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根据周边不同地区的特点分别施策,与周边各地区国家的关系呈现出不同特征。在东北亚地区,虽然面临大国博弈的结构性困境,但中国与各国关系仍保持多元稳定态势;在东南亚地区,中国与地区国家整体关系在不断突破秩序性焦虑中向着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方向迈进;在南亚地区,中国与除印度外的其他南亚国家的全方位合作均有效推进;在中亚地区,中国与地区国家的政治互信与战略合作得到了全面加强。
【内容摘要】 传统一体化区域主义将欧盟模式普世化,存在主权消解、制度趋同等局限性,而后冷战时代的开放性区域主义等新兴议程未能形成系统竞争力。破局关键在于构建一种融合一体化区域主义理论框架与开放性区域主义价值主张的新理论范式。中国区域主义实践为这一理论突破提供了现实参照,并从区域观、国家观、内容观、机制观四个维度实现了变量创新。“关系差序”的区域观以利益关系密度界定区域,实现了从自然区域向社会区域
【内容摘要】 超主权货币获得国际公信力需要以有效的货币发行准备为支撑。最早的超主权货币以贵金属形态存在。美元国际地位的形成和发展整体上遵循“黄金—工业产能—交易需求”的货币发行准备演化逻辑。美元霸权地位最初建立在一战期间英国对美国黄金储备大转移的基础之上。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黄金成为维系美元霸权地位的重要基础。金本位解体后,工业产能和国际交易需求构成美元超主权货币国家信用基础的两大支柱。然而,在
【内容摘要】 欧盟在全球治理中拥有较高的国际信任,规范力量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解释规范力量推动国际信任生成的内在机制,本文构建了以信任迁移为核心的分析框架。信任迁移的发生需要满足两大条件:存在可信信任源、被信者与信任源建立强关联。基于此,在全球治理中,欧盟国际信任的构建分为两部分:一是在内部治理中利用价值构建和规则制定来塑造认同和创造效益,使其内部治理成为可信信任源;二是在参与全球治理
【内容摘要】 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凭借其对国际经济体系的强大控制力,频繁运用经济制裁来维护霸权地位。然而,在全球经济高度互联、交易与资产信息跨境分布的背景下,制裁的有效执行愈发依赖多国协同支持。对此,美国需要在提取制裁对象交易和资产信息、跨国联合制裁执法、制裁合规监管等方面获得他国的配合,推动建立经济制裁联盟。本文据此考察了2022年乌克兰危机后美国主导的对俄制裁实践,分析美国如何从安全关系、关键
【内容摘要】 科技竞争已成为大国战略竞争的前沿与核心,竞争胜负至关重要。在影响大国科技竞争结果的因素中,科技韧性尤为重要。科技韧性是国家在科技体系遭受冲击后承受冲击、适应冲击、恢复平衡,并通过压力学习来加强创新、弥补不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核心技术自主性、科技供应链冗余度、制度适应性效率、创新生态活力是衡量科技韧性的主要指标。科技韧性通过成本调节机制作用于大国科技竞争,大国科技竞争通过压力学
Abstracts Assessment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Neighboring Countries in the New Era LI Kaisheng et al. Abstract: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