骨-茯神、远志-茯神、酸枣仁-远志;对前 20味高频药物进行复杂网络可视化得出核心药物为:龙骨、牡蛎、酸枣仁、远志、茯神。结论胡教授认为失眠与肝心肺关系密切,多以镇惊安神、滋阴降火为主要治法,重用龙骨、牡蛎潜阳入阴,调和阴阳。
摘要:目的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7)软件,研究中医治疗肺结节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建库以来至2024年5月31日中关于中药对治疗肺结节确切疗效的文献资料,获取信息并形成数据库,同时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2.3.7),分析处方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等规律。结果纳入文献187篇,涉及中药方180个,中药353味,药物使用总频次为5278,高频使用的药主要有甘草、黄芪、浙贝母、茯苓、白术、柴胡等。药物性质集中在寒温平之间,五味以甘苦辛为见长,涉及肺、脾、肝三经。在药物配伍分析方面,“白术-茯苓”的配对支持度居首位,聚类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揭示了治疗肺结节的核心处方:当归补血汤、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清肺汤、逍遥散。结论中药治疗肺结节应扶正祛邪,扶正以补益肺脾为主,祛邪重在化痰散结、活血通络,辅以行气解郁、健脾祛湿、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等治法。
摘要:目的观察益肾活血汤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肾虚血瘀型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teinized unrup-tured follile syndrome,LUFS)的临床疗效及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LUF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从月经第5d予口服益肾活血汤,连续12d,并在卵泡直径≥18mm 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在卵泡直径 ?18mm 予肌肉注射绒促性素注射液。观察2组患者的排卵率、妊娠率、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及卵巢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排卵周期数、卵巢动脉PI/RI、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 PI/RI、中医证候评分比较,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益肾活血汤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肾虚血瘀型LUFS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摘要:目的 探讨啄治法联合自拟祛痰逐瘀方治疗痰凝血瘀型喉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痰凝血瘀型喉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作为研究对象。治疗组运用啄治法联合自拟祛痰逐瘀方治疗,对照组口服自拟祛痰逐癡方治疗,疗程均为 20d 。治疗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症状体征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95.00% 高于对照组80.00( P<0.05 );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及VAS评分组内比较( P<0.01 ),组间比较( P<0.05) 。结论啄治法联合自拟祛痰逐瘀方治疗痰凝血瘀型喉痹的疗效显著,其疗效优于单纯的口服中药汤剂。
摘要:目的整理分析彝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规律,探讨其证治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1年-2022年知网、万方、维普中有关彝族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数据库,归纳、总结彝族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遣方规律及特点。同时收集2021年1月-2022 年1月间云南省葬医医院(楚雄州中医医院)风湿病科诊治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例,经过整理收集后,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完成“数据录入”、“医案统计”、“医案分析”等操作,对风湿病科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规律及经验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纳入彝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文献73条数据,出现药物146味。其中用药温性(120次)、平性(63次)、寒性(127次)、热性(111次)、凉性(23次),五味出现频次苦味药物191次0 33.81% );辛味药物179次( (31.68% );甘味药物133次( 23.54% );酸味药物42次( 7.43% );咸味药物20次 (3.54% );主要归足厥阴肝经278次( 32.84% ),足少阴肾经140次( 16.54% ),足太阴脾经92次( 10.91% ),手少阴心经84次( 9.93% ),足阳明胃经82次 (9.80% ),手太阴肺经81次 (9.68% ),足太阳膀胱经40次 (4.78% )。高频药物有伸筋草、借麦凶、色笨、好哩派、紫金龙、腮则、五香血藤、桑寄生、乃超、细辛等。挖掘得到核心用药模式18种,演化出新处方4首。结论彝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以祛风除湿、散寒通络和补益肝肾、通络止痛为主要治法,药物主要涉及散寒、祛风、利湿、清热、活血、补养类。
