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立足于中国社会发展现实,批判性地吸收了当代生态理论的思想,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重要内容。文章基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语境与实践意蕴,阐明其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的重要启示作用。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中融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能够使大学生以哲学视角审视生态问题,深入理解习
摘 要: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指导我们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文章从和谐发展观、循环经济理念和水资源保护意识,高、中、低3个层次入手,在“大学化学”课程中融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期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思想。这对于美丽中国建设的推进,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重
摘 要:为破解复杂的生态问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核心内容,探索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互生共促的有效路径,从而培养具有生态消费观、能解决生态问题的专业综合能力的生态型人才已显得非常必要与迫切。基于此,文章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核心内容,从知识逻辑与实践逻辑2个方面探索了“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思政的建设思路。从建设效果看,“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思政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不但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也是一项战略性、持续性的价值塑造工作。凉山脱贫攻坚的胜利创造了人类历史奇迹,其彪炳史册的脱贫攻坚精神与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层面上有着内在的耦合性。文章以脱贫攻坚精神融入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为逻辑起点,通过对脱贫攻坚精神的深层理据和价值意蕴进行探析,抓住脱贫攻坚精神在凉山实践中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功能,探索将脱
摘 要:引导广大学生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要把党领导人民在让荒原变大国粮仓的伟大实践中不断熔铸锻造形成的北大荒精神有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不仅要深入挖掘北大荒精神资源的价值意蕴,准确把握北大荒精神的精髓要义,还要着力探究北大荒精神的融入路径,进而使北大荒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最终达到用北大荒精神感染人、启发人、激励人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北大荒精神;思想政
摘 要:将历史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是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现实需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发挥党史育人的重要途径,是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历史自信教育能够帮助青年大学生增强历史认知,树立大历史观和正确党史观;掌握历史主动,树立历史担当精神;树立群众史观,坚定人民至上理念;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历史使命感。因此,高校要强化责任意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浩如烟海的传世文献中蕴藏了以史鉴今的古老智慧,是新时代构建高质量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体系的力量根基。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新时代背景下,从多角度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和关注。因此,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对于构建新时代大学生美好精神家园、提升新时代大学生自我道德修养具有现
摘 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观教育具有形成国家意识、升华国家情感、增强国家认同的3重功能,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新时代大学生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为使其树立正确科学全面系统的国家观,有必要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3个维度探寻新时代大学生国家观教育的价值意蕴。因此,高校应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从课程类型、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等方面梳理国家观
摘 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协同发展是“大思政课”思维理念、教学规律、有序衔接、深度育人的彰显,凸显了国家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要遵循系统逻辑、上下逻辑、前后逻辑和左右逻辑。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高质量协同发展,在路径上要实现思路协同、机制协同、资源协同和治理协同,从而促进各学段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高效衔接和实践成效的螺旋上升。
摘 要:传统建筑保护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是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实现文化强国建设、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一环。高职院校作为传统建筑保护行业的主要人才输送地,理应充分发挥其职业教育“科产教”的优势作用。文章研究分析了传统建筑保护行业与教育的概况,挖掘该行业数字化发展现状,提出转型路径,并以优秀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剖析高职教育做法,为高职教育助力传统建筑保护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可行性借鉴。 关
摘 要:虚拟仿真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实验教学改革,近年来在经管文法等文科专业也得到了实践与推广。但由于文科专业实验的特殊性,虚拟仿真技术在文科实验教学中存在着重技术形式、轻专业内涵的现象。要提高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新文科人才培养建设中的成效,需再构文科虚拟实验教学体系,实现信息技术和实验课程的融合、教学模式和实验内容的多元、实践过程和育人目标的协同。 关键词:新文科;数字信息技术;虚拟仿真实验
摘 要:教师教育课程对于师范生学习非常重要。“中学教育基础”与“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学科教学设计”的课程衔接存在前置课程对基础知识的强化不够、前置课程对后置课程内容的延伸较多且宽泛、后置课程与前置课程的衔接不紧密等问题。对此,文章提出各门课程实施要紧密围绕课程目标、保持课程内容螺旋式上升的特性、选择适合本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合理开发各门课程的课程资源、不同课程的教师混合教研等策略,以实现
摘 要:农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为乡村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可通过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建设和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3大路径实现。但农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还存在高校人才培养针对性不强、乡村振兴师资薄弱、人才供给与需求缺口大等现实问题。文章提出通过乡村振兴专职人才培养、创新型教师队伍培育、聚拢乡村振兴人才等对策,提升农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发展水平,为