摘要: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舒泌通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慢性前列腺炎(CP)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舒泌通胶囊的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PharmGkb、DrugBank数据库获取CP和BPH的作用靶点,通过联川生物云平台绘制舒泌通胶囊治疗CP和BPH的共同有效靶点韦恩图,通过 STRING数据库对共有基因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Cytoscape软件,筛选出核心靶点,并成功构建了一个包含“中药-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疾病”等多个元素的网络图。首先,使用R软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然后使用Autodock4.2.6软件验证分子对接,以验证核心靶点和成分。结果经过筛选,舒泌通胶囊含有58种中药潜在活性成分,211个靶点和3542个疾病靶点。经过取交集,获得171个潜在治疗靶点。核心成分有木犀草素、槲皮素、山奈酚,核心靶点为PTGS2、HSP90AA1、PTGS1等。GO分析显示治疗靶点与对外源刺激的反应、神经元凋亡过程、腺体发育等过程相关,主要涉及Lipid and atherosclerosis、PI3K-Akt等信号通路。结论 舒泌通胶囊可能通过调节AKT1、TNF、IL-6等靶点及对外源性刺激、细菌来源分子、脂多糖的反应调节等机制来发挥治疗BPH和CP的作用。
摘要:目的挖掘《医门法律·咳嗽门》治疗咳嗽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咳嗽的用药提供借鉴。方法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对《医门法律·咳嗽门》中的处方进行数据挖掘。对其处方经过数据筛选、规范化处理、分析频次统计、属性统计、系统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分析中药处方治疗咳嗽的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核心处方等用药规律,总结治疗咳嗽的经验。结果共纳入处方46首,涉及药物92味,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为甘草、生姜、苦杏仁、五味子、茯苓、人参、半夏等,药性以温性、平性为主,药味以甘味、辛味为主,归经以肺经、脾经为主,通过聚类分析得到(1)茯苓、细辛、干姜、甘草、五味子。(2)桔梗、桑白皮、地黄、白芍。(3)人参、生姜、大枣、苦杏仁、半夏、陈皮3首聚类方,通过复杂网络分析发现其核心处方为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减而成。结论《医门法律·咳嗽门》治疗咳嗽用药首重肺脏,同时顾护中焦脾胃,注重扶正祛邪,以健脾、宣肺、祛痰、化饮、理气、止咳为主要治疗原则。
摘要:目的观察“生殖十八针”联合盆底康复治疗肾虚血瘀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DO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予“生殖十八针”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俯卧位取百会、大椎、心俞(双)、膈俞(双)、脾俞(双)、肾俞(双)、次醪(双)、三阴交(双)、太溪(双),仰卧位取神庭、中皖、阴交、气海、关元、中极、子宫(双)、卵巢(双)、大赫(双)、带脉(双)、血海(双)、足三里(双)、列缺(双)公孙(双),均予电温针治疗,仰卧位与俯卧位隔日交替进行,每次 30min ,治疗完毕立即行盆底康复30min ,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12周。对照组予雌孕激素替代疗法(口服黄体酮 + 戊酸雌二醇片)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抗缪勒管激素(AMH)水平、窦卵泡数(AFC)及卵泡刺激素(FSH)水平。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FSH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 ),AFC、AMH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FSH水平均更低 (P<0.05) ,AFC、AMH水平均更高( P<0.001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3.3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6.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生殖十八针”联合盆底康复能明显改善肾虚血瘀型DOR患者的临床症状及AMH水平、AFC、FSH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深入评估醒脑开窍针刺法在血管性痴呆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于柳州市中医医院选取60例经明确诊断为血管性痴呆的住院及门诊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划分为2组,即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的针刺治疗,治疗组则接受醒脑开窍针刺法(选穴原则上主要依据“阴经和督脉穴为主,阳经为辅”的理论,严格遵循了针刺的顺序和标准量化手法)治疗。2组治疗均按照每日1次,每周6天,共治疗4周的方案进行,治疗1个月后对比分析2组的治疗效果。主要的疗效评估依据以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的评分变化作为依据。结果经过治疗后,2组患者的MMSE和MoCA评分均显著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的MMSE和MoCA评分提升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组总有效率 93.00% 显著高于对照组 73.00% ( P<0.05 )。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在治疗VD方面具有显著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及认知功能。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天青地白水提物(TQ)对2型糖尿病(T2DM)的降血糖效果。方法将40只KM雄性小鼠适应性饲养一周后,随机选取10只为对照组,其余小鼠采用高糖高脂饲养联合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40mg/kg 建立T2DM小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组,实验组。