摘 要:“社会学概论”是社会学专业的基础课程,长期存在“教研用空间分离”的问题。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课程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短期课程目标与长期专业目标融合”为核心,制定“三社联动”(以社会学理论为引导、以社会调查为实践路径、以社会学人塑造为旨向)教学改革方案。“三社联动”教学改革主要通过优化教学目标、重组教学内容、重构教学过程与活动等,为促进学生“理论吸纳—应用产出—素养优化”能力进阶
摘 要:以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为基本导向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强调“解决式”学习和“协作式”探索,注重在“实践情景”中构建“意义学习”,是包含师生及一切支持“学”的资源方的教学模式。目前,在广告创意课程模拟实战教学中,教学情境失真、教材陈旧、教学理念落后、教学评价片面等问题日益突出。针对诸多问题,文章以PBL教学模式为导向,从广告创意课程的课程设
摘 要:“有机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省属地方类本科院校受办学条件影响,往往是多学院联合教学,造成食品类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课时均不足的情况,导致学生对有机化学的认可度不高,学习兴趣不浓,严重影响了专业人才培养与目标达成度。文章结合近几年“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经验,从学生学习情况、知识构
摘 要:新工科建设的目的在于培养具备创新能力、跨学科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工科人才,以适应和引领新时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工业安全与标准”课程主要研究现代工业生产过程及相关的安全生产理论与安全规范,具备开展新工科课程建设的良好条件。文章通过教学反思,利用多学科交叉、科技前沿发展和行业产业需求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与系统框架,推动教育教学模式改革;通过教学方法创新,利用问题教学、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启
摘 要:文章针对现有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和弊端,分析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探索工程管理专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了阶段式、层次式结构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同时,优化实践教学平台,落实实践教学路径,形成一体化的实践内容和组织形式,使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能力有效地融为一体,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系统性与集成性,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培养;
摘 要:“生产实习”是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实践类课程,课程的开展涉及学校、教师、学生和企业多方,因而,课程思政在组织和实施形式上具有较大困难。针对高校机械类专业“生产实习”课程,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块化和企业特征的课程思政方式,将模块化思想引入生产实习的同时作用于课程内容和思政内容,通过模块化思政内容和基于实习企业的特征提取出实习包,并在思政模块和实习包之间实现映射,以实现课程内容和思想政治
摘 要:文章立足基于产教融合的生物工程专业课程实践创新研究,坚持“实先理助、专素融合、产教闭环”的教学方法与理念,构建了“强化实践、润化素质、聚力固果”的教学思路,依据多元立体评价综合考查学生,持续改进教学与实践,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提升,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闭环。课程在教学理念上坚持成果导向,持续改进教学,集成教学成果,育人效果良好,可供同类高校参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生物工程专业
摘 要: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指导下,可持续发展教育越来越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实训教学中,更加契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青岛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在明确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的原则的基础上,从学情分析、目标分析、过程设计、评价设计等方面探索实施框架,结合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在课程中挖掘、渗透可持续发展内涵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宝贵财富。高校军事课课程思政建设在价值导向性、历史传承性、现实应用性和时代发展性等方面要充分发挥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作用。孙子文化融入军事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表明,在课程中深度挖掘与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军事课教学“以文立德”与“以文铸魂”的育人效果,有效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与国防文化素养。 关键词:中华优秀
摘 要:文章遵循新文科建设理念,结合学校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从政治认同、爱国情怀、国际视野、职业素养、道德修养5个方面挖掘“国际金融”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形成“国际金融”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并从建设教师团队、开发教学资源、改进考评体系等方面探索“国际金融”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国际金融”课程;课程建设;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摘 要:党的十八大至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出重大部署,强调把立德树人放在第一位。翻译专业因其自身的特殊性,更迫切地需要完善课程思政体系,推进“三进”教学改革。“进教材”要多元化,需深挖教材蕴含的思政元素,广纳新型语料并拓宽渠道;“进课堂”要生动化,需以多维教学打造寓教于学的课堂环境;“进头脑”要思政并重,需在政治上强意识,在思想上润心灵。3个层面融合联动,是落
摘 要:文章首先对“人工智能导论”课程融合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结合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挖掘、融入思政元素;其次采用“一中心、四环节、六协同”的教学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教学环节,多方位协同育人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最后提出一种能够体现思政育人效果的评价机制并用以检验教学效果。“人工智能导论”课程融合课程思政的实践,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促进了对学生思想价值的引领,为其他课程开展
摘 要:课程思政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因此,研究学生视角下的课程思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25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课程思政认可度高、协同效应明显,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对学生的需求关注不够。因此,文章结合迪克—凯瑞模型等提出以学生需求分析为前提的教学设计,并从认知、情感、行为角度提出课程思政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问卷调查;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