实验组给予天青地白水提物 8g/kg ,阳性组给予二甲双胍 0.03g/kg ,对照组和模型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灌胃4周,检测各组小鼠的随机血糖、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记录小鼠体重、摄食量和饮水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糖、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 P<0.01 ),体重明显降低( P<0.01 ),摄食量及饮水量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血糖和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降低 (P<0.05,P<0.01) ,体重增加,摄食量及饮水量减少。结论本研究发现TQ能降低2型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和甘油三酯水平,改善糖尿病症状。
摘要: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常见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已成为全球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因素,当前世界范围内DKD患病人数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8%-10% ,预计2035年可增至5.92亿,我国DKD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升高。由于DKD发病机制复杂,给临床治疗也增添不少难题。P53作为一种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已证实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中药通过调控P53来治疗糖尿病肾病,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通过系统梳理和总结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摘要:马兜铃酸肾病是指服用含马兜铃酸类似物的中草药及其制剂,诱发人体肾纤维化和损伤的一种肾脏疾病。马兜铃酸类似物是具有硝基菲母核结构的一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马兜铃属、细辛属等马兜铃科植物中。从马兜铃酸肾病的致病成分、类型、预防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临床安全应用及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摘要:世卫组织已将烟草依赖作为一种疾病列入国际疾病分类,并确认烟草是目前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针灸作为传统中医疗法之一,其在干预烟草依赖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针灸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以调节人体功能,有效缓解戒烟者的烟草依赖和戒断症状,提高戒断率和有效率。通过对针灸干预烟草依赖的相关机制及临床研究予以综述,阐释了针灸干预烟草依赖的中医理论基础,包括在经脉络属上以大肠经、胃经、肺经为主;腧穴使用频次以甜美穴、足三里、合谷、列缺、百会为多;耳穴选用频次以肺、神门、口、皮质下为最。探讨了针灸干预烟草依赖的机制,涉及神经中枢调控、上消化道内环境调节、内分泌干预及行为心理影响等多个方面。论述了针灸干预烟草依赖的临床应用,发现其主要以毫针刺法、耳穴疗法、穴位埋线、穴位贴敷、无痛激光针、穴位按压、经皮穴位电刺激、电针、银尖峰疗法及针灸综合疗法等为主要干预措施。通过本研究,以期为针灸干预烟草依赖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摘要:参附注射液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系统疾病,可通过减轻血管内皮损伤及保护肺泡上皮有效改善肺损伤,减少并发症同时提高患者生存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综述参附注射液在治疗急性肺损伤方面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进行讨论,为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中医治疗提供一定的思路与借鉴。
摘要: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免疫性疾病,该疾病的临床病程极其多变,并在医疗费用、致残可能性和社会生产力损失方面具有重大的社会影响。抑郁症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常见并发症,不仅降低了缓解和治疗依从性的可能,还增加了患者致残和死亡的风险。调查显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经常经历抑郁、焦虑和睡眠不良状态。这些不良状态也可能加重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的活动,由此推测类风湿关节炎和抑郁症可能存在共同的机制。近年实验表明,脑-肠轴在炎症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肠道菌群系统结构的紊乱往往也增高了抑郁症的患病率。通过对脑-肠轴在类风湿关节炎与抑郁症中的作用进行综合分析,探究影响两种疾病发病和发展的共同机制,旨在为揭示两种疾病之间复杂联系提供新的视角,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启示。
摘要: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的全身性骨骼疾病,治疗以抗骨质疏松治疗为主。中医药疗法是骨质疏松症治疗的有效方法,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疗效明显。回顾了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本病以肾虚精亏不能荣骨为核心病机。运用张震教授中医证的“两态三三构型规律”,剖析本病的层次结构。运用张震教授治疗骨质疏松症经验方疏调健骨汤,总结临床运用经验,以期为临床辨治本病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